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的“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文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如滕王阁序中的“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就是四六对仗的典型句式。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求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如:冯唐易老(平平仄仄)。李广难封(仄仄平平)。骈体文为显示典雅。大量用典。这和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是相一致的。
骈俪对偶是我国汉文学的特点。本来是古已有之的。但在秦汉以前的诗文里并不多见。汉赋长于铺陈。往往用对偶、棑比的句法。并且影响到诗文。汉魏之际如曹植等人的诗文就常用对偶。到了南朝。就更加盛行了。所以词赋对于骈文的产生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汉末以后的散体赋。押韵比较自由。和骈文几乎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如江淹的《恨赋》、《别赋》。称为骈赋。其实也是骈文。由于骈体文与赋的关系如此密切。因而骈体文也具有铺陈的特点。
当然骈体文的产生不仅是赋的影响。还有曹丕之后对文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声律的追求越来越繁。这对于散文的骈俪化、韵律化是起了促进作用的。
骈体文充斥南北朝的文坛。特别是在应用文方面。不管是公文还是私人书信。差不多都用骈体。著名的作家有江淹、伍昉、徐陵、庾信。总的说来。这是属于形式主义的东西。但其中亦有可以给我们借鉴的。如鲍照的家信《登大雷岸与妹书》。写在九江庐山一带所见。触景生情;孔稚圭的《北山移文》构思新奇。笔调辛辣。词彩华美;丘迟劝降的《与陈伯之书》婉转逸丽。情理真切;吴均的几篇短小的书信《与宋元思书》等也显得清新挺拔。这些都是历代的名作。具有真情实感。用典不多。词语清丽。与当时的文风大不相同。
南朝之后。骈体文还在发展。唐朝还有一个高潮。宋代、清代的作家亦数以百计。骈体文能流行一千多年。虽然有它不好的一面。但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中不少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的。
其他观点:
骈文产生于汉代末期。盛行南北朝。骈就是二马拉车。顾名思义完全对仗。其特点有三:1.对偶。句式。四、六句。隔句对。2.用典找、藻饰。增强文章艺术效果。3.声韵之美。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其内容特色。写景。山川景物更富情韵。咏物。宫体诗调进入修辞中。诗化的散文。抒情叙事。如抒写个人命运。表达社会事件。表现人生理想。甚至书信往来也成了骈文。
其他观点:
在先秦时期。并没有对文体的确切分类。
\"骈文\"是与\"古文\"相对而言的文体。骈文有确切的定义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而在南北朝时期。骈文创作则趋于兴盛。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
严格意义上的“魏晋南北朝”前期当然属于汉朝。之后所称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加入了特殊元素。突出表现则是中国玄学、佛道教的勃兴及外来文明(波斯、希腊文化)的输入。
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有三十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曾将“六朝之骈语”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兴盛。是与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是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意识发展的结果。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作家群体已开始思考和探索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比如。他们把经、史与诸子之类的作品划在“文学\"的范围之外。
之后。又进一步在”文学“范围内对写作方法和文笔进行区分、辨析。其中”有韵“与”无韵“成为区分文笔的一个重要标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分论文与叙笔分别论述了十多种文体。在《文心雕龙·总术篇》中明确提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又提出:“至如文者。惟经绮毂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美摇荡样之所谓”文的特点。就强调了词藻、声律、抒情三方面的特点。
这就是南北朝时期颇有影响的”文笔说“的形成。与此同时。”永明体”作家在声律方面的探索。也对骈文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这样。“骈文”就在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这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以及庾信的《哀江南赋序》等。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美感。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因而对写作技巧要求极高。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个人的“身世之悲”与对梁朝君臣昏庸的指责以及对故国怀念之情都很感人。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宋代一般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骈文的主要特点包括:
(1)在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
(2)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
(3)注重藻饰和用典。强调文章的艺术效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08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骈文,骈体,南北朝,时期,句式,文体,平仄,对偶,这一,文学
没想到大家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和内容特色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的“骈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