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如何得罪了邬思道,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
原创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如何得罪了邬思道,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

好文

热门回答: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的夺嫡团队可谓精英云集。内有以邬思道为首的智囊团。外有以年羹尧为首的武将派。再加上康熙帝的青睐。以及儿子弘历的给力。继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总体来讲。雍正帝在府邸时用的这些人。除了年羹尧。其他人结局都还可以的:

邬思道也是激流而退。保住性命。过上了小康生活;田文镜也罢。李卫也罢。一度做到了封疆大吏;老十三胤祥。更是做到铁帽子亲王。并且得以世袭罔替。

唯独一个年羹尧。都做到了大将军职务。却急转直下。最终命丧黄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邬思道曾经也跟他有过交情。为什么不救?

前段时间有个网友留言问。有人讲邬思道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死在了孙嘉诚的手里。你怎么看?

关于邬思道死于孙嘉诚之手的说法。着实新奇。我们不妨按着他给的思路。推导一下:

雍正帝即位之后。当晚就回到府邸面见邬思道。不否认他们之间存在感情。但也不能否认雍正帝眼中的杀机。也正是他在这件事情上比较优柔寡断。面对邬思道安排五路人马的疑惑。最终接受了邬思道“半隐”的解决方案。

于是。在安插了一个叫如月的丫环伺候之后。把邬思道安排到了李卫的府上。

别看邬思道是在半隐。实际上仍然是雍正帝最大的威胁。至少是他维护自身光伟正。稳定权力的潜在障碍。

邬思道没得选择。能选择的就是继续给雍正帝出力。同时表态自己并无威胁。第一站选择李卫处。就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李卫号称雍正朝“三大宠臣”。他跟雍正帝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过父子关系。

这样就导致了。李卫会一五一十地把邬思道在这里的所作所为上报给雍正帝。李卫是安全的。邬思道就是安全的。同时也不时替李卫出谋划策一番。

曾经邬思道考验过李卫。也算是对他有恩。所以汇报雍正帝。李卫也是净捡好话讲。比如:

“只待在自己院子里。不与外人见面。平时就教如月写写字……”

但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转变。由于西北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被雍正帝撤职。西北战事又起。谁当接班人的事。让雍正帝发了愁。

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人选。只是希望通过别人说出口而已。不仅他清楚。邬思道也清楚。

所以雍正帝问李卫:

“现在西北需要一个带兵的将军。你认为谁最合适?”

李卫也算是实诚。他也清楚。带兵最好的是十三爷。不过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已经有病在身。经不起折腾了。那么次选就是年羹尧。虽说年羹尧曾经在“江夏镇血案”中有斑点。但总体来讲。也算是李卫的恩人。也值得信任。

当雍正帝问是不是李卫自己的看法时。李卫回答是:

“不敢瞒主子。这是邬先生的建议!”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如果李卫自己不这么想。他必然不会举荐年羹尧。也就是说。举荐年羹尧是李卫跟邬思道商量后共同作出的决定。

既然不能避免。不如也去分一杯羹。至少这个举荐年羹尧当大将军的功劳。有邬思道一份。这样做既能表明邬思道仍然在为雍正帝出力。同时也卖年羹尧一个人情。也算给自己多留一条路。

但举荐年羹尧当大将军是有后遗症的。这个后遗症就是邬思道不能再待在李卫处了。

西北战事一起。作为两江总督的李卫就成了香馍馍。毕竟这里是税收重地。西北战事的银子几乎都从李卫这里出去。李卫甚至抄了几员大臣的家。以补西北战事。这其中就包括了曹雪芹家。

财政重地。朝廷的眼线就多。邬思道在这里想全隐。也就做不到了。那到底该投靠年羹尧。还是其他人呢?

雍正帝最怕的恐怕就是年羹尧跟邬思道结合。一文一武。这俩人要是搞个大动作。真的够朝廷吃一壶的。

所以。邬思道要想全隐。在李卫处是做不到的。只能换人。而能换的只有田文镜。

要想让田文镜接纳他。那就得有所表示。所以邬思道在彻查诺敏案上。给了田文镜偌大的帮助。可是等到田文镜真的收了邬思道后。他们回到了河南。又都干了什么呢?

邬思道到了河南什么都没干。干拿着一年八千两银子。更是跟田文镜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在这个过程中。西北战事一拖再拖。此时的邬思道是焦急的。他急的并不是朝廷危机。而是自己的危机。

战事一天不停。他邬思道就一天得不到全隐。于是他只身去了年羹尧大营:

“你知道……找不到叛军决战。是有什么样的后果吗?”

邬思道当然看出了年羹尧是想养寇自重。但是他也清楚。这样下去。朝廷财政要崩盘。雍正帝第一个就饶不了年羹尧。同时提出了“灯下黑”理论。直接点破年羹尧心中小九九。破了局。

奇怪的是。从西北大营回来后。邬思道就变得尖酸刻薄起来。更是不再出谋划策。甚至于田文镜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推行相当不顺的情况下。提出要钱。

至此。逼急了田文镜。邬思道实现了全隐。可是他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我们再看剧中的这个时间线。邬思道之所以要离开田文镜。是因为雍正帝要南巡。雍正帝要南巡。是因为要视察新政的推行情况。而河南首当其冲。雍正帝之所以要推行新政。是因为西北战事已经平稳。他能倒出手来做一些增加财政收入的事。

而邬思道跑了。雍正帝竟然没有让田文镜追。而不久之后。到了江苏李卫的地界。雍正帝就收到了孙嘉诚被杀的折子。

那么前面邬思道跑路。后面就是孙嘉诚被杀。紧接着就是年羹尧倒台。这期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这就是那位网友提出的疑问了。邬思道是下了好大一盘棋。他去年羹尧处指点迷津。实际上是去结盟的。也就是说。他想再次利用年羹尧震慑雍正帝。以实现自己在西北全隐的目的。

但是没想到。雍正帝派了一个孙嘉诚去西北。而孙嘉诚又是一个二愣子。邬思道自然会给年羹尧出谋划策。想架空孙嘉诚。结果反被杀。最后年羹尧脾气上来。一刀咔嚓了孙嘉诚。

呼。这就是以上的推断。理由就是。邬思道就因为替年羹尧出谋划策。结果被杀了。还怎么救?

不过。杨角风觉得太过夸张了。不像是真相。

邬思道真正的去处。自然是归隐了。为什么不救年羹尧。是出于下面几点考虑:

一种是邬思道早就知道年羹尧是什么样的人。当年的江夏镇惨案。他就清楚了。更是派了李卫前去监视他。这种情况下。他要想全隐。就不可能替他脱身。他当初出策略也是为了雍正帝。为了自己全隐的需要。

再有就是八爷党还在。实力也强。他们也不是没有拉拢过年羹尧。这一点上。邬思道也清楚。一旦邬思道也替年羹尧出谋划策的话。雍正帝自然不会饶他。只会死得更快。

再有就是刚才提到的。一文一武。这俩人要是结合。还不反了天?当年邬思道跟年秋月好不容易燃起了爱情的小火苗。就被老四胤禛一盆冷水给浇灭了。意思太明确了。你不能跟年家结亲。

再有。年羹尧也是多疑的。从那次邬思道去西北指出主力在哪就能看出来。年羹尧自然会怀疑他是奉了雍正帝的命令来的。他跑去出谋划策。谁知道是不是圈套让自己钻呢。所以。即使邬思道给年羹尧出谋划策。年羹尧也不会采纳。他更相信自己跟雍正帝情分。

邬思道最终全隐。就是看出了年羹尧的结局。趁早离开是非之地。毕竟当年的夺嫡团队。已经貌合神离了。

当所有人都喊着杀年羹尧的时候。雍正帝其实更想看到的是自己曾经的夺嫡团队。是什么意见?

毕竟。自己的人提出杀年羹尧。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众人认为雍正帝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只可惜老十三胤祥策划拿掉年羹尧兵权。但不表态杀他。其他人也是不表态。李卫这小子更滑头。把矛盾推到邬思道头上去:

“邬先生早就说过。年羹尧迟早要闯出天大的祸来。”

反而是张廷玉。为了给孙嘉诚报仇。给了年羹尧致命一击……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其他观点: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虽然是年羹尧一手张罗到雍王府的。而且为了笼络住邬思道。年羹尧让自己妹妹年秋月伺候邬思道的生活。两人差一点还成了亲家。

但是邬思道和年羹尧这两人不是一路人。

而年羹尧的确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在救被九爷胤禟当街鞭打的田文镜时。就入了八爷胤禩的法眼。对年羹尧做事的水平非常地认可。但是一码归一码。年羹尧本身确是一个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人。

所幸的是。年羹尧的性格暴露得比较早。这让胤禛和邬思道能够早早地看出其问题所在。及时打预防针。


年羹尧的危险。事实上还不在于他的贪婪、残忍。而在于。他并不忠贞。他觉得他自己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斗争关系中。游刃有余。

类似胤禛这样开诚布公。跟年羹尧讲过肺腑之言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张廷玉。但是年羹尧是完全的听不进去的。因为他的心里面只有权力和和金钱。

对于年羹尧这样的角色。无论是胤禛还是邬思道。在整个“夺嫡”过程当中。一直为了绑着年羹尧前行。而不断的妥协退让。退让到最后。那只能让年羹尧去死了。

对于年羹尧到处搞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年羹尧和八王集团暗通款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在关键时刻稳定年羹尧。给予年羹尧皇亲身份。胤禛不得已“夺”邬思道所爱。娶了年秋月为侧福晋。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他观点:

邬思道堪称“神算子”。早就算好年羹尧的下场。邬思道前脚带着媳妇如月开溜。过“全隐”的生活。后脚年羹尧就被雍正赐死。这说明。邬思道认为年羹尧无药可治。即使邬思道出谋献策。那也是徒劳无功。所谓“天作孽犹可怒。自作孽不可活”!

年羹尧和邬思道的关系挺微妙:似友非友。似疏非疏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原本是雍正府邸的一个包衣奴才。当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副将。他的发迹是在雍正下江南筹赈的时候。年羹尧得知主子要来扬州。为了讨好主子。早早在扬州落脚地蹲守几天。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接应雍正。也由此成功进入了雍正的视线。才有表现的机会。雍正除了让他协助扬州筹赈。还派他寻找一个落魄的书生。此人就是邬思道。

邬思道原本是名无锡的才子。才高八斗。识穷天下之人。本想通过科考中一举夺魁。好一展抱负。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应试康熙三十六年南京春闱。三场下来。自认为就算不在三甲之列。也能稳得个前十名。怎料告榜名单出来。自己名字竟然不在榜上!

邬思道气愤至极。经过仔细打听。原来主考和副主考们都是财迷。一概论孝敬取士。谁给的钱多谁就金榜题名。名次高下按给钱多钱少来定。

邬思道本是心高气傲之人。盛怒之下。召集落榜的几百名士子。遍城撒揭帖。还写尖刻的诗把赵、佐二人骂得狗血淋头。把江南贡院搅了个天翻地覆。闹完之后。邬思道自知他干的这事有违朝规。于是赶紧风紧扯呼。

事情终于闹到京城。康熙盛怒之下。处决大批舞弊官员。下令各省缉拿闹事的士子。好在。邬思道抢先一步开溜了。

邬思道在外逃亡数年。路上不幸被水匪打折了腿。成了名副其实的“邬瘸子”。十年后。赶上天下大赦。他重获自由。不过。一个残疾之人再想以科考来施展抱负。显然不太可能了。

好在。四爷有闻邬思道才华。想借助他的智慧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于是派年羹尧四处打探。找了落魄的邬思道。

邬思道虽有才。但脾气古怪。一般人都不敢靠近。所以年羹尧让自己的妹子年秋月负责照顾邬思道的起居。这一招居然很管用。邬思道对年秋月很是顺从。就这样。邬思道投入了四爷的门下。

归四爷门下之后。邬思道和年羹尧二人在雍正的夺嫡团队当中大体上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但这两个人之间几乎没有私下交往。

不过有一次。年羹尧为了讨好邬思道。暗地里还送了两坛老酒。雍正表面上极为和气。甚至跟邬思道开玩笑说年羹尧对邬思道比对他这个主子还好。但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偏要说。邬思道和年羹尧有什么交情。那就是同门人。似友非友。都是为四爷办事的奴才。往深点来说。邬思道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其实挺微妙。两个人因为年秋月的关系。似疏非疏。差点就成了一家人。

可世事难料。后来雍正娶年秋月为侧福晋。年羹尧转变成雍正的大舅子了。这下。年羹尧和邬思道更是八杆打不着一块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邬思道疏远年羹尧

随着雍正继位。府邸的奴才的命运随之变化。邬思道半隐。年羹尧高官俸禄。邬思道知道与天子交。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懂得兔死狗烹之道理。因此在雍正继位当晚。邬思道请求“半隐”;而年羹尧出任“大将军王”。风光无比。

邬思道虽是“一介寒儒。又是邢狱之人”。但年羹尧的境界、理想和抱负显然难与邬思道相比。邬思道是一个胸怀“治国平天下”的文人。能够得到当朝皇子赏识。对于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他选择加入四爷党的阵营。确实是认为四爷能做好一个好皇帝。因此通过“指点”四爷来实现他读书人的夙愿。雍正继承大统。他文人的抱负得到实现。不求一官半职。只求平安度过晚年。与雍正相忘于江湖。

而年羹尧为了理想和抱负不折手段往上爬。他所求的无非就是高官厚禄、权势。年羹尧为了官和权。可以六亲不认。哪怕把自己的妹妹幸福搭进去也在所不辞。为了金银财富。可以把别人生命视为草芥。之后出任为大将军王。更是为所欲为。

邬思道逃离京城的第一站选择了李卫处。在李卫处。随时可以满足雍正对他动态的掌握。兑现自己“半隐”诺言;同时。邬思道必须让雍正时时看到自己的利用价值。

首先为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做幕僚。期间邬思道对李卫的帮助。雍正都非常清楚。

其次心照不宣的通过李卫“举荐”年羹尧出任“大将军王”。所以雍正听取了邬思道的建议。授年羹尧出任大将军前往西北。

再次为田文镜指点迷津。帮助田文镜破“诺敏案件”。以8000幕筹转到田文镜处。

然后。邬思道计划终极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全隐”。虽说从雍正手里全身而退“半隐”。但这毕竟只是暂时性的。想要长久保住性命。必须保证雍正绝无半点威胁的情况下。

然而。这一点。跟在西北准备和罗布藏丹增开战的羹尧有着直接关系!

邬思道赴往西北会年羹尧。并隐晦提醒年羹尧

年羹尧在西北。掌握几十万大军。尽一切手段“立威”。在西北的日子过得那叫悠哉悠哉。每天不是杀几个侦察敌情的兵卒。就是烤羊腿伺候着。之前年羹尧在提督任上。仅用不到一年就肃清了四川境内土匪。而一到西北。他的这个大将之才使不上劲了。用了两年时间却连敌军身影都找不到!年羹尧真的找不到敌军吗?

并不是!

年羹尧目的是想树立自己在军中的绝对威信。牢牢掌控军权以后。让西北大军变成他的年家军。如果他想与罗布臧丹增开决战。以西北大军绝对实力。干掉西北叛军乃系轻松的事。

要知道。西北战事对于雍正很重要。这不仅关乎着雍正皇权稳固、政局稳定;更关乎着雍正皇帝于朝局中的立足问题。为新政推行打下紧实基础的问题。这一切。邬思道不可能不清楚。雍正之所以不放邬先生彻底归隐。也是因为自己江山没有坐稳。还需要邬先生出谋划策的地方。

西北战事。对于刚上位的雍正乃系巨大压力。雍正这边一面承受朝中百官巨大舆论压力。尤其让八爷党传为笑柄;一面又承受西北大军庞大供给的压力。也就是说。如果西北这一仗。年羹尧不取胜。雍正的皇权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雍正能不能坐稳位置。就得看年羹尧这次在西北的表现。而年羹尧找叛军花费两年时候了。一直都没结果。因此雍正对年羹尧不出手的表现。极为不满!

那么。这一切和邬思道又有啥关系呢?

别忘了。是邬思道“举荐”年羹尧出任这个大将军王的。如果年羹尧迟迟不出手。养寇自重。邬思道非但不能证明自己。还会被雍正认为他与年羹尧通同一气。

所以。邬思道必须亲自前往西北。让年羹尧速战速决。邬思道曾敲打年羹尧:“你除了德、能、权、谋。还多了一个胆。你不要玩火。你本命是金命。贵极人臣。但若玩火。火可要克金。那就不堪设想。”

就连“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都好言相劝过年羹尧:多一点仁心, 少一点暴戾!

只是年羹尧目空一切。对谁都不放在眼里。

所以邬思道亲自来西北说明了其中利害。如果你不尽快灭掉罗布藏丹增。别说是这大将军王了。能不能保住这条命都难说!这点。年大将军会不知道?

当然知道!

在邬思道点破之后。年羹尧一鼓作气。一举大获全胜。而邬思道也完成了自我证明!

当然。邬思道也看在年秋月的情分。隐晦提醒过年羹尧。只是巨大权力在手的年羹尧已飘飘然。加上西北大捷。他更是忘乎所以。

雍正放邬思道归隐。赐死年羹尧

邬思道证明了自己。彻底消除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猜忌。西北大捷后。雍正也终于腾出手。大刀阔斧推行新政。

在河南发洪水的时候。邬思道得知雍正要来河南视察灾情。以催促田文镜还钱的理由。激怒田文镜把他赶走。邬思道前脚带着媳妇如月离开。雍正后脚也到了田文镜处。田文镜一听雍正要见邬思道。吓懵了。喊人赶紧去追。被雍正拦下了。

雍正之所以拦下不追。邬思道的确兑现了承诺。在“半隐”这段时间。帮助雍正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让雍正坐稳了皇位。

邬思道尽心尽力。对雍正是扶上马又送一程。这样。雍正也自然安心的放他归隐了。最终也成全了一段二人之间君臣的恩遇。

而年羹尧在取得西北取得大捷后。骄横跋扈、恃权僭越。接受百官跪迎。朝中文武百官对他敢怒不敢言。弹劾他的折子纷纷飞。

而雍正皇帝推行的新政。年羹尧不支持也就罢了。还处处作对。让孙嘉诚在西北推行新政寸步难行。屡屡碰鼻子。就在邬思道溜走后。雍正接到年羹尧把孙嘉诚给杀了。

事实证明。邬思道早料到。以年羹尧的脾气秉性来看。这个本身带有严重“奴性”自负的大将军在取得西北战功以后。是不会听取任何人给他献策的。邬思道料定年羹尧的离死期不远了。所以必须与他划清界限。划清界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带媳妇如月赶紧开溜。

此后。雍正下令岳钟琪接任年羹尧大将军王。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之后又一贬再贬。李卫劝他向雍正低头认个错。但是一向自负的他没有。还穿着黄马褂招摇过市。雍正恼怒之下。就这样。年羹尧自己“作死”了。

结语

其实。邬思道一才华能得以施展。实现了他文人的夙愿。他是非常感激雍正的。毕竟没有雍正。他的理想和抱负只会成为泡影。邬思道虽高傲。但对曾经府邸的奴才都真心敲打火。邬思道对年羹尧的敲打也不少。只是各有命不可违。加上年羹尧太自负。即便邬思道出手献策。以年羹尧“作死”表现。也很快成为雍正的“眼中钉”。很快会得到那条邬思道早就料定的白绫!

—End—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听闻你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8:46

    雍正,年羹尧,雍正帝,大将军,自己的,战事,出谋划策,嘉诚,的人,的是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8:46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如何得罪了邬思道,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08:46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的夺嫡团队可谓精英云集。内有以邬思道为首的智囊团。外有以年羹尧为首的武将派。再加上康熙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