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74年3月6日是个星期天。新姑爷(未来的)要来我家拜访啦!老妈春风满面。买了一大块肉(往天卖了头大肥猪给国家。返了15斤肉票)。弄了两条魚(老爸去麻柳溪河网的)。泡了些蘑菇(山上捡来晒干的)。几坨豆腐。还特意蒸了两碗糯米饭……
姑爷(我们叫他大哥。因为姐是家里的老大)在县糖酒公司工作。父母都是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我大姐在公社广播站当站长兼播音员。可谓郎才女貌。阖家满意……
姑爷是骑自行车来的。车后座架子上驮了个背篼。姐去河边接住一路进门……哥和老爸陪着姑爷聊天。妈去寝室捡货。因为姑爷下午要返回城去。哎哟。好一背篼干货:6把干挂面。两瓶土罐茅台。一条大前门香烟。一大块猪肉。还有两封街子镇产的汤麻饼。老妈脸都笑开了花……
开饭啦!一家人围着八仙桌……满满一大碗回锅肉摆在正中。两盘红烧鲤鱼。两两碗红烧蘑菇。两盘红烧豆腐。两盘红烧竹笋。几碗耙耙菜……天啦。这比团年饭还丰盛。为了这未来的女婿老妈可是花“血本”了!那蒜苗回锅肉的香味直往我鼻孔里窜……这是贫穷年代我家待客的最丰盛一顿午餐。至今难忘……
其他观点:
七十年代。北方农村家中来客。没有什么象样的美食。只有家中的素油、鸡蛋。好一些的人家。冬天杀猪存一些淹猪肉。孩子们少。也许还能少许剩下些。孩子多。什么也别想吃。就是一把白面。一把莜面。
吃不吃也是这些。白面馒头大烩菜。莜面窝窝冷盐汤。
特别稀罕的亲戚来啦。炸油糕炸油饼。炒一盘鸡蛋。山药丝丝挑粉。哪就是上待亲戚的上等好饭。
冬天兴许还能吃顿饺子。吃顿猪肉土豆粉条大烩菜。这是招待亲戚的全部家当。
一般情况下。人们平时很少走亲戚。到了正头半月。家家户户。不管穷富都能端个三四盘。反过来猪肉。掉过去猪头肉。喝一瓶粮食酒是好人家。一般喝点薯干酒。喝不起酒的人家。过大年扎挣地也要买瓶酒。不然亲戚朋友来了没等当。
七十年代一年四季。吃肉的日子少的可怜。只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春节大年才能闻到荤腥。
其他观点:
我是一个70后。我的老家就在农村。因此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对于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记忆深刻。尤其是对于美食。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他跟我母亲都是一个村的。因此两家的亲戚都居住在一个村子里。70年代的时候每年回老家都要“大包小卷”的背着。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要坐完船再坐火车。下车以后还要坐马车赶30多里路才能到。
当年每年一到年底要回老家的时候。父母就会打怵。因为都是亲戚和长辈不去谁家都不好。当年收入也不高。回趟老家基本几个月的工资都没了!而且老家的亲戚都以为我父母在城里吃“商品粮”。给带的东西少了他们心里也不痛快。因此当年回老家对我父母来说是一种煎熬。
每年回老家返回没多久。就有老家的亲戚会找上门来。大多是求医问药或者办些其它事。而且以来就是一个月。走的时候还要搭上返程车票。并且各种礼物给带着。当年我家里真的特别怕亲戚来。
70年代的农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吃的方面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基本家家户户都会预备上一些鸡鸭肉之类的。
在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就是从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不少人家开始准备饭菜招待亲朋好友。这在他们当地叫待qie。
因为我们一家是从外面回来的。加上村里的亲戚加在一起也有好几十家。因此每次过年回老家都是在各家各户的待qie中走过来的。对于我这样的小孩来说。每年回老家过年是我最快乐的事。因为当年家里来客人小孩是不允许跟大人一起上桌的。但是会老家咱是qie。因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坐在炕头上大吃大喝。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客人。一般都吃些啥?
我的老家靠海。但是当年海里的东西很少会上桌。主要原因是海鲜的保质期短。而且当年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保鲜技术。并且当时的人们缺的是油水。海鲜再好吃但不顶饿。因此当年海鲜是很少上餐桌的。一般家里正月里待qie。有这几样大菜是必备的:
1.炸豆腐泡:七十年代的农村吃豆腐不像现在这么随便。基本都是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拿自家的黄豆去村里的磨坊磨点豆子做豆腐。做好的豆腐不是放在室外冻成冻豆腐。就是把豆腐撒上盐炸成豆腐泡。然后正月里待qie或自家食用。炸豆腐泡是非常美味的。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我家里也要炸上一盆。
2.渍菜粉:农村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漏粉的粉坊。漏出来的粉条晒干后保存起来。过年的时候用粉条跟自己家里渍的酸菜炖一锅就是上好的菜。
3.油炸糕:油炸糕是用糯米粉和白面两掺的面。里面包上白糖或红糖的馅炸出来的。一咬外皮黏黏都是。里面的糖馅直流汤。这在当年也是只有过年才有的美味。也是农村家里招待客人时必备的美味。
4.炒鸡蛋:炒鸡蛋现在已经退出了招待客人的餐桌。但是七十年代的时候鸡蛋可是好东西。农村人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基本就是家里换火柴和针头线脑的零用钱。因此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或招待客人时会用大葱给炒上一盘。
5.蘑菇炖肉:七十年代农村过年家家户户也会割上点肉。有的是生产队给分的。这肉是过年包饺子和待qie必备的。蘑菇一般都是自家采的干蘑菇。这蘑菇炖肉要比现在的美味很多。当年的肉香味一家炖肉满院飘香。
6.萝卜丝丸子:萝卜丝里面掺上豆腐和粉条炸的丸子。这在当年农村待客的餐桌上也几乎家家都有。即使是现在很多人家过年时也会炸上一些。仿佛不这样过年就少了点什么。
结语:
七十年代我每年回老家。基本上以上5种美食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当然这是因为招待客人才有的。有的人家也会有自家养的不下蛋的鸡。那么这样的饭菜就可以称得上极其隆重了!
七十年代虽然生活不算太富裕。但是吃饱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农村人也更看重过年和待客。有些食物宁肯自家不吃也要留到待客时食用。这在当年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12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都是,当年,亲戚,农村,豆腐,姑爷,老家,家里,蘑菇,粉条
没想到大家都对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74年3月6日是个星期天。新姑爷(未来的)要来我家拜访啦!老妈春风满面。买了一大块肉(往天卖了头大肥猪给国家。返了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