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原创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好文

热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吧。

我在华为的直接上级跟我同龄。我入职时。他已经在华为公司待了超过7年。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说。其实当年他刚来时。是所有新人中最不被看好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学历最低:大专毕业。本来以这个学历。他根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但当年他硬生生大冬天抱着简历守在面试官待的酒店门口。头发上都结了冰碴。

这份劲头。让面试官觉得他很有狼性。符合华为的企业文化。破例给了他面试机会。才得以进入。入职之后。他深知自己起点不如别人。唯有加倍死磕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但凡有新任务。或者别人不肯做的累活。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在实习转正考核时。他获得了主管强力推荐。以第一的考核成绩转正成功。再之后。他逐渐甩开同批入职的其他人。第一个当上主管。之后。又当了最年轻的服务部代表。每年的绩效考评都是B+以上。

他说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学历的确是我的短板。却也成了我奋力往前。最大的动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同年进厂。五年后二本毕业的比985的先当领导。这样的事很正常。在现实职场中。事实上也非常常见。

1.大学最大的作用。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

咱们一起回顾一下。大学都学的什么?

这个说法。还是建立在基本上好好学习。不轻易翘课的基础上。

我大学时。从未挂过科。每年都拿奖学金。我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还是学得蛮扎实的。但它最大的作用。也仅仅是让我通过面试而已。

距离能上手工作。必须承认。差得还太远。

有没有上完学就能立马无缝衔接开始工作的?有!新东方厨师和蓝翔技校。

越好的学校。越注重氛围营造。越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因为培养好这个。才是一通百通的底层逻辑。

所以为什么大公司都爱招或者只招985、211?真不见得是这些学生当前能力有多强。而是从概率看。他们的潜力确实强。而大公司又正好不差钱。有耐心有时间慢慢培养。将他们最终培养成才。但如果这些人自己懈怠。对不起。公司不是学校。可不会给你重修的机会。

普通院校其实从来不乏能力强的学生。只是可惜他们的机会比高等院校天然差很多。而反过来说。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相比那些被一时的优越感蒙蔽双眼的天之骄子们。他们的上进驱动力自然会强得多。也更容易出成绩。

2.老板只为结果买单

一个清华毕业。一个二本毕业。前者若只懂口若悬河。事事不落地。后者则踏踏实实。每次做事都能交付让老板满意的结果。你是老板的话。给谁升职加薪?答案显而易见。

学历真的不过只是敲门砖。它顶多代表你的过去。一旦进去后。大家将重新站在几乎同一起跑线。接受同样的检验标准。这也是职场最公平的地方。

大学期间。我们尚可通过期末突击几天。就有可能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在职场。没门。

谁更努力。谁更会思考。谁更能为公司创造效益。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些事。老板门儿清。

老板只会为你现在能输出的结果买单。而绝不会为你的过去买单。哪怕它是辉煌的。

3.没上过985的人。怎样才能获得和他们一样的机会?

我前面说了这么多。并没有瞧不起985的意思。事实上。他们的机会确实大得多。而他们中的多数人。也确实很优秀。

只要保持旺盛的前进动力。他们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我们想讨论的是。对于没那么多机会的二本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机会和生活。应该怎么做?

在我看来。只有两点。

第一。扩展眼界。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努力。是你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是跟你同样层次。多半你也就和他们一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有时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你才会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新鲜而精彩的活法。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改变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唯有加倍死磕。

就像我华为的直接上级。基础不如人怎么办?

那可不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别人娱乐休息时。你心里也有点数。别跟着瞎混。继续给自己加码呗。

事实上。华为不就是个死磕典范么?30年时间。击败了所有的电信巨头。其中不乏众多百年老店。

靠的什么?

偏激者看到的是政策。是不人性的制度。而同样进过华为的我。看到的是无数个夜晚。当友商都已酣然入梦。华为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真的在彻夜死磕。这才拼下的一个个客户。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其他观点:

题主问了一个好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不同的学历毕业下。为什么相对偏低学历的人会发展得更好。

首先申明一下。当领导其实不一定能证明就是发展的会好。因为现实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人才一心只想做个技术专家。而不愿意当个管理者。

假定两者都想当领导的情况下。985的学生没有竞争过二本院校。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呢?子佳从三个不同的时间阶段两者的能力差异可能性。来做个分析。

高中阶段:两人的基础智商和能力差异不大。考入不同层次的大学更多是个人努力程度、教育体制和运气的影响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用比纳量表来测试一个地区全部人员的智力情况。那么不同智力人员的数量分布呈现出完美的正态分布:两头少。中间多。

中等智力(100±16)的人群。大概占到总人数的68%。而如果再包含中等智力偏上及偏下的人员(100±32)。大概能占到95%的比例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的智商真的相差并不大。

因此。在高中阶段考上不同层次的大学。更多的在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里面可能有个人对高考的重视和努力程度。也可能是运气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目前实行的高考教育体制的影响。

受不同省市的考生数量、录取率的差异。都会导致即使真的是同一能力水平的学生。也会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

比方说:山东、浙江的考生想要考上清华/北大。相应的分数要求要远远高于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

大学阶段:二者获得成长的情况。完全取决于能否利用好不同院校的差异性资源

985学校和二本院校最大的差别。不在于个体差别。而在于外部的资源和环境差异。能否运用这些差异拉开差距。完全看个人的用心与努力程度。

985和二本最大的差别在于以下两点:

985学校教师资源丰富。相对来讲名师更多。老师的教学方法、课程系统性可能会更好一些。可以节省学生的个人摸索成本。如果再有一些外部大咖资源的分享、讲座、沙龙活动等。更容易加速学生的成长。

985院校的学生成绩更加优秀。基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更容易倒逼一个人不得不加快成长。跟上同学的步伐。

但是这两点差异都是外部因素。身在985院校的学生能否成长更快。取决于其如何利用好这些外部资源。

如果这些外部资源都视而不见。一个985院校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比二本学校多出什么巨大优势。

工作阶段:毕业参与工作后。学历仅仅是一块敲门砖。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会受到综合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使考虑两个人工作之后。同样努力。能否当上领导。还可能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为人处事:也就是职场上常说的“情商“差异

能力素质:比如责任心、担当力、沟通能力等

个性特征:比如是否能面对冲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类工作管理冲突

机会匹配:是否存在相应的发展机会。以及机会来临时的决断力

背景关系:双方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后台背景是否存在差异

……

以上这几点只是简单的罗列。对于职场。提拔一个管理者。靠考虑的因素会比这更加的复杂。学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考虑因素。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智商差距并不大的。后天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努力的方向、努力程度、努力的方法、才是拉开各自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五年时间。仅仅是漫长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小段路。更何况这个也只是个例因素。并不能因此就得出什么武断的判断。

作为职场人。持续不断的追求未来的个人成长。不纠结于过往取得的成绩或些许遗憾。才是重点。

我是子佳看职场 。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只能说:能力比学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我一个发小。从小就是一个孩子王。感染力和领导力比较强。我们这一帮小孩要做什么大事时都以他为首。由他进行事务决策。

但这个发小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就是经常考不及格那种。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在村里长辈的带领下到重庆打工。后来由于各自原因很少联系。当我2004年大学毕业时。他已经在重庆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专做商场柜台的装修业务。

2008年。当我还在成都这个城市为落脚生根而努力工作的时候。这个发小已经把业务从重庆做到了成都。并且在重庆主城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2015年。当我自主创业。为寻找客户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个发小已经在叫我帮他关注成都车展奔驰的E300D这款车型。而他本人则已经在重庆市效购买了一套大别墅。养了2个娃。

现在。我们之间的物质差距似乎还在拉大。我觉得可能这一生我都从物质收入上超不过人家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他有多牛B。各有各的优势和生活乐趣。知足常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8:33

    职场,华为,努力,机会,他们的,学历,的是,差异,学生,院校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8:33

    没想到大家都对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8:33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吧。我在华为的直接上级跟我同龄。我入职时。他已经在华为公司待了超过7年。有一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