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水镜先生描写很少,但他看人很清,他的能力比卧龙凤雏如何?
原创

三国里水镜先生描写很少,但他看人很清,他的能力比卧龙凤雏如何?

好文

热门回答: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无论史书还是演义。对于司马徽记载的都不是很多。

但从有限的资料来看。司马徽的确是有学问。喜欢交往。对于名利也不是过于热衷追逐。

称得上名士。但绝非隐士。

没有出来具体做事。很难说他能力到底如何。但看人也未必很清。

首先。司马徽也不是安于寂寞的人。

他本是颍川人。这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曹操正混得风生水起。唯才是举。颍川的才俊。如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等人都跟着曹操混。而且混得都不错。

但司马徽既没有得到征召。也没有得到举荐。

司马徽客居襄阳。其中也不排除投靠刘表的意图。

荆州牧刘表也是一时的俊杰。荆州文坛的领袖。身边集聚着大批的名士。

但司马徽认为。刘表心胸狭隘。不可以共事。否则会有祸害。

司马徽有一个绰号叫“好好先生”。一切都好啥都好。

曾经有人告诉他儿子的死讯。他说很好;妻子就责备他说“您是大名士。咋能如此说话哪?”

司马徽就说:“你说的话也很好。”

这样的人适合在太平清世做一个闲散的官。在乱世春秋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刘表也曾听说他的大名。亲自拜访。感觉他与一般人没有差异。

司马徽喜欢与人交往。也是不甘于寂寞的人。

庞德公、宋忠、诸葛亮、庞统等人自不必多说。那是司马徽的常客;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也是他的道友。交往密切。

这就说明。司马徽不会仅仅图个热闹。还是希望有机会出仕的。

只不过他不希望承担一点风险。

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死。刘琮投降。

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此后不久司马徽就病逝。

从这里看出。刘琮曾经拜访过司马徽。

在刘表死后。司马徽受到刘琮的邀请出来做事。

但时间很短。也没啥大的作为。

刘琮投降曹操。司马徽如何看待。如何建议。不得而知。

恐怕老先生还是一句“很好吧。”

其次。识人未必很清。

司马徽肚子里是有一些货。荆州南阳刘廙、襄阳人向朗曾经是他的学生;益州尹默、李仁也是远道而来向其求学。

刘廙后来也成为了魏初的名士。先追随刘表。后投奔曹操。曹丕时得到重用;

向朗先追随刘表。后跟随刘备入川。跟随诸葛亮北伐。

就司马徽的为人处世看。你来学习。我就教你。来者不拒;

你喜欢跟随谁。我就说”好好“。愿去哪就去哪。来去自由。

至于对诸葛亮、庞统的举荐。未必就是仅仅刘备一人。

司马徽交往广泛。门徒也不少。

对于诸葛亮、庞统的举荐。也未必就是慧眼识珠。恐怕更多是没有合适的归宿。

要么没人欣赏。要么看不上人家。

不可否认。其二人的能力的确在其他人之上。

但这并不能就此说明司马徽善于识人。

只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叫做会识人。

至于“生逢其主。不逢其时”一说。算不得很高明。

汉末时期。大多数人都清楚天下局势。

任何人都无力回天。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哪?

生逢乱世。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为何生不逢时哪?

不能成就霸业的主公。还能是最理想的主公吗?

司马徽既不能出来拯救危世。又不能为人指点迷津。

一个不甘寂寞而又不愿意承担风险。还希望留名于世的人。

其他观点:

一般来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智者这个称号。是没有争议的。虽然有人常说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也有人说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测。但毕竟司马懿曾自语“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并非和孔明同时代。命数太短。无法并论。而诸葛亮一生。除了错用马谡之外。几乎没有失算过。(上方谷请忽略)

但三国中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一个超级隐士。此人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简直是被神话的人物。其“逼格”之高。比起孔明来。也犹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卧龙凤雏的名号也是他给取的。甚至诸葛亮求见司马徽。还都得行跪拜之礼。因此司马徽在三国中有着独孤求败式的地位。

在刘备落难独自逃命。路过南漳时。偶遇司马徽门生。得以引荐。随后二人来到司马徽隐居的草庐之前。暗叹这里像仙境之时。正在弹琴的司马徽忽然停止。并说:“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当时并未有人通知司马徽。其未卜先知的能力可见一斑。

刘备见到司马徽后。司马徽又率先一语道破刘备即将成为荆州之主的预言。并开始引荐诸多名士给刘备。如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但当刘备邀请司马徽加入自己的阵营时。也被他婉拒。因此人们多把司马徽尊为三国第一高隐。

空谈无益。究竟司马徽的智谋是不是可以碾压诸葛亮?其实罗贯中早已说明。我们来通过一件事分析一下便知。

刘备在见过司马徽之后。遇到了徐庶。绑住刘备出了不少计策。并成功击退了曹仁的数次进攻。令本就欲取荆州的曹操恼羞成怒。打算全力秒杀刘备。并捉拿了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

徐庶得到消息后。打算前往许都救母。另行前。他感念刘备大恩。便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专门跑到隆中去见诸葛亮。在和诸葛亮详谈一番之后。诸葛亮不仅没有告诉徐庶。前往许都是阴谋。反而痛斥徐庶不该将他推荐给刘备。

徐庶既别玄德。感其留恋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孔明问其来意。庶曰:“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

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

说罢。拂袖而入。庶羞惭而退。上马趱程。赴许昌见母。

而刘备后来将徐庶去徐州的事情和司马徽说过之后。司马徽马上说徐庶肯定是中了曹操的阴谋:“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通过徐庶被骗去徐州一事。诸葛亮与水镜先生二人迥然不同的言行。可以看出。似乎是司马徽更胜一筹。而诸葛亮却好像完全觉察不到曹操的诡计。

而事实上绝非如此。正因为诸葛亮看得更加透彻。才会说出那番话。水镜先生因为置身事外。因此以旁观者的身份。点破了曹操阴谋。但诸葛亮却是当事人。徐庶离开时。刘备南有刘表蔡氏水火不容。北有曹操曹仁已经杀红了眼。已经可以说是逼入绝境了。甚至刘备自己都说“先生(徐庶)既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

而这个背景之下。徐庶母亲发来信笺。司马徽都了解徐母。难道徐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不可能。徐庶心里应该也知道许都是计。或许是处于孝道。亦或许是处于前途。总之徐庶离开了刘备。而他在曹营也并非一言不发。而是顺风顺水。官至御史中丞。倘若继续留在刘备处。对母亲。对前途。对自己的名声。都不会有好处。

诸葛亮自然清楚刘备所处的恶劣形势。以及徐庶的内心思想。刘备待徐庶不薄。徐庶离开后于心不忍。于是帮刘备介绍诸葛亮当助手。算是最后的馈赠。但这一馈赠却把诸葛亮拉到火坑里里了。要知道。连司马徽其实并不愿意将诸葛亮、庞统介绍给刘备。他只是说了卧龙凤雏的名号而已。当刘备问及卧龙凤雏是谁的时候。司马徽只是说“好、好”。一带而过。当司马徽知道徐庶已经将诸葛亮的地址什么的都给徐庶之后。他叹息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由此看来。大部分高人都知道诸葛亮此时不适合出山。诸葛亮更清楚。他在后来的《出师表》中也说过“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徐庶为了自己所谓的道义。私自将诸葛亮推举出来是十分不道德的自私行为。诸葛亮也深知徐庶的小算盘。于是他听完徐庶的话。脸色立刻就变了:你把我当任你宰割的牺牲品了?(不满被利用)

于是徐庶听后。满脸羞愧的走了。由此可见。诸葛亮只听徐庶一句话。不仅知道许都是阴谋。而且还一眼看穿了徐庶打着的小算盘。因此。在徐庶自己都明知是计的情况下。诸葛亮实在没有必要提醒徐庶。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徐庶卑劣人品的不满。

通过同一件事。水镜先生司马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未来走向。而诸葛亮不仅知道未来走向。还看透了当前形势和徐庶的内心。至此。二人谋略水准已经高下立判。诸葛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愧是千古智圣。




其他观点:

当时流行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就话使得诸葛亮和庞统名声大噪。各方势力争相求得其相助。而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

为什么水镜先生会如此推崇这二位呢?其实不仅因为他们有才华。更因为水镜与他们的关系好。 对此有一种说法是:水镜是卧龙、凤雏的老师。有不少人认为。“老师说”很合理。而这也恰恰印证了“水镜先生谋略强于卧龙凤雏”的说法。因此。在大多数文本和影视剧中。司马徽常常被塑造成一个长者的形象。这样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由此看出。司马徽并不是二人的老师。他与庞统、诸葛亮是朋友关系。还称呼庞统为弟。司马徽绝非我们印象中的糟老头子。他不过比庞统大五岁而已。庞统弱冠之时。他也不过二十五岁罢了。而诸葛亮出山时。已经是二十八岁。水镜先生在二十五岁。便已名动荆襄了。要在名士如林的荆襄脱颖而出。这当是何样的才气纵横!

司马徽更令叫绝的一件事。是预测了孔明的失败。在诸葛出山后。他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样的大贤没有入世。对于后世来说:惜载。而水镜先生这样做。他总是比其他人高明了一个层次。他令自己避免卷入历史的车轮之中。却又近距离地观察历史的运作。或许这也是他自己选择不出山的理由。他想一辈子安安静静地做个隐士。“隐居山林。独善其身”。

水镜先生的能力比卧龙凤雏如何?非要让他们比个高低。也没有必要。水镜先生豁达的心如平静的水。与世无争的司马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洞悉人心。料事如神的郭嘉;谋定而后动。隐忍的司马懿。各有各的故事与成就。都已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后人的评说也很难做到客观。避免不了的以偏概全。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历史的看法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几度无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3:12

    司马,刘备,卧龙,凤雏,名士,荆州,刘表,的人,二人,襄阳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3:1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里水镜先生描写很少,但他看人很清,他的能力比卧龙凤雏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3:12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