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痛失好局的战争决策?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痛失好局的战争决策?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66年—1976年这十年如果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文化大革命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中国现在会更强大。更富裕。人民会更幸福。

其他观点:

1934年11月26日。白崇禧下令桂军一线部队放弃桂北重镇全州。主力向后收缩。全力凭障桂系的老窝恭城和桂林一带。于是在老蒋精心布置的湘江防线上。出现一个致命的缺口。而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主力。正兼程从湘江以东向全州开来。红军完全有兵不血刃突破湘江防线的可能。

白崇禧的这次部署变更。源于“卧底”自上海发来的电报。内称老蒋有驱使桂军与红军死拼的企图。然后以尾随的中央军趁势进入广西境内。一劳永逸解决掉总有“反心”的桂系。白崇禧当时掌握的桂军总共有18个团。满打满算也就六个师的兵力。而跟在红军屁股后面的中央军薛岳追击部队。拥兵整整九个师。

桂军中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如此部署必然使湘江防线空门大开。红军势必轻易通过全州、灌阳和兴安的三角地带北上。界时南京方面追查下来不好交代。白崇禧愤然道:“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原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有匪有我。无匪无我。管他呢”!部署停当后。白崇禧才带着刘斐去见湘军前敌总指挥刘建绪。

刘建绪见到桂系老二时。还以为桂军和湘军已经完成了在全州附近的防线衔接。则红军渡过湘江的道路被完成封闭。他不知道的是。桂军即将大踏步后撤从而留下了一个口子。历史事实是。白崇禧跟陈济棠不同。他跟红军没有任何联系和秘密协议。只是出于本方利益最大化的精心安排。其它的就是心照不宣了。而红军能否第一时间占领全州。那就要靠指挥员的战机捕拿敏锐度和战斗决心了。

1934年11月26日下午。白崇禧电告刘建绪派兵接防全州。然后桂系正规军立马撤的一个不剩。入夜。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开国中将)率便衣侦察队进入全州。发现这里几乎是一座空城。敌人仅残留一个300余人的保安团。战斗力低下且随时准备逃跑。而湘军的接防部队尚未到达。这是一个轻取全州的绝佳机会。

红军和湘军哪一方抢先占据全州。哪一方必将在湘江之战中获得主动。于是刘忠派人到后方联系。要求已经到达湘江东岸的红一军团前卫部队第2师红5团火速渡江。趁虚占领全州。刘忠此前曾经担任过红5团团长。深知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兹要部队抢先入城。必会牢牢钉在这里。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夺得一个坚固的桥头堡。

可惜的是。刘忠这个侦察科长级别太低。无权直接指挥部队。而红5团现任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也做不了主。因为跟随红5团行动的还有一位上级领导:第二师参谋长李棠萼。黄埔六期的老资格。李参谋长对于是否应该渡江攻城有些犹豫。因为还没有接到军团指挥部的命令。于是做出了战史上至为遗憾的一个决策:派骑兵通讯员向军团部汇报。以便接受最新指令。

红军团级部队没有电台啊!通讯手段的落后终于酿成大祸。当红一军团部“渡过湘江。占领全州”的紧急战斗命令下达到红5团时。已经是11月27日的下午。就在李棠萼和陈正湘率部开始行动时。湘军刘建绪所部的一个师。已于下午五时抢先进入和接防了全州。并摆开了向红军进攻的阵式。李棠萼只好命令部队就近抢占了觉山铺一带山地。紧急构筑面向全州的防御工事。这就是“战机转瞬即逝”!

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失误。本来送给我方一个绝好的机会。然而红二师参谋长的错误决策。让红军痛失好局。从而也注定了湘江之战的悲壮。从此时起。源源抵达的湘军以全州城为依托。疯狂进攻红一军团的觉山铺阵地。而如果觉山铺失守。则湘军就可以一路突到江边。彻底封锁渡口。80000多红军将全部被阻截在湘江东岸。

于是红一军团在觉山铺跟湘军进行了惨烈的攻防作战。11月30日军团长林彪甚至发出了“阵线动摇万分危急”的电报。请求中央纵队全速过江。因为面对近60000湘军的轮番进攻。不足20000人的红一军团兵力已用到极限。连军团部附近都出现了敌人。尤其是在横亘江边的狭长山地作战中。一军团要不断应对敌人的侧击和迂回。防御压力极大。

与此同时。老蒋也已然发现桂军在耍猾头。以措辞极为严厉的电报逼迫桂军重新投入作战。白崇禧遂于11月28日起。命令桂军反身发起攻击。与红三军团爆发激战。民国历史上比较强悍的两支军阀部队。分别于红军最善战的两个主力军团在湘江西岸全面交锋。战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像。虽然这两个军团最终坚持到了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但损失空前。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李棠萼参谋长能够当机立断作出决策。指挥红5团第一时间抢占全州。则红一军团将获得湘江西岸阻击战最有利的支撑点。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坚持到红军全部渡过湘江。湘江战役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时候。究竟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还是“兵贵神速”。对基层指挥员都是个非常两难的选择题。

李棠萼参谋长1935年8月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四川松潘地区。年仅28岁。

其他观点:

在长征的初期。虽然红军遭受了损失。但是。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红军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之后。中央红军终于于1935年6月。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回合。

在当时。出现了以毛泽东提出的北上的方针和张国焘提出的南下的方针。毛泽东认为。现在所处的地区很坏。不能保证红军的生存。需要赶快做出决断。而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是红军最好的选择。因为当地地域宽大。容易机动。群众条件好。汉族人口多。经济条件比较优裕。可以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

而张国焘则认为。南下攻打成都是更好的选择。这是因为红四方面军和川军长期作战。对川军的作战有着战术上的优势。虽然川军人数众多。也可以战胜。如果南下成都平原。就可以占领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地区。会对红军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影响。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正确的。川军在蒋介石派来的军事顾问整编指导下。军事装备的补充下。川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要入控四川。在老家要被断掉的情况下。四川军阀空前团结。川军也显示了不同以往的疯狂。

张国焘的南下决策最终以失败告终。南下的红军在短时间里。就从四十五个团八万多人。减少到二十八个团四万多人。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最终。张国焘和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北上。结束了他的错误方针。


如果这样。中国革命的形势会出现很大的改观。但是。这一切都因为张国焘的错误战争决策而未能实现。这一切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只有毛主席的领导才是正确的。从此后。中国革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15:24

    湘江,红军,全州,军团,湘军,川军,部队,作战,参谋长,白崇禧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15:24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痛失好局的战争决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15:24

    1966年—1976年这十年如果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文化大革命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中国现在会更强大。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