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
原创

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 - 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公元220-226年在位。共七年。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今河北临漳)赶回洛阳。继丞相、魏王位。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交出国玺。禅位于他。宣布称帝。国号为魏。年号为黄初。定都洛阳。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当时。朝廷有许多大臣对他并不服气。曹丕利用颁布“九品中正制”的机会。大肆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亲信。打击排除异己势力。把很多藩王的权力收归于己。同时。还做了许多调整工作。比如:

改革官制。曹丕在即位魏王之初。就出台了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严禁宦人干政。要求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 “诸署令”。从制度上根本铲除了宦官干政的根源。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 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

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严令后宫不得干政。群臣不准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藩王不得有治权和兵权。封地随时可以变更。具体做法是:

政治方面。整顿官风。整肃朝纲。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222年。曹丕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东汉以来的旧风气。

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生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组建集贸市场。方便百姓自由贸易。稳定社会经济。很快。北方地区重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曹丕提倡节俭、禁止厚葬。到曹丕去世时。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文化方面。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传播儒家思想。大修孔庙。并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要求人口达十万的郡县每年推荐一人入朝供职。鼓励士人积极进取。发展文化事业。把战乱中毁坏的古代文化建筑重新翻修、整新。曹丕本人的散文、诗赋等方面的文学成就。被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

军事方面。1、消除割据。曹丕采取安抚和征讨并用的策略。稳住和控制了局面;曾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叛乱。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公元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虽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史学家田余庆评价曹丕消除青徐割据势力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2、大破蜀汉。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3、三征东吴。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后经多次斡旋。魏吴最终结束敌对。孙权(暂时)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4、平定边患。曹丕采用安抚、剿除政策。击退了鲜卑人的进攻。稳定了边关局势。修补了与匈奴、氐、羌等民族关系。对于边民在生产、畜牧等经济上予以帮助、鼓励他们积极生产。贸易往来。安心生活。对于不法分子和里通外国份子。则坚决予以剿除。不留隐患。

后世对曹丕评价不低。功过中允、是非恰当。我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就不在这里胡说乱评了。请看历史人物对其的评价吧!

《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隋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

唐《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唐《两唐书志》作者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唐大臣、史学家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

宋大臣。《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元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葛亮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

现代文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当代学者陈家兴:曹丕既是第一任魏君。同时也是守成者。对于东汉末年的流弊。曹丕都是亲历见证者。作为开国者和守成者的他。却没能汲取教训。深自约束。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曹丕。其最大的幸运就是他有一位乱世枭雄、盖世无双的好父亲——曹操。而其最大的不幸。大概也是他无论做得多好。都无法同其父相比。只能在其父的庇荫(阴影?)之下。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第一继承人却仍要面临如此多的竞争

曹丕本是魏王曹操的嫡长子。按照中国古代“立嫡长子”的传统。曹丕理应是第一合法继承人。也应拥有最多的支持。但是事实上。却因为曹操迟迟不确立继承人。导致曹魏内部的继承人之争愈演愈烈。

甚至于曹操还曾经想把继承人的位置给“称象”的曹冲。曹冲早夭之时。曹操还曾经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这句话本足以伤曹丕很深。但是曹丕后来却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

作为曹丕弟弟的曹植。更是与曹丕争得“头破血流”、“不亦乐乎”。然而。曹丕却并未如其他胜利者一样。将竞争者彻底除去。

“七步成诗”、“卞夫人的压力”真的能阻止一个政治家“狠辣的心”。后人多为曹子建叫屈。却少人为懂曹丕的苦。搞得好像嫡长子是曹植。而不是他曹丕?

文帝曹丕执政时的主要政绩足已彰显其才能

曹丕出台过两项非常有利的政策:

第一个是严禁宦人干政。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并下令后宫不得干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并且外戚不得为辅政;对藩王。则经常变更其封地。且没有治权和兵权。可见曹丕充分吸收汉朝外戚、宦官、诸侯王等争权的经验。

第二个是推行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沿袭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唐时期。为科举制度所取代。虽然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士族的发展。但是却是当时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选官制度。

由于之后曹魏统治者羸弱。并未能够守住曹魏江山。为司马氏所取代。但是却并不能因此而完全归责于曹丕的政策本身。

文武双全的曹丕

正如本文初所写。如果没有曹操做对比。曹丕当得起文武双全的君主。虽然并不能算是顶尖水平。但是以一个君主来评价。还算是不错的。

曹丕在诗、赋、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最擅长的跟其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一样。是五言诗。他们也被并称为“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此外。曹丕还有一部《典论》。其中的《论文》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在武方面。虽然他亲自率兵打仗战绩远不如其父曹操。但是尚算合格。在他统治时期。彻底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平定了青徐一带的割据势力。并且击退了鲜卑的进攻。平定了边患。与其他少数民族势力。如匈奴、氐、羌等也都修复了关系。

曹丕的遗憾

曹丕同很多帝王一样。其最大的遗憾就是其寿命太短。执政时间不足十年。并不能彻底实现其曹魏政权的稳定。

假如当初汉孝惠帝刘盈寿命如其父刘邦一样。便可在其母去世后展现其政治抱负。一改汉朝的历史。曹丕也是一样。如果曹丕寿命如同其父曹操一样。他将与司马懿同一年去世。司马代曹便将不复可能。三国的历史也将彻底改写。很有可能一统三国的不再是被无数人诟病的晋朝。而是看起来更加强大的曹魏。

随之而改变的。魏文帝曹丕也不会一直被说成是“篡汉”之贼。更大的可能如同宋太祖赵匡胤一般。美名远多于骂名。

不过。历史终归是历史。曹丕的短命最终让他和他的父亲曹操。绝大部分时间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反面教材。“白脸的曹操”现如今仍旧是京剧中的著名脸谱。曹丕也一直是做了很多肮脏事、抢了弟弟曹植位置、抢了大汉江山的龌龊君主。

其他观点:

三国演义里面的曹丕。着重表现了为争夺太子和曹植的相恨相杀。对美丽甄姬和曹操妾室的霸占。以及继承了曹操的多疑等性格。完全是一个反面角色。

但是在历史上的曹丕。

论才学。是建安七子之一。

论功业。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政权。对蜀汉。孙吴政权一直保持进攻性态势。

论内政。曹丕治理北方。放松刑法。照顾百姓。休养生息。还能多次下令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很有眼光的杜绝太监、外戚专权。

被陈寿评价为: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以史为鉴有一个观点。就是不以私德来评论政治家。

曹丕从私德上来讲父亲刚死。就把父亲的小妾全都霸占。对于兄弟曹植。差一点赶尽杀绝。可以说私德有亏。

但是曹丕在位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北方在战乱中逐渐开始恢复过来。

遇到天灾人祸。曹丕往往能够及时的开仓放粮。保证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由于战乱导致人口和人才的损失。曹丕也能在寒门中取士。

在内政上。曹丕吸取了汉末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教训。专门制定政策。杜绝宦官和外戚专权。

可以说。曹丕的这些政策。使得经过军阀混战、人口和经济重心都转移到南方的中原地区重新成为中华文明圈的核心地代。

可惜曹丕的早死。和曹丕选择的曹魏继承人曹睿连续早早亡故。

是的。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打造的大好基业白白送与司马氏之手。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1

    曹丕,魏国,建安,外戚,中正,蜀汉,其父,中书省,继承人,曹魏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1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1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 - 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