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那也要看谁制造。别说中国军队列装不起冲锋枪。就是二战时军工生产爆棚的日军也列装不起。
今天。纵横跟大家聊聊二战时期冲锋枪和步枪的取舍问题。
二战时各国步兵班的武器配置
冲锋枪的特点是体积小。灵活轻便。携带子弹多。瞬间火力提升快。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却并未完全取代步枪。下面我们通过各国最小作战单位的实际武器配置来说明。
二战时期美军步兵是各国火力配置的模范。一个班要配备8把加德兰自动步枪。1把勃朗宁轻机枪。1-2把汤姆逊冲锋枪。是二战火力最猛的国家;
德国亦是二战中的陆战强国。一个步兵班可以配备6-7把毛瑟98K步枪。1-2把冲锋枪。为了弥补火力上的不足。每个班都配备一挺MG42通用机枪;
日本我们都是知道的。千年的王八。万年的三八大盖。一个13人的分队。有7-8把三八大盖。一把歪把子轻机枪。二战后期才有可能配备冲锋枪;
苏联是二战中当之无愧的军事强国。宁肯不吃饭。也要背子弹。一个步兵班有一挺轻机枪。6把步枪。2把冲锋枪。1942年后改为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冲锋枪;
中国的军队就没法跟人家比了。能拿的出手的估计就是抗战前老蒋整的德械师了。德械师一个班12人。一挺捷克轻机枪。剩下全是中正式步枪。德械师被打残后。基本就变成了万国造。
由此可见。冲锋枪在二战中并没有被普及开来。
纵横认为冲锋枪没能完全替代原因还是有很多的。如下:
并不是每一个国家制造冲锋枪的成本都很低
冲锋枪的制造可以说是武器制造的一大改良和进步。在二战的前期冲锋枪的制造成本还是很高的。并没有普遍流行起来。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冲锋枪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无论是性能还是装备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实上个世纪40年代冲锋枪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制造时冲压、焊接等工艺的进步。简化了枪支结构。降低了成本。
不止是冲锋枪。就是机枪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德国在1942年之前最倚重的机枪就是MG34机枪。性能及其优良。成为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撑。然而致命的缺点就是结构太复杂太复杂。导致制造工艺也复杂。制造一把MG34需要很大的成本。
当时正值蒋介石大肆购买德国武器期间。德国向蒋介石推销这款机枪。老蒋也认为太复杂。容易坏。坏了就修不好。还不如捷克式轻机枪来的实惠。
然而。MG42机枪利用金属冲压技术对MG34进行改良。除了在性能上。在生产成本和时间上照比MG34机枪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种生产工艺上的进步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拥有的。中国肯定是不可能了。日本工业生产能力虽然很强。但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这种工厂化流水线式的生产。对于日本还是有难度的。
冲锋枪太浪费子弹。一般国家根本就用不起!
另外。即使能够造出来。也未必能用得起。相比于枪。子弹的造价更高。
据说一发子弹顶三斤小米。机枪虽然费子弹。但机枪大部分都是不移动的。并且有副射手。可以在一旁收弹壳。这样的话。可以省下很多弹壳。
而冲锋枪是冲锋时候用的。打的子弹虽然多。却不可能收回弹壳。这要是人手一把冲锋枪。不能打日本人打败。首先就把自己国家打穷了。战争说到底打的不是仗。而是钱。要是有打冲锋枪子弹的那个钱。用在其它上面岂不是更好?
冲锋枪需要大量的子弹。对于士兵的负重也是一个问题
美国是二战中打出子弹最多的国家。然而你看美国人出门的时候。不是飞机就是汽车。很少有完全靠脚走路的。所以。人家的子弹是用车拉的。
中国的运输能力太差。除了国民党的精锐有几个车外。大部分的军队都是靠双脚走路。1938年国军才整出来第一个完全机械化的部队。也就是第200师。可以不完全靠脚走路。
如果要是全员冲锋枪。那子弹就去背吧。除了背子弹。还要背手榴弹什么的。你看看八路军身上背的手榴弹。你还忍心让他背更多的子弹吗?你的良心呢!
冲锋枪射击距离太短。并不适合中国战场
实际上。冲锋枪配坦克是绝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因为冲锋枪虽然射速快。火力足。射击距离却很短。
亚洲战场不流行坦克。也流行不起来。所以。亚洲的二战跟欧洲的一战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射击距离远。在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精准射击。跟欧洲战场根本就是两回事。
赵刚用三八大盖五百米外就能爆头。你用一把只能打出两三百米远的冲锋枪。岂不是要被人吊打吗?
另外。火力还是要讲究配置的。意味追求火力也不行。应该将远近射程。射击密度。爆发力都考虑其中。这样的话。如果部队有了机枪。冲锋枪也就是一个备用火力支撑。
其他观点:
中国二战之前曾经有不少军阀武装列装了相当规模的冲锋枪。但抗战一爆发。这些冲锋枪就很快消耗殆尽了。
二战时的冲锋枪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的典范。苏联、英国、美国、德国都大规模的生产了冲锋枪。然后将之海量的投入到战场。极大的支持了战争的进行。
但是。冲锋枪的大规模制造看似简单。那也得看是谁来制造。孱弱贫弊的旧中国可不怎么具备这种实力。
大规模的工业制造。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能力。包括重工业、加工业。冶炼能力、资源富集度。以及产业工人水平和规模。
有完备的相关工业体系和资源。生产冲锋枪并不比生产一套饭盒慢多少。大量的冲压件加上最简单的机械设计。就能高产量的狂造冲锋枪。
比如美国。开头嫌汤普森冲锋枪昂贵。很快就设计出M3冲锋枪。用通用汽车进行转产。极尽粗陋之能事。居然也能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武器。
还有英国。被德国人在法国揍得落水狗一般逃回岛子上去。武器辎重丢了个精光。为了能尽快武装部队。他们造出了被称为“水管工艺”的斯登冲锋枪。后来德国人给逼急了。也学着造出了MP3008。
苏联人更是造冲锋枪的好手。PPSh-41“波波沙”被斯大林要求能用最低端的工艺生产出来。将高端产能让给坦克飞机大炮。所以苏联连制造烛台的作坊都能进行零件加工。
后来的PPS-43更猛。这种经典冲锋枪完全是被德军团团包围的列宁格勒城自己研发、生产的。
可是呢。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无一例外是当时的工业强国。中国则完全不具备这种工业实力。当时的中国是个超乎现代人想象的落后的农业国。
中华民国极端落后。工业能力比大清都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相当多原本已经发展出来的制造业在民国期间遭到瓜分、拆毁。或者干脆经营不善倒闭。
横行的买办洋行用各种倾销的商品摧毁了国产制造。小到钉子火柴锤子镐头。大到机器造船炼钢。几乎统统都让买办的洋行给挤兑了个遍。生存相当艰难。
比如清朝时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在民国时就是被买办洋行的钢材折磨得苦不堪言。
1908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重组为“汉冶萍煤矿厂矿有限公司”。开头不断靠借日贷为生。也就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春风。在1917-1919年略有小赚。到民国11年就不得不停工了。连大冶铁厂后来也跟着被关闭。
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虽然也有大力兴办军工的想法。但多数还是依靠从洋行购买武器为主。毕竟工业发展并非一夕之功。投入亦令人咂舌。倒不如走短平快路线。
不过。国产冲锋枪在民国混战时期并不鲜见。比如奉系军阀在1924年打直系时。就曾经于玉麟山派出过全员冲锋枪的突击队。杀得直系落荒而逃。红军长征时也多次靠冲锋枪开道。杀出了条条血路。抗日战争时期。冲锋枪也多有露脸。
但随着中国在抗战中要地被夺、国民经济陷入停滞。自产冲锋枪就渐渐没有了。有也是外援。
就连普通步枪的生产在当时的中国都算“高科技”。步枪子弹都供不上。那还谈什么冲锋枪呢?
当年的国产冲锋枪中。阎锡山的“晋造汤普森”就是个好例子。就连八路军都跟着沾光。
1926年山西机械局引进了汤普森的早期技术。由太原兵工厂量产M1921型汤普森冲锋枪。称为“晋造汤普森”。晋军比美军装备该枪的时间还早。
晋造汤普森的产量不算低。高峰时年产达1万支。据说晋军平均每班能配到2支。而且除了自用。还能外销。不过阎老西儿为了赚子弹钱。将美制11.43mm口径(.45ACP)称为11.25mm。坑了不少人。
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为何能有如此画风呢?其实还是工业能力的问题。
本身太原兵工厂的底子就来自清朝洋务运动。它是山西省巡抚胡聘之(乔家大院里那个胡大人)观摩张之洞汉阳造后自设的机器局。
胡聘之为了发展机器局。利用北洋的关系。从天津招募了不少技术工人。后来阎锡山成为督军后。接管了工厂。又拉来英国留学的李蒙淑当局长。继续从天津等地大规模扩充工人。购买机器。聘用外国工程师。引进国外管理经验。这才将一个小修械所级别的作坊。变成了与奉天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齐名的太原兵工厂。
除了晋造冲锋枪外。民国最多的是山寨德国伯格曼冲锋枪。从南京到上海到东北到山东到武汉到广东。几乎所有算得上号的兵工厂都仿制过MP18\28冲锋枪。甚至大沽造船所还自己改进仿制了一种“大沽造”伯格曼。其弹匣被改到了枪身下面。十足可见当时领域内的中国人并不乏聪明才智。
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的富裕领土连连失陷。东北等著名工业基地更是早在1931年就完蛋了。1937年11月18日太原沦陷。广州在1938年10月21日沦陷。武汉在同年同月26日沦陷。巩县倒是没沦陷。但也落到了前线上天天挨炸。不得不搬迁到重庆。
这些著名的大兵工厂区或搬或停。中国也就失去了大半轻武器制造能力。更别提学人家疯狂制造冲锋枪了。
连自由枪机的弹簧、合规的枪管、造枪的钢铁都难产。怎能大规模造冲锋枪?能把中国军人的栓动步枪供应充足都谢天谢地了。至少不需要用大刀片与人家对砍。
甚至抗战中国军人最缺的还不是枪。是子弹。可供消耗的子弹太少太少。少到不像一场现代战争。就算能大规模配备冲锋枪。如果不能给士兵们供应上可瓢泼的子弹。那也是白搭。
而且。中国当年与日本的轻武器差距其实并不大。真正的差距是重火力、机械化程度上。这堵断崖不是靠几把冲锋枪就能填平的。
其他观点: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上。冲锋枪大放异彩。德军更是大量列装冲锋枪。而且英国的斯登冲锋枪造价才9美元。这么便宜的装备。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大量列装呢?
此外。枪有了子弹还是个问题。一方面造不出那么多子弹供应大规模作战。另一方面运输也很成问题。这样一来冲锋枪就成了中国军队中某些特定小部队所独有的装备了。
装备不起还不是主要问题。毕竟在抗战之前我们的太原兵工厂有能力仿制汤姆森冲锋枪了。年产量还达到了一万只。抗战爆发后的中央政府总不会没有当年一个军阀的实力强吧?而且如果真的需要。抗战初期进行关键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和生产线的直接进口并不困难。真正原因是冲锋枪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首先我们的对手就没有装备冲锋枪。如果我们大量装备从射程上肯定会非常吃亏。人家打得到你。你打不到对面。如果真是这样。日军不需要任何战术。站在中国军队的射程外消耗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就可以了。就想当年弓箭对洋枪一样。
再来看看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不同。中国大部分战场都是在野外。南京会战以后中国军队很少死守城池。也很少与日军发生巷战。中国领土幅员辽阔。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边打边撤。而苏联则不然。那么多部队退到远东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能死守莫斯科等大城市。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冲锋枪在巷战中的作用要远大于野战。
最后。冲锋枪顾名思义是冲锋时候用的枪。中国军队冲锋一般都用刺刀。这也体现出中国并没有实力大规模采购或者生产冲锋枪。不过好在对阵的日军也同样用不起冲锋枪。我们是没有必要使用。日军真的是实打实的用不起。日军甚至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制造子弹。运输更是麻烦事。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不大量列装冲锋枪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冲锋枪不适合中国战场。威力大射程远的轻重机枪才是中国军队的宠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66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冲锋枪,子弹,中国,机枪,兵工厂,步枪,德国,轻机枪,火力,苏联
没想到大家都对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为什么中国没有放大量列装冲锋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那也要看谁制造。别说中国军队列装不起冲锋枪。就是二战时军工生产爆棚的日军也列装不起。今天。纵横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