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被屠戮殆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土木堡之变时蒙古瓦剌的势力。
明英宗正统帝时期。被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打散的蒙古各部落又统一起来了。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叫瓦剌。
瓦剌之主叫脱脱不花。但是没有什么实权。实权都掌握在太师也先手里。太师也就是丞相。除了也先。还有一个阿剌知院。知院也就是枢密使。国防部长。知院阿剌。也是瓦剌的一大部落首领。很有实力。
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
瓦剌太师也先的父亲脱欢最早统一瓦剌各部落。所以蒙古人有再次强大的迹象。到也先当了太师。蒙古瓦剌更加野心勃勃。想要恢复元朝。
瓦剌一开始还向明朝俯首称臣。明朝封也先为顺宁王。他每年派手下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朝廷回馈金银玉帛作为谢礼。
谁知道也先野心勃勃。在跟明朝的外交通使接触的过程中。买通了这些通使。详细探听清楚了明朝的虚实。
于是他就策划派大军入侵明朝。当时发生了一件事。给了他一个借口。
瓦剌太师也先自以为势力比较大了。就骄横跋扈。膨胀起来。他要求跟明朝通婚。娶明朝的公主。结果呢。也先通过明朝的外交通使提出了这件事。明朝的外交通使没有报告朝廷。竟然私自答应了也先。
正好当时也先派了两千人马到明朝进贡。却谎称三千。明英宗身边的大太监王振嫌也先奸诈。虚报的那一千和马匹也没给馈赏和马钱。也先大怒。于是明朝跟也先失和。
也先就以此为借口。说这批马是给明朝朝廷的聘礼。因为明朝通使答应他要跟他通婚。其实朝廷根本就不知道通婚这回事。而且朝廷还下诏。根本就不会跟瓦剌通婚。
于是也先更加气愤。同时也为他入侵明朝找到了借口。于是他派出四路大军进攻明朝边关。
土木堡之变的大体经过。
也先带兵叩关。明朝边军虽然节节抵抗。仍然被打败。外围城堡全部失守。只有宣府大同等重镇。因为兵多。防御措施坚固。还能死守住。
但是。边关危急和打败仗的奏报却一天几十道报到了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明英宗九岁继位。年号正统。当时有太皇太后摄政。有著名的“三杨”作为内阁辅臣辅政。所以正统前期。明朝还是天下太平的。
等到太皇太后一死。英宗亲政。他宠信宦官王振。把衰老的三杨赶出朝廷。一切大权都掌握在了王振手里。而英宗对王振也是言听计从。非常依赖。
于是。王振就要英宗率领大军亲征大同。去打也先。英宗对王振非常宠信依赖。就同意了。当即下诏。两日后大军启程。
于是。王振忽悠着明英宗。带领所谓的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京师。八月到了大同。所谓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二十多万。因为明朝逃兵极其严重。有的兵。名额上有他。实际上他并不在军中。还有的兵。本人已死。名额还在。粮饷却被上司冒领。
在大军出征以前。明英宗已经派了四路人马支援大同。每路一万人。结果这四万人全军覆没。
明朝有太监监军之说。当时在大同监军的太监郭敬是王振的人。他在四路大军全军覆没的时候。躲在草丛里躲过一劫。偷偷跑回来告诉王振。瓦剌军队太猛了。不能打。然后明军又震于四路大军全军覆没。于是王振决定班师撤军。
此时王振有私心。他想让英宗去他的家乡蔚州。好使自己大大的风光一次。大军便朝蔚州撤退。然而。刚走了四十里。王振又担心大军把自己在蔚州的地里的庄稼踩坏了。于是又要改道。往宣府退。
当时的大同总兵郭登。由于对地理形势比较了解。告诉王振说。如果要撤军。最好过蔚州进紫荆关。王振不听。
这里说一句。明朝永乐大帝北征元朝。曾经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这五十万大军铺开来。宽度达到二十里地。所以。以当时明军几十万的数量。铺开也得有十来里宽。王振才担心他的庄稼被踩。
明朝大军刚改道。后面瓦剌骑兵就追来了。王振就派成国公朱勇率领三万骑兵抵御。朱勇此人有勇无谋。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在朱勇的三万大军当炮灰的同时。英宗的大军正好也走到了土木堡。
土木堡是一个小城堡。并不适合大军安营扎寨。更不可能建筑防御工事抵御敌军。当时离土木堡二十多里地。有怀来城。如果明军进入怀来城。绝不至于全军覆没。然而。大军为了等待王振的一千辆私人物资车辆。竟然停靠在了土木堡这个危险的地方。
当时随军的大臣都奏请英宗赶紧入关。进入怀来城。都被王振赶了出去。于是大军在土木堡待了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大军将要启动时。才走了几里地。瓦剌大军追了上来。将明军团团围住。并且也先派精锐骑兵。手持长矛长刀。向明军发起了猛攻。
南行未三四里。敌复四面攻围。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賁矢被体如猬。
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逃回去的没几个。随军的大将高官。包括永乐朝的大功臣。英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五十多人被杀。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当时边关重镇也在被瓦剌军围困。但是面对英宗几十万大军被围。有人建议开关带兵去冲击瓦剌围军。以助英宗脱困。然而。宣府总兵拒绝了这一要求。坚决闭关坚守。
明英宗的内侍。禁军。都被射成了刺猬。英宗本人也下马坐在了地上。被两个瓦剌小兵抓到。他们认为他气度不凡。逮到了也先弟弟赛刊王大帐中。也先弟弟赛刊王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就是大明的正统皇帝。
明朝几十万大军为什么被屠戮殆尽?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准备不足。
几十万大军出征。竟然两天就拔营。这怎么打仗?
是个人都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两日之内。粮草是绝对准备不足的。
因此。明朝大军刚出了北京城。就开始缺水缺粮。又过了几天。军中开始饿死人。甚至于。“僵尸满路”。说难听点。明朝大军。是一路死到大同的。
二、主将不明。
英宗出征时。虽然任命英国公张辅为主将。成国公朱勇为副将。然而。毕竟是皇帝亲征。一切都要请示皇帝。再加上中间有了王振擅权。所以。从整军。到行军。到撤退。到对敌。到排兵布阵。张辅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无任何用武之地。
三、王振擅权。
王振忽悠英宗亲征。可是他又不懂军事。反而闭塞言路。使明朝大军一次次错失自救的机会。
大军到了大同。很多人上奏英宗撤军。结果都被王振训斥。甚至赶了出来。
明军走宣府也不是没问题。可是又因为等待王振的一千多辆私人辎重车。驻扎在了土木堡。延误了进怀来城不说。土木堡附近还没有水源。明军士兵又饿又渴。大军战斗力下降。军营混乱。
四、瓦剌太勇猛。也先太狡猾。
瓦剌骑兵是蒙古兵。勇猛就不说了。
明军在土木堡被围军时。也先竟然假装议和。瓦剌军假装后退。致使明军轻信。大军挪动。阵型大乱。被瓦剌趁机反杀。
此外。也先还派兵围攻宣府。甘肃。埋伏于赤城等地。使明朝边军不敢轻易出动救援。
五、明军战斗力太差。
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是边军。京营与之相比。差了太多。明朝曾经有边军抱怨。跟京营军队并肩作战太丢人。因为京营军队往往望风而逃。
明军逃兵太多。导致战斗力差。号称五十万大军。实则二十几万。
明军粮草跟不上。又没有及时占据河流等水源。导致军士又饿又渴。战斗力能好到哪去?
此外。由于王振擅权。主将不分明。大军一遇到敌人。无人统一指挥。不战自溃。
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其他观点:
所以这是一场人数上势均力敌的战争。只是双方的指挥和实力上有了差距。
但是说实话。也先更加棋高一着。早在英宗决定路线之前。也先就已经排好了军阵。在先前进攻大同和宣化的时候。整个蒙古大军只有也先的部队。而阿剌知院的部队一直埋伏在回师京城的路上。等着明英宗撞进自己的包围圈。
不过对于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的表现。并不像影视剧那样一触即溃。在《蒙古黄金史纲》里面记载。明军到了土木堡之后。马上修筑起了可以供十万人使用的防御工事。这点在《鸿猷录》中也有提到。
有了防御工事。骑兵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了。所以也先决定用计。
第一步。围困。把明军饿的渴的精疲力尽。
第二步。假意议和。把明军骗出防御工事。
不过根据《正统临戎录》、《北征事迹》和《古穰杂录》的记录。蒙古大军并没有热衷于屠杀。而是忙着抢盔甲、兵器和骡马。至于明军的伤亡。《古穰杂录》记载“伤居半。死者三之一”。《北征事迹》也是说“人马皆散”。可见大部分明军没死。而是逃跑了。
其他观点: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14年。即公元1449年。是明朝在崇祯之前最惨重的一次军事失败。在这次事变中。明朝不仅失去了京城三大营之精锐20余万和半数的朝廷文武大臣。连当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敌人俘虏。所以把这次失败说成是明朝最大的国耻一点也不冤。然而。如此的惨败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土木堡惨败让人如此意外。就在20多年前还在永乐大帝带领下屡次横扫北方蒙古骑兵的大明军队。为何在一天之内土崩瓦解。全军覆没?要知道。他们的对手仅仅是兵力只有数万的瓦剌骑兵。可以说。这次失败从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开始就买下了伏笔。
事变的起因是位于明朝北方的瓦剌(就是漠西蒙古)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屡次进犯明朝边境。为了解决瓦剌问题。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这本来是件好事。但问题就出在明英宗只是把这次出征看成是一次儿戏。而实际指挥明军的太监王振又毫无才能。只知道沿途炫耀排场和衣锦还乡。致使屡次贻误战机。错过了大军撤回关内的黄金时间窗口。
出征大军号称50万。但实际上应该只有20余万。许多士兵都是紧急接受征召入伍。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居然是在下诏几天后就出发。完全没有布置后勤和粮草时间。须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何况是皇帝的御驾亲征。另外。明朝由于接近数十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军队的战备和训练已经呈现废弛的状态。可以想象。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皇帝就带着几十万人出征。明英宗只是把这次军事行动当成一次武装游行。或者是边境阅兵行动。期待着能够靠这个把也先吓退。如果能顺便再打几个胜仗。回来后就更有面子了。而皇帝带的这20万人也完全没有出征的紧张感。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这几十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几天前还是种地的农民。也许他们心里只是想着陪皇帝转完一圈之后就可以打卡下班了。然后赶紧回家陪老婆孩子。而另一只军队——也先的瓦剌骑兵。却早已经磨刀霍霍。等着猎物的到来。这样两只军队的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胜负之数也许早就注定了。
关于土木堡之变的经过。明史中有详细记载。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支明军骑兵共5万人在鹞儿岭惨遭歼灭之后。明军主力20万人遂退至土木堡扎营。但是很快被也先骑兵袭击。明军此时虽然主力尚存。但是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本来就无心恋战的明军在听说殿后的骑兵被灭后更加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再加上王振的瞎指挥。焉有不败之理呢?因此。面对几万瓦剌骑兵的突然袭击。20万明军马上土崩瓦解。继续抵抗的和卸甲投降的明军自相践踏。顷刻间大军伤亡过半。大明皇帝英宗朱祁镇一下子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被活捉。
土木堡之变当中的明军到底承受了多大的损失?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述。但是战后明朝军方在战场上还收集到了上万件火器。瓦剌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占了大便宜。但是由于担心明朝援军赶到。所以来不及仔细打扫战场便匆匆撤离。另外据明史记载。明朝前期军队中火器配置至少在10%以上。按此推算。明军在战场上的损失应该在十万人以上。
这是明朝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惨败。匆匆的出兵。又莫名其妙的失败。皇帝被生擒。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一众大臣战死。明军精锐尽失。文官精英也遭受重击。明朝自洪武、永乐、宣德以来近一百年的发展上升期宣告结束。从此明帝国进入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831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大军,也先,土木,英宗,王振,骑兵,蒙古,怀来,朝廷
没想到大家都对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