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楚庄王熊旅(一作侣、吕)即位时年龄还不到20岁。然而上台后不久便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这场动乱中。楚庄王还被他们抓为了人质。虽然最终叛乱被平息。然而朝廷大权掌握在若敖氏手里。于是。楚庄王开始了不问朝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的日子。这样过了三年。虽然这种浪荡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一看就是典型昏君标配。但是其实这也正是楚庄王的智慧所在。假装昏庸促使伍参、苏从来劝谏。识别出忠贤之臣。以静观动。这也是楚庄王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
那么恢复正常后的楚庄王采取了哪些措施称霸诸国呢?首先通过这三年的观察。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已有了基本了解。他重用伍举、苏从等忠正之臣。任用孙叔敖为令尹。招贤纳士为己所用。获得一支很好的人才队伍;他也勤修政事。大力富国强兵。强化军事管理。前611年带领打败了进犯的庸国。使自己的势力扩充。使楚国的声威大振;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鼓励人口增长。充实国力;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国势日强。公元前606年。一支以“陆浑之戎”为主体的游牧民族的入侵楚国。对边民进行扰。楚庄王抓住时机。率军北上。一直追击到周天子控制的洛河边。其实他借“讨伐陆浑之戎”之名。扬楚国强大军事实力之威。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楚国大举击败了中原霸主晋国。大获全胜。这标志着楚国实力巅峰。称霸中原。楚庄王在位二十三年。“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
其他观点:
同时。楚庄王熊侣也是著名的心胸宽大的君主。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也正因为楚庄王的心胸。大量的人才甘心为他卖命。愿意也敢于对庄王进谏。
其他观点:
1、楚国的家底雄厚
在楚庄王之前。楚国经历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名君。国力鼎盛。楚庄王的老爹楚穆王是楚国霸业的过渡人物。在他任期内。趁晋国新君年幼。频频向北用兵。迫使郑、陈、宋等中原诸侯纷纷投降。成为楚国的喽啰国。使楚国北进的政策得以延续。与晋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并且稍占上风。正当楚穆王雄心勃勃之时。天不假其年。在事业即将进入巅峰时突然病逝。
2、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鸣
楚庄王刚刚上台。楚国就发生斗克与公子燮的叛乱。楚庄王沦为人质。尽管叛乱后来以失败而告终。却对楚庄王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他不理朝政。一味的花天酒地。在这段时间。楚国内忧外患顿起。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是北进的成果毁于一旦。楚穆王曾将势力扩张到郑国、宋国、陈国等中原国家。但在一两年之内。这些国家全部都背楚附晋。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出现非常严重的危机。
由于长期以来奉行武力侵伐的方针。楚国土地急剧扩张。吞并的国家达数十个之多。又征服了许多周边蛮族。这一年。楚国出现大饥荒。被征服区的叛乱如野火燎原般席卷。声势浩大。附庸国纷纷叛乱。一度形势严峻。
在秦国与巴国的军事援助下。楚国才好不容易摆平动乱。大危机终于没有酿成致命的结局。
细究这次规模空前的叛乱。楚庄王负有很大责任责任。上台三年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楚庄王的表现都是一蹋糊涂。中原之地。得而复失。这是其一;国内出现大饥荒。恐怕也是人祸多于天灾。这是其二;附庸国纷纷叛乱。一度形势严峻。这是其三。
楚庄王不闻政事。不仅如此。甚至下令:“胆敢进谏的。杀无赦。绝不宽恕。”
难道楚国就这样完蛋了吗?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的改变。很有戏剧性。伍举是一名忠臣。他决定用一个巧妙的方法进谏。他对楚庄王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始终猜不透谜底。敢向大王请教:有一只鸟。呆在高高的山上。三年的时间。从来不飞。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昏庸却是聪明绝顶。他一听心里明白了。这是在嘲讽自己。
伍举的话。大概激起了楚庄王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热血。或者象后世禅宗所说的“顿悟”。楚庄王答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为了坚定自己的意志;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了丰满自己的羽翼。你听我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不久后。楚庄王真的变了。让整个国家大吃一惊。也让楚国人燃起重振辉煌的希望。他一口气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勤于政事。发布政令。结束三年来楚国政局秩序混乱的局面。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第二件。诛杀不合格的官吏数百人。同时根据举荐任用贤良数百人。使国家吏治大大改善;第三件。由敢于直谏的忠臣伍举、苏从负责主持内政工作。以上三件事。让楚国人感到欢欣鼓舞。
4、问鼎中原。成就霸业
楚庄王励精图治。不到三年的时间。楚国已全然恢复往日的强盛。北进中原的战略计划又提上议事日程。楚庄王要把势力再次扩张到中原地区。与晋国争夺霸主宝座。
庄王六年。由于郑国与晋国交恶。前来投降楚国。开启楚庄王北进的第一道门。紧接着。楚国向陈/宋两国兴师问罪。此时由于晋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不敢与楚国交锋。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军大举进攻位于伊川的一支蛮族部落:陆浑戎。陆浑戎焉一路溃退。楚军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洛水河畔。已经进入周王室的领地。
当时周天子派王孙满去犒劳楚师。楚庄王一见王孙满。劈头就问:“周王室的传国之宝是九座铜鼎。此铜鼎据称是大禹王时所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由夏而入商。由商而入周。可惜寡人一直未能亲眼见到。不知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后来有个成语叫“问鼎中原”。即是出自此。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无非觉得象征天下至高无上权力的九鼎。只有放在楚国才合适。周王现在算老几。也配享有这权力至尊的九鼎吗?由此可见楚国之霸气。
在楚庄王时代。楚国几乎无往而不胜。最重要的一场战事。就是与晋国的邲之战。晋楚争雄八十年。有过三次大规模交锋。晋国两胜。楚国一胜。楚国的一胜。就是邲之战。此役是晋国历史上最大的惨败。也是楚国霸业之巅峰之战。
5、略评楚庄王
楚庄王在上台初始。便遇上斗克与公子燮的叛乱。被叛军劫持为人质。这使他一度消沉。在最初几年里无所作为。但是他给国人提供了一个发愤图强的榜样。“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句名言。名言的背后是一代英雄战胜自我的不懈努力。楚庄王七年又爆发斗椒的叛乱。这并没有动摇楚庄王开拓进取的步伐。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迎危机而上。最终击败最强劲的对手。成为强者中的强者。
楚庄王在位共计二十三年。此期楚国无论在内政上还是对外战争上。都取得伟大的成就。特别是邲之战的胜利。使晋楚争霸中。楚国完全占据上风。楚庄王当之无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五霸的不同版本中。齐桓公、晋文公与楚庄王三人几乎都是稳居其中三席。这也是对这三位春秋雄主的肯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50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楚国,晋国,叛乱,中原,这是,自己的,之战,不鸣则已,公元前,政事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年不问朝政的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霸主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楚庄王熊旅(一作侣、吕)即位时年龄还不到20岁。然而上台后不久便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这场动乱中。楚庄王还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