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原创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宋太祖后裔在北宋的待遇差别很大。混的好的高居郡王之位。而且还是世袭郡王(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并不比太宗后裔混的差。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早亡。无后。活到成年的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

赵匡胤死后。皇位没传给德昭、德芳。而是出人意料地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民间怀疑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而官方史书则是说杜太后鉴于后周世宗因传位于幼儿而失国的教训。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赵宋江山。

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就是赵匡胤创立的大宋政权传到了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继位后。如杜太后之愿。为巩固赵宋政权作出了努力。并且。他也封了德昭、德芳兄弟为王。但是他对大哥的后裔总是不放心。对德昭、德芳兄弟一直很警惕。变着法的迫害两兄弟。

首先受迫害的是燕王赵德昭。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以检校大尉之职随叔叔赵光义出征幽州。由于太宗的失策。宋军被辽军打的惨败。军心动摇。某一天德晚上。军中忽然谣言四起。谣传太宗皇帝失踪了。于是有人就谋立德昭为帝。而此事也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

事后。太宗对德昭恨之入骨。当德昭替幽州之战的有功将士向太宗行赏时。结果身为亲叔叔的赵光义居然冷冷的说:“等你做了皇帝时由你自己行赏也不迟。”

赵光义听说侄子自杀后。非常惊悔。赶紧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

然而。哭归哭。懊恼归懊恼。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赵光义还要继续对侄子下手。德昭被逼死后。下一个该死的就是赵德芳。

公元981年。即赵德昭自杀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时年23岁。

赵光义听说后。也就伤心不已。他除了亲临德芳的灵堂哭祭。还下旨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追封为亲王。(之前只是郡王)

关于赵德芳之死。民间也普遍怀疑是赵光义下的黑手。不过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当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

赵德昭生有五子。赵德芳共有三子。在北宋一朝。兄弟二人的后代一直都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比如靖康之变时。协助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复国的延康殿学士。镇江知府赵子崧就是赵德昭的五世孙。

还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在北宋就是唯二能世袭的爵位(还有一个是濮王)。宋神宗曾经就下过旨。宗室子孙必须有一人袭封安定郡王。且必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世世代代不能断绝。所以在北宋一朝。太祖的后裔封王的人并不在少数。靖康之变时。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他也是扶持赵构在江南复国的重要支持者。

赵子崧、赵令畤这些人能当上那么大级别的干部。这就说明北宋一朝没拿他们这些太祖后裔当外人。

不过。有混的好的。肯定就有混的差的。比如宋孝宗的父亲。那就混的真不怎么样。

宋孝宗的爷爷叫赵令譮。获封庆国公。待遇还算可以。可是孝宗生父赵子偁却啥都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八品县丞。后来还是因为孝宗被立为太子。他才获封秀安郡王。

宋孝宗登基后。太祖一脉的后裔才算是真正翻身了。由此。宋朝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北宋除了赵匡胤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脉;南宋除了赵构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德芳的嫡系子孙。

总的来说。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在北宋的待遇还算可以。除了不能掌握实权。皇族宗室成员该有的名利。太祖后裔都能获得。(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实权。所以靖康之变时。太祖后裔大部分都逃过了一劫)

其他观点:

赵匡胤之死史有迷云。有烛影斧声等传说。壮年身亡确有可疑。“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暴死后他的皇后宋氏。马上令太监王继恩传召三子德昭。意欲灵前继位。王继恩是赵光义一党。接谕旨后直奔赵光义王府叫来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快刀斩乱麻。马上入宫。在兄长尸体前即位。称宋太宗。赵光义当上皇帝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称宋后为开宝皇后。授弟弟赵光美为开封尹。进封齐王。所有太祖和廷美子女。并称皇子皇女。

宋太祖在位时。封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上位后。出兵讨伐北汉时。赵德昭随行。攻下北汉后乘胜攻打辽国的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众人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便有人提议暂立赵德昭为主主持军务。等到乱象回复。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师后。因为北伐不利。赵光义久久不封赏将士。赵德昭便为将士们请封。惹来赵光义一肚子无名火。说等你当皇帝后再封也未迟。“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其他观点:

抛开太祖和太宗兄弟间传位的迷案不管。这里单说太祖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在位时期的待遇和处境。看看太宗一系皇帝是如何对待太祖后代的。

太祖一生。共有四子六女。其中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史料中记载很少。就连名字都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由刚登基的徽宗赵佶起的。并追封德秀为滕王、德林为舒王。所以。这两个太祖的皇子没有多少可说的。既没有生前享受富贵。身后也默默无闻了一百多年。不喜不悲。

而太祖六个女儿中。申国、成国、永国三位公主都是早夭。没有什么事迹可言。另外三个女儿。昭庆公主(魏国大长公主)、延庆公主(鲁国大长公主)、永庆公主(陈国大长公主)。都活到了真宗在位时期。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三位驸马也都是太祖时开国功臣的儿子(分别是王审琦、石守信、魏仁浦之子)。作为女儿来说。她们按照皇家制度、规规矩矩地出嫁、分府。生活波澜不惊。在史书中也是寥寥几笔。没有过多的着墨。平安富贵地走完了一生。

这里着重说一下太祖次子(实际上的长子)德昭、四子德芳。

建隆元年(960年)。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社稷。登基称帝。建立了宋朝。这一年的赵德昭只有十岁。少年不更事。而之前的五代更迭中。因为皇位继承人年幼不能掌控朝政从而被权臣夺走社稷的事情不在少数。甚至太祖本人都是以此故事获取的后周江山。所以。为了稳固社稷起见。太祖没有立即立赵德昭为皇太子。而是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册立自己的二弟赵光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封尹、兼中书令。

五代旧制。如果皇室成员担任开封尹的话。那么就被视同为实际上的皇储。后晋出帝、后汉隐帝、后周世宗。都是以皇子身份担任开封尹。最后登基为帝的。太祖册立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就有越过未成年的次子、立年长的弟弟为继承人、以保社稷稳定的意思(赵光义此时已二十三岁。并参与了拥立太祖称帝的陈桥兵变。政治经验丰富。不是不谙世事的赵德昭可以相比的。)

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年十四岁。按照制度出阁。前代皇家规矩。皇子出阁则册立为王。太祖却认为赵德昭年纪尚幼。不宜立即封王。还是渐进封爵为好。于是只授任其为贵州防御使。但不领实任。开宝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赵德昭二十周岁。太祖举行大宴。增皇弟开封尹光义、兴元尹光美、皇子贵州防御使德昭的食邑。以示庆贺。

开宝六年(973年)。太祖再授皇子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终太祖在世之日。赵德昭一直没有封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太宗派大军北上围攻十国中的最后遗存:北汉。准备彻底结束近百年的中原割据局面。二月。太宗率军亲征北汉。并许诺攻克太原(北汉都城)后犒赏三军。宋军在皇帝亲征和重金封赏的双重激励下。气势如虹。先在白马岭击退辽国援救北汉的军队。然后一鼓作气全线进攻北汉。五月初六。内外交困的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太原被宋军攻克。北汉灭亡。宋朝至此形式上一统中原。在攻伐北汉的军事行动中。武功郡王赵德昭一直随侍叔父太宗左右。

五月二十。太宗不顾诸臣反对。决心趁灭北汉之军威。自太原出发直驱幽州(北京)。一举收复幽云故土。宋军全凭战前太宗亲征及厚赏许诺。才奋勇向前。夺取了灭北汉的胜利。这个时候都想让太宗将破太原的奖赏兑现。再行北伐。而太宗说等到攻克幽州后。一并将封赏再行颁发。宋军将士心中不满。多不愿前往幽州。但是又畏惧太宗责罚。所以勉强成行。但战斗力大大不如攻伐北汉时。

七月初六。宋、辽两军在幽州城外高粱河展开激战。宋军先胜。追击耶律沙率领的辽援军。太宗为彻底击败辽国援军。亲临战场督促追击。宋军士卒经过二十天的围城作战。早已疲惫不堪。虽然击退辽军。但是不能围而歼之。只勉强追击出十余里。且回军缓慢。这就导致了战场上太宗御营护卫出现漏洞。防卫空虚。就在此时。耶律休哥率辽军出其不意从宋军防卫的间隙处突然杀来。手持火炬直冲太宗御营。当时天色已晚。宋军慌乱中不知来敌多寡。不敢接战。于是退居高梁河抵御。

耶律休哥与幽州守将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锐骑兵。乘夜夹攻高粱河畔的宋军。同时幽州城中守军也开门出击。协同城外援军猛攻。这时宋军因之前追击辽军败兵。首尾不能顾。无法抵抗接憧而来的辽军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趁机调头反攻。从后追击。配合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两军对宋军实施的追击。宋军前后被敌。同时皇帝的御营也被辽军击破。顿时大败溃散。全军崩溃。

慌乱中。因被辽军攻击而和诸将走散的太宗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只能抛弃大军、夺路而走。期间太宗大腿还被流矢射中两箭。不能骑马。慌忙之中随侍的近侍找了一辆驴车。载着太宗急速南逃。而一直随侍在太宗左右的武功郡王赵德昭则于大乱中和太宗走散。会合其余诸将。收拢败兵。一面抵抗、一面南撤。宋军第一次北伐之战失败。

太宗害怕辽军追至。不敢入涿州。便绕过涿州直奔金台屯。才敢停驾观望后续。七月初九。宋军依旧没有回撤的消息。太宗命人探寻。才知道诸军在赵德昭的带领下退据涿州。并四处寻找皇帝的踪迹。太宗于是令殿前都虞侯崔翰前往涿州传达诏命。令宋军班师撤回。之前宋军北伐时获得的易州、涿州等地都再度失去。

太宗北伐失败后。对于诸将在乱军中意欲拥立赵德昭为帝之事耿耿于怀。借从征失律的名义惩罚诸将。大部分都贬官外放。同时以北征不利的理由将原先承诺的破平太原封赏也免除。因此诸臣都忿忿不平、埋怨皇帝赏罚不公。在这个情况下。武功郡王赵德昭出于维护皇帝颜面和信誉的目的。向叔父太宗谏言:

“惟陛下赏罚分明是从。应先行破太原之赏。再行失幽州之罚。如此诸臣得以心悦诚服。”

太宗本来因为武将们当初差一点拥立侄子为新主就很是不满。这时候赵德昭又不识好歹跳出来为武将们请赏。到底是要干什么?!大怒之下。脱口而出说:

“令汝自为天子时。再行封赏。犹未晚也!”说完拂袖而去。

赵德昭大惊失色。心中惶恐不安。知道叔父是猜忌自己。又无言以自明。进退不得之下。为了保护妻子家眷不受牵连。于是连家都没有回。返回门下省官衙后(赵德昭官职是门下侍中。在门下省办公)。即命属员寻找裁纸刀。然后趁人不备。自刎而亡。

在宫中的太宗得知噩耗后。后悔不已。急忙赶到门下省。抱着侄子的尸体大哭说:“我儿何至于此”。之后。太宗追封赵德昭为魏王、谥号“懿”。追赠中书令。太宗之后的几代皇帝都不断给赵德昭加封。先后追赠太傅、太师。晋封吴王、越王、燕王。

赵德芳。宋太祖四子。也是最幼子。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生于汴京。生母未明。赵德芳比兄长赵德昭小八岁。太祖建国登基时。赵德芳仅仅才一岁。此后年幼的皇子赵德芳先后为太祖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所抚养。几乎视同皇后亲子。尤其受孝章皇后的宠爱。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十七岁的皇子赵德芳比皇家制度所规定的年限晚了三年才出阁。这似乎说明他受到了太祖和孝章皇后的格外优待。所以在宫中被多留了三年。太祖在幼子出阁后授其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这是他兄长兴元尹赵德昭当年出阁时的官职。

当年十月。太祖在“烛影斧声”的疑团中驾崩。赵德芳的叔父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太宗继位后。除了封授赵德昭为京兆尹、侍中外。再将赵德昭所遗下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官职全部加封给另一个皇侄赵德芳。并诏令兄弟俩都可以称“皇子”。

早有准备的晋王赵光义于是和亲随、开封府左押衙左押衙程德玄出府。与王继恩冒雪前往皇宫。在王继恩的协助下。晋王直入大内。控制了皇宫局势后到达万岁殿。

在殿内等候的孝章皇后听见声音。急忙询问:“是德芳到了吗?”王继恩大声回答:“是晋王来了!”

存有私心、准备趁乱拥立养子赵德芳为新帝的孝章皇后大惊失色。同时也无计可施。只得不顾礼法。以称呼皇帝的口吻向还未正式登基的晋王示弱:

“我母子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臣民对皇帝的口语化称呼)。晋王赵光义也放低姿态。哭泣着回答:“请皇后放心。我们共保富贵。”

至此大局已定。晋王获得了皇位。登基称帝。即宋太宗。孝章皇后则以“开宝皇后”的尊号被太宗奉养于大内。一直到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才去世。安享富贵半生。

太宗登基时。赵德芳才十八岁。年少无知。所以没有任何的实际职务。只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太宗加授检校太尉。不过也是个虚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芳的兄长德昭因奏请封赏武将之事被太宗训斥、忧虑自杀后。太祖唯一的皇子赵德芳也时常处于惶恐惊惧之中。担惊受怕。唯恐叔父会进一步对自己下手。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芳病逝。史书上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来表述。大概就是心肌梗塞之类的病。导致睡觉时心脏骤停而去世。赵德芳去世后。太宗亲临他的府邸哭祭。并辍朝五日。追赠皇侄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也给赵德芳加官。赠太师。晋封楚王、秦王。

而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手握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威风八面的“八贤王”。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不过借用了赵德芳的名字而已。再引用了宗室赵元俨(太宗第八子、人称“八大王”)、赵元佐(太宗长子、真宗曾经赐过他带剑上殿、诏令不名的待遇)的一些史实和轶事。经过后世文学创作者艺术加工、最终融合而成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如《杨家将》、《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传统艺术作品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还满足了普通百姓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美好愿望心态。“八贤王”的形象因此才能历经千年、栩栩如生。

太祖的两个儿子在三年内都因各种原因去世了。这也彻底消除了太宗心头的担忧和焦虑。没有了德昭、德芳的潜在威胁。太宗可以从容的厚赐他们两人留下的家眷子女。以显示自己的亲情和宽仁。

赵德昭有五子: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五子赵惟和。

赵德芳有三子:长子赵惟叙、次子赵惟宪、三子赵惟能。

在太宗及后继的皇帝不断封赐下。赵德昭的儿子中:赵惟正封乐安郡公、建宁军节度使。追封同安郡王。赵惟吉封安定郡公、感德军节度使。追封南阳郡王。赵惟固早夭。赠官左千牛卫将军。赵惟忠封叙州刺史、昌州团练使。追封舒国公。赵惟和封澄州刺史、右千牛卫大将军。追封清源郡公。

赵德芳的儿子中:赵惟叙封左千牛卫大将军、勤州刺史。追封高平郡公。赵惟宪封左卫大将军、安德军节度使。追封英国公。赵惟能封右神武军将军、蔡州防御使。追封张掖侯。

太祖的诸孙。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的统治时期。境遇还算不错。个个都是高官厚禄。富贵终身。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平时也不受重视。但总算生活安稳、待遇丰厚。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失势皇族子弟动辄被废黜流放乃至骨肉相残、死于非命的悲惨际遇相比。太祖后裔在北宋一朝的命运和待遇。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安宁祥和了。

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太宗的孙子仁宗在位时。鉴于宗室子弟封爵过于严谨。同时近支皇族子嗣不盛(真宗只有仁宗一个独子、仁宗无子)。以至“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出现。所以下诏。将宗室中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太宗除了真宗以外其他七个儿子。一共十家宗室的后代。按照子封郡王、孙封国公。曾孙封郡公的原则。一口气封了六个郡王、三个国公、一个郡公。其中赵德昭的后裔得封颖国公、楚国公。赵德芳的后裔得封安国公。

熙宁元年(1068年)。太宗的玄孙神宗继位。感念于祖宗开拓之不易。而太祖更是开创之君。社稷皆由太祖创业而至。所以下诏。要求在太祖的后裔中选取行辈最近、年德最尊一人。册立为郡王。并世袭其爵。以示尊崇太祖之意。并赐王号为“安定郡王”。第一代安定郡王是赵德芳的孙子、赵惟宪的儿子。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赵从式。

靖康之变后。英宗一系的皇室子弟基本被一网打尽(真宗、仁宗已绝嗣。英宗是过继而来)。只有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得以逃脱。辗转至建康。在江南文武官员支持下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即宋高宗。之后高宗独子赵旉三岁夭折。高宗本人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南宋皇统面临断绝危险。

虽然当时太宗后裔还有不少留存在江南各地。尤其是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一支。更是和帝系最亲。这些太宗后裔自以为血缘最近。所以对于高宗之后入继大统。继任皇帝都是志在必得。高宗心中忌恨这些近亲毫不掩饰的继嗣之心。又不甘心就此绝嗣。于是经过长期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选择太宗后裔承袭大统。而是从太祖的后裔中。选择晚一辈子弟。收为养子。大力培养。以承袭皇位。

于是。经过细致挑选。太祖的七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的六世孙。时年六岁的赵伯琮在绍兴二年(1132年)被召入宫中。作为高宗的养子。加以培养。而他的生父赵子偁不过只是从八品秀水县丞。几乎没有势力。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赵伯琮入宫后。先后改名赵瑷、赵玮、赵眘。

之后。南宋帝系传承由孝宗传子光宗。再传孙宁宗。宁宗先后生了九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他和名义上的曾祖父高宗一样。也不愿立自以为可以按血缘相近而获得皇储之位的秀安僖王(即赵子偁、孝宗生父)一系后裔为嗣子。也放弃立远祖秦康惠王赵德芳得其他后裔。而是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愿为承继子。改名赵询。后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赵询时年六岁。生父赵希怿是太平州通判。八品小官而已。

为自己立嗣后。宁宗考虑到祖父孝宗一脉几乎都绝嗣(孝宗四子。长子、四子绝嗣。次子魏惠宪王赵恺独子沂靖惠王赵抦没有儿子;三子光宗两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宁宗也没有儿子)。所以给堂弟沂靖惠王赵抦也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九世孙、高平郡王(公)赵惟叙八世孙赵贵和为嗣子。改名赵均。

天不遂人愿。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太子赵询去世。宁宗失去了嗣子。为了承袭皇统。宁宗将沂靖惠王赵抦的嗣子赵均改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竑。然后让丞相史弥远再从太祖后裔中为沂靖惠王挑选嗣子。经过挑选。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莒选。被立为沂靖惠王赵抦新嗣子。改名赵贵诚。赵与莒生父赵希瓐不过从九品山阴县尉。而且早逝。无足轻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宁宗病重。丞相史弥远素来和皇太子赵竑不睦。于是联合宁宗杨皇后趁宁宗病重时矫诏。废黜皇太子赵竑。改立嗣沂王赵贵诚为皇储。并在宁宗驾崩后拥立赵贵诚为帝。更名赵昀。即宋理宗。前太子赵竑则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第二年正月被陷害致死。儿子也被史弥远暗害。

理宗在位时。所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没有办法。只得在淳祐六年(1246)把弟弟荣王赵与芮(赵希瓐次子)的独子赵孟启立为嗣子。改名赵禥。景定元年(1260年)。赵禥被册立为皇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在位四十年的理宗驾崩。皇太子赵禥继位。即宋度宗。

此时北方蒙古已经兴起。在平息内部争斗后。开始南下攻宋。而度1宗无力采取措施对抗。只能以酒色自娱。咸淳十年(1274年)。三十五岁的度宗驾崩于临安福宁殿。他死后。儿子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少帝赵昺在风雨飘摇中先后继位。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之战中。残存的南宋朝廷全军覆灭。少帝赵昺在陆秀夫的背负下投海自尽。三百年的宋室江山至此划上了句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20

    太祖,太宗,郡王,后裔,嗣子,皇帝,幽州,皇子,皇后,真宗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20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20

    宋太祖后裔在北宋的待遇差别很大。混的好的高居郡王之位。而且还是世袭郡王(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