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
原创

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国字。也就是汉字。不能简单定义为“象形文字”。

东汉的许慎。把汉字称为“文字”。是说汉字包括“文”和“字”两个阶段。

“文”。是象形阶段。他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按照物体的样子画图。笔画拐来拐去。日字和月字就是这样。

古人总结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书”。“象形”是其中的一种。叫“依类象形”。这种字。大约占汉字不到百分之二十。

“文”是字源。不但是形体根源。还是声音根源、字义根源。许慎说:“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

所以。是在“文”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字”。但是。这类“字”。比如“形声字”。就占到了汉字总量的超过百分之八十。“形声字”。是偏旁加音符。因此也叫“形声相益”。

汉字。超过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就不能称之为“象形文字”了。

那么。汉字叫什么文字呢?

从汉字本身来说。是形音义结合的表意文字。清注意。是“形音义结合”。一些字还有象形意味。而且大多数字可以表声。

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来说。是语素文字。即基本上每一个汉字。对应汉语中的一个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正因为汉字是语素文字。因此。同音字也必然会多。

据我所知。最多的。应该是发“yi”这个音的字。现在能打字打出来的。有将近六百个。还有很多已经打不出来的字。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几乎同时产生。后来甲骨文都被埋在地下了。而金文发展成了籀文。也就是大篆。再后来。六国文字各自发展。相差不小。秦始皇统一后“书同文”。就是小篆。

但到了汉代。汉隶成为主流。也因为秦皇焚书。人们对小篆以及更往前的文字。几乎不认识了。

于是。产生了“小学”。就是训诂学。

训诂学。顾名思义。就是寻古——从形音义三个角度。探寻汉字的来龙去脉。

形音义三个角度。是训诂学主要的三种方法。叫“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和“据文证义”。

本题目说的“同音字”问题。就是“因声求义”中的重要线索。叫“推求语源”。

“推求语源”。一般会做两种工作。一是一系列词在意义上有相通之处。相同的根源来自声音。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找到它们共同的语根;二是根据声音的线索。寻找某一事物的命名之源。这就是所谓“推源”。

请看本题目说到的几个字——

“才”。《说文解字》说:“才。草木之初也”。

段玉裁注曰:才。“引申为凡始之称。《释诂》曰。初哉始也。哉。即才。故哉生明亦作才生明。凡才材财裁纔字以同音通用。”

这说得够明白的了。才。是开始、起初之义。材、财、哉、裁、纔。这几个字发音相同。都是一个意思。可以通用。

古人相互换着用的例子不少。不再赘述。

“材”。《说文》曰:“木梃也”。“梃”。是房顶上的小梁。古时一般长“三尺五寸”。《论语》说“无所取材”。是讲找不到合适的“小梁”。段玉裁说。这是把“材”的原义引申了——初生之木。与小梁是有联系的。

“财”。《说文》说:“人所宝也”。就是财宝。这也是引申义。《周礼》曰。财。泉縠也。就是泉水小的波纹。古籍还说。“小雨財落”。是说小雨刚刚开始落下。大约是因为“财能生财”——原来如初生草木般的“小财”。能够成长为“大财”。所以才引申为财富、财宝之“财”。

“裁”。《说文》曰:“制衣也”。段玉裁说:“裁者。衣之始也。”

材、财、裁。后来都有了引申义。但是。其最初的声音之根和命名之源。都来于“才”。初始之含义。

其实。与“才”有关系的字还有。如“栽”、“载”、“䴭”等。“栽”和“载”。原来的写法。“戈”字上面是“才”。后来被简化了。这两个字都有初始的含义。后来引申了。“䴭”。是新麦之饼。也有“才”的初始之义。

当然。“因声求义”。是有一套规则的。并非同音都属于同根字。这就不多说了。

其他观点:

首先看基础的核心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偏旁就构成不同领域的意思

其他观点:

学之不尽。用之不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5:09

    汉字,音义,象形,语素,形声字,文字,小梁,之义,声音,根源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5:09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5:09

    中国字。也就是汉字。不能简单定义为“象形文字”。东汉的许慎。把汉字称为“文字”。是说汉字包括“文”和“字”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