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原创

古代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状元、榜眼、探花。不是官阶品级。也不是职位、职务。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科举考试最高层次——皇帝主持“殿试”的考试成绩名次排位。并不是官阶职务。

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的考生。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二、三位。

一般情形下。状元授官阶品级为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副厅局级(副市地)。榜眼、探花授官阶品级为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正县处级。

一.古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俗称白衣;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科举考试经县试、府州试、省学政主持的院试、中央政府派员主持的省级乡试。进入全国礼部主持的“会试”。然后是皇帝主持的最高层次“殿试”。考取者获得功名。并授予官职。

二.全国会试。礼部主持举行考试。省级乡试录取的举人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参加殿试资格。(礼部。中央政府六部之一。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

三.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对会试录取者——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

殿试依考试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皆出仕为官。授予京官者。有择优进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学习为仕经验。含有培养后备干部之意。也有分发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则可为知县主官或府、州附官。

所以说。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成绩前三名。

明清时。状元授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局、副市地级;榜眼、探花授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正县处级。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状元、榜眼、探花。不是官职。不是官职。不是官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科举考试殿试中“一甲前三名”的称呼。也更不是“三甲”!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完善于两宋。盛极于明清。完善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员、殿试第一名称状元。连续三级考试都是第一名的称“连中三元”。少之又少。足够吹上好几辈子。

明清时期。殿试录取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因此。这里顺便可以纠正一个错误——我们常用“名列三甲”来形容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三甲”不是指前三名。而是指“三个等次”。涉及若干人。

进士及第只表示获取了做官资格。还需要履行“授官”手续。才成为正式官员。

隋唐时期。进士及第必须再到吏部参加“关试”(“释褐试”。意思是脱去表示平民身份的粗布衣服)。考试合格才能授官。所授品级是最低级的从九品。还要到偏远州县任职。

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大幅提高进士待遇。进士及第者“定其优劣为三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同进士出身。不用参加考试。按照等级直接授官。

第一、第二等进士。一般授“将作监丞(从六品)、大理评事(正八品)”。实际差遣职务一般是“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和诸科。优等的一般授“判司簿尉”(从八品到从九品不等)。实际差遣职务是州判官、司户参军、司理参军。县主簿、县令等。

明清时期。进士三甲待遇更高。状元及第。一般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叫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

庶吉士号称“储相”。意思是首辅的储备人选。提拔速度很快。到明朝中期以后。逐渐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观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38

    进士,榜眼,探花,殿试,状元,科举,考试,三甲,翰林院,官阶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38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38

    状元、榜眼、探花。不是官阶品级。也不是职位、职务。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科举考试最高层次——皇帝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