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雍正的政敌弟弟八弟胤禩在康熙时期与雍正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两人关系闹僵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才收拾胤禩也是有不少原因的。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这其中原因。
历史上的雍正在继位之前是非常善于耍两面派的人。他表面上信奉道教。痴迷于道教长生之术和丹药之中。他在父亲康熙和众兄弟面前都表现得对权力没有野心无欲无求。他一面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的至诚至孝。又一面在众兄弟面前号称自己是当今“天下第一闲人”。与众兄弟保持了和气良好的关系。
由于雍正如此善于隐藏自己的权力欲和野心。因此雍正在康熙时期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很巧妙的避开了其他兄弟的打击。
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所以他对雍正这个表现很“闲”的哥哥还是比较拉拢。两人关系一度非常要好。据史书记载康熙在给这些成年的儿子修建府邸时让这些成年的儿子自由选择居所。还是皇子的雍正就和胤禩选择了比邻而居。雍正的雍亲王府曾经挨着的就是胤禩的贝勒府。由此也可看出两人关系曾经比较亲密。
胤禩头脑聪明机智。非常有才能。而且为人心思细腻。待人体贴。性格温和。他在康熙诸子中是人望最高。最深得王公贵族和朝臣人心的皇子。因此在最初胤禩深得康熙的喜爱。他也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时最年轻的贝勒。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与老五胤祺、老七胤祐和胤禩一同被册封为贝勒。四人之中只有胤禩最小。年仅17岁。这也可见康熙对他的喜爱。
胤禩在皇子中也很有威望。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都以他马首是瞻。他们四人也因此组成了所谓的“八爷党”。除了这些与他关系亲密的皇子信服于他。像皇子之中一直保持中立的老五胤祺和老七胤祐以及老十二胤祹也都对胤禩颇有好感。对胤禩的才能和人品比较佩服。
最为重要的就是胤禩深得朝臣拥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在生前就对康熙多次夸奖胤禩才德兼备可堪重用。
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曾经想再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但他又不好自己推翻自己之前决定。于是他多次暗示朝臣希望胤礽能重新复立。然后在暗示差不多之后对外宣布让众朝臣在皇子之中推举太子。康熙本意是希望经过暗示的众朝臣能给自己台阶下推举胤礽为太子。结果满朝文武重臣以康熙的亲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和李光地、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为首的众朝臣几乎都推荐的是胤禩为太子。这让康熙一度十分尴尬。也能看出胤禩有多么深得人心。
也正是这一次胤禩太过于深得人心。被众人推举为太子。让康熙认为他妄蓄异志。野心极大。有图谋皇位之嫌疑。康熙开始逐渐厌恶胤禩。
到了康熙二废太子之后。康熙在与密友李光地交流时。李光地还依然向康熙推举胤禩为太子。李光地认为胤禩在诸皇子中无人能出其右。除了他没人更适合继承皇位。李光地为官比较公正。所以才深得康熙信任和喜爱。他能说出这番话。也能看出来胤禩才能有多么优秀。也有多么深得人心。
后来又发生了“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外出视察密云一带。当时胤禩原本应该随侍在侧。但当时恰好是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三周年忌辰。因此胤禩去拜祭生母。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件事本来很正常。但坏就坏在胤禩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老鹰行将就木就是代表着自己年老多病即将去世。
因此康熙当即召诸皇子至。十分严厉的斥责胤禩。并说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的狠话。这件事史称“毙鹰事件”。这件事之后康熙与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决裂。也跌到了冰点。同时也代表着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其实这期间也是最能看出雍正是多么有心机。当初胤禩深受康熙喜爱时。雍正也与胤禩保持了比较亲密的关系。但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逐渐厌恶胤禩。雍正也是逐渐的与胤禩关系冷淡下来。
胤禩虽然彻底与皇位无缘。但他并不死心。他又开始支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老十四胤禵来争取太子之位。胤禵天资聪慧。还非常善于军事。康熙晚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再度反叛。正是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赴西北平叛。
胤禵成为抚远大将军之后。康熙也逐渐对胤禩决绝态度有所缓和。这也是让胤禩及其党羽认为胤禵继位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一时期雍正还是表面与世无争的“闲人”皇子。因此胤禩认为雍正即是胤禵同母哥哥。还没什么野心。绝不会成为胤禵的皇位竞争者。这也说明在雍正继位前。雍正与胤禩没有太直接的冲突和矛盾。
但是胤禩没想到的是雍正是非常善于隐藏自身。雍正表面虽然“闲”。但他实际早就把局势安排明白了。雍正继位前主要就拉拢了两个人。一个就是他的大舅哥。他最宠爱的妃子年妃的哥哥四川总督年羹尧;另一个就是掌握京畿卫戍军权的佟国维第三子九门提督隆科多。
胤禵出征西北所有的军需后勤补给都是由四川总督年羹尧掌控。拉拢到了年羹尧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胤禵的命门。而拉拢到了隆科多。则控制住了京城的主要兵权。这也是雍正十分精明的地方。
事实也证明雍正这套手段很稳。雍正继位之后。大出胤禩意料之外。但当时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的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都见证了康熙遗诏。并且之前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大学士马齐却坚决执行康熙遗诏。
马齐在康熙咽气之后第一时间命隆科多调兵封闭京城九门。对京城进行管制戒严。正是马齐和隆科多为雍正保驾护航。胤禩被压制的根本没有办法反对雍正继位。胤禩很无奈的接受了雍正继位的现实。
雍正继位是属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所以雍正继位初期人心不稳。而胤禩在雍正继位前就与他没有太大或者太直接的矛盾。且胤禩还在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初是无论如何不能收拾胤禩。雍正不仅不能收拾胤禩。他还试图拉拢重用胤禩。
雍正继位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立刻册封了与他关系亲密的十三弟胤祥为怡亲王。但这道圣旨中不止册封了胤祥一个人。还册封了胤禩和胤礽长子弘晳。
这其中弘晳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所以册封弘晳为郡王是康熙遗诏中交代雍正的遗嘱。雍正属于是按照遗嘱办事。
胤禩由于在一废太子之后就逐渐被康熙所厌恶。所以他的爵位在康熙时期一直是贝勒爵位。没有再晋升。雍正继位后立刻晋封他为廉亲王。并把他和胤祥以及马齐和隆科多都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这其实是对他的拉拢和器重。
胤禩的才能雍正是比较有认可。他曾经多次说过“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因此在雍正继位之初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也可以看出雍正对其颇有重用之意。
但很可惜胤禩与雍正在政治方面本身就是政见不合。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有其父康熙的仁政之风。而雍正非常务实。他掌权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新政改革就是革除康熙仁政所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
而且胤禩十分不甘于雍正用如此方法继位。所以他不肯臣服于雍正。从胤禩养母惠妃对待雍正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母子是不肯臣服于雍正的。惠妃是康熙早年后宫中四大妃之首。她也是大阿哥胤禔的生母。但同时也是胤禩的养母。胤禩自幼是被她抚育长大。
康熙驾崩后。按照宫廷规矩。先皇的妃嫔已生育有儿子的可以出宫住进儿子府上。没有生育儿子的则由现任皇帝在皇宫中统一养老。而惠妃的儿子胤禔早在一废太子时就触怒康熙被终身圈禁起来。因此惠妃在康熙驾崩后就出宫住到了养子胤禩府上。
而按照清宫规矩。出宫的先皇妃嫔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向现任皇帝和皇太后请安。但惠妃却因为不满雍正继位。所以她联合了老九胤禟生母宜妃和老三胤祉生母荣妃都故意不进宫去探望雍正。这让雍正十分生气。这也说明了雍正这些竞争对手兄弟对雍正继位并不服气。他们及其生母都不肯臣服于雍正。
雍正的政治手段很成熟。别看他虽然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但他当发现胤禩不肯臣服于自己之后。他很快就将胤禩架空。在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中。胤祥权力最大。他掌控了财、政、人事以及禁卫军四方面大权。马齐掌管了行政大权。隆科多则掌管京畿卫戍军权和人事大权。
而胤禩呢。四位总理王大臣中。只有胤禩掌管理藩院和工部。这相当于是外交部门和建设部门。胤禩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说四人之中以胤禩权力最弱。这无异于是将他架空了。
紧接着雍正就对胤禩的党羽进行逐个击破的策略。雍正最先用宗室皇亲贝勒延信替代了西北前线的弟弟胤禵。后来年羹尧直接取代延信负责西北战事。胤禵以奔丧名义被雍正召回京城。回来之后胤禵很快就被派去看守康熙的景陵。实际是被监视起居起来。
之后雍正又以护送西藏活佛灵龛回归西藏为由派胤誐护送灵龛去西藏。实际上就是把胤誐从京城调走了。然后又以祖制皇室宗亲需要去军前效力为由。把胤禩身边助力最大的老九胤禟调往西北。至此京城中只有胤禩孤家寡人了。
雍正采用逐个击破和架空的手段彻底把胤禩孤立起来。也彻底把胤禩压制的死死的。而雍正这一系列手段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这一年中布置完成。这时候的胤禩基本就是雍正案板上的鱼肉了。可以岁时被雍正切割。但雍正并不急于收拾胤禩及其党羽。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而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所以雍正怕造成政局动荡没有立刻就收拾他。
在雍正二年(1724年)时。雍正最先就拿胤誐开了刀。胤誐被雍正以不敬君上之罪名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其实在收拾胤誐时。雍正已经明显表现出对胤禩的不满。按照当时的发展局势来看。胤誐被收拾完。马上就应该收拾胤禩了。但雍正并没有。这不是他不舍得收拾胤禩。而是被年羹尧耽误了。
雍正二年年底。雍正彻底对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忍无可忍。他开始准备集中精力收拾年羹尧及其党羽。但雍正非常喜爱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当时年妃身体十分虚弱。随时都可能去世。所以雍正为了年妃身体着想并没有立刻收拾年羹尧。而是先将年羹尧贬官。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年妃去世。她去世半个多月后。雍正立刻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了年羹尧。
雍正赐死年羹尧不到半个月就开始收拾胤禩了。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中;以二十八条大罪将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以十四条大罪将胤禵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胤禩在宗人府中的囚禁环境非常差。雍正特意为他修建了一个高墙单间。胤禩在这里待遇非常不好。环境奇差。还缺医短药。因此半年多之后胤禩就咳血而亡。
其实雍正给胤禩安的四十条大罪基本上都靠不住脚。比如雍正给胤禩安的罪名之一就是收买江南士子人心。而这个罪名中胤禩的行迹居然是他托了自己的书法老师何焯回江苏老家时买了一些古籍珍本图书。胤禩托何焯在南方买书甚多。这些南方的文士都说胤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所以这就成了收买江南士子人心。
胤禩本人喜好藏书。这是当时王公贵族再普通不过的喜好。就因为他托人在江南买了些图书。被江南的读书人夸了一通。所以雍正就吃醋了。江南读书人为什么不夸朕。夸胤禩那就是胤禩收买人心。
总得来说雍正给胤禩定下的四十条大罪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实质性罪责。其实雍正收拾胤禩更多的是出于嫉妒和忌惮胤禩深得人心。人望太高。
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在雍正二年处理完胤誐后。雍正就特意和群臣置气说过一番话。雍正说:“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
雍正说的这番话明显就是置气的话。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胤禩在朝廷上下太深得人心了。他对雍正的威胁不存在于政变或暗杀等因素。主要在于雍正与他斗争中。雍正作为皇帝却很孤立。诸王大臣对于雍正打击胤禩是敢怒不敢言。也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雍正对胤禩越发不能容忍和憎恶。
试想一下。皇帝之侧总有这么一个比皇帝还深得人心还有威望的弟弟存在。皇帝如何能安心?皇权如何能有保障?
写在最后
其实就是胤禩卓越的能力外加超高的人望就注定了他即便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谋逆之举也让雍正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所以雍正必须将胤禩除之而后快。
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才除掉胤禩。其一是继位之初人心不稳。为了安稳人心。不能立刻除掉胤禩;其二胤禩很快就被雍正架空。随时处于雍正宰割的地步。雍正只是需要根基稳定之后就可以收网了。
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政治手段非常成熟的皇帝。他锐意进取推行新政改革社会积弊。本来就是触动根基的事情。因此他在处理胤禩时就必须要稳。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如果处理不稳容易引发政局动荡。这是不利于雍正新政推行和发展。所以雍正必须要等自己彻底把根基扎稳。局势稳定了再除掉胤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雍正上台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出一口恶气。对曾经和他争夺继承人之位。曾经反对他的那些兄弟们。进行了狂风暴雨似的清算。不过奇怪的是。雍正的清算。是发生在四年之后。
一般来说。很多政治人物上台以后。都会立刻清算自己的政治对手。因为只有把对手打下去了。政治集团只有自己的人。才能建立自己的权威。否则的话。他可能就寸步难行。毕竟但凡他要做一件什么事儿。都会遭到政敌的阻碍。所谓“不破不立”。破是前提。破了以后。才能立起来。
所以。照理说。雍正上台以后。他第一件事也应该打击自己的政敌。但是雍正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这一切都放在了四年之后。从现实表现来看。雍正的这一番操作应该说是成功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雍正这样做。是用了兵法的。其中有三大招数。是哪三大招数呢?
(雍正)
一、欲擒故纵。
雍正要打击自己的政敌。他必须要有说服力。他开始当皇帝的时候。虽然已经当了皇帝。但是这时候出手。他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怀疑他得位不正。都觉得他不应该当皇帝。既然他得位不正。他就没有权威。没有权威。就打不倒。也得不到支持。
所以。刚刚上台的雍正。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呢?除了让自己的人拥戴自己外。还有一点就是让敌人也拥戴自己。如果让八王爷胤祀表达拥戴雍正的意思。那么。雍正的权威就起来了。他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帝了。
而当这时候。胤禩等人再有闲言碎语。那就是欺君之罪。就是谋大逆之罪。雍正想要打击他们。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所以。雍正才会欲擒故纵。先给予胤禩高官厚禄。让他在朝廷中掌控大权(大权并非实权)。一旦他表现出了对雍正没有足够的尊敬。那么雍正完全就可以处置他。理由也非常正当了。
(胤禩)
二、先易后难。
雍正一生最大的政敌无疑是八王爷胤禩。包括十四王爷胤禵等人。雍正的办法。就是先除掉八王爷胤禩和十四王爷胤禵的党羽。所以。雍正就采用了打击八王爷、十四王爷党羽的办法。
先打击八王爷胤禩、十四王爷胤禵的党羽。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削枝剪叶。而是打草惊蛇。
要除掉一棵大树。先剪掉这棵大树的枝叶。当大树的枝叶被剪除的时候。这棵大树虽然看起来还强壮无比。其实已经孤立无援了。再砍掉就容易了。
我说“打草惊蛇”。有人肯定认为我说错了。打草惊蛇。那不是一件坏事吗?事实上并不是坏事。对于雍正来说。这恰恰是好事。他就是要“打草惊蛇”。打草的目的。就是为了惊动蛇。蛇就是胤禩心中的不满。只要把他们心中的不满惊出来。雍正就找到借口了。要打击他。就容易了。
(年羹尧)
三、由内到外。
雍正还有一招“由内向外”的办法。
雍正虽然上台了。他自己也有一帮势力了。但是。他自己的这一帮势力。其实并不是很牢固的。比如。有两个人应该是雍正最值得依靠的对象。恰恰是两个人。非常不稳定。对雍正非常不忠心。
第一个人。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弘时在那时候。属于雍正的老大。是雍正天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弘时却和胤禩靠得很近。经常和胤禩在一起。说一些雍正的怪话。这完全就是吃里扒外。雍正如果不除掉这样的人。他就没办法保持内部的团结。所以。他首先把弘时撵出家。开除了他的宗籍。除掉这颗耗子屎。
第二个人。就是年羹尧。年羹尧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但是年羹尧说话行事。不够谨慎。自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功劳。经常做一些放肆的事情。雍正想要建立自己坚强的忠诚的团队。当然不能容忍年羹尧的存在。所以。他才把年羹尧打击了下去。
打击了年羹尧和弘时以后。雍正把弘历立为继承人。并且重用十三王爷胤祥。这样。在雍正的团队里。就变成很忠诚很团结了。
有了忠诚团结强有力的团队。要一致对外。就容易了。
总之。应该说。雍正的三招策略。是非常好不错的。雍正利用这个策略。为他进一步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做完这一切后。已经过去了三年。在第四年时。雍正就向胤禩下手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其他观点: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何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雍正成为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继承了皇位。
然而。登基之后的雍正。并没有立马对八阿哥胤禩。这位自己在“九子夺嫡”中最为主要的“政敌”和竞争对手展开清算和报复行动。反而是对其进行了封赏与重用。直到四年之后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才决定“痛下杀手”。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条大罪”。并将胤禩削宗夺爵、圈禁至死。就连名字也给改为了极富羞辱意味的“阿其那”。
实际上。在这四年时间里。雍正无时无刻不在为最终处置胤禩做着准备。而纵观这件事情整个过程。除了将雍正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阴狠的处事风格彰显无遗外。也尽显了帝王之家内部的残酷与无情。
八阿哥胤禩。雍正在“九子夺嫡”中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
八阿哥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使得胤禩成为了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为卑贱的一位。
然而。胤禩并没有因为卑贱的出身而“自暴自弃”。也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相反他的斗志与上进心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
一方面。胤禩自幼天资聪慧、勤学苦读。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他性格和善、为人谦恭。赢得了许多人的拥护与支持。这其中就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一众康熙皇子。以及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诸多朝中重臣。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康熙皇帝对于胤禩也是非常的喜爱。不仅将他委以了重任。更是在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就将其晋封为贝勒爵位。使其成为了当时最为年幼的受封者。
而伴随着太子胤礽日益放纵、荒诞的表现。以及他与康熙皇帝之间的矛盾持续尖锐。朝中对于胤礽的反对之声也越发激烈。胤禩则一跃成为了众人拥护的夺嫡“热门人员”。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禩开始逐渐为康熙皇帝所厌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胤禩等人也开始为争夺皇位而展开了行动。最终的结果确实适得其反。
先是在“江湖术士张明德案”中。胤禩等人的“抱团”行为被康熙皇帝察觉。“八爷党”就此将全部实力暴露在了康熙面前。就此让康熙感到极度不满。
而之后在康熙皇帝已然决定准备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的时候。以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绪为首的一众朝臣。竟然在御前会议上与康熙皇帝公然“唱反调”。坚决抵制太子胤礽。并全力支持八阿哥胤禩。更令康熙对于胤禩产生了极度的愤恨之情。
可以说。正是由于胤禩的“高人气”。让康熙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皇权威严受到了威胁。而胤禩因此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是大打折扣。
尽管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时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可胤禩却没有从中收获任何的好处。反而由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毙鹰事件”。被康熙怒斥“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胤禩也就此从“九子夺嫡”中彻底出局了。
可尽管如此。胤禩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此时的他转而开始支持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表现依旧十分活跃。
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禵获封“大将军王”。率领大军成功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过程中。胤禩等人给予他极为重要的支持。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禵成为了雍正在“九子夺嫡”后期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不管是自己直接参与夺嫡。还是间接帮助胤禵竞争皇位。八阿哥胤禩都曾对雍正产生过巨大的威胁和阻碍。并且在雍正登基之后。依然有着十分强大的实力。而这也就决定了雍正断然不会放任胤禩不管。对于雍正来说。处置胤禩仅仅是时间问题罢了。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雍正为最终扳倒胤禩做足了准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登基之后的雍正竟然“出人意料”的将八阿哥胤禩晋封为和硕廉亲王。还将其委以为总理大臣的重任。之后又将理藩院和工部的事务交由胤禩署理。全然看不出二人之前曾是争夺皇位的“政敌”。
然而。在这份表面“和谐”的背后。却是暗藏玄机。
一来。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像胤禩那样大力发展自己的外部支持力量。这也使得雍正在登基之后。能用的“自己人”非常的少。因而不得已要对胤禩进行拉拢。以获取其支持。从而使得自己的政令得以顺利实施。国家各项事务也能顺利开展。
二来。雍正此举也是做给朝中官员们看的。以昭显自己广阔胸襟与容人之仁。从而对官员们进行拉拢。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效力。
三来。雍正登基之初。皇位尚不稳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整个国家以及朝局的稳定。雍正这样做也是不希望激化朝堂上的矛盾。同时也是要消弭对于自己的反对声音。
虽然雍正的做法“骗过”了许多朝臣。以至于不少官员纷纷向胤禩进行道喜。并劝谏他应该放下对于雍正的成见。专心为雍正效力。可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却看穿了雍正的用心。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之后发生的事情果然被郭络罗氏所言中。雍正就此开始对于胤禩的清算和报复。只不过。雍正的手段非常高明。他是一步步的对胤禩展开了清算和报复工作。
首先。雍正打掉了胤禩的重要“羽翼”。从内部对“八爷党”集团进行分化和瓦解。
雍正登基后。命在西北统兵的十四阿哥胤禵回到京城。随即剥夺了其兵权。并将其发配到马兰峪去看守皇陵。紧跟着。借着青海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又让九阿哥胤禟前往随军。至于十阿哥胤䄉。雍正则是以抗旨不遵。且有对雍正大不敬行为为由。直接将其圈禁在了高墙之内。
至此。这些“八爷党”的核心骨干、八阿哥胤禩的重要党羽。尽皆遭到了雍正的“处分”。这就使得在朝堂胤禩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支持力量。只得形单形只的面对雍正。
其次。就是雍正不断的削弱胤禩本人的影响力。
前文中说到的十阿哥胤䄉抗旨不遵一事。雍正就安排了胤禩来审理。为的就是让“八爷党”内部的两个人进行“自相残杀”。从而挑唆整个“八爷党”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这之后。雍正又想尽一切办法。对胤禩进行敲打。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羞辱。甚至于还有过让其长跪一个晚上的事情。
可以说。胤禩的不断受辱。不仅仅是其在朝臣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就连许多胤禩曾经的旧部。也因为看到了胤禩如今的“惨状”。选择放弃对于胤禩的支持。
再次。雍正敲山震虎。打击那些胤禩的“铁杆”支持者。
康熙朝时期。胤禩的主要支持者包括以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以鄂伦岱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以及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的母家安亲王岳乐家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众与王鸿绪为首的汉族官员。
对于已经去世的阿灵阿和纳兰揆叙。雍正仍没有放过他们。并在其墓碑上进行了羞辱。雍正将阿灵阿的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将揆叙之墓改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至于在雍正登基之后仍与雍正继续作对的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以及鄂伦岱。雍正也是将这二人发配后处死。
至于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所在安亲王岳乐家族。雍正先是进行了打压。随后更是将吴尔占等人削宗夺爵。从宗人府除名。郭络罗氏本人也最终被雍正赐死。并被“焚尸扬灰”。
雍正对于胤禩支持者们的“铁腕”政策。不仅极大的削弱了胤禩的支持力量。更是向众人表明了自己对于胤禩的态度。而这也使得胤禩在朝堂上是进一步孤立。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倒戈一击或者是借此落井下石以讨好雍正。使得胤禩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
就这样。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皇位已然稳固。并且自觉时机已经成熟的雍正。决定对胤禩展开彻底的清算。
雍正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条大罪”。不仅将胤禩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驱逐出了宗室。还将其治罪圈禁、折磨致死。并将他的名字被改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也被改为“菩萨保”。
不仅如此。雍正还为胤禩扣上了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以获取更多的舆论支持。而胤禩也就此彻底的身败名裂了。
“允禩自绝於天。自绝於祖宗。自绝於朕。断不可留於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谨述皇考谕。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革去允禩黄带子。以儆凶邪。为万世子孙鉴戒。”
综上所述。八阿哥胤禩作为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最为强大的政敌和对手。直至雍正四年(1626年)的时候才最终被彻底扳倒。这期间并不是雍正不想处置他。只是雍正并没有做好最为充足的准备。同时也要考虑朝堂内外的舆论环境与政治形势。而当雍正的皇位彻底稳固。并做好了所有准备后。等待着胤禩的也就只有雍正无尽的怒火以及最为严厉的惩处了。
就这样。胤禩被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结局十分凄惨。直至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为其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身份。并且重新录入玉牒。胤禩也因此得以最终被平反。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27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康熙,自己的,皇位,阿哥,皇帝,皇子,贝勒,太子,四年
没想到大家都对胤禩一直是皇位最大竞争对手,为何雍正在继位第四年才收拾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雍正的政敌弟弟八弟胤禩在康熙时期与雍正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两人关系闹僵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而雍正一直到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