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罗振宇「得到」2017年的压轴大课「中国史纲50讲」?
原创

如何评价罗振宇「得到」2017年的压轴大课「中国史纲50讲」?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罗振宇称施展老师的这门课是自己“这一年最大的一次认知升级”。

在一个思考未来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究竟有没有机会?但要想推想未来。首先要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通过对3000年中国历史的回望。不断还原“中国究竟是谁”。

在叙述方式上。施展打破了一般历史讲述的中原视角。展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多元一体的中国。施展在《中国史纲50讲》中不断阐释:对内来看。中国是个多元一体的体系。对外来看。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枢纽。而贯穿这两个身份的。是中国的一个根本特征。那就是它的超大规模性。

也正是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使得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无法在任何单一学科的话语当中完成。而施展工科出身。在北大拿了史学博士。现在主要教授西方政治学相关课程。这种学术背景。恰好赋予了他超越单一学科。解释宏大问题的跨学科能力。

施展老师。调用了地理、历史、哲学、思想、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

怎么看《中国史纲50讲》?我们请《中国史纲50讲》的作者。自己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可能你会问。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展望未来。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

很简单。是为了回答门口保安会问你的那三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你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这个目标要如何设定呢?

这首先取决于你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世界。

而只有当你搞清楚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理解了过去。理解了历史。才能搞清楚当下自己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该如何规划未来。

所以。越是一个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是一个需要回顾过去的时代。

历史的功用。不是让你知道几个八卦。知道四爷和十四爷到底应该是谁继承皇位。司马懿和杨修到底啥关系。

历史真正的功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关心未来的人。那你一定也是个愿意重读历史的人。

究竟什么是中国

我们要通过重读中国历史。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中国。弄清楚它从哪来。想明白它会向哪去。

也许你会感觉奇怪。什么是中国。这还用问吗?

当然要问了。而且这个问题很值得问。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个是。你可能看到过这么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说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取代。有些人就认为。宋朝之后都不能叫中国了。

咱们先不急于判断这说法对错。只追问一下。在一个几百年都不是中国的地方。成长起来的人还会是中国人吗?

如果是。那么似乎崖山之后还有中国呀。

如果不是。那我们凭什么自称中国人呢?

但是崖山之前和崖山之后。似乎确实也不一样了。

到底是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简单地这么一追问。你就会发现。什么是中国。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中国和世界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是从历史上发展起来并不断演化的。

不搞清楚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变迁过程。同样也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

要回答前面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静下心来重读历史。

时间和空间的两条线索

因此。在我的这门课里。我会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为你梳理中国历史。

从时间上。我会从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开始。一直讲到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你会看到这些重大变化的真实逻辑。

在空间上。我也会带你看看在中原以外。在草原、在高原、在海洋上。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变化。

你会看到。这几个空间在几千年来一直在发生密切的联系。也给彼此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互相定义着对方。

而到了近代之后。这个空间概念进一步扩大了。你会看到。世界对中国的改造。和中国对世界的改造。

当你听完这门课的时候。会发现:

从内部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多元成分的国家。

从外部来说。中国在近代开始成长为世界秩序当中的一个枢纽。

而内外这两个特征。又有着非常深刻的相关性。

当然。我们这门课不是学术研究。我会用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来给你呈现这些深层的、真实的历史逻辑。

比如:

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北宋一直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明朝为什么盛产忠臣和奸臣?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崛起的深层逻辑是什么?等等。

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那么。我讲述这些故事。与以往你在一般历史书上会看到的讲法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来说。我会搁置价值判断。不断努力进入到深层的历史运动逻辑进行分析。

历史本身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

要说到博弈。就有两个事情必须纳入考量:

一个是博弈的内部动力机制。一个是博弈的外部约束条件。

内部动力机制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人们的欲望。

外部约束条件是什么呢?主要是博弈当中可用的各种资源。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用两个词来总结。就是欲望和秩序。我把这两个东西称为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讲述过程中。我对任何事情的分析。都会不断地回溯到历史的第一性原则上去。

你会在这门课听到什么

这些重要节点主要分为六个模块。

古代历史部分。我们会讲述封建社会、豪族社会、古代平民社会这几个篇章。

近代之后。我们会主要讨论近代转型、现代革命、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互动。这样几个重要话题。

在每一讲里。你都会到不同群体展开的精彩博弈。发现中国内在的发展逻辑。你可以看一下文末的课程表。会对我们这门课有更直观的印象。

最后再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现在外交学院任教。教授西方思想史、文明史等方面的课程。

对。历史并不是我的主业。而且我的本科是学习工科的。后来觉得工科不好玩。又转向文科。最后在北京大学拿到了史学博士。

你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学工科的。中途转了文科。在学校教的又是西方思想史。干嘛又来「得到」讲一门中国历史的课呢?

答案是: 工科能够解决日常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一直让我困惑不已的问题——中国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只有历史能解答这些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4:50

    中国,历史,你会,的人,未来,工科,世界,中国史,这两个,是一个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4:5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罗振宇「得到」2017年的压轴大课「中国史纲50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4:50

    罗振宇称施展老师的这门课是自己“这一年最大的一次认知升级”。在一个思考未来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究竟有没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