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建国后发明的,在发明拼音前大家是怎么知道每个字的读音的?
原创

拼音是建国后发明的,在发明拼音前大家是怎么知道每个字的读音的?

好文

热门回答:

小静游戏解说提了一个问题说。“拼音是建国后发明的。在发明拼音前大家是怎么知道每个字读音的?”在回答该问题之前。先纠正该问题中的一个错误。

拼音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明”的。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将原来已经存在的、中华民国时期发明的国语拼音移植成拉丁字母的。本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1953、1952年在北方上小学的国语课本(现在叫语文课本)中学习的就是这种国语拼音。国语拼音的字母分别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这种国语拼音目前在中国的台湾地区还在使用。1954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颁发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将上面的国语拼音字母分别对应地移植为“B(b)、P(p)、M(m)、F(f)、D(d)、T(t)、N(n)、L(l)、G(g)、K(k)、H(h)、J(j)、Q(q)、X(x)、ZH(zh)、CH(ch)、SH(sh)、R(r)、Z(z)、C(c)、S(s)、Y(y)[在非开始位置时分别为I(i)]、W(w)[在非开始位置时分别为U(u)]、YU(yu)[当时最初规定是在U(u)的上面加两点]、A(a)、O(o)、E(e)、E(e)的上面加^[后改为YE(ye)]、AI(ai)、EI(ei)、AO(ao)、OU(ou)、AN(an)、EN(en)、ANG(ang)、ENG(eng)、ER(er)”。这种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果敢和佤邦都在用。

至于在国语拼音之前。中国是怎么给文字标注读音的。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是用字给字注音;晚期出现了切音注音方式。又称为反切音注音方式。即用两个汉字进行拼切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

显然。靠字给字注音的方式。以及用两个汉字拼切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式。很不便于对于新汉字的学习。也不便于统一发音和语言。所以。直到国语拼音和汉语拼音出现之后。台湾地区才能够推广国语发音、大陆地区才能够推广普通话。

其他观点:

其实拼音有两种。早在1924年国民政府就发明了国语拼音。并在部分地区试行。1928年全面推广。咱们现在使用的是现代汉语拼音。发明于1954年并试行。1958年全国推广。同时停止使用国语拼音。据说。国语拼音现在台湾还在使用。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拼音是近代西方文字传入中国后才产生的。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要知道一个字的读音。拼音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用拼音来标注字音。十分方便。实用。

古代人没有拼音。那人们是怎么知道每个字的读音的呢?

其实没必要担心。

因为古人也很聪明。他们为了解决读音的问题。发明了各种韵书。

三国时期。魏左校尉李登编过《声类》。西晋吕静写过一本《韵集》。按宫商角徵羽来划分。南北朝的沈约开创四声之说。把声调分成分平上去入。这个对格律诗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部集大成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这也是唐代的官韵。

切韵。是借助两个字来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梦溪笔谈》中说“上字为切。下字为韵”。

如“汉”这个字。是呼旰切。等于用“呼”字发音的前半部分。加“旰”字发音的后半部分。

“鲁”这个字。是龙五切。就是用“龙”字发音的前半部分。加“五”字发音的后半部分。

其实我们今天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切韵。切就是用这个字的声母。韵就是用这个字的韵母。

宋代又发展出了《广韵》。更加的成熟完善。

章太炎《小学略说》中说过:“后出之书。独有《广韵》则粲然者矣。上考经典释文及一切音义。旧音绝响。多在其中。”

所谓小学。就是古人专门研究文字含义跟音韵的学科。读书人都会学的。所以尽管古代没有拼音。但是要知道一个字的发音。还是不成问题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6:41

    拼音,国语,读音,汉字,注音,发音,切音,汉语拼音,是怎么,中国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6: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拼音是建国后发明的,在发明拼音前大家是怎么知道每个字的读音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6:41

    小静游戏解说提了一个问题说。“拼音是建国后发明的。在发明拼音前大家是怎么知道每个字读音的?”在回答该问题之前。先纠正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