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原创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看着非常简单。所有习诗词者都能回答。至于答案是否对诗词创作带来帮助。则须另论。因为。即使在书本或教程中。我读到的大多是正确的废话。

例如:在格律诗中。七绝和七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字数的不同。七绝是七言四句(两联)共28个字。七律是七言八句(四联)一共56个字。并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显然。以上答案是正确的。但对我们学习诗词创作却没有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习诗词创作者。特别是自学者。要学会理顺好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并且要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在这些概念中归纳出对创作有帮助的信息。

我就以此题为例。简述一下:

“绝”的意思是断。《说文》曰:“绝。断丝也。”因此。很多人便顾名思义。认为绝句就是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这认知是错误的。格律诗中绝句的成型比律诗要早。而绝句的名称则源于汉乐府。起于文人间的一种游戏。就是一起喝酒作乐时。每人写四句诗合成一首完整的乐府。后有人将四句诗单独断出。称之为绝。我们现在则习惯将其称为古绝。最早的古绝是五言的。七言的古绝发育则要待到隋朝。由于根源的不同。所以我们在阅读唐诗时会发现。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诗镜总论》说:“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畅。”

古绝自齐梁时期开始。向格律诗中的绝句演变。并在唐初成型。现在我们所说的七绝。则是默认为格律诗中的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其脱胎于七言古绝。由四句律句(两联)依格律诗的韵律法则。按起承转合的方法构章而成。七绝的两联没有对仗要求。对仗或不对仗全由作者自行把握。

对于初学写七绝者。我则建议在创作时先不要对仗。七绝的对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处理不好。容易给人带来半首律诗的感觉。这是七绝之忌。以上我也强调过了。绝句并非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到这里我们先读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律诗。则是七言绝句的扩展。由八句(四联)律句句式。依格律诗的韵律法则组合而成。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均要求对仗。首尾两联没有对仗要求。对仗或不对仗全由作者自行把握。

七律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诗人觉得只有二十八个字的七绝。未能很好地表述某一主题。或者觉得主题还可以进一步展开。所以在七绝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联。变成八句。五十六个字的诗体。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七律是怎样由七绝扩展而成的呢?

我们学写格律诗。通常都是先学写句。再学对仗。然后学写七绝。再至七律。很多人感到从写七绝到写七律是一道槛。那么只要把这问题弄明白了就会迈过这槛。先读读如下这首七律:

这首杜甫所写的七律。便是在第二张图中。我拟的绝句的两联之间。增加两对对仗句式。扩展而成。这也就是七律最基本的构章方法。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七绝和七律的区别了。也就可以尝试拿起笔。将过往写的某一首七绝扩展成一首七律。

当然。这并不是七律的唯一构章方法。如何写好一首七律有机会再详述。

其他观点:

七律(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形式。律诗。因其格律严密。故名。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律诗全诗共八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律诗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其他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七绝(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形式。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全诗共四句。第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有人认为绝句是因“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而名。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综上所述。七绝和七律都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都必须具备近体诗的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等特点。并且每句的字数相同(七字)。主要区别是句数不同。七绝为四句。全诗公二十八字;七律为八句。全诗共五十六字。同时。绝句短小精悍。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而律诗的篇幅相对较长。要求更严格。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其他观点:

问题: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

前言

七绝和七律最简单的区分是一个四句、一个八句。另外还有几处区别要注意:

一、七绝可对仗可不对仗。

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有两句对仗两句不对仗的[宋] 僧志南《绝句》后两句对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苏轼《绝句》:

七律的中间二联对仗是标准要求。 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是诗人的自由。经常可以看到三联或者四联对仗的七律。例如:

1.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二联对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唐代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前三联对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3.唐代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四联都对仗: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只有第三联对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七律肯定是格律诗。但是七言绝句有古体诗

七律必须是格律诗。但是七绝有不少不遵守格律的古体绝句。

1、例如《洛桥晚望 》唐朝 孟郊 (仄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2、《游麻姑山 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 屑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结语

简单说。绝句不需要对仗。七律必须对仗。七绝是四句。七律是八句。七绝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但是七律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1:06

    绝句,律诗,近体诗,四句,格律,而成,一首,都是,格律诗,平声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1:0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1:06

    这个问题看着非常简单。所有习诗词者都能回答。至于答案是否对诗词创作带来帮助。则须另论。因为。即使在书本或教程中。我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