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西游记七大圣最后下场揭秘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我哦!
老大。平天大圣-牛魔王:法力无边。武艺高强。孙跟猪八戒奈何不了他。但惧怕哪吒的法宝。被击败后被天庭收走。
老二。复海大圣-蛟魔王:实际上就是偷取佛宝的九头虫。有九颗脑袋。居住在碧波潭。跟牛魔王一直颇有来往。本领高强。因盗取佛宝与取经队伍有冲突。孙猪来讨要佛宝与之争斗。力敌孙猪。后来二郎神跟梅山兄弟前来帮忙。被哮天犬咬掉一颗脑袋后负伤逃亡北海。不知生死。
老三。混天大圣-鹏魔王:即金翅大鹏雕。神通广大。在三界颇有威信。面对孙轻松擒拿。即使孙请来西天如来跟一众小弟助阵仍然毫无惧色。甚至扬言要“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但终究是难敌如来。被如来击败并收走。
老四。移山大圣-狮驼王:即西游记第八十九跟第九十会出场的九头狮子。又名九灵元圣。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法力强大但宅心仁厚。在玉华州隐居。一众子孙与人和谐共处。对唐僧肉毫无兴趣。但因干徒孙黄狮精偷了孙猪沙三人的兵器被其灭门。愤而与取经四人争斗。能够轻易的击败孙。吓得猴子丢下师父师弟落荒而逃。其实力可见一斑。但惧怕主人太乙救苦天尊。后来被其主人收走。
老五。通风大圣-猕猴王:六耳猕猴就是他。法力高强。尤其听力超绝。与孙打斗丝毫不落下风。天庭与地府也不敢惹它。最后被如来用法力让他现了原型。被孙迅速的一棒打死。可能是为了摆脱干系。
老六。驱神大圣-禺狨王:这个作者也难以确定。经过推理后认为是西游记取经部分刚开始时唐僧师徒在浮屠山遇到的乌巢禅师。孙纵有通天本领也奈何不了他。他传给唐僧一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僧在西游记中常念此经。比念紧箍咒的次数还要多。
老七。齐天大圣-美猴王:灵明石猴孙。先投道教。后入释门。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成为西天佛教势力的重要力量。他的故事就不用介绍了。
这七兄弟个个本领高强。有空军-金翅大鹏雕。有海军-九头虫。还有剩下5兄弟是陆军。各有神通。聚在一起显然不只是为了大家吃酒享乐这么简单。必定是要做一番大事。这大事不是别的。很可能就是要推翻天庭跟西天。然后掌控三界。天庭也惧怕他们这股势力。所以采取了分裂瓦解敌人内部的策略。授予孙齐天大圣的官衔而没有其他人的。孙目光短浅。不晓得这里头的厉害。居然高高兴兴上任去了。这一下七兄弟离心离德。各奔四方。后来落难之时也未曾有人去看望过他。足以见得孙是多么的不受待见。后来孙被迫加入佛教。辅佐唐僧参加佛教向东土传经这一大工程。玉帝跟如来也就借孙的手把这几个兄弟一一的干掉了。
今天小沉默借来给大家说道说道这七大圣
很正经的说道说道
老幺【齐天大圣】 孙 ·装备:紫金七星冠 嵌金定心帽 龙鳞黄金甲 如意金箍棒 藕丝布云靴 ·法术: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 筋斗云 ·千钧棒法:霹雳流星(千钧棒法绝学。出招奇快。如同流星。群体攻击威力惊人) ·乾坤一震(千钧棒法绝学。单体攻击最强技) ·神猴狂舞(孙闹天宫时所创。威力足以毁天灭地。真气耗费巨大。使出困难) ·盘龙八式(千钧棒法防御技。如潜龙在田。伺机攻击) ·纵地金光级腾云术-筋斗云:(踏云东来 流云娑影 穿云望月 翻云覆雨 追云入海 倒挂祥云) ·灵台方寸山系小无相功:自疗 天兵神甲(加强防御) 借力打力(使敌招式落空。同时有机会把敌招式反弹) ·道家仙法:分身术 定身术 召唤术 五行遁术
孙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
老大【平天大圣】 牛魔王 ·装备:锦绣山绒甲 灭天三叉戟 平步青云履 ·法术:五雷天心正法:道家修真玄门正宗心法。进展较慢。但根基牢固。由铁扇公主罗刹传授 ·天魔解体大法:魔道无上心法。进展神速。一日千里。但当初编写此法的人似乎有意留有重大隐患。修炼越久所陷越深。 ·平天守衡心法:牛魔王自创心法。可均衡两种不同真气。因这种心法的问世。天界终于决定对妖魔道展开全面攻势。 ·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 ·五行遁术 ·灭天三式:破(单体强攻)灭(群体强攻)反击(牛魔王最强技) ·分身术 召唤术 ·真身:撞字诀
老牛也不多说了。有家室的人。还被招安了
老二【复海大圣】 蛟魔王
老三【混天大圣】 鹏魔王 ·装备:凤凰冠 黄金戟 追日履 阴阳二气瓶 ·法术:凤凰浴火舞(大鹏之母元始凤凰所创。变化极为繁复。非天生圣者无法修炼。且修炼过程极为痛苦。即使练成后威力惊人。能坚持的人也寥寥无几) ·凝血大法(此功有抗寒解毒之功。妙用无穷) ·逍遥游(大鹏天生技能。一展翅九万里) ·九天绝魂戟 九天烈焰舞
老四【移山大圣】 狮驼王 ·装备:百兽精华盔 百兽灵心甲 百炼焚心刀 ·法术:天魔解体大法:魔道无上心法。进展神速。一日千里。但当初编写此法的人似乎有意留有重大隐患。修炼越久所陷越深。 ·腐尸气(狮驼王多食生人。尸气积于腹内。危险时喷出。可使敌昏迷。为救命招数) ·焚心刀法:狮驼王甚得妖魔道尊重。众多小妖为了给他练趁手的兵器不惜牺牲性命。此刀铸成后。狮驼王为纪念众妖。起名焚心。 ·魔道纵横 魔皇降世 魔道轮回 天魔解体
注:同上面鹏魔王一样。和青狮不是同一个人
老六【驱神大圣】禺狨王 ·装备:白蟒驱神枪 皇天后土履 天罗伞 ·法术:驱神大法(犭禺狨王所习心法。使用时白色妖气霭霭。含有仙族惧怕的物质 ·白蟒驱神枪法(千年灵蟒所化神兵。名列天下五神器。杀招:大杀八方)
注:禺狨也是一种猴子。是金丝猴的一种。红眼睛。长尾巴。
以上七大圣装备和技能基本瞎诌的。可以拿去装逼。但是不要较真哟
其他观点:
孙为什么能成佛——七大圣之决裂
重新翻了一下《西游记》的关键章节。心头有些沉重。
笔者一直以来都只是认为。孙从五行山中跳出来那一刻。已经背叛了自己。背叛了曾经那个敢反上南天门的齐天大圣。
现在看起来。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不知诸位读者还记得否。当年孙大闹天宫之时。曾与几个魔王结为兄弟: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之后整本书几乎再没有了这几个魔王的消息。所以大家会认为这不过是小孩过家家似的拜把子兄弟?
这些魔头(牛魔王除外)真的就此安分守己了?
笔者把整部《西游记》拉通想了一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牛魔王的故事诸位已经耳熟能详。不必细说。
只看牛魔王的生活状态就知道他过得是多么不如意:与女儿国里私卖圣水的低劣妖怪结交。称兄道弟;家里夫妻不睦。在外面随便找了个狐狸精当小三;自己的亲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作为一代妖王。连屁都不放一个——甚至都不敢主动去找孙的麻烦。即便是孙欺上门头。首先也不是想起争端。巴不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从这些细节。我只看到一个被岁月磨平了性格的中年男人。已经不复有当年的壮志豪情。只想每日到乱世山碧波潭去找个老龙王喝酒。
即便这样。孙似乎并不叨念昔日结拜之情。一棍子打破了牛魔王的宁静生活。导致牛魔王不得不奋起应战。
然而这一奋起。正中了整个天庭的下怀。
好在牛魔王也已看破世情。甘于平淡。之后潜心修行。也证了正果。
说说蛟魔王。
蛟魔王此后再没有出现在《西游记》全书中。然而种种疑点都指向了一个神秘角色:九头虫。
书中是这样介绍九头虫的: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可以看出来。九头虫并非是蛟魔王本身。但九头虫的身份太过奇怪。
他强悍得可以跟孙和二郎神杨戬同时对捍。仅稍处下风。
被咬掉一头后。径逃北海。从此杳然无信。
甚至有人考证。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被咬掉一个头的九头虫。
当然。我们要找的蛟魔王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应该是乱世山碧波潭的老龙王。他已经从蛟修炼成龙身。并在此扎根下来。
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牛魔王与孙激战正酣。他差一个小妖过来。就可以让老牛停下武器。先去赴宴。
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还有什么比报仇更重要的酒局呢?
笔者当然只是猜测。然而“乱世山碧波潭”出现了这么牛逼的怪物。又与牛魔王如此交好。还在本书重要章节中前后出现过两次。实在不令人不生疑惑。
或许蛟魔王化为龙后。潜心修行。将一身本领传给女婿九头虫。也未可知。
否则。这家伙实在太令人生疑了。
接下来先说狮驼王和鹏魔王吧。
不知道读者是否记得。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狮驼国。还有一个狮驼岭。
然而却不见了狮驼王。
狮驼岭上只有一个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虽然实力也算强悍。但实在很难算上可以让孙心服口服的大妖怪。
而且一同来的黄牙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所以这俩货只能算是出公差。借山为王。
跟之前的金角银角大仙出于差不多的目的。
所以。笔者只能从这个地名猜测。有点类似于“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情形。
狮驼王当年战败。一定是选取了此处作为根基。然而此时仅空有狮驼岭的名号。却再无狮驼王本身了。此处容后细表。
而狮驼国从何而来呢?
“小钻风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只因怕他一个徒弟孙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个难为。径来此处与我这两个大王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也。””
此处的大鹏怪会不会就是鹏魔王?
网上有很多人辟谣。说大鹏怪是如来的舅舅。孔雀明王的弟弟。不可能是鹏魔王。
然而笔者却注意到了这一句:“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
是什么惹得五百年前的大鹏怪如此暴虐。对一个凡间城市采取了屠城的手段?
我想。大约只是因为他们镇压了他的兄弟。美猴王。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鹏怪作为如来的舅舅这么厉害。还会怕“孙行者十分厉害”。于是才和青狮白象结为兄弟。打伙儿捉唐僧。
至于大鹏和如来的亲戚关系。如来是这样解释的:
“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所以。就算是如来的舅舅。也不过是个干舅舅而已。本质是还是个魔头。
至于狮驼王本身。全书中气质最为相近的。也有一个妖怪。
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一只九头狮子。
但这头狮子法力太强。远超孙。虽然狮驼王地位长于美猴王。但这等实力悬殊。也不合理。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狮驼王就是九头狮子。最终的结局也是当了神仙的坐骑。
笔者更愿意相信。狮驼王只是留下了地名和传说。
这样解读下来。也就可以理解猕猴王的归宿了。
不错。《真假美猴王》这一章已经交代得很清楚。六耳猕猴最终被孙一棍子打死。
网上有很多解读。都认为这是如来设的一个局。用假猴王替代了真猴王。以便控制取经队伍。
然而根据笔者的脑补。猕猴王就是六耳猕猴。
一个妖王。看着自己结拜的兄弟。在取经路上被人当奴才一样的使唤。不开心了就任意驱逐。
假猴王出现的时机很值得玩味。恰好处于孙第三次被唐僧驱逐的当口。
孙第一次被驱逐时。他心里想的是。正好我回去做我的猴王。何等自在。后来东海龙王多了一句嘴。孙自己回心转意了。回到了唐僧的身边。还戴上了紧箍咒。
孙第二次被驱逐时。他是因为打死了白骨精。此时他心中是有不甘的。但又多少有些愤怒。所以后来八戒和沙僧过来求他回心转意的时候。他也只是拿腔拿调的假意傲娇。实则内心已经回转。
孙第三次被驱逐的时候。他压根儿就没有回花果山。而是直接找观音来说理。
正面的来解读这种情绪。就是孙越来越融入了这个取经团队。所以产生了极强的感情;但如果从比较丧的角度来看呢。猴头越来越被驯化了。
作为一代妖王。猕猴王此时再不能坐视自己的兄弟患上了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于是他出手了。一出手就是离间计。
他希望自己的七弟美猴王依然是当年的那个妖怪。有活力。敢闯祸。自由自在喝酒耍子的妖怪。
而不是眼前这个被套上链子的畜生。
当然。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孙并未认出来。或者说并未与猕猴王进行相认。甚至闹到了如来处。并当着如来的面打死了猕猴王。拉开了七圣正式交恶的序幕。(小说中。真假美猴王堪堪早于一调芭蕉扇。因此算是拉开了七圣交恶的序幕。)
真是黑暗的一天!
犭禺狨王(为方便打字。后作“禺狨王”。禺与犭禺本来同义。均指大猩猩)是全书中最神秘的妖怪。倘若不查证古书。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而猩猩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
猩猩也叫人猿。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
所以大体可以确定。禺狨王是猩猩或者猿猴成的精怪。
全书中除了六耳猕猴。几乎无猴类的大精怪。而猕猴和猿猴相去还远得很。
但在最近翻查到小雷音寺的环节。看到孙将诸般主意都想尽。实在寻不到救兵的时候。功曹给他推荐了一个并不算著名的神仙:国师王菩萨。
“功曹笑道:“大圣宽怀。小神想起一处精兵。请来断然可降。适才大圣至武当。是南赡部洲之地。这枝兵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宾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你今若去请他。他来施恩相助。准可捉怪救师也。””
此前的二十八星宿和武当真武大帝的龟蛇二将军都奈何不了的妖怪。这个完全没听说过的小张太子在上述“知名神仙”的面前。实在算不得一处精兵。
最终结论也说明。小张太子也是过来当炮灰的。
倒是孙去借兵的时候。听到国师王菩萨有这么一段说辞:
“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这里出现了“水猿大圣”。终于与猿猴有关。再一查这货的底细可乖乖不得了:
“水猿大圣是淮河水怪。一般认为是上古巨怪无支祁 。上古神话里它本来就没死。只是被大禹封印。不过是被锁在水底而已。有不少后世记载它现身。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这么强悍的绝世大妖怪。才配得上“七大圣”的名头。
不过可惜。这货也被国师王菩萨给收复了。
基本理清了“七大圣”的脉络。可以看出。《西游记》除了另行安插了一些小妖怪来敲敲边鼓。里面有一条暗线。可以称之为“七大圣之决裂”。
全文几乎都没有去描述这中间惊心动魄的兄弟情份的决裂。仿佛一路就是打打怪。闹腾闹腾。
因为孙从戴上紧箍咒这一刻起。就已经不容许再有兄弟情分这种念头。因此他只能一路背叛。背叛自己。也背叛兄弟。
在如来的大殿前。不给猕猴王任何机会一棍棒杀。分明已经给如来递交了投名状。此后的孙。已经成为了七大圣的叛徒。
孙最后终于成佛。取了个名份叫做“斗战胜佛”。是啊。逢战必胜。不论情分。
也就是个打手而已了。
将《西游记》解读成这样。也是够丧的。虽非我本意。但种种线索表明。《西游记》怕不是那么喜闻乐见的读物了。
其他观点:
在《西游记》中。孙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前在花果山为妖时。曾经结下了六位兄弟。他们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禺狨王。加上孙本人称齐天大圣美猴王。共兄弟七人。被合称为七大圣。他们整日讲文论武、弦歌吹舞。生活的十分惬意。不过。随着孙大闹天宫失败被压五行山。七大圣也被迫解散。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一起活动过。那么。孙这几位大哥最后的归宿如何呢?下面我们结合原著分析一下。
牛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大。号称平天大圣。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拥有极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其本人以及家庭成员在西天路上曾多次给取经团队设置障碍。包括其子红孩儿、其妻铁扇公主、其弟如意真仙、其妾玉面狐狸等。关于牛魔王的最后归宿。小说中有明确交代。第六十二回写道:
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
此战中。牛魔王最终不敌哪吒。被哪吒降伏。并被带到了西天如来处。最终归顺了佛家。其妻铁扇公主最终隐姓修行。其妾玉面狐狸被猪八戒一耙筑死。其子红孩儿追随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整个牛魔王家族。最后基本被佛家收编了。
复海大圣:蛟魔王
蛟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二。号称复海大圣。蛟魔王除了在七大圣结义时出现过之外。小说中便再也没有明确出现。也有观点认为蛟魔王乃九头虫。最后被二郎神打败逃往北海。不过细究起来这种观点并不能让人信服。根据原著中的描写。九头虫乃是一种鸟类。小说第六十三回这样描写九头虫: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而蛟魔王很明显是蛟龙。其状如蛇、四脚。二者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也不可能是同一位妖王。最有可能是蛟魔王的不是九头虫。而是他的岳父碧波谭万圣龙王。不知大家记得没有。当时牛魔王与孙等人激战正酣。中途万圣龙王一个请帖。就把牛魔王请去赴宴了。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很有可能他就是牛魔王的二弟蛟魔王修炼而成。最后。万圣龙王被孙一棒打死。兄弟之情也不复存在。
鹏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三。号称混天大圣。与蛟魔王一样。书中也没有明确写出鹏魔王的最终归宿。西天取经路上出现过的妖怪中。只有金翅大鹏雕与鹏魔王属于同一物种。金翅大鹏雕乃如来的舅舅。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弟弟。地位尊贵。而鹏魔王仅仅是一个野妖。两者看似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书中一个细节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第七十四回:
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时间点——五百年前。当时正是孙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之际。鹏魔王失去七弟。无处安身。很有可能在此时来到狮驼国占城为妖。而金翅大鹏雕既然能认青狮白象为大哥二哥。那么与孙、牛魔王等人结拜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二者很可能就是同一个妖王。金翅大鹏雕最后被如来降伏。
移山大圣:狮驼王
狮驼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四。号称移山大圣。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很多与狮驼命名的地名。如狮驼山、狮驼岭、狮驼国。但在这些地方唯独没有提到狮驼王。取而代之的是青狮、白象和大鹏。按照常识来看。以狮驼命名的地方。应该要有狮驼王才算正常。但让人奇怪的是没有出现。那么狮驼王去了哪里呢?
在狮驼岭附近。共居住着三位魔王。分别是青狮、白象和大鹏。他们的真身分别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以及如来佛祖的舅舅金翅大鹏雕。但在最初。这里的主人并不是这样。而是鹏魔王与狮驼王。但由于佛祖安排青狮、白象下界为妖。狮驼王因此被消灭。但地名却保留了下来。而由于鹏魔王背景强大。才免于一死。最后不得不认他们两人为大哥和二哥。
猕猴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五。号称通风大圣。猕猴王即后来在西天路上出现的六耳猕猴。他与孙同属于猴族。根据书中的描写。孙与六耳猕猴无论是外貌还是武艺法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只有相互了解的人方能实现。而猕猴王具备这个条件。关于六耳猕猴的最后归宿。书中交代的也很清楚。第五十九回: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 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与二哥蛟魔王一样。猕猴王最后也被七弟孙打死。
禺狨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六。号称驱神大圣。禺狨王被视为七大圣中最神秘的一位。书中关于她的描写少之又少。禺是传说中的一种猴。与猿比较类似。《说文解字》有记载:“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可见。禺狨王与孙和猕猴王一样同属于猴族。不过禺狨王是母猴。这也是七大圣中唯一一位雌性妖王。而在整部《西游记》中。除了如来提到的四大神猴之外。几乎就没有出现其它比较厉害的猴族妖王。更别提雌性猴族妖王了。因此。禺狨王最终归宿也就成了《西游记》中的一大悬案。
至于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最终归宿。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不再赘述。细数下来。当年与孙结拜的几位妖王中。孙被压之后。牛魔王后来跑到了火焰山为妖;蛟魔王跑到了碧波谭成了万圣龙王;鹏魔王和狮驼王跑到了狮驼岭建立了狮驼国。猕猴王扮成孙的模样跑到了西牛贺州为妖;禺狨王则不知所踪。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孙被压。同时也意味着兄弟情谊的终结。让人唏嘘。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586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大圣,魔王,猕猴,如来,西游记,牛魔王,大鹏,唐僧,兄弟,心法
没想到大家都对与孙悟空结拜的七大圣,最后归宿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西游记七大圣最后下场揭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我哦!老大。平天大圣-牛魔王:法力无边。武艺高强。孙跟猪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