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家酒店采用发酵直接酿酒。没有采用蒸馏法酿。
酒缸中酒液和酒糟混在一块(如图一)。
酒做好后需在中间放一个酒筛子(如图二)。
从酒筛子中把酒打出耒(如图三)。
百度文库介绍“筛酒”(图四)。
这样才有了这种说法。
其他观点:
水浒传中筛酒就是倒酒的意思。这是一种方言。更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那么为什么把倒酒称作筛酒呢?这个问题其实有看过发酵酿酒的朋友应该都会明白。
宋朝时期的酿酒技术主要是发酵酿酒法。以米酒为例。酿制米酒的方法是先将大米煮熟。待冷却后加入酒曲。然后密封起来。几天以后就可以产出酒水了。这样酿制的米酒。酒水和米粒是混在一起的。
为了使酒水和米粒分开。人们通常会在米粒堆中挖一个坑。然后将一个有小缝隙的竹筛子放置在这个坑中。过一段时间。酒水就会渗到这个竹筛子里面。而米粒则被挡在筛子外面。这样就实现了酒水和米粒的分离。取酒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竹骰子内部打酒。将酒水和米粒分离的步骤也被形象地称为筛酒。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方言中筛酒一词也有热酒的意思。不过。根据《水浒传》的内容来看。武松在景阳岗打虎时并不是寒冷的冬天。喝酒是没必要加热的。因此。景阳冈打虎这段情节中的筛酒就是指倒酒而不是指热酒。
也有人质疑武松当时喝的酒可能是蒸馏酒而不是发酵酒。这样就不存在筛酒的步骤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从武松喝酒的这家酒店的招旗标语上进行判断。当时这家酒店的门口有一面招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
这句“三碗不过冈”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发酵酒因为没有经过蒸馏提纯。酒精度一般都比较低。而蒸馏酒就不一样了。它的酒精度可以达到很高。相关研究发现宋朝时已有蒸馏酿酒技术。即便宋朝的蒸馏酿酒技术不如现在。但是酿出比发酵酒酒精度高的酒应该还是没难度的。
如果当时这家酒店卖的是蒸馏酒。那么酒店门口招旗上的标语就不可能写着“三碗不过冈”。因为蒸馏酒很容易让人喝醉。别说是三碗了。就是一碗都有很多人会喝醉的。而低度发酵酒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般人喝上三碗还真的不一定会醉。古装剧中经常有大碗喝酒而不醉的场面。他们喝的应当就是这种低度酒。
再者。从武松当时喝了18碗酒还没醉这点来看。基本上可以断定武松当时喝的就是发酵的低度酒。此外。当时店小二对武松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们家的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店小二的意思是说。他们家的酒刚喝的时候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后劲比较大。这和低度酒的情况比较吻合。如果是高度的蒸馏酒。那么喝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感觉。而不是等过后才会醉倒。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武松当时喝的就是用发酵法酿制的低度酒。而用这种方法酿的酒。在取酒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筛酒的步骤。因此形象地以筛酒来表达取酒或倒酒。实际上类似的方言有不少。比如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经常将煮扁肉说成烫扁肉。原因是扁肉很容易煮熟。看起来就像是刚放进热水中烫一下就熟了。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烫扁肉。
其他观点:
水浒中。店家筛酒的情节有很多。其中一处就发生在武松打虎之前。在阳谷县吃酒那段。书中写道: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酒钱。只顾筛来。”
我们知道。酒是液体。为什么要用“筛”呢?
“筛”这个字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种直接与酒相关。即斟酒的意思。古人喝酒向来有热酒的习惯。古代的酒大多是“米酒”或“黄酒”。杂质较多。将酒温热。可以将甲醇等杂质挥发掉。从而避免上头。所以。筛酒又引申为温酒。武松打虎的时间是十月热天。他到阳谷县地面时已是旅途劳累。口干舌燥。在这种情况下。武松急不可待要饮酒止渴。按理说是不用热酒的。
“筛”这个字除了斟酒、温酒之外。还有“筛除”“筛余”的意思。这和古代的酒有关。我国造酒的历史较为久远。最初人们将酒和酒糟不经过分离就直接食用。所以酒也被称为“醪”。这是酒精和发酵的粮食混合最为自然的形态。到了商周时期。人们逐步增加了新的制作工艺。用苞茅来过滤出更为清澈的酒水。苞茅是一种植物。能够过滤出清酒。《左传·僖公四年》有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苞茅的价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在较长的时间内。古人酿酒采用的是压榨法。这种方法有两个弊端。一是酒与糟不能充分分离;二是酵母菌在酒精浓度达到20%后。就很难继续发酵。这就造成了酒精的度数不高。一般不会超过18度。当然。我们现在看这是极为健康的。到了元代。蒸馏技术逐步应用在制酒上。蒸馏酒开始大规模出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这说的就是蒸馏技术。相对于清酒。蒸馏酒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方面。酒与糟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分离。酒液更为清澈;另一方面。酵母菌可以持续发酵。酒精的度数可以一高再高。甚至可以达到60度。
以上是我国古代酿酒情况的概述。水浒传写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武松也是宋朝人。当时人们喝酒的应该就是“清酒”。这种酒。酒和酒糟没有充分分离。而且度数极低。店家用“筛”也是再正常不多的动作。同时。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武松连续喝了18碗酒还能上路。毕竟这酒的度数太低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350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酒水,米粒,筛子,米酒,度数,阳谷县,宋朝,这家,酒精,酒糟
没想到大家都对水浒传中,武松叫店家筛一碗酒,为什么要用筛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家酒店采用发酵直接酿酒。没有采用蒸馏法酿。酒缸中酒液和酒糟混在一块(如图一)。酒做好后需在中间放一个酒筛子(如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