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药藿香怎么进行人工栽植呢?
藿香。又称合香、土药藿、山茴香、霍去病、广藿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草食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解暑化湿、行气和胃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对常见的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中药藿香对种植环境的要求
1、温度。藿香喜高温。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发芽适温18—22℃。发芽天数7—10天。根比较耐寒。在北方地区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2、水分。藿香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毫米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根死亡。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藿香怕涝。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根部易腐烂而死亡。
3、光照。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比较好。在荫蔽处生长欠佳。
4、土壤营养。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可以种植。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
藿香的繁殖方法
藿香用种子繁殖。藿香种子寿命2~4年。所以隔年的种子仍然可以播种。6—7月份收获藿香时。藿香的种子还没有成熟。所以需要预留种子地。等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割。收割后放在阴凉处后熟几天。晒干后打落种子备用。
种植土地要选择排灌、管理方便、肥沃而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为好;在翻耕耙细整平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1500—2000公斤作基肥。然后做成1.5米宽的高畦。按照行距25—30厘米。开1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于沟内。用细泥覆盖约1厘米厚。人工土壤过干就要浇水。播种时间南方地区在9—10月进行秋播。北方地区在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北方地区播种后用小拱棚保温。
田间管理
气温保持在20~25℃时。10~15天出苗。当苗高3—6厘米时间苗。条播可以按行距10—12厘米间苗。穴播每穴留苗3—4株。缺苗要在阴天补栽。苗高30厘米时进行培土。结合施肥。肥料以人畜粪尿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也可以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施后浇水。第二次施肥在8月份中下旬进行。肥料以人畜粪尿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也可以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施后浇水。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植株烂根。
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根腐病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病株从根部和根状茎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使皮层变褐色。最后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穴。
2、褐斑病。主要危害叶。在叶面形成园形或者近园形的病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且生淡褐色雾状物。一般在5—6月份开始发生。雨季危害更严重。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
3、枯萎病。枯萎病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最初病株叶片及叶梢部下垂。青枯状。最后根部腐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藿香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浇灌病穴及邻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采收
一般种植后可以连续收割2年。除留种外。在6—9月份收割。选择晴天齐地面收割鲜草。凉干、晒干或者烘干后就可以打捆。包装贮运。要放置在干燥处。以防受潮发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其他观点:
霍香这一味中药。人工种植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农户青睐。霍香人工种植对土壤的要求其实不是太严格。只需要选择适宜的松软沙质土壤即可。
1.对于霍香施肥的话。以人畜有机肥为佳。霍香较为喜欢潮湿环境。幼苗则喜雨。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合理灌溉。尤其是雨季时要多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烂根。
2.防虫害是霍香人工种植的最主要的任务和难关。霍香主要害怕枯萎病、斑枯病、角斑病等。其中可以使用多菌灵和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红蜘蛛的危害。使用虫螨立克有不错的效果
其他观点:
一、选地整地
二、播种
生产上可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北方地区采用春季直播。
1、春播
在4月清明至谷雨时节。在做好的畦面上顺畦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沟。沟深1~1.5厘米。将种子拌细沙均匀地撤人沟内。覆土1厘米。用脚踩一遍。稍加镇压。土壤过干需浇透水。亩用种量0.5~1公斤。穴播按30厘米行株距开穴。穴深1~2厘米每穴播种10余粒。亩播种量0.5公斤。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应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畦作。也可垄作。条播或点播。行距25~33厘米。点播的穴距30厘米左右。
2、秋播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中耕除草
当气温在13~18℃。土壤有足够温度。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不论穴播、条播。当苗高6~10厘米时应进行间苗或补苗。条播按株距10~15厘米留苗。穴播按每穴留苗3~4株。如缺苗应随时补苗。在间苗补苗的同时注意松土锄草。在第一年第一次收获前应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3厘米左右。第二次在苗高12~15厘米。第三次在苗高21~24厘米时进行。
2、施肥
可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由于藿香茎叶均作药用。故施肥应以“全肥”为好(包括氮、磷、钾)。如人畜粪、油饼等均可。每次每亩酌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公斤。或施硫酸铵10~13公斤。施肥后应浇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亩每次追施厩肥2000公斤、喷施2遍叶面肥。前期可加施尿素10~15公斤。封垄后不再施尿素。封垄前应注意培土。以防植株倒伏。封垄后不再进行中耕。每次收割后都应中耕除草 和 追 肥 1次。苗高25~30厘米时。第2次收割后进行培土。特别是收割后培土。保护根部越冬。
3、灌溉、排水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褐斑病:危害叶片。在叶正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
并生淡黑色霉状物。5、6月开始发生。雨季较重。实行轮作。注意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
枯萎病:6月中旬至7月上旬低洼易积水或沟浅排水不良的地块容易发病。被害植株的叶子和梢部下垂。青枯。根部腐烂。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浇灌病穴及邻近植株根部。控制病害蔓延。 园艺园林
2、虫害防治
红蜘蛛: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为害严重。成虫为橘红色或黄色。常聚集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初呈现黄白色小斑。后来在叶面可见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失绿黄化。叶片脱落。在害虫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收获前半个月内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无农药残留。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掉。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边杂草。
五、收获与加工
藿香播种后可连续收获多年。除留种田外。一般都在5~6月采摘嫩茎叶或幼苗食用;现蕾开花时。采摘花序洗净、切段。放入酱中调味。7~8月植株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 择晴天齐地面收割全草, 薄摊晒至日落后, 收进堆叠过夜; 次日再晒, 于日落后收进; 次晨理齐捆扎包紧, 以免走失香气。第二次在10月收割, 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一般每667平方米产300~500公斤。藿香以茎枝色绿、茎叶干、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89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藿香,植株,病株,种子,土壤,北方地区,根部,壤土,行距,生长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药藿香怎么进行人工栽植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药藿香怎么进行人工栽植呢?藿香。又称合香、土药藿、山茴香、霍去病、广藿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草食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