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
原创

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朝的时间太长了。后代王朝大都在三百年左右。比如唐289年。宋319年。明276年。清268年。最长的汉代。两汉相加也才407年。而周朝一个朝代就近八百年(790年)。为了研究历史的方便。自然要分成几个部分。

西周和东周分别很好理解。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建立周朝。都城镐京。在今天西安附近。周朝建立二百五十多年后。周幽王由于内外关系没处理好。被西方的犬戎所灭。后来。他的太子重新复国。周平王时。周的都城东迁到洛邑。周变为东周。这个时间是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被秦所灭。时间共计515年。是为东周。秦灭东周的时候。秦朝还没建立。等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还有35年时间。因此战国有35年时间不属于周。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只是个大体分法。现在一般把前770年至前476年。这295年时间称为春秋。从前476年至前221年秦灭六国这255年时间称为战国。

“春秋”的叫法。来自孔子整理的史书《春秋》。因为这是一部鲁国史书。它的开始从鲁隐公元年写起。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比周平王元年晚48年。它结束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比现在划分的春秋战国分界早了五年。

春秋之后。就是战国。战国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强国相互交战的时间。

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八百年的时间。三个历史称号显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轨迹就是周王朝的影响力从强盛到衰弱。再到灭亡的过程。

西周时期。是周王朝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周是天子。称王。是天下共主。各诸候国必须要奉周王号令行事。周天子与诸候形成君臣关系。诸候与之下的大夫又形成君臣关系。这是周代的社会伦理架构。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影响力大。也标志着这种社会结构是稳定的。

到东周以后。原有的社会结构慢慢被打破。这就形成了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具体的表现就是诸侯不听天子的。大夫不听诸侯的。这就是所谓的君不君。臣不臣。

春秋时期的所谓五霸。他们的权力都是大过周天子的。他们提出的“尊王攘夷”与后代的“挟天子令诸侯"本质上是一样的。霸主们之所以要尊王。说明周天子的旗号还管用。还有实际影响力。但旗子己经不握在周天子的手中了。而诸侯们能者为王。谁拳头大谁掌旗。谁说了算。

不但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大夫强过诸侯的情形。比如鲁国的三桓势力就大过公室。晋国智氏中行氏都势力也大过晋公。各国情况大体相似。这是春秋时期状况。

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有名义上的影响力。到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存在。但名存实亡了。

按周制。只有天子才能称王。春秋时期。只有蛮荒之地的楚国。以及后期的吴越。才敢称王。称王之后。表明政治上与周天子平等了。诸侯可以与周天子平等。大夫自然也可以与诸候平等。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不但瓜分老主子晋国的家产还各自称王。与周天子平级了。

不但晋国如此。齐国大夫田氏也夺了姜家的权。在齐国进行了改朝换代。在各国内部权力变化的同时。又加上外部大国对小国的武力吞并。这样。战国中后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天无二日。地无两主。既然大家都称王。那就此一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经过两百多年的争斗。秦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天下一统。历史打开新的一页。

其他观点:

东周这段历史。之所以要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主要是因为周朝实在太长了。光分成西周和东周。都显得不够精确。所以后来大家又把东周划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而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区别。就在于周王室的权威统治。春秋时代。周王室虽然衰微。但是大家好歹还承认他是天下共主。诸侯是需要天子承认的。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周王室基本就没什么用了。只有拳头大。没有周王室的承认。一样可以当诸侯王。

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商王朝大败。周王朝正式开始。至于周王朝打败商王朝的细节。《封神演义》里面讲的很清楚。把里面有神话色彩的部分。统统拿掉。基本上就是真正的历史了。

当然。至于说那场大战的细节到底如何。流传下来的史料确实比较少。这没办法。因为那时候只有甲骨文。直到今天史学家们还没把甲骨文全都认出来。甚至就连牧野之战的时间。史学界都是有争议的。因为后来周朝历史是存在过一段空白期的。

牧野之后。周朝正式开国。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周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再之后。从周武王开始。周朝传了十二代。传到了周幽王的手里。

对于周幽王。很多人应该都是听说过的。大名鼎鼎的烽火戏诸侯嘛!周幽王在位时。为搏美人一笑。几次点燃烽火台。戏耍诸侯。结果等到敌人真的来袭时。诸侯们还以为周幽王是在闹着玩。就没来救他。于是。西周的都城镐京。就被攻破了。等到诸侯们反应过来。率兵前来驰援。镐京已经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彻底毁掉了。

对于这段历史。史学界也是有争议的。对于当时准确的政治细节。确实存在很大争议。但不管怎么说。周幽王执政时期。都城镐京被毁掉了。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而周幽王本人。也死在了那场战争当中。

周幽王虽然死了。但大家还得继续照常过日子啊!所以大家就推举周幽王的儿子上位。也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登基后。看到已经被烧成一片废墟的镐京。也是觉得糟心。所以周平王也懒得再重建镐京了。干脆就将都城东迁到了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地区。

因为是东迁。所以。周平王东迁以前的周朝。叫做西周。而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就被称之为东周。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这一年。是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点。是东周的开始。同时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

历史从此进入了春秋时代。

整个春秋时代。就是一部周王室的衰败史。从周平王开始。周朝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弱。随着周王室的衰弱。诸侯国们开始逐渐强大了起来。镐京被攻破之后。周王室虽然在各大诸侯国的帮助下。将都城搬到了洛邑。重新建国。但其权威已经大大丧失。作为老大。是不能失败的。一旦被打败了。小弟就会不服你。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时周王室面对的情况。也是如此。而且。各大诸侯国虽然帮周王室重新复国。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没少瓜分周王室控制的地盘。

周平王在位大概五十年左右。这五十年里。周王朝从原本的天下共主。迅速衰败到实际控制范围。只有不到六百里方圆的可怜地步。六百里方圆是个什么概念呢?今天的北京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6公里。周平王时期。周朝的实际控制范围。大致就相当于北京加天津那么大。

这样的周王室。当然不足以再压服各地的诸侯。于是。诸侯们争霸的时代开始。著名的春秋五霸。陆续出现。

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的齐桓公。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时候。恰恰是东周开国近百年左右。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已经连一个中等的诸侯国都不如了。但是。周王室好歹还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当时的周王室。有点像庙里的泥菩萨。大家都得敬着拜着。但是没谁会真的尊敬你。

春秋时代的几个霸主。除了自身实力需要足够强。能够压服其他诸侯。让大家心服口服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组织会盟。去拜一下周王室。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又过了一百多年。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兼并。大家开始越来越轻视周王朝。原来大家好歹还把周王室当成庙里的泥像。逢年过节需要去拜一拜。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大家已经连拜都懒得拜了。

因为鲁国史官曾经记载了一部史书。记载这个时代的历史。后来孔子又整理了一下。取名为《春秋》。所以后世便以春秋二字。作为这个时代的名字。

在春秋末期。又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给春秋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给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身份。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这两件事。就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

这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实都不是太难理解。田氏代齐。就是指原来齐国的君主。是姜子牙的后人。但是在春秋末期的时候。齐国出了一个田家。逐渐掌握了齐国的朝政。最后成功篡位。三家分晋。就是指晋国被国内三个强大的家族。韩、赵、魏这三家。给直接瓜分了。

这两件事。看似都是各自国内的动荡。但对于周王室来说。影响却是致命的。

因为在此之前。中原大地上所有的诸侯国。最开始都是由周王室册封的。从法理上来说。没有周王室的册封。你就不是诸侯。但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这两次截然不同。这两次。是他们各自先占领或者瓜分了原有的国家。实力足够强大。然后才被周王室册封。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你周王室愿不愿意。只要我足够强大。你就必须得承认我的诸侯地位。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直接踏踏实实的发展自己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搭理你?

所以。到了战国时代。周王室就已经彻底没有任何存在感了。

战国时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战争的规模开始迅速变大。

春秋时代。战争是贵族的时期。一场诸侯国之间的大战。能够有几万人的规模。就已经足以影响历史的走向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但凡叫得出名的大战。基本都是十万人以上。甚至是近百万人。长平一战。秦国坑杀的赵国士兵就有几十万。秦国灭楚的时候。秦国出动了六十万大军。楚国出动了四十万大军。再加上后勤补给的话。妥妥过百万了。

公元前24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率兵灭掉了位于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国。周王朝自此灭亡。从这时开始。东周从法理上其实已经结束了。不过。东周虽然结束。但战国时代还在持续。从周王室被灭。直到20多年以后。到了公元前221年。随着秦王嬴政灭掉了其他所有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战国时代才算彻底结束。秦朝自此开始。

其他观点:

“春秋”和“战国”并不是两个朝代。而是同属于“东周”的前后两个阶段。而界限就被人为地设定为公元前475年。这也是当前的主流看法。

那么。“春秋”和“战国”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分的呢?前后又表现为什么样的特征呢?

两件大事: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春秋时期有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国叫做“晋”。春秋五霸中有两位都是晋国的国君。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没能挺到战国。在春秋时期就分崩离析了。这也是当时一件非常轰动的大事。

晋国最后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同为战国七雄。合称“三晋”。

很多人都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晋国分裂出来的“赵国”就是这一支所建立的。

晋国国君因为大肆屠杀公族。使得六卿势力崛起。韩赵魏三国的开创家族就是这六家之三。后来逐渐吞并。使得晋朝公族被架空。大权旁落。最终难逃被瓜分的下场。

而这件事情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王逸周天子的身份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就给他们瓜分晋国提供了大义上的支持。

实际上。这件事情的真正因果是韩赵魏三族在实质上先瓜分了晋国。但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胁迫利诱周王室进行册封。以此获得合理的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分封诸侯的特权被打破了。只要势力足够强大就可以自立为一方诸侯。

无独有偶。和晋国同等命运的是东方的大国齐国。只不过没有分裂为不同的国家。过渡较为平稳。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邑。姜为国姓。但战国时期的国姓就成为了田陈。这是因为发生了一起“田氏代齐”的事件。

陈国的公族是田氏。所以陈姓和田姓在当时是同一个姓氏。掌握着齐国的大权。

公元前386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于海上。并且自立为君。等到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这一支姜氏族人再也没有了对抗田和的理由。田和接受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齐国正式的主人。

“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实际上是同一性质的事件。都是臣子弑君自立。然后接受周天子册封成为合法诸侯。

这也就意味着。诸侯的身份实际上不再由周天子决定。他的册封只不过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遮羞布而已。

所以。“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这两个具体的事件。就成为了东周由春秋阶段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

这一系列的动荡事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在某一年突然的临时起意。所以春秋和战国的真正分野其实是一段时间。

孔子编纂《春秋》只记录到公元前481年。是周敬王在位阶段。但为了方便史家研究。于是就以下一任周王的元年为界限。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

当然。不同的史学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前后并没有差别很大。

只不过公元前475年周元王的元年。符合以一代国君的年号来划分历史阶段的惯例。所以成为了主流观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那么。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

从争霸联盟到称雄灭国

之前说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意味着诸侯势力的成立和周天子的册封关系不大。只要有实力。就可以不听从周王室的号令和册封。成为实际的诸侯。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既然诸侯的成立不再由周王室来决定。那么诸侯的灭亡也和周王室没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春秋”时期各国的节制没有了。国与国的关系彻底破裂。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只有利益的攻伐。

一般情况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是不会灭亡的。最多只是以独立的名义成为大国的附庸而已。即使是春秋五霸这样的霸主也不能将他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因为名义上大家都是周天子的诸侯。只有周天子才能决定诸侯国的存亡。即使是代天子征伐的霸主也同样不敢逾越这一道雷池。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灭国的战争里。在最终都有一个复国的过程。而支持复国的人正好是灭国者。它会找到原来这个国家的后裔。拥立他为新的国君。将所占的土地、人口完全归还回去。

然后找一个理由。说之所以灭国是为了惩戒这个国家原来君主的罪行。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教训。所以到了复国的时候。

但是这样的行为在“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出现之后被打破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即使如晋国、齐国这样的霸主国家同样可以灭亡。更别说周边那些之前附庸在大国身后的小国了。

所以在战国初期展开了一系列的灭国吞并战争。最终决出了“战国七雄”。

在春秋和战国的对比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诸侯国的数量迅速减少。很多之前在春秋时期有着非常大名声的国家在战国时期都消亡了。其中像晋国(三晋)、齐国实际上还在“七雄”之列。但诸如孔子的故乡鲁国就早已灭亡。

那么。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最终人们会发现。周天子的王室地位其实和诸侯没什么两样。

于是。在周王室最后一任周王挑衅秦国被灭国之后。东周实际上已经彻底灭亡了。天下混战只不过是要决出新的天下共主而已。

而周王室对各诸侯国彻底失去了约束力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虽然是形势所迫。但也是客观事实。这也为周王室被取而代之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所以。公元前475年前后这一段时间里。东周发展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成为了“春秋”和“战国”的分野。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41

    东周,王室,诸侯,晋国,春秋,公元前,战国,周朝,周天,王朝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4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41

    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朝的时间太长了。后代王朝大都在三百年左右。比如唐289年。宋319年。明2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