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全诗鉴赏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的标题中带\"哭\"字。而一般在古诗中标题以\"哭+人名\"构成的话。几乎就可以确定这个人已经亡故了。并且他生前是诗人极其要好的友人。这个\"哭\"字使全诗笼罩在诗人失去友人的悲伤氛围中。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日本友人晁衡要离开长安了。乘着风帆向东而去飘过蓬莱仙岛。诗人开头用赋的手法直接点明人物和事件。回忆不久前晁衡返国时的况景。接着诗人想象晁衡的乘船在大海上如孤叶一样飘逐。暗含了对友人归途的担心。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皎洁的月光深深地沉入茫茫大海中。他的逝世使苍梧岛上的白云都染上愁色。诗人用比兴的手法。高度评价了晁衡并表达了自己的怀念与哀痛之情。\"明月\"实际是比喻像明月一样品格高洁的晁衡。诗人借明月沉海。表达了对友人晁衡的无限惋惜和怀念。而用明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也是李白常用的手法。比如\"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如青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本性。借以比喻\"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自己与他人;\"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都借明月写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宁静的旷世情怀。最后一句中。层层白色愁云也在哀悼晁衡的逝去。诗人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思。不着痕迹地渲染了浓浓的悲伤气氛。令人沉郁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全诗语言清丽幽婉。意境含蓄深邃。诗人李白把友人的逝去和自己的极度悲痛。用雅致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达的含蓄又丰满、艺术又不俗。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抒哀情。看似
创作背景
晁衡是开元年间的日本遣唐使。他19岁来到大唐。后深受唐玄宗喜爱。并给他起汉名叫晁衡。在中国官居秘书监监正。官阶从三品。晁衡在中国30多年。娶妻生子。他和李白、王维、储光羲都有过密交往。还曾送给过李白一件日本裘。让李白深受感动。也正因为彼此都是性情中人。感情丰富而热烈。在天宝12年晁衡回国时。李白、王维都给他依依不舍地送别。王维还赋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可是晁衡一出海就遇到了风暴。消息传回说晁衡遇难。李白伤心不已。挥泪而作《哭晁卿衡》。诗中极尽表达了诗人的疼惜与悲伤之情。不过。后有消息传来其实晁衡没死。随风逐浪到了越南。越南当时属于安南都护府管辖。安南都护知道晁衡秘书监大人的身份后。又将他送回长安了。
晁衡最后终老长安。客死在中国。终生没再能到日本国。唐代宗时期为了表彰晁衡的功绩。追赠其从二品潞州大都督。晁衡遇险又重回大唐。也让我们再读到这首《哭晁卿衡》时内心稍显安慰。变的是结局。不变的是李晁二人深厚的友情。可以说。从19岁那年漂洋过海来到长安。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大唐。而他也用一生见证了唐王朝的历史大变局。只可惜。晁衡故土难归。未能完成叶落归根的心愿。也再听不到那一声充满乡音的\"阿部仲麻吕\"了。(一往文学作者:盛夏)
其他观点: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
一个哭字点题。表达了诗人和其友人的真挚情感。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后两句尤为经典。诗人把朋友喻为天上的明月。象征其高洁。
友人海上遇难如月沉海。天地宇宙都好像愁容满面。白色的愁云笼罩着苍梧山。
借物抒哀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悲痛和对友人的怀念。
其他观点:
第一句。沉而不归。描写眷恋和惋惜之情。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第二句。愁满苍桐。可以看到除了漫天的愁。还巧妙的写出对苍桐的怨恨。这种悲伤到错乱。只能用心去体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70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苍梧,诗人,李白,友人,明月,日本,帝都,长安,自己的,征帆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全诗鉴赏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的标题中带\"哭\"字。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