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原创

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匈奴的游牧民族。在生产方面十分落后。她们不懂农业生产。不种粮食。没有文字。没有书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有些地方甚至还是原始社会。而当时的中原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因此汉人对匈奴难免会产生轻视、瞧不起。像苏武在匈奴近20年。他就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但在正史里。对苏武的这个匈奴妻子却只字未提。就是持有一种排斥、不屑的心态。

所以匈奴为了学习汉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都非常喜欢娶汉人女子为妻。并且将匈奴女子嫁给处在困境之中的苏武、李陵等人。就是希望通过妻子跟家庭来将他们拴住。让他们留在匈奴。替匈奴出力。

此外匈奴还有一个土得掉渣的习俗。就是继婚制。所谓的继婚制就是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还有父亲的一些小老婆们。这就叫子承父业。父亲所有的东西。包括女人都一并笑纳;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哥哥去世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财产和老婆。

匈奴女子以牛羊肉为食。又很少洗澡。身上难免有一种异味。再过匈奴人是马背民族。匈奴女子也经常骑马。身体彪悍。经常日晒风吹。因此皮肤粗糙。肤色偏黑。又没有文化。不像汉人女子那样贤淑。知书达理。所以匈奴女子是不为汉人男子所动心的。而汉朝的皇帝更是无法接受匈奴女子。如果他们接受了匈奴女子的话。势必是对中原礼仪的颠覆。那么此举将会激起巨大的民愤。这种滔天愤怒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皇权。这根本不是匈奴女人美与丑的问题。所以汉朝皇帝在皇权与美女作出了理性的抉择。他们选择让自己的女儿嫁过去。打悲情牌。让民众化悲愤为力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其他观点:

蛮夷之国

这样不但会污染了汉朝皇室的正统血脉。也会让天下士子唾骂。皇室这张脸丢不起。而作为草原的国家。其文化还未达到汉人那样“自傲”的程度。所以他们从没把汉人的血统当回事。

相反的。匈奴人觉得汉人提出和亲。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而能够取到汉人的公主做妻子也是非常的荣耀。相比草原风吹日晒的、皮肤黝黑的、身上带着牛羊骚味的匈奴女子。汉人公主细腻白嫩的皮肤。温柔婉约的性格。让匈奴单于爱不释手。

辈分问题

相反。如果汉人皇帝取了匈奴的公主。那么皇帝就得叫他们单于岳父大人。这对于泱泱大国的汉王朝是绝对不能忍的。

突厥时期的佗钵可汗非常的强大。以至于当时的北周和北齐争相与他和亲。然后缴纳岁贡。为了拉近两国王朝的关系。佗钵可汗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周武帝宇文邕。其结果就导致了佗钵可汗直接叫北周的皇帝叫儿子。

一个国家的皇帝被另一个国家的皇帝叫儿子。这种行为让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抬不起头。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我们假设一个情节。如果皇帝取了匈奴的公主。那么就必然得给她名分。但这里有个问题:

假如匈奴的公主只当皇妃。那么匈奴那边就很没面子。人家这么强大的帝国公主远嫁过来只能当个侧房。未免太丢面了;

但如果把她立为皇后。那么汉人皇室被毁载入史册让人骂几千年。我们大汉帝国也很强大的。国家汉人女子众多。倾国之色比比皆是。让匈奴女子当皇后。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即便人家当不了皇后。这里又出现问题了。匈奴公主所剩下来的孩子该怎么算?

并且。这个有着汉人和匈奴血统的皇帝还得叫匈奴单于叫一声外公。匈奴也会趁机进入汉朝最高权力中枢。干涉内政。然后汉朝和匈奴统一。

因此。汉皇帝不管是从皇家利益还是政治因素。以及两国和睦等各方面原因。都不会取外族女子为妻。因为。这会造成各种可见与不可见的危险因素。

然而。事实上古代的和亲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匈奴人的脑子比较简单。他们更喜欢用武力来征服。而汉人文化博大精深。各个都是政治老手。

这些女子对皇族没感情。自身没地位。到匈奴那边还能做个单于的妃子。想想也不错。这样匈奴人有面子、嫁过去的“公主”有了地位、汉王朝也没半点损失。何乐而不为?

其他观点:

看汉朝与匈奴的历史。就会知道。从汉高帝刘邦经历白登之围后。在娄敬的建议之下。就开始有了和亲这一政策。汉朝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从未嫁过皇帝的公主女儿。级别最高的是像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这样的诸侯王之女儿。级别最低的是像王昭君这样的宫女。同时陪嫁一定数量的财物。开放两国的边境。换取匈奴对汉朝的和平。

和亲从诞生之初就注定是一个政治手段。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多年的战争。国力衰微。不适合大规模对匈奴作战。如果勉强作战。 就会打击刚刚建立的西汉帝国。况且刘邦建立之初。还有大量内部的叛乱要优先处理。只有内部稳定了。才能对外作战。和亲在实行之初是汉朝有求于匈奴的政治手段。说得直白些:就是以政治联姻和赠送财物。换取和平。

和亲也是分几个阶段。早期的和亲完全是汉朝主动示弱向匈奴和亲的。或者是匈奴主动索要的。从汉高帝到汉武帝早期。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有一次和亲。这个阶段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仍然是和亲。即使匈奴屡次犯边。汉朝担心实力不够。还是采取和亲政策。但汉武帝中后期。即使对匈奴作战大获全胜。到了汉武帝晚期。为了休养生息。仍然采用和亲政策。嫁出去的都是宗室之女或者诸侯王之女。皇帝才不值得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出去。这些嫁出去的汉朝女子当然有漂亮也有丑陋的。毕竟是宗室之女。谁敢保证一定是漂亮的。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汉朝晚期。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这种情况完全不同了。这个时候匈奴已经很弱小了。呼韩邪已经投降了汉朝。算是汉朝的归附。这个时候汉朝嫁女已经不是示弱了。而是巩固双方关系。这个和亲还是匈奴主动提出的。但性质完全不一样了。是匈奴向往汉朝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向汉朝提出的。同时当朝嫁女的级别也低多了。王昭君只是个平民性质的宫女。当然她长得是很漂亮。这是个意外。

一、从匈奴的角度

既然是汉朝有求于匈奴。所以早期在政治上汉朝其实是弱势的一方。和亲又是汉朝提出来的政策。因为对于匈奴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匈奴单于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妻子。又得到不少汉朝的财物。何乐而不为。所以对于和亲。匈奴是被动地接受。享受好处。

同时。匈奴自认为接受这种和亲是心安理得的。是获得胜利的。匈奴这个民族有崇尚强者。鄙视弱者的传统。《史记 匈奴列传》中说匈奴内部是强壮的人吃最好的食物。老年人吃剩饭剩菜。你让匈奴向汉朝和亲。送匈奴公主到汉朝。不等于是叫匈奴向汉朝示弱吗?这跟匈奴女人长得美丽还是丑陋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民族传统的问题。

二、从汉朝的角度

纵观汉朝与匈奴几百年的交往中。汉朝皇帝确实没有娶过匈奴女子为妻。这并不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对于汉朝来说。这就是文化的原因。

这得从数千年华夏民族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来说。在上古华夏民族形成之时。因为没有地理知识。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天下的最中间。称为中国或者华夏。又以华夏天子居住在中国或者华夏的正中间。天子的四周是天子所封的近臣或者嫡系诸侯王。再外面是天子所封的外臣或者诸侯王。再向外就是臣服于天子的方国或者进贡国。最外面就是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外族。

又因为华夏之外的四个方向。外族又被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当时的匈奴就生活在汉朝的西北方及北方。属于北狄。是标准的外族。

早在春秋早期。管仲辅佐的齐桓公就以“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周朝的诸侯国一起代替天子行使职权。这个职权的主要目的就是联合打击蛮、夷、戎、狄等外族。将他们赶出华夏的地盘。保卫华夏的安全。这个思想一直在华夏流行。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种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华夏和蛮、夷、戎、狄等外族不仅仅因为居住地域不同。而且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各种礼仪都不同。相对来说。华夏的文明更高。科技更先进。礼仪更高尚。生活更富庶。华夏统治者一直是看不起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外族。从心理上也不能接受他们。就更不用说娶他们的女子为妻了。

所以汉朝皇帝从来不会娶匈奴女子为妻子。不论这个匈奴女子长得多么漂亮。首先从心理上就无法接受。在文化上就不会接受了。匈奴的文化是:弱肉强食、父妻子娶、兄妻弟继。这在汉朝看来是违背伦理的。

因此。匈奴不向汉朝和亲。是因为汉朝皇帝根本就不想娶匈奴女子为妻的意愿。这是文化原因。也是政治原因。从文化上看。汉朝无法接受甚至看不起匈奴。从政治上看。汉朝向汉朝和亲从早期的被迫。随着汉匈战争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转变为以巩固双方关系的和亲。即使汉朝强大后。仍有和亲发生。但性质已经转变。唯一不变的是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女子为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8:02

    匈奴,汉朝,汉人,华夏,女子,单于,皇帝,外族,公主,文化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8:02

    没想到大家都对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8:02

    匈奴的游牧民族。在生产方面十分落后。她们不懂农业生产。不种粮食。没有文字。没有书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处于奴隶社会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