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
我想从一个侧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魏晋300年后。有一个天才横空出世。
这个人呢。就是李白。李白的文采风流。可以说是冠绝天下。说他是千古一人。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最崇拜的人。或者说他的偶像是谁呢?我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估计不会很多。
没错。诗仙李白最欣赏或者说最崇拜的人。就是那些魏晋的名士们!
听听李白在自己的诗怎么说的吧!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曹植)。魏国人。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谢安。东晋名士。号称史上最完美的男人。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指晋朝石崇立的罚酒三斗的规矩。
像这样的歌咏推崇甚至仿效魏晋名士的诗句。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大诗人李白。对魏晋名士的风雅。颇有些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思。
魏晋时代名士们的风雅。风流。乃至风骨。
深深地影响、折服了一代诗仙李白。
其他观点:
导语: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混乱时代。以致魏晋士人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由尽忠朝廷、规行矩步的儒生转变为蔑视礼法、风流潇洒的名士。
他们风流自傲、寄情山水、清谈玄学。在乱世中。让自己活成令后人无比向往的“魏晋风流”。
竹林名士
刘伶嗜酒成性。蔑视礼法。常借纵酒来逃离现实。
阮籍谋官只为酒。酒后任诞不羁、放浪形骸。但在政治上却及为小心谨慎。高平陵事变之后。阮籍已经心灰意冷。两次向司马昭请辞官职。对司马氏极其蔑视与厌恶。
王戎也是不拘礼法。服丧期间仍饮酒吃肉。这个人自小就颇有心计。在八王之乱时。因其“谲诈多端”而终能免祸。
阮咸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结语
竹林名士或狂或慎。或啸或默。只在乱世只求明哲保身。他们狂放不羁、长啸高歌。却又有着济世之志、功名之念。在醉与醒之中模糊掉现实与理想的边界。
其他观点:
魏晋名士不风雅。反倒是带着怪癖的风流。“风流”是魏晋士人一种自觉的追求和时尚, 由于他们彼此之间争相仿效, 一时便蔚然成风。因此, 便形成了这一时期一种特殊的士人风貌——魏晋风流。
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塑造了魏晋风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 乱世, 这也是秦朝灭亡以后中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历史时期, 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 先是经历过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之祸, 接下来是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的权利之争, 西晋短短 35年的统一后, 不久便爆发了 “八王之乱”。政治上的争权夺利和经济上的盘剥掠夺使得这些知识分子长期处于痛苦之中, 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精神寄托来缓解心中的矛盾。
伴随着儒家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下降, 各种文化思想也就孕育而成了。这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开放, 他们大多不受何种思想的束缚了, 生活中也就没有任何标准了, 随心所欲, 放荡不羁。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规范也就变得多样化起来, 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行为准则也就在这一时期产生了。
二、魏晋名士以服“石头粉”为尚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名士们的服药活动, 这种药是指一种特殊的药物——五石散。是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英、钟乳石、硫磺五种矿石配制而成的, 故称五石散。服药活动在当时极为流行, 看看这些石料就知道对身体有害无益。岂不怪异?
社会的动荡不安和颠沛流离使得魏晋风流名士越来越偏离了政权统一的轨道, 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有所改变, 追求的是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下, 整个社会都笼罩着一种肃杀的气息, 为了躲避政治的迫害。魏晋风流名士时常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 他们选择了服药。渴望通过服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达到长生不老的结果。
并且渴望服药达到与神明开朗的境界。由于当时服药的风气在社会上极为流行, 知识分子也积极仿效, 通过服药, 他们找到一种超脱万物的气派和灵魂出窍的境界, 这也正是魏晋名士一种心理作用, 他们极其需要这种心悦神明的仪容来对抗世俗的烦扰。
三、魏晋名士举止言行放荡不羁
在众多有关魏晋风流名士生活的论著中, 大多用 “放达”一词来描绘他们的生活作风。放达即纵故放达, 无拘无束, 超越时代之风气。这种作风看似消极颓废, 萎靡不振, 贪图享乐, 但本质上却具有深沉而丰富的内涵。由于政治局势、封建礼教等因素的制约, 这些名士不能把内心丰富的情感宣泄出来, 因而才会有如此放荡不羁的举止言行。
1、 裸露身体。
魏晋风流名士的种种放达行为, 打破了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枷锁, 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和心态, 兴起裸袒之风。
刘伶恒纵酒放达, 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的放达实在达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大白天在房间里脱得一丝不挂已经够荒唐了, 他还要发出以天地为房舍, 以房舍为裤子的议论, 责怪别人钻入他裤子里了。
2、 着装怪癖
魏晋南北朝的男子服装以长衫最有特色。《晋书.五行志》云: “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 风流相仿, 舆台成风。”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 他们非常喜欢穿这种宽大的衣衫, 并且袒胸露背, 批发跣足, 以表现出他们对朝廷的反抗, 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还有就是“恋鞋癖”。痴迷木屐的情趣。古代男子的足服大多以木屐为主, 而这一时期特别流行穿木屐。按照当时服饰的习俗要求, 访友赴宴只能穿木屐, 不能穿木屐, 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文化内涵, 缺乏教养。纵然穿着“木屐”高雅。但极不适用。爬山涉水如何?长途跋涉如何?劳累自己又降低效率。附庸风雅不可取。
3.嗜酒如命
刘伶醉酒。大家都知道。近乎于疯狂。刘伶向妻子要酒喝。妻子不从。他甚至不惜搬出要在神面前发誓的骗术来求得一醉。颓然如泥亦觉快意淋漓。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竟是以洒名世之人。还有一个著名故事叫”杜康醉刘伶”讲刘伶喝了杜康酒大睡三年后始醒。虽为夸大事件。但足以证明有多嗜酒。
关于魏晋名士沉溺于纵酒纵欲不加以节制之事还颇多。像”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潇洒任性地把人生当成是一场让自己放纵买醉的游戏。再如张季鹰纵任不拘时。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张季鹰宁可在酒中享乐娱性用放纵快乐来消遣人生。还有“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上去。便共饮之” 。魏晋名士竞与野兽共饮。毫无顾忌无人兽之分。直接释放出生命中最任性最冲动最无逻辑最无常规的本我之性。
魏晋风流名士的种种精神寄托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相违背的, 他们向往的是随心所欲的自然生活, 那种希企隐逸风气的形成是当时社会黑暗腐败的直接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这些魏晋名士都没有好结局。要么他们被统治者谋杀了。例如“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
要么他们改变自己的立场与统治者妥协违背自己的心性去出仕去为统治者服务。像山涛、向秀等人便是如此。
由于魏晋南北朝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背景, 知识分子身处战乱不断、政权频繁更替、政治处境又极为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对现实也只有采取一味回避的态度, 迫切需要重新找到新的释放空间和精神寄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91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魏晋,名士,风流,木屐,李白,竹林,也就,自己的,知识分子,的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我想从一个侧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魏晋300年后。有一个天才横空出世。这个人呢。就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