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
原创

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农村人越来越习惯关起门过日子。人情味淡薄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导致。

作为一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记忆里的家乡喧嚣而又温情。平日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三两两坐在供销社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东家的李婶端着刚出锅的饺子。去看望隔壁才过门的弟媳。顺便唠唠妯娌间的家长里短;放学后的孩子们。挎着书包来到村口的废弃窑厂。比赛看谁逮的蚂蚱最多……

这张照片是最近回老家手机拍的照片。清晨的村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街道两边的人家也都大门紧闭。显得格外冷清。

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农村生活的常态。从过去家家敞开大门过日子。到现在白天插门闭户。邻里之间沟通往来越来越少。村庄变得越来越安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过去。农村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宗族和邻里两大纽带。大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起。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在相互守望中人情味十分浓厚。

由于国家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农村的新生人口急剧下降。在八十年代。农村家庭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三四个孩子很正常。而现在。老家村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些年轻农村夫妇。考虑孩子未来高昂的上学、婚嫁成本。也选择只要一个孩子。

随着适龄儿童减少。直接导致大批村办小学纷纷倒闭。热闹的村子也开始变得冷清。由于没有外来人员补充。老龄化问题相较城市更加严重。

加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去世。农村家庭成员结构趋于简化。类似城市的小家庭生活模式越来越普遍。宗族邻里关系逐渐淡化。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端匮乏的过去。有时家里缺点油盐酱醋等生活物品。村民就习惯去隔壁邻居家借一点。大家开门过日子。通过日常互相帮衬。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在电视、微机、手机等通讯娱乐设备还没有普及的过去。串门聊家常是村民重要的排遣时间方式。大家坐在一起说说东家长。聊聊西家短。半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那时候。有人经常到家里串门是件极有面子的事。这说明你在村中口碑好、人品正。大家愿意找你倾诉烦恼。评断是非。

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农村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农村。家家有电视、人手不离手机。微信、抖音等沟通方式更加便捷。网络时代。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关起门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农村现在有一种现象。似乎家家户户都在盖新房。地基起的一个比一个高。

从外观来看。别管这户人家有钱没钱。门楼一定要盖的豪华大气。至于院内的房屋、陈列摆设则参差不齐。贫富差距一目了然。

在农村。过去大家都以务农为主。守着几亩地生活。经济来源单一有限。生活水平都差不多。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村民也陆续走出村庄。大量年轻人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甚至有些大胆且头脑灵活的村民。逐渐尝试自己经商办企业。慢慢成了村中致富的带头人。

有钱的村民盖房置地在所难免。眼见一座座洋楼拔地而起。其他村民也不甘心被比下去。管他有钱没钱。怀着不能丢了门面的心理。跟着掀起了一股盖楼风。

即使条件稍差的人家。重点也要把门楼休憩一新。毕竟这是门面。至于里面。关上门谁能看到呢。

农村一般位置都比较偏僻。过去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就是祖辈留下来的土路。一旦赶上雨雪天气。变得泥泞不堪。加上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还很少。村民基本常年都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村中平时很少有外人。大家平时开门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实施公路“村村通”工程。宽敞的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加上汽车越来越普及。村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路通了。村里外来的车辆和陌生人越来越多。间接对村民的居家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经常有到过路过车辆造成村民伤亡的事件。加上人贩子、偷狗贼等不法分子存在。村民为了安全起见。选择关上门也不足为怪。

随着农村人口日益减少。我国每年都有不少村庄消失。空心村庄也越来越多。很多家庭虽然盖着洋气的二层小楼。主人却只在逢年过节才偶尔回来住几天。平时家中并没有人居住。只能大门紧锁。

还有些老房子。原来的主人可能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早已举家搬往了城市生活。但老家的房子并不舍得放弃。平时也只能荒废。

除了家中无人居住导致大门常年紧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村中有些留守独居老人。由于腿脚不方便。加上吃穿住行需求也少。平时也不怎么出门。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也融入了城市化的进程。原有封闭落后的居住环境逐渐被改变。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同时。农村“城市化”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曾经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逐渐变得淡漠。大家也更习惯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乡村日渐发达。却也不再喧嚣。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无力改变。只能通过回忆来触摸曾经那些温情画面。

其他观点:

第一个。因为年轻人多数出门工作了。多数是妇孺老人在家。白天关门很正常。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其次。夏天很多人家里开着空调。关门比较节约用电。冬天也没谁开着大门。

最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跑不动的有之。新的活动代替以前串门也有比如刷手机。广场舞。于是交流方式改变了。

习惯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是一种单一力量造成。

其他观点:

过去。一个原因是穷。全家人所有劳动付出都无法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哪里来钱购买其它物品。即使强盗进屋也无物可盗。有些家庭连房屋都是破烂不堪。四面透风。甚至墙壁是由农作物桔杆代替。所谓“夜不闭户”是伪命题。真实情况是。当时的小偷能够偷盗的只有衣服、鞋袜、农具、小菜。二个原因。当时人口不能流动。所有南女老少都在家。不存在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孩子在外上学也极少。相对来说人口稠密。村子和野外随处可见人。强盗下手和逃跑的机会就少。然而现在。许多家庭都保存有现金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以及各种电子产品。因此防盗就显得非常重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7:30

    村民,农村,村庄,原因,村中,大门,平时,邻里,这是,人口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7:30

    没想到大家都对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7:30

    农村人越来越习惯关起门过日子。人情味淡薄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作为一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