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选择“半隐”。就是只离开雍正身边。不离开雍正的视线。
雍正成功登基后。连夜赶回府上。与邬思道进行了一番长谈。邬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论打消了雍正的疑虑。并且主动提出“半隐”。而这个“半隐”实际上就是找一个雍正自己信得过的人将自己看管起来。顺带也能解决邬思道自己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离开雍正的身边。但是不会离开雍正的视线。让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同时还能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半隐”的去处就是李卫那里。
邬思道为什么要去李卫那里。而雍正为什么也会同意邬思道前往李卫府上“半隐”呢?
首先。就是李卫对于雍正是绝对的忠心耿耿。绝对的诚实。不敢有半句假话。
李卫是当年雍正从扬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没有雍正。也就没有李卫的今天。甚至李卫都有可能活不到这个时候。现在的李卫不仅是进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赐。
同时。李卫也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终对于雍正是忠心耿耿。没有半点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内府外的奴才里面。李卫是最让雍正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安排他去监视年羹尧。
其次。就是李卫不识字。府上请一个师爷幕僚。帮着书写文案奏折。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李卫大字不识。这是众所周知的。因而李卫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个帮着他的师爷。所以。府上多出这么一个师爷和幕僚。所有人都不会感到奇怪。而李卫也会根据雍正的旨意。将邬思道很好的掩护起来。这样其内情既不会为人所知。同时也能掩人耳目。不会让人猜忌。
而凭借邬思道的能力和实力。也能为李卫的仕途提供帮助。也算是变相的帮着雍正去培养李卫。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卫对于邬思道非常的尊重。邬思道必然是衣食无忧。
李卫在雍正府上的时候是奴才。邬思道是教书先生和幕僚。是李卫的半个主子。加上雍正都对邬思道非常的敬重。两人无论是年龄还是级别上都差了许多。加上邬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学识。所以李卫对于邬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也相信邬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于邬思道的歉疚之意。
其实。李卫府上可以说是邬思道“半隐”最为合适的。也是唯一的去处。年羹尧那里。不仅邬思道不会去。雍正也不会让邬思道去。
一来。年羹尧位高权重。况且雍正也不能完全有信心控制住年羹尧。
从血洗江夏镇的事情。雍正就对年羹尧有了成见。年羹尧在江夏镇不仅自作主张一夜之间杀了700多人。并且欺上瞒下。将抢掠的钱财全部运回了四川而没有向雍正汇报。雍正对此非常的失望。也正是因为此。雍正才会安排李卫到年羹尧身边监视年羹尧。
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是陕甘总督。成为了朝廷重要的封疆大吏。日后抢夺了十四爷的兵权后。年羹尧还有可能有更大的权利。甚至是节制兵权。如果邬思道到了年羹尧那里。他们两个人。一个有权有地盘有兵。一个又极富才略。即便是两个人不想着谋反。雍正也不得不时刻地方。
所以雍正是断然不会让邬思道在年羹尧的府上呆下去的。
二来。年羹尧戾气太重。邬思道和雍正都不敢保证年羹尧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年羹尧的戾气太重。太重于杀伐。这一点别说是雍正和邬思道。就连张廷玉都清楚明了。
邬思道也是非常的清楚。在李卫的府上。虽然李卫对于雍正是言听计从。只要雍正下旨杀自己。李卫不敢抗旨。既然是雍正动了杀心。自己就是身在天涯海角。也是必死不可。这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年羹尧府上则完全不同。即便雍正没有说要杀掉邬思道。但是年羹尧很有可能擅自做主杀了邬思道。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雍正和邬思道都没有绝对的信心保证年羹尧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去伤害邬思道。
所以。雍正和邬思道都不会把年羹尧府上作为邬思道“中隐”的去处。
而最终邬思道还是离开了李卫府上。在田文镜府上呆了一段时间后。成功“全隐”。
邬思道在李卫的府上。尽管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迁怒于自己。李卫必然不敢抗旨。邬思道如果想要离开雍正的视线。改换门庭就是第一步。这个时候邬思道借由山西藩库大案。成功进入了田文镜的幕府。同样作为雍正的宠臣。邬思道到田文镜府上并没有引起雍正的反对。
在田文镜府上。邬思道又以8000两每年的幕酬一事。反复激怒田文镜。因而遭到了田文镜的驱赶。随即邬思道也带着如月赶在雍正前来河南视察之前。离开了田文镜的府上。
最终。雍正也没有选择追赶邬思道。而是选择彻底放走他。让邬思道真正的“全隐”。
其他观点:
首先。我们看一下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当年的诸葛亮、刘伯温还强悍。雍正皇帝与其他兄弟博弈的时候。邬思道屡屡帮雍正皇帝解决问题。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年羹尧、李卫等人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就连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邬思道。不过。在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邬思道却选择了离开。因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台之后。参与夺嫡的手下们都被除掉了。
邬思道选择离开。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没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卫。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监视之下。” 在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就是年羹尧。当时。年羹尧已经出任了抚远大将军。负责统帅20多万军队。但邬思道没有选择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由此可见。邬思道并不看好年羹尧。年羹尧的问题很多。年羹尧这个人狂傲、嗜杀。而且参与了很多机密。对于这样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须除掉。
更何况年羹尧已经位极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尧。根本得到不什么好处。年羹尧一旦垮台。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后来的事实证明。年羹尧垮台之后。牵连了一大群人。在邬思道刚刚进入王府的时候。年羹尧就看不惯邬思道。只是碍于雍正皇帝的态度。不得不尊敬邬思道。 与狂傲的年羹尧相比。年轻的李卫要靠谱得多。李卫进入王府的时候。只有10多岁。由于邬思道的作用越来越大。李卫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包括让李卫外出为官。也是邬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议的。
在邬思道看来。李卫是一个潜力股。最少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由于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卫。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没有逃跑。”李卫从陕西布政使升为江苏巡抚的时候。为了帮助河南巡抚田文镜。邬思道曾经暂时留在了河南。田文镜是一个清官。同时而是一个刻薄的酷吏。田文镜虽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并不了解邬思道的重要性。准备按照其他师爷的标准。一年付给邬思道300两的工资。
鉴于田文镜的态度和实际情况。邬思道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作用。随后离开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卫。在离开田文镜之前。邬思道曾经前往西北战场。帮助年羹尧确定青海蒙古骑兵的准确位置。重新投靠李卫以后。此时的李卫正在为摊丁入亩的问题发愁。邬思道又帮了李卫很大的忙。但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之后。曾经又与雍正皇帝再次见面的机会。可是邬思道总是躲着雍正皇帝。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谋士。邬思道了解雍正皇帝的阴暗面。因此一直不愿意见雍正皇帝。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后来消失了。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其他观点:
“买马下注”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买对了。后面的路越走越宽;买错了。如同进入一条死胡同。《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离开雍亲王府时。面对的就是一次“买码下注”的挑战。他没有投靠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李卫。
安全是所有人的需要。邬思道也不例外。他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要小命在。才能有更高追求。
雍正继位后。回到潜邸。美其名曰看望邬思道。邬思道心里有数。雍正是想兔死狗烹。但他还是用“半隐”的方式。趁着雍正念及旧情。险象环生。
由于邬先生知道的“内幕”太多了。而且智商太高了。雍正担心出“幺蛾子”并未完全放过他。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个“女间谍”。邬思道的一举一动。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中。所以。邬思道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须先让雍正安心。那怎样才能“半隐”。并且让雍正安心呢?
投靠一个雍正信任的人。并且这个人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雍正就对年羹尧有看法。因而邬思道才会建议胤禛。派人去监视他。
后来。年羹尧的官越做越大。开始“飘”起来了。竟然跑到八爷府串门。想头顶两片云。搞得雍正火冒三丈。这种桀骜不驯的人。雍正怎么可能信任?
年羹尧的个性嚣张跋扈。邬思道对其印象也不好。邬思道如果跑到年羹尧那里去。别说吃他的饭。搞不好还被他给“吃”了。
最重要的是。双方身份有别。不能来往过密。否则。雍正心里不安。
邬思道智慧过人。是雍正的谋士;年羹尧杀伐果决。是雍正的武将。谋士与武将组合到一起。可以爆发巨大能量。足够让大清王朝地动山摇。
早在康熙朝。胤禛为了防止邬思道与年羹尧搅和到一起。就已经煞费苦心。先棒打鸳鸯。强行拆散年秋月与邬思道;接着横刀夺爱。这两人走到一起。对雍正都能产生威胁。雍正能放心吗?
所以。邬思道为了不让雍正猜忌。肯定不能选择年羹尧。
三、李卫是雍正和邬思道都能接受的“公约数”
李卫经邬思道栽培过。对他的态度比较良好。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不会一时冲动而翻脸。
李卫虽然头脑灵活。但文化水平低。他大字不识几个。看奏折都费劲。很需要一位得力幕僚。
这时候。邬思道就能发挥价值了。他才华横溢。又是在雍正府邸当过谋士的人。称得上工作经验丰富。胜任李卫的幕僚完全是绰绰有余。李卫的职位是布政使。负责一省的民政。邬思道通过他。还能部分实现自己“为生民立命”的士人理想。
李卫从小在雍正潜邸长大。对雍正忠心不二。而且没有“黑点”。回京述职时。“忠心”得让雍正合不拢嘴。而且顺利地通过忠诚度测验。所以。对于李卫。雍正是比较放心的。李卫当年已经当过“摄像头”。帮雍正监视年羹尧。再帮雍正监视一次邬思道。可谓轻车熟路。
邬先生主动选择李卫。相当于是给雍正打了一剂“安心针”。是在告诉雍正。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在你的“摄像头”下混口饭吃。顺便帮你培养人才。有机会还能帮你做点其他事。
四、为最后的“全隐”做准备
“半隐”只是邬先生对付雍正的权宜之计。没谁心甘情愿地被监视。他最终的目的是想远走高飞。
要远走高飞。还要先找个跳板。然后再寻找机会。一步步跳出去。这一目的。通过李卫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在李卫那里。邬先生不仅能让雍正放心。而且可以凭借智慧与交情来策动李卫。李卫松动一下。邬先生就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有空间。才有跳的机会。
秋媚说:雍正在位时曾发表过“为君难”的感慨。其实当君王的手下也很难。既要尽忠办事。还要自我保护。这当中涉及无数次选择、取舍、拿捏、揣摩、钻营……以邬先生之智。尚且险象环生。常人更是惊险重重。踏错一步。万劫不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3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雍正皇帝,年羹尧,府上,自己的,的人,幕僚,王朝,师爷,谋士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选择“半隐”。就是只离开雍正身边。不离开雍正的视线。雍正成功登基后。连夜赶回府上。与邬思道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