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为何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的是蜀国?
原创

李白曾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为何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的是蜀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三国时期。东吴始终不把自己作为独立国家。它奉魏国为宗。也就是图个高度自治。蜀国不同。蜀国这个名字是后人叫的。刘备并不把蜀国称为蜀国。而是称为汉。就是东汉的合理合法延续。蜀国这样做。必然会把自己放在魏国的第一敌人位置。所以。诸葛亮要不断进行北伐。而北伐其实就是应战。是自保。蜀国先被魏(晋)灭。原因就在这里。

其他观点:

那蜀道难。为什么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的会是蜀国呢?

首先。蜀道虽难。蜀汉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并非不能攻破。比如刘备也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才取得蜀地的。

同时后来的蜀汉政权的统治者。也就是因为蜀道难。才放松了警惕。让敌人有机可乘。当时邓艾和钟会一起进攻蜀汉。而邓艾却偷渡阴平。

其次。蜀汉虽然曾经在军事方面是处于主动的地位。但是后来蜀汉却开始衰败。所以后期的蜀汉势力在当时三国之中。也算势弱的。

最后。当时的魏国虽然是由司马氏掌权。但在司马氏掌控下的魏国势力还是很强的。而蜀汉势弱。同时蜀汉也地贫民稀、人才凋零。

所以蜀国虽然蜀地难行。但三国时期蜀国还是第一个被灭亡的。

其他观点:

蜀道再难也要有人来守吧。就像武器再好也要人来用。所以战争中最直接的关键因素永远是人。

魏灭蜀战争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后灭蜀还是因为蜀汉方面人为问题更多。

首先。因为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祸乱朝政。准备用自己的党羽阎宇取代大将军姜维。姜维被迫率蜀军主力到西北边境的沓中屯田避祸。

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姜维这一走。蜀汉北部屏障的汉中兵力不足。也缺乏有能力的大将坐镇。魏国权臣司马昭乘机以心腹钟会为将。准备攻打蜀汉。姜维得到情报后。上报刘禅要求加强边防。但黄皓却告诉刘禅。自己找巫师占卜过啦。魏军是不会来的。刘禅信以为真。遂不听姜维之言。朝中大臣也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刘禅听信鬼巫之言。不增兵汉中。以致酿成大祸

(司马昭)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邓艾)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钟会)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姜维在汉中的防御部署是坚壁清野。把兵力和粮食都集中到几个坚固的要塞中。机动部队(游军)骚扰敌人粮道。待敌人无粮退军时。将其一举歼灭。但是姜维为了避祸。把机动部队带走了。就使得汉中防御呈现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

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

而且在这个时候。蜀汉出现了用人上的重大失误。魏将钟会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打不下蜀军坚守的汉城、乐城、黄金等要塞。眼看就要陷入被动局面。但是入蜀咽喉阳平关(阳安关)的副将蒋舒却因私怨主动叛变了。囤积的大量粮草也落入魏军之手。姜维的计划至此破产。

阳平关守将傅佥是个忠勇之人。可却给他配了一个不靠谱的副手。导致如此重镇轻易落入敌手

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钟会)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

但是。西路围攻姜维的魏军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奉命截断姜维后路的雍州刺史诸葛绪中了姜维声东击西之计。让姜维逃出了六万魏军的包围圈。姜维与刘禅派来增援的部队会合后。退守蜀道第一险——剑阁。钟会久攻不下。粮食眼看要吃完了。只得准备撤军。

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魏将邓艾做出冒险决定。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凿山通道。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江油关亦是天险。但蜀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不战而降。

再险要的关隘。有马邈这种无胆匪类镇守。也如坦途一般

(邓艾)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江油关)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

即使如此。蜀汉还是有机会的。邓艾孤军深入。后有姜维大军。前有涪城、绵竹、雒城等要隘。如果蜀军能坚守。姜维回师后。前后夹攻。邓艾就完蛋了。

但是率禁卫军出战的诸葛瞻不懂打仗。他拒绝了黄崇守险的建议。鲁莽地与邓艾野战。粮食都吃完了的邓艾巴不得呢。魏军以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势。先胜后败。终于消灭了成都最后一支军队。此前本来南中守将霍弋打算率兵到成都驻守。刘禅却拒绝了。现在兵临城下。远水不解近渴。刘禅也只得投降。

诸葛瞻死前。不知道有没有后悔自己不听黄崇之言

到涪县。(诸葛)瞻盘桓未近。(黄)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犹豫)未纳。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如果刘禅听姜维的报告。早点派兵增援汉中;如果没有任用蒋舒这种小人;如果马邈不是那么胆小;如果诸葛瞻听了黄崇的建议;如果刘禅准许霍弋率兵到成都增援……太多的如果。太多的也许。只能说。命由人定。祸福自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32:46

    蜀汉,蜀国,汉中,魏国,江油,阴平,司马,诸葛,成都,开城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32:46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白曾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为何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的是蜀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32:46

    三国时期。东吴始终不把自己作为独立国家。它奉魏国为宗。也就是图个高度自治。蜀国不同。蜀国这个名字是后人叫的。刘备并不把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