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不错。关于这件事史学界确实有所争议。我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我认为无论从史料层面分析还是从兵器杀伤角度分析。努尔哈赤的死大概率和火炮重伤没有关系。至少努尔哈赤中炮而亡的概率还是很小的(注意:对于此类历史事件我也不想一口咬死。就这样)。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从史料层面上来看。说努尔哈赤因为炮伤身亡的证据是极不充分。无论是明清之际官方档案还是私著史书大部分都没有采信此说。
首先来看看私家著述。稍微著名一点的都没有提及努尔哈赤在宁远中炮。
《国榷·卷八十七》:连发西洋炮。相持三日夜。敌气沮。退走灰山。斩二百六级。
评:谈迁对宁远之战的记载堪称保守。只说了极其简单的经过和斩级数目。根本未提后金军有高级人员死伤。更没有“建酋中炮死”这一类的情节。以这哥们的“捧明史观”。如果努尔哈赤真的被红衣炮击成重伤。非得大书一笔不可。而其没有将传闻写入。可见史笔严谨。
《石匮书后集·卷十一》: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
评:此书倒是明确提到了打到“黄龙幕”了。有可能是努尔哈赤的驻地。但后面也说只是伤到了一个“裨王”。显然不是努尔哈赤本人。至于那个“裨王”是谁?没有提及。但从此书毛文龙的传记显示努尔哈赤乃病死。“适当女直主病死”。并没有说明努尔哈赤病死与炮伤相关。也是证据不足。
《山中闻见录》:燔死锦衣名酋十余。杀千余人。晡时乃却走。
评:仅仅是“锦衣名酋”。没有提及努尔哈赤。证据不足。
《明季北略·卷二》:毙其锦服者十余人。所谓固山、牛鹿也。敌号哭舁尸而去。
评:原文说击毙的是固山、牛录这样的军官。不关努尔哈赤啥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五》:建州兵大举攻宁远。参政袁崇焕力御之。发炮击死无算。毙其帅长孙哈兔。斩级六百。建州兵从灰山解还。
评:努尔哈赤痛失一名叫“长孙哈兔”的军官。有可能是其手下在宁远城阵亡的二备御和二游击之一。并无提及努尔哈赤受伤。
至于明朝一方的官方奏报也没有明确提及努尔哈赤中炮身亡。可能有人会说努尔哈赤阵亡是不是袁崇焕吹出来的。但是实际上从袁崇焕的奏报上显示他根本就没提努尔哈赤中炮身亡这一嘴。以下是《三朝辽事实录》兵部转奏袁崇焕军报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袁崇焕听说“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死于八月初十日”这个传闻后。一度认为是努尔哈赤诈死。“夫奴屡诈死懈我。今或仍诈。亦不可知”。
像徐光启为了吹红衣大炮的强劲实力。也只敢说红夷火炮一放。后金死了17000。只在敌军死亡数目上作文章。如果真的把努尔哈赤炸重伤了。把这写上去。岂不是广告效应更强?但是这就不敢乱吹了。敌军死亡数目还能糊弄一下。万一努尔哈赤还活蹦乱跳。岂不是很打脸。老徐可能想了想。还是不要乱写好。(此段有所脑补。见谅)
言之凿凿记载努尔哈赤中炮死亡的是朝鲜人韩瑗写的《春坡堂日月录》。据此书载努尔哈赤攻宁远时。他正在此地。上面对战斗过程还是大致可信的。而且还颇为详细。但是努尔哈赤如何受伤。韩瑗并未写明。只是在文末突兀的来了一句“奴儿赤先已重伤”。这就有点脑补之嫌了。而且其与袁崇焕同在宁远。如果努尔哈赤真的被炮击伤。能被他知道的消息。做为守城主将的袁崇焕难道就不知道吗?何以袁崇焕的奏报毫无显示。更让我怀疑有脑补的嫌疑。
说实话。朝鲜出于对清的极度愤恨。经常性的脑补额外情节已不止一两例了。比如说在崇德元年。皇太极坐稳了大汗的位置已经10年了。朝鲜人不知哪来的情报说清廷朝政不稳。有可能自相残杀云云。“今闻彼中已有相图之渐。此乃天亡之秋”。简直就是凭空想象。皇太极:“相图之渐?还天亡之秋?我怎么不知道?”
至于我国史书如《玉镜新谭》也有努尔哈赤被炮重伤一说。但是叙述极为夸张奇幻。比如说打仗的时候。天降流星。“其落地如天崩之状”。后金军集体震恐;努尔哈赤不仅重伤。还额外死了两个儿子;努尔哈赤死后。后金的汗位居然靠抓阄抽签决定。这确定不是脑补吗?这段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从史料角度看。明朝的官方奏报真心没有明确说努尔哈赤中炮受重伤。至于严谨一点的私修史书也没说努尔哈赤中炮受伤而死。所以这事真的是证据不足。
从火器运用角度来说。努尔哈赤中炮死亡的概率也很小。抑或是其受伤可能与炮击有关。但绝非致命。
关于红夷炮的射程威力。史著很多。我一个外行人谈谈看法。首先。我们要摒弃西法党的吹牛之词。就比如说李之藻言红夷炮“二三十里之内。折巨木。透坚城。攻无不摧”。这个大家看看就好。
从《明清史料》看。清朝围锦州时候离城5~6里挖壕设营来看。红夷火炮的射程应该在这个距离以内。而《三朝辽事实录》里。努尔哈赤在从宁远撤退后就在距离5里的龙宫寺下营也可以印证这个判断。还有《平叛记》记载孔有德在登州城炮击明军也是“一发五六里”。可见红夷炮在城上布置其射程应该在5里以内。当然仅代表个人意见。具体射程学术界也无法统一。我就不再论述了。
至于威力无论是明清官方档案还是野史倒是很一致。被红夷大炮直接命中的后果很严重。大概率是直接死亡的。清军甚至能用红夷炮把塔山城给轰塌。就这威力什么甲都没用。
《平叛记校注·卷上》:在红夷大炮。铁子每个重六斤。触之即折。城垛尽倾。守垛者无处站立。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初八日始发炮。至初九日午时。城崩二十余丈。我兵由崩处登城。
如果努尔哈赤被红夷炮直接命中。那生还概率几乎为0。至少也应该会有缺胳膊断腿这样的重度伤残。但事实就是努尔哈赤在之后还亲率兵马长途奔袭内喀尔喀五部。还与科尔沁台吉奥巴进行会盟。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出城10里迎接奥巴。席间还热情的离坐行熊抱之礼。实在难以想象一个68岁的老者在被红夷大炮直接命中后还能幸存。或在受重大创伤之后还能完成这些行动。
当然。红夷火炮即便是不直接命中也会引起创伤。特别感谢@派大早的相关文章。让我吸收了相关知识。除了直接命中。造成创伤的因素还有两个:一是炮弹激起的各种碎屑;二是炮风。这两种创伤的严重程度根据受伤者所处的环境而杀伤效果各有不同。这个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了。可能努尔哈赤离弹着点较远。只是受到了轻微炮风或者飞溅物的影响。但由于身披铠甲。其所受之伤绝非致命。因为在极近距离被弹风或飞溅物伤到。无论是被伤者的精神状况还是体质都会受到剧烈创伤。而从《满文老档》和《清武录》看。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还能完成重大的军政活动可以推知。即便是他所受的伤即使与红夷大炮有关。也绝非致命因素。
而努尔哈赤的死因多半是自身的原因。首先、68岁这个年纪摆在这边。他自己已然是位老者。其次、在内政上自占领辽东以来。错误的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引起了广大辽东汉民的反抗。而其又一味的镇压。更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抗。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时又遭遇天灾。国内更加动荡。从《满文老档》的记载来看。努尔哈赤除了忧虑。对这个情况毫无办法。第三、年纪大再加上长途奔袭。使他原本就已经年老的身体雪上加霜。第四、与他一起创业的大臣在其晚年基本凋零。使其伤心过度。种种因素加起来。急火攻心之下。年事已高的努尔哈赤得了背疽。不治身亡。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引用文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三朝辽事实录》、《满文老档》、《明清史料》、《明经世文编》、《明史纪事本末》、《山中闻见录》、《袁崇焕集》、《国榷》、《明季北略》、《石匮书》、《平叛记》、《玉镜新谭》、《燃藜室记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其他观点:
宁远之战是1626年2月(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9月(天启六年八月)。而且同年四月野猪皮还亲自带兵暴打了喀尔喀蒙古。五月又回师赶跑了跳出来打劫的毛文龙。要知道。宁远的红夷大炮是原装英制18磅舰用加农炮。也是英国巡航舰标配的主炮群(葡萄牙人从失事的英国巡航舰上打捞卖给大明朝的)。你觉得野猪皮有那么结实。被高速袭来的18磅铁球砸一下还能活蹦乱跳七个月带兵折腾好几百里地然后才“嘎”一声挂掉的话。那你觉得野猪皮是圆嘟嘟拿红衣大炮打死的也没关系。
野猪皮像。貌似也不是超人啊
当时宁远装备的红夷大炮是原装英制18磅舰炮。当时英国巡航舰标配的主炮群。是葡萄牙人从一艘失事的英国巡航舰上打捞出来出售的。野猪皮得多结实。才能被这玩意砸中一下还活蹦乱跳七个月。打完喀尔喀又打毛文龙。然后再“嘎”一声挂掉?
其他观点:
的确。有“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炸伤而死”的说法。
这样说的。还不是一般人。
比如。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的魏斐德。被称作“著名中国学家”。在美欧学界名头十分了得。他就这样认为。
魏斐德不是华人。也不是亚裔。只是取了个汉语名字。他有若干很著名的著作。包括《洪业:清朝开国史》在内。其第一章。《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之议和》一节写道——
1626年2月19日。金军将宁远团团包围。第二天便发起攻击。袁崇焕有意放弃外城。将敌人放入“红夷”大炮及矢石、燃油的射程之内。但努尔哈赤仍奋力攻城。战斗持续了6天。明军的顽强抵抗使金军遭受重大伤亡。努尔哈赤也中炮负伤。被迫率众撤回。七个月后。即1926年9月30日。这位后金大汗伤重而死。
魏斐德在“注”中讲。以上说法。据《清太宗实录》。
“清太宗”。是皇太极。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对魏斐德这一说法。中国史学界很少有人赞同。大约与《清太祖实录》中查不到相关记载支持此说有关。
然《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有以下明确记载——
(七月)癸巳(二十三日)。上不豫。幸清河坐汤。八月庚子朔。丙午(初七日)。上大渐。欲还京。乘舟顺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来迎。入浑河。大妃至。泝流至囗鸡堡。距沈阳城四十里。庚戌(十一日)。未刻。上崩。在位凡十一年。年有六十有八。
这段记载里。没说努尔哈赤有没有受炮击伤不愈而亡。也没说是因为其他原因故去。只是说。农历七月底。他曾经感觉身体不适。于是去泡温泉;到八月初七。感觉好了许多。于是坐船回沈阳。到十一日。离城仅剩四十里时。就没了。
不过。从明军将领掌握的情报看。努尔哈赤是“背疽恶发”而亡。
“东江疏报”称——
(耿仲明)八月初二日。急归报臣:老奴背生恶疮。带兵三千。见在咸宁堡狗儿岭汤泉洗疮……。
这就与《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载对上了——七月底努尔哈赤身体不适去泡温泉。八月二日明军已掌握他所带兵员、所去之地。是为背生恶疮而去“汤泉洗疮”。
可见。明军情报系统及效率还蛮厉害。
努尔哈赤亡故。明军亦立即知晓。
明辽东督师王之臣、辽东巡抚袁崇焕即刻疏报——
奴酋死于沈阳。四子与长子争继未定。
随后。王、袁二人又疏报了努尔哈赤死因和死亡日期——
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死于八月初十日。
这个日期。不很准确。当为八月十一日。但对死因说的已很明确。
据此。中国大多数学者。持努尔哈赤“背疽恶发”而亡观点。
当然。亦有持努尔哈赤抑郁而亡观点之人。其所据。依然是《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天启六年。或曰天命十一年三月三日记载努尔哈赤引咎之语——
吾思虑之事甚多。意者朕心倦惰而不留心于治道欤?国势安危民情甘苦而不省察欤?功勋正直之人有所颠倒欤?再虑君子嗣中果有效吾尽心为国者否?大臣等果俱勤谨于政事否?
努尔哈赤这段话。又与前述王之臣、袁崇焕疏报所言“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相印证了。
如此看。抑郁可能是前因。背疽是后症。二者叠加。以至于其七月底“不豫”。遂有“幸清河坐汤”之行。待八月初七“大渐。欲还京”。不成想疽毒再次迸发。八月十一日便不治而忘了。
或曰。努尔哈赤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大败。他本人也确实受伤。
这里插上一句。魏斐德所言1626年2月努尔哈赤宁远受挫。以及当年9月亡故。都是按照“公历”时间说的。
努尔哈赤作战勇猛。往往靠前指挥。宁远一战中。被“红夷”炮火所伤不是没有可能。
但即便如此。他所受之伤应该不十分严重。因为退兵之后。努尔哈赤便迁怒于蒙古。大举征伐。
他以背弃“若征明与之同征。和则与之同和”盟誓为由。于当年四月初四。亲率大军西渡辽河。前锋军射死蒙古喀尔喀巴林部叶赫巴国鲁幼子囊努克。四个贝勒等又率兵进击西拉木伦河。取得大胜。
对此。袁崇焕亦有疏报——
臣见奴儿哈赤。自宁远败后。平昔之力压势制者。保不生携二之心?其含愤蓄怒。思患预防。而急于一逞者。其心也。然攻其焚弃。丧失殆尽。非一蹴可成。而锦、右一带烧残。无可掠之野。其不能遽举者势也。故心急而力不足赴。且阳为渡河向西。以懈粆花。粆花果堕其彀中不备。奴得尽驱其众。彼又借攻粆之威。以安其部落之心。且劫黄毛达子哈儿慎为用。
五月二十一日。蒙古科尔沁奥巴贝勒到沈阳。努尔哈赤曾出城十里升帐迎接。
四月出征。五月迎客。努尔哈赤即便一月兵败受伤。伤势不很重是一定的。
而且。他患背疽。亦应在这之后。
一般认为。“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炸伤而死”一说。出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春坡堂日月录》。书中说。朝鲜译官韩瑗出使明朝。与袁崇焕结识。听袁说到宁远一战中炸伤了努尔哈赤。
中国学者已有专著做过考证。认为此说不可信。不再赘述。
大致就是如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082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努尔哈赤,宁远,袁崇焕,大炮,辽东,满文,太祖,史料,还能,实录
没想到大家都对努尔哈赤真的是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炸伤而死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不错。关于这件事史学界确实有所争议。我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我认为无论从史料层面分析还是从兵器杀伤角度分析。努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