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后宫外戚对宋朝影响有限,但真宗刘后曹后等都对朝政有影响?
原创

两宋后宫外戚对宋朝影响有限,但真宗刘后曹后等都对朝政有影响?

好文

热门回答:

确实。宋朝的后宫干政情况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严重的。而这后宫之中也是有好有坏。宋仁宗曹皇后出身于将门世家。却知书达理、书法精湛。还救过仁宗的命。平定了一场宫廷政变。英宗高皇后。辅佐哲宗开创了元祐之治。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而像真宗赵桓的皇后刘娥。号称武则天铁粉。到最后就连龙袍都披在身上了。至于说对宋朝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宫。则莫过于宋神宗向皇后了。就是她一句“端王当立”。就把大宋江山交给了一个毫无治国之能的赵佶。直接断送了北宋江山。

可矛盾的是。宋朝后宫干政严重。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外戚干政甚至于篡权的故事。身居后宫的皇后、太后们。她们看似影响力巨大。可具体情况又不是那么回事:刘娥要做武则天。不行。曹太后垂帘听政。被宰相韩琦一顿操作。也不得不乖乖地交出权柄。归政给宋英宗。

所以这事要分两部分来说:一是为什么宋朝后宫干政情况会如此严重;一是为什么如此严重的情况。宋朝却没有出现过任何外戚干政。也没出现汉、唐一样外戚篡权的严重情况发生?

当时赵匡胤的老母亲杜氏生了五个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排第二和第三。也经历过战乱的日子。所以其性格十分刚毅。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史称“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到了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本来不应该插手外政的杜太后。却偏偏硬逼着赵匡胤立下了个“金匮之盟”。自此开两宋后宫干政的先河:

金匮之盟的内容就是“能立长君。社稷之福”。要求赵匡胤将帝位继承人写为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像之前朝代一样传给儿子。以保大宋江山能在一个智慧成熟的“长君”手中走得远一些;

虽然这份盟书在后世质疑的声音比较多。但在宋太宗时期的赵普言之凿凿地说出“金匮盟约”之后。基本上两宋时期都是承认了这份盟约。毕竟宋太宗继位过程扑朔迷离。有了这份盟约则能肯定其是正大光明继承帝位的。所以文人官员们犯不着和皇帝作对。也就默认了;

自古以来“父死子继”是万世不易之法。“兄终弟及”的情况在商朝之后就消失了近两千年了。而且其实行的结果也是很不得人心的。所谓“子弟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可现在又把它拿了出来。还延续了下来。对宋室妃嫔们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既然杜太后可以后宫干政。那后代的禁宫里。干政的行动和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了。事实上。自杜氏以金匮之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历代宋室皇后干政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就连亲手制定了后宫制度的赵匡胤。在他死后。皇后宋氏也想着来一场金匮之盟。只不过之后被赵光义抢先了一步。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了。

赵匡胤死得猝不及防。得到了消息的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去叫次子赵德芳入宫。很明显就是要让他继位。可当时赵匡胤次子赵德芳不过十七岁。而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五岁了。而且也参与了政事近十年的时间。不管是自周朝就流传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国赖长君”的现实。赵德昭都应该是帝位的第一人选。而不应该是赵德芳。

而宋皇后出身于世家大族。父亲宋偓是后唐庄宗的外孙。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历经五代十国直到宋代。是名副其实的“近代贵盛。鲜有其比”的四朝国戚。而且宋偓能生啊。一生有九子十一女。如果宋皇后能扶立一个比较亲近、也比较好控制的赵德芳。加上娘家的力量。那宋家在宋朝的地位就坚如磐石了。所以宋皇后选择了赵德芳。而抛开了长子赵德昭。

只不过之后的事我们也知道了。赵光义抢先入宫。抢了哥哥的帝位。也逼得嫂子、侄子们被迫同意了他的继承权。之后赵德昭和赵德芳接连被继位的赵光义清算。宋皇后自己也自保不暇。宋家就此势微。宋皇后的如意算盘就这样打了空。而从宋皇后可以调动很快就宦官行动。以及她敢保证赵德芳登上帝位就可以看出。宋朝后宫干政的情况。其实从一开始就十分严重了。

自赵匡胤之后。北宋时期一直都有后宫干政。赵光义死后。正宫李皇后联络宦官王继恩(就是烛影斧声里的那位)。谋立太宗长子、已经被废为庶人的赵元佐。公然反对赵光义指定的三子赵桓为帝。当然结果也是失败了。赵桓在宰相吕端的帮助下登基。也算是有惊无险。

之后宋真宗赵桓的皇后刘娥。成为了宋朝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其野心之大也超过了前辈们。要不是群臣反对。恐怕唐朝时武周事件就得再上演一次了。而继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赵祯。他死后其妻子曹皇后继续垂帘。还不愿放权给已经成年的宋英宗赵曙。同样的。英宗朝的高皇后、神宗朝的向皇后。哲宗朝的刘皇后都参与了政事。还不约而同地阻扰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虽然北宋的后宫在朝局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要保持权力就必须依靠娘家人。奇怪的是。她们的娘家势力却没有因后宫的影响而有所增长。不像西汉朝吕氏、薄氏、霍氏。东汉朝窦氏、邓氏、梁氏。唐朝武氏那样造成外戚干政的情况。这点就得归功于赵匡胤的分权制度了: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开始对政务部门进行了细分。总的来说就是二府(中书门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也就是政、军、钱三权分立:

政务这块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负责。分别最多可设三人。之后虽然有所变更。但多人执掌政务的制度不变。不像前朝那样由一人或者两人执政。避免了一言堂的情况;

军事则由枢密院和三衙负责。地位和正副宰相相当。最多也是可以设置三人。两者共同控制宋朝的军队。又互相制衡。像汉唐时期的外戚干政。几乎都是以执掌兵权为主的。多人执政又相互钳制的情况下。规避了外戚掌兵的忧患;

财务则延续五代制度。由三司和内库管理。三司各自管辖范围不同。互不管辖。只对皇帝负责。而内库就是皇帝的小金库。由赵匡胤设立封桩库而来。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就连宰相也不得过问。到后来内库的规模和收入甚至比三司还要大。国家的重大支出都仰仗于内库。如此就避免了外戚掌钱。收买人心的危害;

此外赵匡胤还设立了台谏制度。也就是监察部门。由御史台和谏官共同执掌。御史台负责监督尚书六部等中央部门。也可对天子进谏。谏官则负责天子内事等。同时也可弹劾大臣。而且由大臣兼任。也就是说有监督职权的大臣。是可以监督皇帝家事的。这很好地控制住了外戚势力;

如此多权分立。虽然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冗官的后患。可也杜绝了由某些野心家来管理国家的三大命脉。避免了出现权臣的情况。至于外戚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权力制衡外。宋朝王室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外戚做官者基本都要在外地任官。不得留在京城。

敢把龙袍穿在身上的刘娥。为加强娘家的实力。不断地把刘氏族人引入中央机关。“姻戚、门人、厮役拜官者数十人”。可也没引起什么动荡。最多也就是在地方为非作歹一下。要想一手遮天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像刘娥这样强势的后宫。她所引进的那些外戚在御史们的弹劾下。也只能“悉逐之”。

敢和皇帝、宰相叫板:宋仁宗赵祯想要废除郭皇后。另立喜欢的张美人为皇后。却遭到了御史中丞孔道辅和谏官范仲淹的反对。他们见仁宗一意孤行。甚至直接跑到了皇帝寝宫前跪拜。以行动要求仁宗收回废后诏书。

可是郭皇后毕竟做错了事。她在一次争吵中无意挠了仁宗一脖子血。加上宰相吕夷简的支持。所以最后郭皇后还是被废了。但是自此“台谏之权敢与宰相为抗”。连皇帝、宰相都难顶住台谏。何况是那些外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了。

敢直言弹劾外戚:宋仁宗好不容易把张美人扶上了皇后位。重用岳父张尧佐为三司使。握住了帝国的钱袋子。可谏官包拯等人极度不满张尧佐。不断弹劾。张尧佐的官职也从三司使到户部侍郎。再到节度使等地方职位。位置不断下调。搞到赵祯都生气了。说给的是你们(指谏官)。说不给的也是你们。以后言官谁要上朝说事。先等圣旨吧!

当然最后张尧佐还是在群臣弹劾之下。黯然辞去了官职。而在仁宗的保护下授予了他一官半职。但张尧佐也已经被赶出了朝廷。没了三司使这样一个地位极高的职务。也无法再肆意妄为了。宋朝台谏的厉害可见一斑。

敢直接威胁太后:赵祯死后。继位的英宗赵曙因生病而变得性格急躁。为人也疯疯癫癫的。和听政的曹太后关系很不好。在一些好事者的撺掇下。曹太后可能还有废除英宗的想法。

于是一次在奏事的时候。曹太后就对宰相欧阳修和韩琦哭哭啼啼的。说什么英宗对她不好之类的话。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两位重臣带个头。好好批评一下英宗。实在不行就把他换了。

结果欧阳修和韩琦没有入套。直接“骂”了曹太后一顿。说如果不是先帝(仁宗赵祯)要我们辅佐幼主。谁会听您老太太发号施令啊!韩琦甚至还“威胁”说。如果英宗出了什么事。太后您难辞其咎:

修复曰:“今太后一妇人。臣等五六书生耳。非先帝遗意。天下谁肯听从”。后默认久之。琦进曰:“臣等在外。圣躬若失调护。太后不得辞其责。”——《宋史纪事本末》

从这些事例就可以看出:宋朝文官集团的力量极其强大。皇帝、后宫、外戚、宦官都无法与之匹敌。但同时由于人数众多。各集团之间也容易形成朋党。互相仇视、争斗。所以有宋以来。朋党之争是最激烈了。大概也只有后世大明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可媲美。但大明党争只在后期发生。而宋朝的党争。却在前期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内耗。

总结:宋朝后宫权势虽大。影响力虽强。但却始终没有发生汉唐那样外戚专政的情况。原因还是因为制度的存在。一个帝国要像长久地运作下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古代以人治为基本的模式。有一套能够“萧规曹随”的好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祸患的发生。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以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当然纠枉过正也是不对的。赵匡胤虽然杜绝了皇帝昏庸、外戚干政、宦官当道、武将造反的情况。可他也想不到。文官之间居然也会有内斗。而且其激烈程度。足以把一个帝国给耗死。所以宋朝虽然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富国。但文斗过了火。白白消耗了自身的国力。在对外战事上节节失利。无意外扩。不能再现之前汉唐的雄风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眼泪、说拜拜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31

    皇后,外戚,宋朝,后宫,太后,宰相,赵匡胤,谏官,皇帝,仁宗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3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两宋后宫外戚对宋朝影响有限,但真宗刘后曹后等都对朝政有影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31

    确实。宋朝的后宫干政情况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严重的。而这后宫之中也是有好有坏。宋仁宗曹皇后出身于将门世家。却知书达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