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原创

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恩师的邀请!

俗语说得好。德才兼备。以德取才。无论作什么。首先学会作人。所谓。德就是良。洁。美。善。爱。作为艺人也是如此。人无德不丈夫!所以德在先。而艺在后。若不是德在先。也不是为人民所演。为社会认可了。

其他观点:

“德”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和品质。德艺双馨。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技艺或才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美名流传。那么。成语为什么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一、德是立身之本。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古人也说:人之立身。所贵者唯在德行。也就是说。为人处世。最重视的就是道德和品行。道德和品行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有好的品德。人们才会愿意和他结交往来。才会尊敬他。如果是缺德的。人们便会远离他。甚至唾弃他。所以。要先成人后成才。要先学为人处世。修养身心。如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坦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有崇高的品德。心存善良。关爱他人。以德立身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得到褒奖。如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孙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著名导演张纪中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他们共同歌颂“德为先、艺为本”。树榜样。扬正气。激励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先做人。后做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不好。即使你有技艺有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用处。正所谓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看问题自然不会看得长远。 目光短浅。必定不会有远大理想。有精湛的技艺。当然可以使人出人头地。但要想成大事。创大业。好品德才是最可靠的本钱。待人善良。乐善好施。使人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如若丧失人格和操守。自然会中途搁浅。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有句话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有好品德的基础上。又有才能学识的支撑才能立足长远。 如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品德告诉我们:才是德的依靠。德是才的升华。

三、德是人格魅力。 法国哲学家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的崇高的道德法则。确实。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德艺双馨。还是德财兼备。都是把德放在首位。因为德是人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指的就是永存的人格魅力。如“国魂”孙中山。“民族魂”鲁迅。“兵魂”雷锋。“高原魂”孔繁森。他们虽死犹生。魅力永存。

所以我们要把做大事。立大德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积德。没有做好小事的点滴积累。大事就会成为空谈。不辞小流成大河。不辞小善成大德。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成就伟大的自我。

其他观点:

德艺双馨。顾名思义。“德”与“艺”并存。才华和修为相长。德为先。立人先立德。有德方有品。品德升华艺术。无德无以为艺。

德艺双馨是形容有修为成就的大家。比如作家。歌唱家。书法家等等。每个领域都有集大成者。时代引领者。不仅仅在才学。更是在德行上熠熠闪光。德以配位!

唯有德与艺并存。才会散发人格的芬芳。岁月悠久恒长。作家领域有林清玄。林语堂。杨绛。路遥等等。每一位作家都是德为先。做人为先。处世观。人生观。价值观。谦卑的人生。不好为人师。而低调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经得住最坏的。能够拥有最好的。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德艺双馨。熠熠生辉。

追溯至古人。也有许多位大家。德艺双馨。比如王羲之。朱熹。等等。不胜枚举。中国历史上最为传统的观念就是德艺双馨。经得起时间的考量。根深蒂固。一致认同的标准。只有为人处世并存。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相互促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36:41

    德艺双馨,品德,才会,道德,扮演者,为先,自己的,品行,都是,技艺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36: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36:41

    谢谢恩师的邀请!俗语说得好。德才兼备。以德取才。无论作什么。首先学会作人。所谓。德就是良。洁。美。善。爱。作为艺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