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要真是挖个坑就能解决。当年的朱重八也犯不上四处磕头求人了。
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里。经常会出现这么一幕场景。某女子父母去世后。由于家中贫困无钱安葬。因此就“卖身葬父”。
这意思就是说。把自己当做一件货物。希望被人买走。然后好还钱来安葬自己的父母。
每当看到这样的剧情。就有人十分疑惑。好好的姑娘。干嘛非要卖身才能安葬父母呢?随便找个空地。挖个坑一埋不就解决了吗?顶多就是没什么仪式。葬礼寒酸了点而已。
如果单论程序。这样的想法确实没错。并且穷人也不在乎什么仪式。寒酸点也无所谓。
但问题是。这根本就不是随便挖个坑就能解决的事。要真是这么简单的话。当年的朱元璋。何苦磕头如捣蒜一般。去求地主刘德呢?所以说。想随便挖个坑就把人埋了。在古代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的事。
我们还是以朱元璋为例子。看一看为何不能这么做。
朱元璋祖上几辈儿都是贫农。到了他父亲朱五四这一代。同样也是如此。为了能活下去。不得已给地主家当佃户。靠租住地主家的田地为生。
但屋漏偏逢连阴雨。在朱元璋十几岁的时候。家乡濠州先是发生旱灾。导致田里收成大减。旱灾之后。紧接着就是漫天蔽日的蝗虫。又把田地里仅剩的一点粮食吃的干干净净。
这还不算完。蝗灾过后。当地爆发瘟疫。彻底击垮了朱家。
前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前后去世。死因均是饿死。家里也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
亲人相继离世。让这哥俩无尽悲伤。但在他们悲伤的同时。发现了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安葬父母?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父母操劳一世。总不能临了让他们暴尸荒野吧?
但朱元璋和朱重六这哥俩。却没有能力。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是按照“随便挖个坑儿”这种理论。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为难的?兄弟俩拿把铁锹。找个荒山野岭。挖出来一个能够埋住父母的大坑不就完了?
道理很简单。但朱元璋做不到。为什么呢?这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挖坑的地从哪儿来?
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通俗地讲。即便是在古代。每一块地都是有主的。哪怕是荒山野岭也不例外。
朱元璋所在的村子。拥有地产最多的人就是地主刘德。除了他之外。还有不少拥有少量田产的人。
而这些人。占据了方圆几十里之内所有的田地。
但凡是朱元璋家哪怕有一块地。他爹朱五四也不至于给地主家当佃户。自己种地自己收。不用给地主交租纳粮不香吗?
就是因为没有地。朱家才过得如此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你让朱元璋随便找个地方刨个坑?可能没等他刨完。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而朱元璋所面临的情况。与那些卖身葬父的女子一模一样。同样都是没有的。所以。让这个女子去哪里挖个坑?
朱元璋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同村的刘继祖看他可怜。免费送给他了一块地。这才解决朱元璋安葬父母的第一个问题。
但那些卖身葬父的女子。显然没有碰上像刘继祖这样的好人。因此。也就只能寄希望有人能将她买走了。
只有有人将姑娘买了。比如某个财主。这样他才会在属于自家的地产里挑出来一块。让姑娘把父母安葬在这里。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易。姑娘用自身换取了一块能埋葬父母的地方。
朱元璋当年若不是碰到了刘继祖。那么他和他的二哥朱重六。极有可能也会上演一幕“卖身葬父”的戏码。
这就是不能随便挖坑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一个户籍的问题。
我们现代人。有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出生证明等各种证明自己身份和籍贯的证件。并且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要查一个人的这方面信息也很方便。
而在古代。虽说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但是同样也有相对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基本的户籍管理办法。当时叫做“登人”。意思就是统计每一家的男丁数量。目的是为了征集兵丁、组建军队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户籍制度更为完善。称之为“书社”。每25家为一社。地方长官每年会对所辖范围内的“社”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人口变动。主要功能是为了赋税服务。
而到之后的几个朝代。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统计内容也越来越详细。
尤其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滋生流民。更是进行了户籍大改革。先是在登基之初来了一次人口大普查。之后根据普查结果颁发户帖。户帖中的内容。包括这个人的户种、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
其详细程度。基本上与我们现代的户口本差不多一样了。
在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身份可查。叫什么。家住哪里。什么职业。官府一翻户帖基本上一目了然。
要是没在户帖上。那么就惨了。那就是古代的“黑户”。而黑户是古代官府重点打击的对象。
比如当地发生盗窃案件了。在没有抓到罪犯之前。官府先会找那些黑户一一排查。即便不是他们干的。但也脱不了被官府怀疑。
总之。在古代。没有户籍成为黑户的话。那真的是寸步难行。
而之所以要说这些。就是因为如果随便挖个坑埋了人的话。那么户籍问题就没办法处理。而不处理。那就会给活着的人带来无尽的麻烦。
为什么呢?前文也讲过。古代户籍是会定期进行普查的。看一看原先的户籍登记人数有没有变动。如果一个人死了。那么按流程来说。就需要注销对应的户籍。
而那些需要“卖身葬父”的女子。大多是跟随父母流落到异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户籍并不在这里。
因此。如果这个姑娘想保留自己的户籍。那么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将父母的尸体运回故乡埋葬。同时报备官府。注销父母的户籍。
另一种办法。就是姑娘落户在父母死亡去世的地区。
先说第一种办法。这肯定可行性极低。都沦落到卖身的地步了。让姑娘拿什么来支付运送父母遗体的费用。
而第二种办法呢。看上去似乎可行性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想落户在父母的死亡地。需要给当地的官府出具一份证明。
这个证明就是来佐证自己的身份。并且死者确实是自己的父母。
但问题是。这个证明不是一纸文书就行的。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有个埋葬父母的坟头。并且。这个坟墓的规制还得符合官府的标准。以便查证呈报。
不然的话。官府是不可能让你落户在当地的。
你要是随便挖个坑把父母埋了(前提是找到能挖坑的地方)。然后指着坟头说这就是我的父母。且不说坟墓的规制合不合格。单说这样的做法。官府就不会认。
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有个强盗杀了个人。也随便找个地方挖坑埋了。然后他也对官府说这里面是我的父母之类的话。那是不是就逃脱了律法的惩戒呢?
之所以必须保证坟墓符合规制。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这个姑娘将会面临原有的户籍被注销(毕竟人都跑外地去了)。新地方又无法落户。最终就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黑户”。
黑户有什么危害前文也已经提过。除了会成为官府的打击对象之外。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同时古代出行到哪里都需要“路引”。也就是身份证明加介绍信。而黑户是不可能有这些东西的。因此。只得寸步难行。
所以。古代那些“卖身葬父”的人。除了想有一块安葬父母的土地之外。更需要有人帮他们解决因为父母过世而遇到的户籍问题。其中就包括把坟墓修建的合乎标准。而这些都需要花钱。没有钱。那就只能出卖自己了。
最后一个。就是葬礼仪式方面的问题。
这一点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也是原因之一。
古人对于身后之事相当看重。很早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包括“入土为安”等说法。都是源自这种观念。
因此。一个人过世之后。但凡是有条件的。都会对丧事的仪式以及过程十分上心。
当然。这需要根据经济实力。富人不怕花钱。自然是大操大办。而穷人没钱。达不到富人这种标准。但至少在大体流程上也会尽力去跟随传统。
比如棺木、比如各种祭祀的用品等等。
要是真的像朱元璋哥俩那样。因为实在太穷。最终只能找了几件破衣裳。把父母裹住埋了也不是不可以。但终归这是个例。大部分人还是想稍微操持一下。最起码得有口薄皮棺材吧。
但不管是需要什么。都需要花钱去买对吧。而问题的核心是没有钱。
既需要给父母找个埋骨之地。又需要解决自身的户籍问题。还想让父母稍微有点体面能入土为安。要满足这三点。除了卖身为奴。还能怎么办?所以。挖个坑草草埋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其他观点:
挖个坑的事?大哥有想法。顺便也给人家姑娘挖坑。很大。一辈子爬不上来那种。
古代逃犯为什么不浪迹江湖?穷人到山上开块地不好吗?姑娘葬亲挖坑不就行了……哪有那么儿戏的事。太小看古代了。
影视上一个场景一直很靠谱。大凡某角色挂掉。埋后都立碑。哪怕一块木牌\"张三之墓\"。潦草一埋。用脚跺结实了。完事走人……不带这样的。从民间到官府都不同意。
1/3.姑娘有土地吗?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自古都知地皮是好东西。姑娘看中的地大概率都是地主豪绅家的。穷苦老百姓大都租地种。姑娘把爹娘埋哪?
不可以偷偷埋了。因为还得立碑。地主家地盘上忽然多个墓碑。人家能不知道吗?
古代看似地广人稀。田地和山头都是有主的。首先得有地埋。姑娘没法。卖身为奴。人家自然帮忙出地。还能置办些东西。
2/3.葬礼和孝道问题
古人虽穷。但孝道为先。这不是瞎讲究。这是有明文规定并形成文化和习俗的。
周朝《仪礼》明文规定从朝堂到民间各种大小事之礼仪。而且非常细致。其中就包括\"丧\"和\"祭\"。家境再寒酸也得按套路来。
话说古人相信入土为安、人生轮回、先人庇佑之说。都竭力把亲人厚葬。
一副好棺材是必须的。也是最现实的大头开销。旧社会老人常提前订棺木。还有\"试棺\"习俗。此事大家当有耳闻。一说明古人重视棺木。二说明棺木可是大件。
穷苦老人突亡。一个姑娘哪有能力在几天内置办好棺木?何况葬礼诸多环节要花钱。
姑娘不用顾虑他人口舌。自己就没想过潦草埋葬。这是古代丧葬和孝道文化决定的。于情于理于规。古人都希望亲人走的宽慰。婚俗礼仪不少。但穷人穷办。丧葬可不行。
3/3.户籍是最大问题
今人习惯性地把古代社会看的简单。实际今天很多社会规则沿用古代。或加以改造或创新。以适应时代。古代管理也是有板有眼。
大家觉得旧社会乱。没错!所以户籍管理苛刻。官府定期清查户口。以便随时掌握各地人口和社会情况。同时可以发现问题。
张三在户籍地查无此人。官府就会寻找。找不到就注销户籍。然后张三就成了黑户。古代打击盗贼歹人。黑户必然在列。住店不被举报算是烧高香了。科举考试就别想了。
随便挖坑埋了父母。就涉及户籍问题。
姑娘挖个坑把爹娘埋了。问题来了……
官府人口普查查不到她父母。就会注销父母户籍。古代子女户籍随父母。而不是看出生地和生活地。那么姑娘就没了户籍。重建户籍?
根据规定。姑娘户籍只能在父母所亡地。姑娘怎么证明那个破坟头埋着自己父母?不好意思。口说无凭。小仙女也不行。
不近人情?近人情的话。那些盗贼可以随便杀个人。一埋。告诉官府那是他亲爹。盗贼可以搞出很多户籍。那些黑户为了生存也可能会效仿。那社会不乱套了么?
所以。姑娘必须好好葬了父母。墓地必须达到官府认定标准。以便查证呈报。人家一查。姑娘父母确实亡故。给姑娘建新户籍。
否则姑娘成了黑户。意味着各种捐税都没交过。自然无法享受恤民政策。古代多荒灾。官府赈灾时。姑娘只能眼看别人领。更难的是。寸步难行。甚至卷入官府打击盗贼的漩涡。
姑娘那时卖唱卖娼都难。大概率被当成逃犯。随时被举报。谁敢收留?可怜的姑娘无依无靠。无法生存。只能卖身葬亲。不然怎么办?
卖身葬亲多为外乡人
古代常有逃荒逃难现象。从甲地逃到乙地生活。如前所说。甲地户籍自动注销。想法落籍乙地。姑娘随父母。父母亡故。姑娘家穷又举目无亲。埋葬就成了大问题。
送葬本身花销大。墓地还必须达到官府认定标准。否则就要成黑户。姑娘不得已才卖身。
当地人通常不受这种问题影响。
一。本地姑娘往往有亲友帮忙;二。就算不得已把亲人草草安葬。也不至于成为黑户。
官府查不到父母户籍。可以查祖父户籍在当地。姑娘一样可以重新建籍。继续生活。
小编结语
过去也有着符合当时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葬礼和孝道礼仪从先秦就已成熟。古人有敬畏、重孝道。内心就不愿潦草葬亲。此为主观原因。
姑娘眼之所见都是地主家土地。墓地不是随便可得。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最要命的是户籍问题。父母亡故户籍注销。坟头不符合官府认证标准。子女无法建户籍。一旦成为黑户。无法生存。无人敢留。还可能受打击盗贼牵连。
所以古人不能。也不会随便挖坑葬亲。尤其外乡姑娘。那意味着失去户籍。后果要命。影视上卖身葬亲的姑娘都是外地人。这点靠谱。
这画面怎么看着眼熟?哪部影视剧照?
通常会有有钱人家收留姑娘。一方面不会吃亏。另方面也会受到众人赞许。对姑娘来说。沦为下人总比成为黑户好。生存下去才有希望。比如受赏识。比如自我赎身。
生活很现实。不要和苦难谈尊严。
其他观点:
原因很简单。是受户籍制度影响。有些情况是无法草草安葬。否则户籍没了。
我们今天。你看你的户口簿。上边也有“籍贯”一栏。你的出生地、成长地。未必与籍贯一样。
古代卖身葬父母的。就涉及到户籍情况。
古代的户籍制度跟今天有几分类似。父母是哪里人。子女的籍贯跟随父母。而不看子女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古代很多逃荒逃难的人。他们需要更换落籍地。从A地区逃出来。他就不再是A地区的人了。他在A地区的户口就注销了。
古代也有人口普查工作。查不到人。自动注销。
逃难的人逃出来了。他得找个地方落籍。不落籍。他就成了黑户。
黑户的问题就大了。一切应有的利益都没有。还要接受处罚。籍。有这么一个名词。“征籍”。表示的就是各种捐、税。没有户籍。各种苛捐杂税能逼死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而且。古代也恤民政策。实亩实籍。要的就是证明人口的隶属关系。你没有户籍。你怎么享受那些恤民政策?你没有户籍。官府发放赈灾粮食你都没法领。
而且你没有户籍。你想打工都没人要你。简单说。你是个黑户。这个社会就不能容纳你了。
那我们再说逃荒逃难的人。古代落籍。也很简单。就是看这个人的父母的死地。父母的生命结束之地。这个人就可以落籍。他逃到B地区。他父母去世了。他就可以把户籍落在B地区。
问题是。拿什么证明父母的确是死在你的落籍地的?
至少得有个坟。而且要达到一定规格。以便官府查证呈文。
所以你看。故事里那些不得不卖身葬父母的人。都不是当地人。而是从外地到当地去的。
他需要落籍。就必须好好把父母安葬。不能草草乱葬。而是要做到一定规格。
本地人乱葬父母。他的户籍不受影响。查不着父母可以查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外地不行。他不做到一定规格。万一他是冒领户籍怎么办?万一他是个贼呢?有好几个户口。太方便作案了吧?所以外地人为了落籍。安葬父母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格。
官府方面。它也是要靠这些资料来统计人口。出生多少死亡多少。它的资料虽然不是很准。但也不能毫无根据。
卖身。为奴为娼好歹还能活下去。你落不了籍。黑户。为奴为娼都没人要你。
所以古代那些卖身葬父母。也是被逼无奈。不管活得多艰难。他得活下去。活下去就比死了强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104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户籍,父母,官府,黑户,姑娘,古代,朱元璋,的人,都是,随便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女子,动辄卖身葬父母,或为奴或为娼,不就是挖个坑的事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要真是挖个坑就能解决。当年的朱重八也犯不上四处磕头求人了。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里。经常会出现这么一幕场景。某女子父母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