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四为什么叫中元节?又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原创

农历七月十四为什么叫中元节?又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好文

热门回答:

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在广大南方地区。俗称“七月半”)。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中元节与清明节、宗族等一道。是作为祭祀崇拜祖先的重要体现。

我们当地中元节叫"七月半"。传统祭祀祖先、亲友的节日。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在南墙站。这句老话。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这几天夜晚一般不独自外出。衣服晚上不能挂外面。夜晚不让小孩外出。怕孤魂野鬼撞上了。

中元三天。已故亲人可以从地府走出。重回阳间来。所以。我们当地就有给亲人烧纸钱。放馒头。也有放河灯的。照亮亲人回家的路。

在中元传统鬼节的习俗。大家寄希望于这三日祖人能够从酆都复出。来到人间“再食一回烟火”。但“此烟火非彼烟火”。为后辈为祖先特意准备的。寓含了孝道的含义在其中。而且中元节亲人给祖先烧的纸钱据说亲人自己能收到。所以我们当地子孙后代都在中元节这几天祭奠祖先。

河堤山坡公路前

家家儿女化冥钱

悼愿天堂魂顺意

福添晚辈佑平安






其他观点: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华夏民族的孝道。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有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而海外华人华侨则会借此节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和故乡的思念。也会寄批银回家以尽孝。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街头巷尾则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中元节也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广东人和福建人对中元节很是重视。特别是潮汕人。除了祭祖先及灶神外。还会举办非常隆重的潮人盂兰胜会。潮人民间既奉道又信佛。所以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节逐渐与民间的鬼月俗信相互融合的。成为了一个集祭亡、祀鬼、解难、赦罪为一体的盛大传统民俗节日。盂兰胜会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

其他观点: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俗称鬼节 同时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主要习俗是祭祀先人 在民间中元节的有几种习俗 一是祭祖 在这一天都会给祖先供奉食物 焚烧纸钱 祈祷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五谷丰登 平平安安 二是放河灯 放河灯是很重要的环节 放河灯是普度水中孤魂野鬼 放河灯可以用它照着找到转世投胎之路 放灯是一件善事 也表示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一种挂念一种相思之情。三是吃鸭子中元节要以鸭子为祭品祭祀祖先 有人说吃鸭可以辟邪 可以压住鬼魂 这也是祭祀祖先祈求家人平安的美好愿景 不管是哪种方式去祭祖 都是人们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之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意中人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9:02

    中元节,中元,祖先,祭祀,亲人,孤魂野鬼,习俗,民间,鬼魂,佛教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9:02

    没想到大家都对农历七月十四为什么叫中元节?又有哪些传统风俗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9:02

    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