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终宋一朝。政局相对稳定。但表面的死水微澜之下。是暗流汹涌。宫廷政变其实不少
一.最著名的当然是烛影斧声。或者金匮之盟。这个说法不一。记载也有出入。一种说法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冬日某夜。赵匡胤重病。召见时为晋王的赵光义。屏退左右。单独交代。宫人远远见殿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听到太祖声音:好为之。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声音。当夜。太祖驾崩…这就是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癸丑。帝崩于万岁殿。时夜四鼓。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随后赵光义直接入宫。进入大内。宋皇后见了王继恩。还在问。德芳来了?王继恩却说:是晋王。宋皇后见是赵光义。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但已无力回天。只得以官家称呼赵光义。并假以辞色:“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话说的漂亮。帝位最后还是被赵光义拿去。甚至后来宋后薨逝。赵光义不以皇后之礼安葬。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无礼薄情之极。
二.太宗自己得位不正。担心其四弟秦王赵廷美有样学样。遂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赵廷美与卢多逊谋逆为名。将赵廷美废为庶人。迁居涪陵。后来赵廷美于雍熙元年。984年忧悸成疾病逝。此为赵廷美案。由于目睹皇室股肉相残。太宗长子赵元佐还因病发疯。
三.赵光义在位二十一年后。于至道三年。997年崩。这次轮到他儿子。赵恒领教宫廷政变。
至道三年二月。太宗病重。还是当年那个宦官王继恩。还想再来一次拥立之功。暗中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与太宗明德皇后一起。企图发动政变。谋废太子赵恒。改立赵元佐。
最后是宰相吕端一力挫败政变。扶立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这正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为王继恩之乱。
“及帝崩。继恩白后至中书召端。议所立。端前知其谋。即绐继恩。使入书阁检太宗先赐墨诏。遂锁之。亟入宫。”
后来真宗朝末年有狸猫换太子故事。讲真宗妃刘娥(后为刘太后)将李宸妃所生皇子。赵祯。以狸猫偷换据为己有。赵桢后登基为帝。刘太后临朝称制等。这更多是民间演义。宫闱诡计。还算不得宫廷政变。
四. 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戍卫崇政殿的侍卫颜秀、郭逵、王胜、孙利等人作乱。击杀禁卫军校。劫掠武器兵杖。还砍杀宫人。攀爬延和殿屋顶。闯入禁中。直抵仁宗寝殿。放火烧宫。后在曹皇后果断处置之下。变乱被平。颜秀等三人当场被杀。剩下一人也很快被抓住就地正法。此为颜秀之乱。
仁宗之后。历英、神、哲宗三朝。然后徽、钦二帝遇靖康之变。北宋为金人所灭。宋室南迁。高宗建立南宋。偏安一隅。
五.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苗傅。刘正彦以清君侧之名逼宋高宗退位。事败。苗刘被诛。本次政变造成直接后果就是高宗唯一儿子。太子赵旉在兵变中受尽颠连。不久后就一病不起。不幸夭折。赵构本人之前也因故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绝嗣。此后才有太祖后裔入继大统的帝系转移。此为明受之变。又称苗刘之变。
此后。高宗越发不相信武人。也无恢复之志。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病笃、后崩。期间。光宗始终未去重华宫问疾。又以生病为由。拒绝主持丧礼。宋朝以孝行治天下。光宗如此作为。朝中骚动。已经失去执政的道义根基。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与外戚、知閤门事韩侂胄、殿帅郭杲等人谋议。决定以太皇太后名义。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嘉王赵扩为皇帝。当时太皇太后吴氏住在慈福宫中。而韩侂胄是吴太后的外甥。遂被遣往慈福宫。密告谋议。取得吴太后支持。赵汝愚又命郭杲率殿前司进驻大内。进行军事布置。控制皇宫。
太皇太后命赵汝愚以懿旨谕嘉王赵扩即位。为宋宁宗。光宗被尊为太上皇帝。此为绍熙内禅。
早前。宁宗韩皇后去世。议立新后。韩侂胄得罪了时为贵妃。现在的杨皇后。现在金人要韩侂胄的项上人头。杨后与其兄。及礼部侍郎史弥远秘密勾结。阴谋对韩侂胄暗下毒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史弥远等的指使下。于韩侂胄上朝途中突然袭击。将他挟持至临安城南的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此为玉津园之变。
王继恩、史弥远第一次参与宫廷政变获利甚丰。然后就有了第二次。这就是行为模式。人一旦参与什么事情并从中获利。之后多半都会复制。
有宋319年。历18帝。国祚绵长。太祖吸取唐末五代武人干政的教训。偃武修文。注重内政。加强皇权。北宋时期的宫廷政变更多还是宗室内部斗争。到了南宋。特别是孝宗以后。相权加强。内阁与枢密院合流。才有了赵汝愚、韩侂胄、史弥远等权臣操控的政变。
其他观点:
最著名的“烛影斧声”。那句著名的“陛下有子不传。况兄弟乎”。言犹在耳。
再就是牵扯无数人命运的“狸猫换太子”。最后居然换出一个盛世来。也是有趣。
来到南宋。就凄惨多了。高宗被金兵吓尿了不说。最后居然被“苗刘宫变”吓得睡不着觉。历代皇帝者。此人也算苦逼一枚了。
其他观点:
就一次吧。就是976年10月。大宋宫廷里发生了一件事。被称为烛光斧声。据说是赵匡胤的弟弟为了帝位而去杀害当时躺在病床上的皇帝。不过这件事却成为了千古疑案。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这次事件。后世史学家都挺倾向于赵匡胤因病去世。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69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宫廷政变,皇后,真宗,太祖,烛影,此为,太后,太宗,大内,高宗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朝有哪几次宫廷政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终宋一朝。政局相对稳定。但表面的死水微澜之下。是暗流汹涌。宫廷政变其实不少一.最著名的当然是烛影斧声。或者金匮之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