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不是有亲生儿子吗?为何他要将皇位传位给侄孙?
原创

宋太宗不是有亲生儿子吗?为何他要将皇位传位给侄孙?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宋太宗有亲生儿子。他把皇位也是传给他的亲生儿子的。这就是宋真宗。太宗的三子赵恒。赵恒前期还是很不错的。任用李沆等为相。创造了“咸平之治”。他在位时期。辽国并不稳定。时常骚扰边境。在主战派寇准的劝说下亲征。并且打了胜仗。然而他惧怕辽国势力。有不想打仗。就租辽国签订了和平百年的澶渊之盟。真宗后期。任用王若钦和丁胃为相。这两个蛊惑皇帝搞天书运动。劳民伤财。还逢迎真宗去泰山封禅。这是最后一位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是最勉强的一位封禅的皇帝。所以太宗没有传给什么侄孙。而是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的。






其他观点: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刚刚知天命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消息传出。文武百官一时震惊不已。

行伍出身的赵匡胤一向体魄强健。这过去的九个月中。他多次频繁出游。最远的甚至到达了西京洛阳。而且。此前也没有他生病求诊的记载。如此突然的驾崩不免让人心生疑虑。

另一件事更加重了人们的疑心。

当赵匡胤驾崩之际。其子赵德昭已经年满二十六岁。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十八岁了。自西周以来。父死子继早已是皇位继承的默认规则。然而在不存在”主少国疑”的潜在风险下。赵匡胤却主动放弃这一儒家所拥戴的礼法原则。转而采用兄终弟及——以弟弟赵光义为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于情于理。这都不由得更让人倍感蹊跷。

于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宋太祖之死与太宗的即位便有了不同与官方记载的说法。最终形成了著名的“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两大千古之谜。而相比于烛影斧声。金匮之盟有更多让人费解之处。

一、

对于金匮之盟。官方的记载如下。

公元961年。也就是大宋建国的第二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重。临终前。她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皇位继承问题。一段对话就此展开。

“你知道为什么是你得了天下吗?”太后如此问道。

侍候在侧的赵匡胤这时哭得像个孩子。根本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但老太后劲头来了。不停地反复询问。

“这都是因为父亲和您两人积德行善的结果。”赵匡胤最后给出了答案。

“扯淡。”老太后说道。“只是因为周世宗死得早。留下了孤儿寡母。如果北周有年长的君王。天下哪里还有你的份?所以。你百年以后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国有长君。方为社稷之福。”

听到老太太这么说。赵匡胤连忙顿首:一定听从您的教诲。

太后随后命令应召而来的赵普。在床前写下誓言盟书。并将这份文书放到保险柜——金匮中藏好。因为存放在金匮中的缘故。这份文书便被后世称之为金匮之盟。十五年后。赵匡胤驾崩。其弟赵光义便依照当年的约定即了皇帝位。

这件事被明确记载在《宋史·杜太后传》中。而且在宋人所编著的私人历史中也记录在案;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和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虽然具体的细节略有差异。

可见在时人看来。这是铁案一桩。

然而。自上个世纪以来。历史学界却对此事有了不同看法。认为金匮之盟乃是后来的捏造。最大的嫌疑人便是赵普与太宗。自此以后。伪造说开始广为流传。

二、

具体而言。金匮之盟一事有三大疑点。

其一。杜太后病危时。赵匡胤年仅三十五岁。正值大好壮年。而年长的皇子已赵德昭十一岁。

但凡赵匡胤再多活个几年。其皇子便已成年。后周孤儿寡母的情况便不复存在。杜太后怎么会铁口断定赵匡胤一定会英年早逝。进而催促迫使后者当即立下皇储?

其二。金匮之盟的公开是在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月。由早已失势的赵普上书自陈说出的。太宗随后才于宫中找到了这份誓约。进而公之于众。

金匮之盟如果存在。显然是太宗继位合法性的一大证据。对于曾与太宗势不两立而又参与此事的赵普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投机机会。

深谙权术的赵普何以不立刻将此事献与太宗。进而以拥护之功获取太宗的谅解。反而直到五六年后才上书言明?要知道。在此期间。他一直备受猜忌与打压。终日生活在惶恐难安之中。

其三。古代有专门的史官记录皇帝的言行。即为起居注。这是后来编撰国史的基本史料来源。

赵匡胤、赵光义的起居注分别被称为《太祖实录》与《太宗实录》。其中《太祖实录》有两版。初版于赵光义的太平兴国五年编撰完毕;真宗即位后。又忽然重修《太祖实录》。于咸平二年完成。

对于金匮之盟。三本史书所载有很大差别。初版的《太祖实录》根本没有此项记载。而是在后来的重修才加入进来的。而且在新版的《太祖实录》与《太宗实录》中。对于此事的记载也有很多细节上的不相符。

依据上述三大疑点。不能不令人怀疑整件事就是一出后人炮制的闹剧。而始作俑者便是赵普与太宗两人。前者为的是权力。后者为的是巩固自身皇位继承的合法性。

然而。真的如此吗?

三、

考辨历史史事不能脱离具体的情景而空谈理论。质疑金匮之盟伪造的一大默认前提是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太宗的兄终弟及不免让人产生先天的狐疑。

然而。我们要明白。赵匡胤所建立的大宋是在混乱的五代十国基础之上的。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乱世。即便是君主也常遭遇不测。在五代的十三位君主中。在位超过十年的绝无仅有。勉强做了十年的梁末帝最后也是身死国灭。而其中死于非命的。更是超过半数。

而且。在五代乱世中。放弃嫡长子继承制度而选择年长有才之人为国君的屡见不鲜。

后梁的朱温有六个儿子在世。其中大多成年。但他始终坚持传位给最有才干的养子朱友文。乃至酿成了后来的弑父惨剧。后晋的石敬瑭策立了他成年的侄子而放弃幼子为继承人。南汉刘隐传弟而不传子。吴国两世都是兄终弟及。如此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当杜太后与大宋建国第二年去世时。担忧赵匡胤会英年早逝实属合乎情理。而她让赵匡胤定下兄终弟及的誓约。显然也不是无事生非的胡闹。这是其一。

其二。金匮之盟其实有两个版本。一般称之为“独传约”和“三传约”。

上述提到的《宋史·杜太后传》中的版本是“独传约”。即皇位只需由太祖传给太宗即可。至于之后则没有涉及。然而历史上还流传有一个“三传约”。它讲的是。当继承皇位的太宗(赵光义)驾崩后。须依次传给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廷美去世后再传回给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三传约”同样见于《宋史》之中。而且相对于“独传约”。它在北宋时期的私史中更广为流传。其中便包括了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等。

显然。如果金匮之盟乃是太宗所编造的。他最多会编造“独传约”。那么在士大夫中流传更广泛的但对他并不十分利的“三传约”源自何处呢?

要知道。当金匮之盟公布于世不久。赵廷美便被污蔑为谋反大罪。并在两年后郁郁而终。其一系的势力皆被太宗连根拔除。而在此之前赵德昭、赵德芳已死。那么谁还有动机与能力去编造“三传约”并使之广为流传呢?而且为何还要基于一个谎言去编造呢?

不同版本的金匮之盟的广泛流传于世。从侧面反映出。这恐怕并不是出自太宗的有意编造。而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三传约”是真有其事。而“独传约”乃是出自后来的删减与编造。

其三。假如金匮之盟是伪造的。那么太宗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常见的解释认为。在历经夺取燕云十六州的高梁河之战的惨败。以及太祖两子的非正常死亡后。太宗内心非常不安。害怕有人乘机作文章。于是借金匮之盟一事重申他帝位的合法性。

然而。这种解释不免牵强。

当金匮之盟发生时。太宗已经称帝达六年之久。皇位早已稳固如山。这从他轻松除掉太祖的两子及弟弟赵廷美等事情不难看出。他真的有必要去费尽心思炮制这样的一个弥天大谎吗?

而且。众所周知。太祖之时。太宗与赵普一向关系恶劣。几成水火不容之势。

《丁晋公谈录》这部书曾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太祖晏驾。太宗嗣位。忽有言曰 :若赵普在中书。朕亦不得此位 。 ”当赵普死后。太宗更是公开与近臣说到两人关系。“向与朕尝有不足。众人所知。”

正因如此。当赵光义即位后。赵普旋即被罢相。仅保留了一个太子少保的身份。无权无势 ,其后更是多次受到新任宰相卢多逊的迫害。以至于常常惶恐难安。日夜无法安眠。

赵光义既然如此痛恨赵普。怎么会邀请他的老对头参与编造此事呢。这不是明摆着给对方送把柄而使自己处于受要挟的境地吗?若是要存心编造。他大可编造的更好些。最好是死无对证的地步。

当弟弟赵廷美与其乳母相继去世后。太宗曾经编造弥天大谎。声称对方并非自己的亲弟弟。而当时他并没有找任何人作证。为什么这次非要找一向为自己深恶痛绝的赵普合作呢?

再者。金匮之盟在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公布于世后。次年便有了赵廷美的被诬谋反案。而亲自主抓这项工作的正是重新担任宰相的赵普。同时。待此案告一段落后。赵普又随即被免除宰相一职。

显然。赵普的这次复相。主要工作就是铲除赵廷美一党。与太宗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并无太大关联。

最后便是史料不一致的问题了。

结合上述提到的“独传约”与“三传约”。其实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情况。金匮之盟最初的版本是“三传约”。即唐太宗去世后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自己的骨肉。这个约定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流传。

但太宗不愿意。于是在除掉太祖二子后。便有意拔掉最后一根绊脚石——赵廷美。“三传约”对赵廷美相当有利。自然而然地。经太宗审定的《太祖实录》便对此事隐蔽不谈。

同时。在历经高梁河之败和太祖二子的非正常死亡后。谨慎的太宗担心贸然除掉赵廷美会生出不可控的风险。便找到了太祖的旧臣、国家元老赵普。想找一个帮手。

而此时的赵普正值人生艰难时刻。面对太宗的橄榄枝。他赶紧抓住。立刻抛出一份“独传约”来表示自己的忠心。太宗闻轩而知雅意。便重新启用了他。

经由赵普编造的“独传约”对太宗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神宗即位后便将之添加进了重新修订的《太祖实录》中。这便是为何两版《太祖实录》记载不一的缘故。至于与《太宗实录》的细节差异则有待进一步研究了。

由此也解释了为何赵普没有一开始便上书陈述金匮之盟一事。因为太宗即位时一帆风顺。金匮之盟最多算是锦上添花。而且。他不知道太宗对“三传约”的真实想法。贸然上奏恐怕祸福难料。赵普弃之不顾自然在情理之中。

可能的情况大抵如此。

其他观点:

你从哪看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2

    太宗,太祖,皇位,赵匡胤,实录,真宗,太后,自己的,宋史,这是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太宗不是有亲生儿子吗?为何他要将皇位传位给侄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2

    宋太宗有亲生儿子。他把皇位也是传给他的亲生儿子的。这就是宋真宗。太宗的三子赵恒。赵恒前期还是很不错的。任用李沆等为相。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