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原创

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要弄清楚赵匡胤究竟是不是他弟弟赵光义杀的。到底有没有“烛影斧声”这回事。那得看赵光义有没有上位的基础。是不是赵匡胤一死。就轮到赵光义当皇帝。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赵光义就没有动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就要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杜太后说起。从那个神奇的“金匮之盟”说起。

换句话说。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金匮之盟”。赵光义就有杀兄上位的动机和可能性。所以弄清楚有没有“金匮之盟”是关键。

(烛影斧声)

“金匮之盟”与太祖之死的“烛影斧声”同为宋初两大疑案。对这两件事的真假。史学界争论了上千年。

据《宋史》记载:“(开宝九年)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某个夜晚。病中的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托付后事。有人远远的望见得烛光下赵光义离席站了起来。好像在躲什么。然后又听见赵匡胤用斧子戳地。同时大声说:\"好为之\"。四更天的时候。赵匡胤就驾崩了。

(赵匡胤与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生母杜太后病重时。将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召到自己榻边。口授一份遗嘱。让赵普记录。

遗嘱主要是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光义。赵匡胤答应了母亲的要求。这份遗嘱写好后收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如果存在\"金匮之盟\"。那赵光义杀赵匡胤就有理由和因果关系。如果没有。那赵匡胤的死与赵光义就没有必然的利益关系。所以\"金匮之盟\"是“烛影斧声”存在的前提。

(杜太后)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 显德二年二月。杜太后召太祖与赵普受命。太后问太祖: “汝知所以得天下之原因乎?”太祖答曰: “臣之所以能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德也。”太后曰: “不然。此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如若周朝有年长之君。天下岂为汝所得? 汝百年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是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 “敢不如教诲! ”。太后怕太祖以后反悔。于是对赵普说: “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赵普根据太后的意思。写成誓书。并在纸尾写“臣普书”。装于金匮之中。

其他的宋代文献记载和《宋史》虽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是一样的。

(赵匡胤)

据《建隆遗事》载:某日。太祖率皇弟、皇子、皇侄和公主等宴于杜太后处。酒酣时说: “臣百年后传位于晋王。令晋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太后笑道: “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吾欲万世之下闻一妇人生三天子。不谓天生孝子成吾之志。”令赵光义、廷美拜谢太祖。太祖又道: “吾不知秦王百年后将付何人?”廷美表示愿意传位德昭。于是呼赵普写誓书。普以不擅文辞而推辞并推荐大学士陶谷执笔。《太祖实录》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金匮之盟”之所以千年来不断遭到质疑。无非是存在以下几个疑问:

(赵匡胤与赵普) 

盟约订立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赵光义、廷美、德昭、德芳等文武大臣是否知情?盟约内容所规定是太祖只传位于赵光义。还是要求传位给两位皇弟后再传回太祖之子赵德昭?赵普在“金匮之盟”中起了什么作用?“金匮之盟”是不是伪造的?  

建隆二年七月。赵匡胤封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晋王。请注意:自五代以来。开封府尹就代表了皇储。北宋历代皇储都担任过开封尹。包拯等人担任的是“权知开封府”。他们是没有资格担任开封尹的。

赵光义将来是太祖的接班人。这在当时应该不是秘密。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三年发生了宋辽高梁河之战。战后赵德昭劝太宗封赏有功将士。

太宗道: “待汝好自为之。赏未晚矣。”赵光义的意思很明显:等到你作了皇帝。再封赏他们也不迟。也就是说。赵光义心中。未必没有将皇位按照\"金匮之盟\"。再传于赵德昭的想法。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芳突然暴亡。很多人认为。赵德芳之死。赵光义脱不了干系。正是\"金匮之盟\"上有将来赵光义要传位给侄子赵德芳的规定。才导致赵光义逼死了皇侄。

赵德芳死后。赵廷美觉得二哥也不会放过自己。所以“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准备造哥哥的反。事败后被赵光义迁住房州监视软禁至死。

这时赵光义完全铲除了传位于子的障碍。

(赵光义扫平传位威胁)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佑和次子赵元僖应该说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替赵廷美呼冤。要求为叔叔平反。最终一个神秘发疯一个中毒而亡。最后得到皇位的是三皇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光义实现了皇位传于自己这一支的目的。

(宰相赵普)

宋太祖驾崩后两个月。赵光义突然改年号为“太平兴国”。一般先皇去世那一年。不会更改年号。这么迫不及待摆脱太祖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赵光义心里有鬼。

赵光义即位后逼死赵德昭、赵德芳和弟弟赵廷美三人后。又解除了赵匡胤的亲信李继勋、杨信的职务。这两人也很快神秘死去。

朝中支持太祖子孙的势力被铲除。不能不让人怀疑赵光义的动机。

(暗思铲除太祖系继承人)

赵光义在哥哥有儿子在世的情况下。兄终弟继。当时的大臣们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早在宋太祖死去之前。朝中大臣们应该知道了“金匮之盟”这么一回事。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担任宰相多年。可他却曾因为反对金匮之盟而被罢相。

(赵光义与赵普密谋废除金匮之盟)

赵光义继位后。赵普也许后悔了。转而向赵光义靠拢。

赵光义为了平息舆论。也需要这位老宰相。所以他对赵普说: “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旧十九年非矣。”

于是让赵普重新担任宰相。赵普为了表忠心。对赵光义说: “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赵普这番话。提醒了赵光义。所以后来他坚定了传子的决心。于是有了废弃盟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之事。

“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是历史之谜。根据在下的推测。 “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赵光义才会生怕夜长梦多。迫不及待的对哥哥下手。这才有了“烛影斧声”。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

  

参考文献:

 顾宏义、 王禹偁《建隆遗事》考

《宋史 · 宗室传》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根据题主的意思。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赵匡胤有没有立太子。确定自己的继承人。第二个问题就是赵光义究竟是弑君篡位还是合法的继承了皇位。首先要说的是。在正史之中。赵匡胤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烛影斧声的疑云。烛影斧声弑君篡位的记载都是来源于野史。

赵匡胤究竟有没有立太子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直到赵匡胤病重驾崩。赵匡胤都没有立太子。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应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其最大的儿子已经26岁了。二儿子也已经十八岁了。如果说赵匡胤生前没有考虑过立太子。那么。在其病重的时候也应该立下遗诏。可是直到赵匡胤驾崩。也没有见到任何遗诏。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赵匡胤在其去世的前一年。身体已经开始不行了。有一次在开封近郊狩猎的时候还发生了坠马事件。根据历史记载。赵匡胤是习武出身。而且是太祖长拳的开创者。可以说是一代武学宗师了。身体应该很强壮的。可是却坠马了。由此可见。这时49岁的赵匡胤身体已经不行了。

九月。壬申。帝狩近郊。逐兔。马蹶。坠地。因引佩刀刺马。杀之。既而悔之曰:“吾为天下主。轻事畋猎。又何罪马哉!”自是遂不复猎。

在赵匡胤驾崩的这一年十月。赵匡胤更是到父母的安陵跪拜痛哭。并且说自己死后应当葬在这里。由此可见。赵匡胤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清二楚。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要是准备立继承人。肯定已经开始考虑或者是立下遗诏了。可是最终赵匡胤也没有亲口确定自己的继承人或者立下遗诏。

丙子。车驾发京师;丁卯。次郑州。庚辰。帝谒安陵。奠献号恸。左右皆泣。既而登阙台。西北向发鸣镝。指其所曰:“我后当葬此。”

接着。几个月后。赵匡胤病重。十几天后就驾崩。如果以前没有选择继承人。这时应该选了吧。可是依然没有。

冬。十月。帝不豫。壬子。命内侍王继恩就建隆观设黄箓醮。是夕。帝召晋王入对。夜分乃退。癸丑。帝崩于万岁殿。

可见。赵匡胤至始至终是没有确立继承人的。

赵光义究竟是否合法继承皇位

关于赵光义是不是合法的继承皇位这一争议主要来自于烛影斧声的记载。因此人们才会对赵光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产生怀疑。究竟有什么争论呢?

1、关于烛影斧声的记载

在史书《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

野史《续湘山野录》:

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后人就是根据这两个记载怀疑赵光义杀了哥哥赵匡胤。并因此和反对弑君说的人争论不休。可是从两者的记载来看。并没有明确的说赵光义杀了赵匡胤。第一个记载中赵匡胤是招赵光义来宫中。可能是有后事交代这个有可能。

可是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赵光义是在赵匡胤驾崩后进的皇宫。而且是皇后在赵匡胤驾崩后让王继恩前去招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进宫时。王继恩违背了皇后的命令。将赵光义给叫来了。

这两者究竟哪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已经分不清了。不过《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人撰写的。《涑水纪闻》是宋朝司马光写的。怎么分辨。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了。至于第二个野史的记载。很让人怀疑。根据史书《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时的赵匡胤已经是病重了。还能起床喝酒?

2、金匮之盟

关于金匾之盟的记载虽说史书中有多处记载。可是这个盟约的公开却是在赵光义继位六年以后被赵普给公开的。这是被人们公认的。但是在官方的纪录中这个盟约并没有被记录和承认。因此。这个盟约究竟存在不存在成为了后人争论的焦点。这也成为赵光义究竟继位合法不合法的争论之一。

在赵光义继承皇位究竟合法不合法这一点上是存在争议的。并不能肯定的说其合法或者是不合法。

赵光义究竟杀没杀赵匡胤

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赵光义是被封为晋王的。而且还是开封府府尹。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山南西路节度使赵德昭。一个是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就这节度使也是虚职。并不是实职。根据任职情况和当时几个朝代的惯例。一般都是京都的府尹继承的皇位来说。赵光义是合法继承的。但也不排除赵匡胤猝死。来不及立下遗诏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根据所有的情况来分析。赵光义杀害赵匡胤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一是赵匡胤已经病重。赵光义没必要多此一举。再一个赵光义掌控着京都的实权。即使有遗诏对于赵光义来说。如果想当皇帝。一纸诏书根本阻拦不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8

    赵匡胤,太祖,烛影,皇位,宋史,太后,遗诏,自己的,盟约,太宗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8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18

    要弄清楚赵匡胤究竟是不是他弟弟赵光义杀的。到底有没有“烛影斧声”这回事。那得看赵光义有没有上位的基础。是不是赵匡胤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