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从原文可以看出。贾母并不是对每一出戏都感到不满意。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昆曲《南柯梦》舞台演出)
这很好理解。《南柯梦》顾名思义讲的是“南柯一梦”的故事。一个男子醉酒后做了一场梦。梦中他被招入槐安国做驸马。后来出任南柯太守。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终于也在权力斗争中被放逐。男子醒来。发现是大梦一场。于是醒悟人生如梦。跟随一位禅师出家去了。
这样的一出戏。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好的警示。告诫人们不要好高骛远。追逐虚无缥缈的权势和富贵。但是对于已经拥有权势和富贵的人家来说。这样的一出戏显然很“触霉头”。有暗示家境衰落、富贵成空的意思。任是哪一家豪门都不会喜欢的。
贾母虽然看尽世情。心态豁达。但也不能不在乎这些有寓意的东西。毕竟清虚观打醮。贾府一家老小浩浩荡荡出动。场面不可谓不壮观。在这种场合下演出这样一出“触霉头”的戏。感觉确实很不吉利。
(昆曲《满床笏》演出场景)
可以想象那种满门富贵的景象。用戏文演出来肯定又热闹又喜庆。这样的题材。和贾府当时的兴盛相当切合。贾母的身份。也很容易以郭子仪自况。老人家过寿时满堂子孙皆来庆贺。个个都是高官厚爵。尽显家族威势。这样的场景。哪个豪门老祖宗不喜欢?不但喜欢。还会从心底里希望这样的兴盛场景千秋万代永世不衰地传承下去。
所以。贾母一听见《满床笏》就高兴地笑了。她应该是衷心希望最好三出戏都是类似这种热闹的具有好寓意的戏。再不济。这出戏打头阵也好嘛。先声夺人。总比《白蛇记》好些。
说说《白蛇记》。听名字很像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但贾珍明确说了。这是讲的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传说中。刘邦有一天喝醉了酒。在路上斩杀了一条拦路的大白蛇。后来才得知。这蛇原来是“白帝子”的化身。而刘邦是“赤帝子”化身。斩杀了白蛇。意味着刘邦将要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帝王。
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亭长。这样的宣传当然是为了造反造势。历来成王败寇。刘邦成功了。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故事当然也就成了世代相传的官方正版。然而贾府这种豪门大户肯定是熟悉当中的套路和猫腻的。估计对自家子弟进行教育时也会提醒注意尺度。一边要紧密追随皇室官家。一边要注意别入戏太深信以为真。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雕像)
估计那时她的想法是。虽然《满床笏》只能排在第二出。也算啦。看看第三出是啥。没想到第三出是比第一出更加尴尬的《南柯梦》。这下贾母真的是再也笑不出了。
毕竟。这样的排序无形中将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命运昭示得更加明显。先是从势微处起家——当然成功后包装得仿佛是天潢贵胄。但当家人心知肚明起家过程多少是有些尴尬的。接着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满堂富贵——作为豪门当家人多么希望这样的场景永远持续下去。不料最后竟来个赤裸裸的“南柯一梦”。嘲讽意味不要太足!
这样的安排。换了哪个豪门当家都会不高兴的。但无奈的是。偏偏这是“神前”拈的戏。贾母带领一众家人来到清虚观。本来就是要表达对神明的敬意。让神明护佑贾家的意思。结果“神佛要这样”。贾母总不能当众违逆“神佛”的意思。只能眼睁睁看着“神佛”借这三出戏预示贾府未来要走下坡路的命运。心里能不堵吗?当然是开心不起来了。
这不。看了一天戏。下午就回来了。第二天也懒得再去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其他观点:
《红楼梦》里清虚观神佛点的三出戏分别是《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这是贾母等一大群人去清虚观打醮时。贾珍去神前拈的戏。给贾母回的时候。第一本她不知什么故事。当听了说是汉高祖斩蛇后。问第二本。似乎很无奈。最后听到《南柯梦》时。竟然不言语了。似乎是不开心。
那么这三出戏究竟有什么深意呢?我浅显的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娱乐。
【01】《白蛇记》
关于这个故事。有几个版本。也曾经是传统剧目。但却是一个叫刘汉卿的救了白蛇。白蛇报恩的故事。而《红楼梦》里贾珍明确指出: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这个传说挺有意思。说是刘邦斩了白蛇后。开始起事。最终做了皇帝。在贾母看来。带来的婆媳姑娘们。都是女孩。自然看这血淋淋的戏还是有些不舒服。
要说深意。大概就是隐含着世事变故。也就是朝代的更迭。清朝入关时。是通过战争换来的。腥风血雨。从东北杀入北京。再到全国。曹家是八旗之一正白旗的包衣。在清军入关时。立了功劳。而且后又因祖上为康熙的乳母。所以算是起家了。而红楼梦这本书里。贾府也是宁国公和荣国公替朝廷卖命。打了无数胜仗。然后被封为国公。何等的荣耀与辉煌。就像刘邦斩了白蛇。白手起家。挣得了天下。
【02】《满床笏》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就演化成一个戏曲。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这个戏的深意。其实就是寓意贾府一时的盛极:世袭爵位。历经四代而不变;元春入宫。封为贵妃;与其联姻的四大家族。要么位及人臣。要么富甲一方。贾母的寿诞奢华就如郭子仪的六十大寿一样。各王妃什么的都到场祝贺。还有甄家送的满床笏的屏风等等。所以这出戏就是隐喻着贾府的如日中天的景象。
【03】《南柯梦》
其实《南柯梦》又叫《南柯记》。是明代传下来的传奇剧目。汤显祖的杰作。说的是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更好理解了。结合上面两部戏。贾家所有的功绩繁华。不过是南柯一梦。梦醒后什么也没有了。功名利禄。繁华昌盛都是梦中景象。而作为贾家的心头肉宝玉也最终是离家出走。据说是做了和尚。正与这出戏相契合。
所以三出戏。道出了贾府三个阶段。贾母明白其中的意思。自然觉得不太吉利。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贾母语)。及至听了最后一出戏的名字。便不言语了。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清虚观里点了三出戏。很有些意思。第一出《白蛇记》。以贾母这样见多识广不知道看过多少戏的人居然不知道。所以。贾珍来回的时候。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回:“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
如果大家对《白蛇记》稍稍有些了解。就会知道。这部戏应该是刘邦为自己起义正名故意编出来的故事。或者是在他事成后他的手下为了出的主意来为他的起义正名。
刘邦原来是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平时就管着一些琐碎的事。比如说押运犯人这样的苦差使。一次。刘邦得了差使是押运犯人去骊山脚下修秦始皇的坟墓。这绝对是一桩苦差使。一路上不停的有犯人不听使唤而逃跑。原本一百多犯人。最后跑得只剩下十分之一。这时候的刘邦。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刘邦既气又怕。自己累死累活。好处没捞着。说不定还要被砍头。怎么办?造反吧!可是。造反也要被杀头啊。得找个名头。
一天。刘邦喝“多”了酒。手下人跟他汇报说。前面有一条巨大的白蛇挡住了去路。刘邦一听。二话没说。提着剑就过去把蛇砍成了两半。等刘邦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老太太在哭。大家问她为什么哭。这个老太太说自己的儿子被杀了。这些人赶紧问她的儿子是谁。老太太指了地上被砍成两半的白蛇说道:“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了一条蛇挡住了赤帝之子的去路。被赤帝之子斩了。所以我哭。”哭着哭着居然变成一团青烟不见了。
是不是很神奇?仿佛有人故意要成全刘邦似的。这个故事人为的痕迹太重。从此。刘邦在大家的口中。就成了赤帝之子了。赤帝之子。自然是要成就一番大业的。这是上天安排的旨意啊。
这部戏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业。连上天都会帮助你。这是多么吉祥寓意!至于《满床笏》。大家都知道是讲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至极的故事。贾家当时也正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光景。跟《满床笏》有得一拼。这样的家族。谁不希望世世代代都这样繁盛下去呢?贾母显然对这两部戏挺满意的。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到了第三部贾珍说“《南柯梦》”的时候。贾母便不言语。看这部戏名。不用看戏的内容。猜都能猜出会讲些什么。
可是。贾母虽内心极不满意。却又不能讲些什么。贾珍在前面回贾母说:“神前拈了戏。”这话什么意思?贾母来清虚观是干嘛的?打醮。其实就是祈福。打醮演戏是为了给“神”看的。所以。演什么样的曲目。是不能由人来指定的。即使是贾家的最高长辈贾母来了也不行。得用抽签、抓阄的方式。由“神”来决定它会看什么戏。贾母虽然心里不爽。也无可奈何。
清虚观打醮原本是贾母带着众人来祈福的。可是这究竟是祈福还是折福。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一则。像贾家这些人。或者说生于这些公侯之家的人。他们原本已经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似乎并不满足。还要祈求更多的福报。事实上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美好。一上来凤姐扬手打了那个躲闪不及的小道士。按照佛家的说法来说。这就是折损福报的行为。而后面接下来的一连串事。令人不满意的戏曲。张道士的说亲等等。都让这一场祈福行动大大折扣。贾母如何还能开心得了?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91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白蛇,刘邦,贾母,南柯梦,富贵,故事,汉高祖,这是,之子,的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红楼梦》清虚观神佛点的三出戏有何深意?为何让贾母不开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从原文可以看出。贾母并不是对每一出戏都感到不满意。……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