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说实话关于李自成之生死。学界还是争议还是有点的。但普遍认为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率领小股人马侦查地形事态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死。个人是赞同这个看法的。毕竟我实在难以想象如果李自成还活着会放弃部队的指挥权去当“奉天玉和尚”。从后面大顺军缺乏统一指挥的表现来看。李自成应该是死于九宫山了。
至于李自成被草草埋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李自成死后。起义军已经在形势紧急之下以最高规格埋葬了李自成。请看史书原文。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李过闻李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
看见没?“灭一村而还”。这是替李自成报仇。毕竟没见过杀李自成的人长啥模样。只好凭直觉随机挑选报复对象了。李自成死后。头颅被割去。还“结草为首”。能让李自成去的更体面一些(难不成清军还在附近。让起义军给李自成用黄金铸一个头颅吗?有时间吗?)。以“衮冕葬之”。这已经算是以帝王之礼入葬了。虽然仓促。但确实在最大程度的表达了对老领导的尊敬。
而从清军的行踪来看。人家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入关。对起义军的打击可谓是如影随形。在李自成死前。就已经有过多次交锋。事态紧急。哪有时间搞什么大操大办?难道还要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作七天七夜的法事。好让清军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继续追杀吗?所以。关于李自成“草草下葬”这一段根本就不用过度解读。纯粹是人家起义军习惯于流动作战。没那个时间厚葬。
《清史稿·卷230》:(阿积赖)窜入九宫山。率师搜剿。歼其徒甚众。
《满汉名臣传·瑚里布》:追剿至九宫山。五战皆捷。师还。叙功授云骑尉世职。
在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群龙无首。面对气势汹汹的清军。压力山大。大顺起义军各头目在联合南明的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诸部从贼久。颇厌剽徙;为清所大挫。心魂俱褫。闻南京立天子。欲归附。不知所介绍”。于是辗转与湖南地方的军政大员交涉。
刘体仁和郝摇旗等人首先与总督湖广、起床、云南、贵州、广西军务的何腾蛟交涉投顺事宜。期间还发生了点误会。长沙守军见郝摇旗部众4、5万人声势浩大的开来。心里有点慌。长沙知府周二南领兵千人。前往试探。被郝摇旗部击溃。周二南被射杀。长沙守兵薄弱。人情汹汹。何腾蛟不得不派部将万大鹏等二人前去与郝摇旗等人交涉。问明来意。双方坦率真诚的交换了意见。招抚答成。愿受何腾蛟节制。“摇旗等大喜。悉招余党来归。骤增兵至十数万。声威大震”。隆武帝赐名“郝永忠”。
另一部由李过、高一功所带部众约30万人准备从湖北向湖南挺进。湖北巡抚堵胤锡亲往招抚。对李过、高一功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过当即决定接受堵胤锡的招抚。归顺南明。李过、高一功封列侯。“李过”被赐名为“李赤心”。高一功被赐名为“高必正”。其军被命名为“忠贞营”。
至此。大顺军余部几乎被南明编入麾下。与原来的南明部队合称为“十三镇”。顺治三年春。何腾蛟率领郝永忠、张光璧、马进忠、王允成等部于岳州傅城而战。又战于藤溪、湘阴。所向皆捷。计划攻克武昌、岳州等地;堵胤锡率领李过等部直扑荆州。尤其是李过的“忠贞营”打的极其勇猛。“大小神器如轰雷不绝。远近闻数十里”。荆州“城崩数十处”。清将郑四维奋力拒守。勉强保荆州不失。
清廷得知湖广危急。急令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率镇国将军宗室巩阿岱、固山额真叶臣、护军统领博尔惠等率八旗军增援。据《清世祖实录》显示。勒克德浑派博尔惠以偏师南下岳州。迎击何腾蛟一路。连续击败马进忠、王允成部。击退何腾蛟的兵马;而自率八旗军主力迎击堵胤锡率领的“忠贞营”。而李过等人将大营设在南岸。主力正在全力攻打荆州。对清军的行动毫无察觉。勒克德浑在当地人的引导下(《永历实录》载:永历政权无力供养忠贞营。于是忠贞营只得自筹粮食。导致民怨)。让尚书觉罗郎球率领轻骑兵偷袭南岸。自己则率大军分为两翼冲击“忠贞营”。猝不及防之下。李过大败。不得不退却。此战受挫之后。忠贞营精锐消耗很大。不得不退往川、楚交界处修整。此战之后。田见秀、张鼐、吴汝义等向清廷投降。清廷疑其诈降。俱被斩首。
在荆州战役失利后。同年八月。清廷派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屯泰率领满八旗、蒙古、汉军南征。进攻湖南。顺治四年四月。连克湘阴、衡州。八月攻破宝庆、常德、清远、靖州、黔阳、沅州、永州、辰州等城。永历政权在湖南控制的地盘基本失去。而郝永忠部在伺候经过桂阳、永州、道州等地。转移到桂林。与滇营、焦琏等部配合在全州大败耿仲明部将董英部。斩杀千余人。董英“仅以身免”。但不久又与焦琏部主客矛盾爆发。抗清局面就被破坏。顺治五年二月。郝永忠部在临川被清军击败。奔还桂林。撤至柳州。同年八月在武冈与陈友龙爆发冲突后。又随着何腾蛟的死去。郝永忠部与南明失去联系。“至黔之独山川”。顺治七年。到达楚蜀边界定居。这就是后话了。
顺治五年。抗清局势又为之一变。原明降清将领金声桓和王得仁在江西反正。清廷后院失火。忙不迭的从湖南抽调兵力前往江西镇压。湖南的形势对永历政权可谓大好。何腾蛟发动反攻。基本收复湖南大部分失地。清军在湖南的据点仅剩长沙一城。在川、楚交界屯驻了两年之久的“忠贞营”奉堵胤锡之命于十一月在湖南北部和中部发动反击。攻克益阳、湘潭、湘乡、衡山等县城。进而围困长沙。并在进攻长沙之时。将守将徐勇射伤。“徐勇立城上。赤心一箭中其骽”。
在忠贞营攻打长沙的时候。何腾蛟认为“长沙自我失之。必自我复之”。遂让堵胤锡命忠贞营从长沙去支援江西的金声桓和王得仁部。长沙的问题由他率领马进忠部和滇营解决。但是事不遂人愿。忠贞营在途中与胡一青率领的滇营发生矛盾(一说是李赤心与何腾蛟之将王进才有怨。并不往江西进发。在入粤途中被滇营阻止)。滇营并不能赶到预定位置。而马进忠与何腾蛟会合时只带了1000余人。这点兵力攻打长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永历政权内部发生军事失误的同时。清定远大将军济尔哈朗率八旗军南下。其部以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统阿济格尼堪为前锋部队。急速向何腾蛟所在的湘潭挺进。顺治六年正月。湘潭被清军攻破。何腾蛟被俘不屈。被清军杀死。湖南境内明军不敌清军八旗主力。纷纷溃败。“凡已收复各郡县。从此复陷”。会战失败后。忠贞营退往广西境内。同年五月。李赤心病死于南宁。所部由高必正继续主事。
在退往广西后。高必正等人曾经建言抵制党争。合力抗清。但永历政权实在是腐败透顶。让忠贞营失望透顶。加之军饷缺乏。于是在顺治七年冬。向川、楚边界转移。据《永历实录》记载。途中高必正遭到孙可望埋伏战死。领导责任落到了李赤心的养子李来亨身上。大概在顺治八年左右来到川、楚边界定居。不再直接隶属于永历政权。
而此前刘体仁、袁宗第在顺治三年荆州之战后。辗转河南南阳、陕西商州、湖北襄阳等地。在顺治五年。又与李赤心等人联合一起在湖南与清军作战。在李赤心等部退入广西后。大概在顺治七年到达川楚边界定居。此外顺军余部塔天宝也在同年来到川、楚边界。
至此大顺军余部的主要领导们。如李来亨、郝永忠、袁宗第、刘体仁、塔天宝、党守素等全部齐会川、楚边界。与最早到的贺珍等起义军形成“夔东十三家”。在此长期从事抗清运动。直到康熙二年。清廷基本消灭永历政权。于是命都统穆里玛为靖西将军、都统图海为定西将军率领京师八旗兵和四川、湖广绿营兵10余万向“夔东十三家”发起进攻。刘体仁、李来亨兵败自杀。郝永忠、袁宗第二人被俘后不久被清廷杀死。党守素、塔天宝、马腾云等率部降清。至此。大顺军余部以及其抗清运动走向完结。所谓“中原无寸土一民为明者。惟诸郑屯海外”。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清史列传》、《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稿》、《满汉名臣传》、《明通鉴》、《永历实录》、《岭表纪年》、《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明末忠烈纪实》
其他观点:
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结果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胖揍了一顿。逃回北京以后。李自成二话不说先登个基再说。登基结束后。他就把吴三桂全家给宰了。随后带着财宝逃往了西安。
李自成本来就没打算在北京常驻。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老巢在西安。所以他没有坚守京城。可是多尔衮和吴三桂可没打算让他顺利地守住西安。
多尔衮一边派阿济格带着吴三桂西进。夺取山西以后。猛攻陕北地区。另一边则把南下的多铎大军抽调回来。选择北上猛攻潼关。
李自成也兵分两路。一路由侄子李过镇守陕北。李自成自己则带兵镇守潼关。结果压根扛不住清军的红衣大炮啊!这玩意儿能到清军手里。多亏了毛文龙的那三个养孙了!
最终李自成只好放弃了潼关。选择转战荆襄。可是他侄子李过当时在陕北。压根就没办法跟李自成会合。只好从汉中那边绕道进入荆襄。这么一来李自成就出意外了。
一、李自成命丧九宫山。几乎成了定局。
李自成失去了陕西这块根据地以后。跟一只没头苍蝇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当时大顺还有荆襄这块根据地。已经经营了两年时间。算是比较成熟了。
李自成来了以后。将坐镇武昌的左良玉给赶跑了。可他自己居然也主动放弃了荆襄之地。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被打怕了。左良玉看到李自成就害怕。所以撒丫子就跑。可李自成看到清军来了也害怕。也撒丫子就跑。
这回他往东跑。先跑到湖北。再跑到江西。回头又从江西折返到了湖北。迷之路线至今无人可解。他在想啥玩意儿?
其实李自成已经成了六神无主的人。他没了主意。大顺军自然就更加没主意了。因此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徘徊的时候。就出事了。
李自成带着十几个马仔去探路。闯王算是比较勤劳的。这种活居然都要自己干。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帮民兵。民兵一看他们就不是好人。所以双方就打了起来。
李自成运气不好啊。在这场斗殴中。居然被当地民兵给活活打死了!一代闯王李自成居然以如此滑稽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是谁都想不到的。
以至于很多人不相信李自成已经死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李自成的障眼法。其实李自成出家做和尚了。那么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李自成是真的死了。要不他手下还有数十万大军。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非要做和尚呢?那几千万两的军饷也没用完。卷土重来未可知有没有?
二、李自成死后。大顺军投靠了南明。
李自成一死。几十万大顺军就群龙无首了。这里史料中是有分歧的。大多数人认为当时李过他们还没来得及跟李自成会合。李自成就挂了。所以李过所带领的这支部队。和李自成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分别有了两条不同的去路。
第一。跟着李自成的部队。归顺了何腾蛟。
李自成去世以后。大顺军主力群龙无首。这个时候李过、高一功等人还没来得及赶来跟他们会合。所以这支部队何去何从。其实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想要继续跟清朝鏖战。希望的确不大了。因为他们军队的老大没了。这事儿很难办。所以说在郝摇旗和刘体纯等人的带领下。大顺军开始向南明靠拢。
当时南明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正在前线督师。他是个没什么兵权的人。实际上大顺军要灭了何腾蛟轻而易举。但是此时的大顺军最需要一个领导。所以他就找何腾蛟商量起了投降的事情。
何腾蛟得知以后。那叫一个高兴啊!虽然大顺军跟明朝昔日是死对头。可是现在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抗清。有啥过不去的坎呢!
所以何腾蛟坦然接受了他们。将他们编入了南明的阵营之中。从而使得何腾蛟一下子成了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实权人物。
第二。跟着李过、高一功的部队。归顺了堵胤锡。
李过和高一功手下的人马。多达30万之众。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时李自成死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给李自成收尸。就遇到了何去何从的问题。
有人希望李过自己竖起大旗跟清军死磕到底。但是李过此时却觉得应该跟南明合作。大顺军才有出路。这事儿也得到了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的支持。
因此在李过的带领下30万大顺军便投靠了湖广巡抚堵胤锡。堵胤锡是一位对大明忠贞不二的人。他十分高兴。立刻前去收编大顺军。
这下子南明赚大发了。当时隆武皇帝朱聿键得知以后。立刻将这支部队命名为忠贞营。而李过也得到了一个新名字:李赤心。
三、大顺军到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何腾蛟是个投机分子。他手握兵权以后。隆武帝觉得可以凭借何腾蛟的支持。脱离郑芝龙的束缚。因此隆武帝便相邀何腾蛟一起北伐。何腾蛟表面上支持。实际上一兵一卒没动。
这事儿可把隆武帝害惨了。最终导致隆武帝被清军杀害。至于被何腾蛟收服的郝摇旗等人有个领导等于没有领导。因为何腾蛟不懂军事。最终导致这支大顺军节节败退。不久便毁于一旦了。
至于跟着堵胤锡的这支大顺军。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堵胤锡虽然忠心不二。可是军事才能也是菜的可以。基本没打过什么胜仗。结果导致这支大顺军也是七零八落。
总结:夔东十三家。就是大顺军余部组建的。
抗清势力中。很有名气的夔东十三家。其实就是大顺军余部组建的。当时何腾蛟和堵胤锡双双战败。大顺军们该何去何从。再次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将领。跟三峡地区的地方武装合作。组建了一支新的抗清队伍。这就是夔东十三家。
这些人马主要集中在川东、鄂西的山区。所以清军很难攻克。几乎是南明王朝在大陆的最后一支抗清队伍了。一直到康熙三年才被剿灭。《鹿鼎记》里曾柔所属的王屋派。应该就是按照夔东十三家编纂出来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观点:
李自成。我不是被村民打S的。我是被大家喷S的!你们高兴就好。我随便!
首先李自成是不是死在九宫山。是不是被杀。这个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我们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
第一。李自成被困自杀。这种说法源自于清军统帅阿济格的奏报:“……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
不过这种说法。可能性很低。很有可能是阿济格为了邀功而故意编造的故事。因为要是这样的话。最起码李自成的尸首会被清军掳走!否则没有办法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
第二。李自成是战死的。《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个说法也是有漏洞的。程九伯到底有没有杀死李自成。李延是不是就是李自成。这个都没有明确的历史佐证!
第三、被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记载: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其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
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这种说法也只是民间传说。要知道在这种危急时刻。他怎么可能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独自上山拜元帝呢?一个被追的满地跑的将领。有人靠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警觉性都没有怎么做将军?一个战场杀敌无数的将军。对付不了几个村民?而且村民无缘无故为什么要杀人。既然杀错了。那么他们原本要杀谁?
第四、搏斗致死说。这种说法更是有点不着边际!康熙年间的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
说李自成跟程九伯等人空手搏斗。李自成杀了程九伯。程九伯外甥金某某从后面偷袭李自成。被铲子拍死!李自成是在逃命。不是在游玩。怎么可能跟几个村民搏斗呢?他的随从十八个人就这么容易被一伙普通村民打死?李自成的护卫战力就这么差?
第五、归隐之说。这种说法流传也很广。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何会这样说呢?首先在那个年代不比现在。身份识别有很多障碍。比如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见过李自成的。只要他自己不说自己是李自成。换一身普通民众的服饰打扮。有多少人能认得?
有人会说那不是有通缉令?那个时候的缉捕令画的画像只能说充其量六、七分像。否则也不会一个朱元璋像都十几个版本!要想从画像辨别。难度比较大!
其后人以及民间观点都认为。李自成兵败之后很有可能是隐居在湖南石门山夹山寺。也有的认为是隐居在青城镇的大山里。这都是后来隐约的传说!
那么李自成的大顺军是怎么被清军打败的呢?
要是李自成。高峰时期。他号称百万大军。怎么就败在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手中呢?
其实李自成真正能调配并且有战力的部队也不过十多万人。而吴三桂有三万关宁铁骑。加上后勤和其它的兵种预计中暑也就5万。多尔衮应该兵力在8-12万之间。实际上出作战的也就7万左右。也就是说吴三桂加上多尔衮的总兵力应该是12万左右!
李自成当时派了多少人参战呢?据某些史学家研究说是6万精锐加上唐通1万杂牌。还有一些后勤部队充其量8-10万。根本就没有20万之多!
清世祖实录卷四记载:
“戊寅。师距山海关十里外。”“四月二十一日抵山海关。值贼首李自成亲率马步兵二十余万。......。招三桂降。三桂不从。贼随围山海关。是晚。即败贼总兵官唐通马步兵百人于一片石。斩百余人。贼兵遂遁。次日。大军直扑山海关。三桂开门迎降。我军随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入。望见贼渠领众自北山横亘至海列阵。是日大风扬尘。咫尺不见。”
吴三桂开城投降多尔衮。给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本来他以为吴三桂已经招降。没想到他临时反水!这就是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吴三桂凭借五万兵力镇守山海关这么多年。多尔衮都无法攻破关口。这次就这么容易破关?
李自成在山海关败了之后。匆忙地往京师逃窜。其兵力损失大部分。主力损失之后。李自成自知保不住京师呢。所以就退出京师。往老家方向逃跑!但是清军紧追不舍。李自成把军队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由侄子李过带领十多万从汉中南下。自己带一部分数万人从湖北方向南下。约定荆州汇合。此时应该他们还有大概十大几万的兵力。
在荆河口大败明军左良玉。夺得了武昌、襄阳。他想进一步攻取南京。但是没有想到清军追至。他不得不弃城逃跑。这是他第三次弃城了 。从京师到西安。再到武昌。一路打一路逃到江西九江地区!
但是李自成遭到围攻之后大将损失殆尽。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从江西九江北逃。逃到了九宫山附近。就杳无音讯。这就有了前面的各种传说!本来李自成应该是南下想与南明残部合并一起抗击清军的。没想到
那他的十多万部队到哪里去了呢?其中大部分是投降了南明。少部分投降清军。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没有一个人能扛起大旗。没有办法。只有作鸟兽之散了!其实李自成战死的兵力不多。都是一路打一路散。到最后所剩无几!这就是李自成的最终结局!至于说他如何埋葬的。这应该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71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大顺,清军,山海关,忠贞,湖南,顺治,长沙,赤心,荆州,湖广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后,数十万大顺军去了哪?为何李自成被草草安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说实话关于李自成之生死。学界还是争议还是有点的。但普遍认为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率领小股人马侦查地形事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