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屈原到底存不存在?
原创

历史上的屈原到底存不存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屈原是否真有其人的学术争议

《短史记》以前的文章。曾就“屈原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的学术争议。做过介绍。质疑者的主要论据。扼要来说包括如下三点:

(1)现存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屈原”这个名字。今天所见有关屈原的史料。几乎全部出自《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而司马迁似乎也并未掌握多少有关屈原的确凿史料。比如。作为一篇传记。按常理有必要介绍一下传主的籍贯与家世。司马迁却只能以一句笼统的“楚之同姓”权做交待。可见他对屈原的家世几乎没有了解。汉文帝时代的贾谊写过《吊屈原赋》。经历了文帝、景帝和武帝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写过《离骚传》(已失传)。这些司马迁参考过的材料。同样不能就屈原的籍贯与家世提供确切的说法。

(2)今天所见《屈贾列传》已非司马迁的原始版本。列传中记载了贾谊之孙贾嘉“至孝昭时。列为九卿”。司马迁没有活到贾嘉官至九卿的年份。也无法未卜先知汉昭帝的谥号是“孝昭”。显然。在司马迁之后。有人对《屈贾列传》进行了补写或增删。

(3)《列传》中有些情节似存矛盾。比如先说楚怀王“怒而疏屈平”。继而又说“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齐国是大国。对齐关系是楚国需要重点经营的政治事务。这种事。似不宜交给一个已被疏远的边缘人去负责。齐国不会开心与一个楚国政坛的边缘人接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楚王也不会放心让一个失宠之人居于外交要津。天知道他会不会乘机挟怨报复。至少也会担心他会不会尽职尽责。在并无其他史料可以佐证存在“屈原使齐”之事的情况下。传记中这种似存矛盾的记载。就显出了它的可疑。

图:《三才图会》里的屈原像

晚清学者廖平。是近代最早对“屈原的真实存在”提出质疑的学者。按他的考证。《离骚》是方士们为秦始皇所写的“仙真人诗”。目的是满足始皇长寿、成仙的想象。廖平之后。胡适从思想史方面入手。指出屈原即使真有其人。也不会生在秦汉以前。理由是屈原这种忠臣“在汉以前是不会发生的”。战国时代不会存在屈原那种“奇怪的君臣观念”。是“汉朝的老学究”们塑造了屈原这样“一个理想的忠臣”。

徐复观的研究则认为。司马迁为屈原做传。所依据的核心材料之一。是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而《离骚传》又是刘安写给汉武帝看的。刘安写《离骚传》的目的。“是借屈原之冤。以明自己之志”。具体来说就是婉转地向汉武帝传达信息。说自己忠心耿耿犹如屈原。绝无谋反之意。以求改善被朝廷疑忌、监视、打压的艰难处境。若朝廷不能体察这种忠诚。那自己就只好学屈原去自沉了。正所谓“不仅是表白屈原。亦实际上是表明他自己”。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推测认为《离骚》的原作者其实就是淮南王刘安。也有人推测认为。屈原其实是贾谊伪造的历史人物——贾谊忠于汉文帝。为其擘画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削弱诸侯王的妙策(也就是后来汉武帝搞的“推恩令”)。结果却因为与文帝的宠臣邓通不和。“数廷讥之”。多次在公开场合讽刺邓通。招致文帝的不满。“由是疏远。迁为长沙太傅”。被从长安中央下放至偏远的长沙国去做太傅。贾谊的这些人生经历。与屈原故事中的情节——忠于楚怀王、有政治能力(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被怀王寄予重任、遭怀王身边宠臣进谗言而被疏远、下放至偏远地区为官——可以说是高度吻合。

附带一提:写过《吊屈原赋》的贾谊。后来又做了梁王的太傅。梁王坠马而死后。贾谊自责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哭泣岁余。亦死”。这位从马上掉下来摔死的梁王。谥号正是“梁怀王”。长沙王+梁怀王。似可与屈原故事里的“楚怀王”构成呼应;贾谊的哭泣而死。亦可与屈原故事里的怀石沉江构成呼应。考虑到上述种种。司马迁将屈原与贾谊并入同一列传当中。这种处理显然有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用心。

总而言之。“屈原”究竟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目前仍是一桩未解的学术疑案。疑案的源头。在于先秦典籍中找不到屈原的相关记载。以及《史记》中的屈原传记存在许多可疑之处。也就是说。自一开始。关于屈原的事迹。就缺乏一个拥有可信度的传世文本。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2017年投入使用的最新版初中历史教课书七年级(上册)已不再收录屈原的相关内容——使用至2015年的旧人教版教材第八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曾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介绍屈原(如下图)。与之一同从教材中消失的历史人物。还有真实性同样存疑的扁鹊。当然。最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仍保留着与屈原相关的内容。

图:旧教材关于屈原的描述

二、古人对屈原的所谓“批评”

与近现代学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这个人”不同。古人围绕屈原的主要争议。是这个人的作为究竟值不值得效仿。

贾谊要借屈原自伤身世。刘安要借屈原向汉武帝表忠心。自然都对屈原持肯定立场。刘安甚至说他“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有借屈原讽刺汉武帝的用意。所以行文中也始终对屈原怀抱着同情、赞赏与惋惜。

西汉末年的大文豪扬雄。首开批评屈原的先河。他虽然喜欢《离骚》。也赞赏屈原的人格。却不能同意他的自杀。他写了一篇《反离骚》批评屈原。说他非要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实在是不值得。楚国既然不肯重用你。不肯听你的逆耳忠言。你就该学学孔夫子。像他那样离开乌七八糟的鲁国。去更广阔的天地里发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嘛。何必固执地呆在楚国呢?何必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湘水的浪涛呢?

扬雄的这种意见。与西汉中晚期知识界反对忠于一家一姓的思想潮流。有直接关系。汉宣帝时代。名儒盖宽饶曾站出来给皇帝上书。公然指责“圣道陵迟”。警告汉宣帝要行仁政。否则“天命”是要转到别家去的。汉成帝时。又有名儒谷永站出来。公开对皇帝说天意从来不会只眷顾一家一姓。警告汉成帝要早点改弦更张。放弃恶政。王莽后来毫无舆论阻力、以禅让的形式取代西汉建立新朝。正是这种思想潮流发展到极致的结果。扬雄本人也实践了他对屈原的批评——他欢迎新莽。对刘汉王朝没有“忠君”层面的留恋。

进入东汉后。又有《汉书》的作者班固站出来。写了一篇《离骚序》。公开批评屈原。班固说。刘安对屈原的赞美。讲什么屈原可以与日月争光。可谓“似过其真”。实在是名不副实。那屈原。实际上是这样一个人: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清絜狂狷景行之士。”

意思是:那屈原为了显露自己的才华、炫耀自己的名声。常年与那些危害国家的小人相争。打口水官司。自然是要遭遇谗言的。他还经常责备楚怀王。成天怨恨怀王身边的佞臣。最后闹了一个沉江自杀的结局。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清洁之人、狂狷之人、景行之人(清洁指的是品行好;狂指做事激进。狷指做事保守;景行。光明正大之意)。

图:《晩笑堂竹荘画传》班固像

班固如此批评屈原。实出于一种“时代需要”。他早年与东平王刘苍(曾以骠骑将军身份在朝辅政)交往。论及屈原时。说的是“屈子之篇。万世归善”。且希望刘苍能够折节下问。多听谏言。让天底下再无“汨罗之恨”。那时候。班固年约二十。正畅想着能被人赏识。进而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写文章批评屈原时。班固已入中年。已是皇帝的亲近之人。史称他入宫给皇帝读书。常常“连日续夜”;皇帝有巡狩之事。让班固“献上赋颂”已是常规操作;朝中有大事要讨论。也常被皇帝指定站出来与公卿们辩论。

更要紧的是。汉明帝、汉章帝父子。一点都不喜欢屈原、贾谊与司马迁这类人。汉明帝曾亲口对班固说。他很不满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却因为受刑的缘故。在《史记》里说汉武帝的坏话;也很不满司马迁在《史记》里借贾谊之口将秦王朝的灭亡归因为“仁义不施”。而非君权神授合该轮到刘家人做皇帝。总之。司马迁这类人“非谊士也”。不是好人。汉明帝心目中理想的忠臣。是司马相如。他对班固说。这个人虽然也不太得志。但从不对皇帝发怨言。临终的时候还在文章里“颂述功德。言封禅事”。还在歌颂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实在是“忠臣效也”——是忠臣的典范。“贤迁远矣”——比司马迁那家伙强多了。

明、章两帝的时代。是一个“法宪颇峻”、人人战战兢兢的时代。北海敬王刘睦。本是个性情谦恭、爱好学问、喜欢与知识分子交朋友的人。因为害怕“敬贤乐士”的名声被皇帝知道。他只好将大门关起来谢绝宾客。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狗马音乐之中。深知皇帝厌恶读书人博取名声的班固。也非常自觉地选择将“不以才高人”(不在人前人后突出自己的才能)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他批评屈原不该露才扬己。不该责备楚怀王。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屈原露才扬己。不喜欢屈原责备楚怀王。

图:清殿本屈原画像

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班固式的批评。成了许多读书人信奉的一种生存之道。南北朝时代的官员颜之推。写了一本《颜氏家训》。其中明确告诫子孙们不要学习屈原。因为这个人“露才扬己。显暴君过”。通过批评君王的错误来彰显自己。来给自己博取名声。这样要不得。一体两面。这种班固式的批评。也成了许多皇帝检验臣僚忠诚与否的基本标准。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下诏同意已命在旦夕的刘基离开南京。返回青田老家。诏书里说。之前有人告发你刘基给自己找了块有王气的墓地。我很生气。将无所事事的你软禁在南京两年多。若是“愚蠢之徒”。一定会忍不住找朕辩解。说自己没干过那种事。是朕听信了谣言搞错了。惟有“卿善为忠者。所以不辨而趋朝”。你很懂得如何做忠臣。主动跑来南京让朕软禁。也不做任何辩解来凸显朕错了。所以呢。你既然是一个“不洁其名”的标准忠臣。我如今也就放你回去。让你安心地死在老家。

为屈原做传的司马迁。应该料想不到事情会有这样神奇的展开。

参考资料

①启风。《端午节纪念屈原。但屈原这个人真的存在吗?》。

②2015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部编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③李诚。《楚辞论稿》。华龄出版社。2013年。

④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2》。九州出版社。2014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4:06

    屈原,司马迁,离骚,自己的,楚国,皇帝,忠臣,史记,汉武帝,批评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4:06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屈原到底存不存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4:06

    一、屈原是否真有其人的学术争议《短史记》以前的文章。曾就“屈原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的学术争议。做过介绍。质疑者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