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否比白话文更精炼?
原创

文言文是否比白话文更精炼?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没有之一。其博大精深。很多人即便穷尽一生都只能略知皮毛。汉字的美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出来。今日六甲番人仅就精练举例说明一二。

一、文言文的精练:

上古时期。文字的书写和传播工具难得且成本很高。故用字简练精辟。比如《尚书》、《左传》等经典就有大量例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左传》关于晋景公非正常死亡的记载: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这段文字只有八个字。却让人如临其境。似乎亲眼目睹晋景公的死亡过程。文字之外的节约部分。由于读者大多有生活的经历。所以无需描述也能知道怎么一回事。

《尚书》也有用字精练的案例。比如《舜典》仅用了17个字就描述舜帝的一生: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二、古代诗歌的精练:

中国古代的诗歌也是讲究精练的。很少有长篇累牍之作。有时为了一个字。还要反复思索比较。因而出现“推敲”的典故。尤其是格律诗。用字更是精练。绝句不会超过二十七字。而律诗一般最多也就五十六字。最短的五言绝句才二十个字。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用了四句话二十个字。描述了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用笔凝重。其力透纸。直指人心。

而孟浩然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现在正是春天。想必很多人都想赖床。睡眼惺忪时。听到到处啼鸟。再到外边走走。却看到一地落红。方知原来昨晚也曾风雨。想用现代的白话文将这种感觉说出来。几乎可以写一篇文章了。

三、精练不是短小。也不是简单:

文言文比白话文更精练本来是不争的事实。但偏有人喜欢另图新说。比如有人就举了胡适的“干不了。谢谢”作为例子证明白话文其实也可以简练的。理由是胡适说的五个字比其学生说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12个字简短。

其实这个例子的对比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文字要精练。但绝不是短小。更不是简单。胡适的“干不了。谢谢”真的已经足够精练了吗?为什么不能说“难为。致礼”?这才4个字而已。

四、当代文字的困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文字也更容易传播。成本更低。自媒体方兴未艾。这是好事。但因而也带来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问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很多文章成了标题党。但内容却不敢恭维。深刻性先不谈。连文字表达的准确性都很难保证。

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创举。精练本来就是汉字的特点之一。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好。写出来的文章都不应言之无物。一再考验读者的耐性。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其他观点:

其实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新文化兴起之初。以林琴南为代表的守旧派便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抵制白话文。以白话文为粗鄙。是“引车卖浆”之流的语言。难登大雅之堂。昔日笔战硝烟已息。试问今天谁还以文言作文?所以不难判出胜负。

文言典雅丶精炼自不待言。但白话的表现力也并不逊色。鲁迅先生曾以《水浒》为例。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神韵全出!有时候口语更富于表现力。也更接地气。看看《红楼梦》不难明白。明张岱《陶庵梦忆》里有《张东谷好酒》记载有人把他人口语改为文言的故事。结论为: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

我们知道。文言即用文字说话;白话是口头语言。古人在用书面语言时也常常借用口语。比如司马迁。“伙顾!涉之为王沉沉者。”(《陈涉世家》)\"伙颐\"就是大白话。相当于今天的\"啊哟\"。同样。白话中也有不少词语是来目文言。

当今。文白优劣论已无关宏旨了。在\"一是要生存。二是要发展\"的当口。则兹事体大。因为它阻碍社会的发展。文言是少数人的专利。如《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连店小二也文绉绉地整天对客人\"酒要一壶乎?菜要一碟乎?\"豈不笑话!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掌握的文字。本身就有普及的难处。如果不能冲破这道藩篱。又何谈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其他观点:

古代的文字是和今天的文字有所不同的

它们往往一个代表着多重含义。或者某一类事物的概念。

就拿素举例来说

本意为白色的丝带。又有朴素。本质的含义在其中。

很多经典。如果不能准确的理解其字的内涵。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比如论语中的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很多人将他理解成。掌握知识后反复的练习。难道不快乐么?

可是现实中。我们当学完课本知识后。回去再做一堆习题。感受到的是疲惫与痛苦。

快乐个毛线啊!!!!

其实这是对孔老夫子话的误读。

因此其中的习字。包含两种含义

第一种:反复练习

第二种:实践应用

那么当我们再去理解这句话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掌握知识后。反复的实践。在使用种得到了提高。难道不是很快乐么?

比如你玩英雄联盟时。学到了一种套路。不断的运用练习。其中的快乐也是无穷的。

而单纯的练习习题。少了实践应用的过程~

前几日。笔者读鬼谷子。被其中的志。心。气。神搞得晕头转向。

神为什么

既有不可预测的含义

同样也有难以观测

在中医上又有意识

包含了认知。感受。思想。等等多重含义。

就如体用二字

即是本体与发挥。又是静与动。同样也是本质与功用……

总之

文以载道。许多文字其古义与今义。已经不同。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不得不是件憾事。

但同样也不可否认。古人在对于文字的运用上。是会反复推敲与琢磨的。因此古人文字。比今人的更加精炼与准确。更具有耐读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0:27

    精练,文字,白话文,汉字,文言,个字,胡适,也有,含义,用字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0:27

    没想到大家都对文言文是否比白话文更精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0:27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没有之一。其博大精深。很多人即便穷尽一生都只能略知皮毛。汉字的美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出来。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