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李汝珍创作《镜花缘》小说。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小说一样。想要通过小说的艺术描写。表彰巾帼奇才。歌颂“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的才女。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为晴雯撰写的《芙蓉女儿诔》中。有这么两句话。赞美晴雯的品质。写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这两句应该就是《镜花缘》里头“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两句的来历。可以看出这两部小说的密切的关联。
《红楼梦》第五回。对众女子的命运事都先下有判词。比如说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镜花缘》第四十九回。唐闺臣读泣红亭碑记。碑记中在每一位才女的名下也有判词。揭示才女的遭逢与归宿。比如说唐闺臣的判词是“只因一局之误。致遭七情之磨”。说是唐闺臣在上天的时候。跟嫦娥打堵。结果呢因为这一误。就下凡来了;阴若花的判词是“虽屈花王之选。终期藩服之荣”阴若花虽然没有在考试之中得状元。但她最后在女儿国之中做了国王;颜紫绡的判词是“幼谙剑侠之术。长通元妙之机”等等。这也表明了《镜花缘》为闺阁女子立传。有着与《红楼梦》相似的写法。
《红楼梦》小说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薛宝琴、邢岫烟等一大批少女。她们都赋有玲珑剔透的文学才华。这更成为李汝珍塑造《镜花缘》中才女形象的典范。
当然从整体上看。《镜花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仍然具有传统的“德”、“言”、“容”、“功”的特点。这一点。在小说一开始就加以说明:
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那么作者说到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现在一开始为什么就讲到班昭的《女诫》呢。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就是这部小说写的都是闺阁琐事。儿女闲情。这跟《红楼梦》也一样。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像班昭所讲具备这“四行”的人了。是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也就是说《镜花缘》小说在一开头的时候就标榜了传统的女子的“四行”做为一种道德规范。但是《镜花缘》小说最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却并不是对“四行”俱备的这种传统女性的讴歌。而是对女性文化才能的高度颂扬。
小说一开始就叙写了“女魁星北斗垂景象”、“百花获谴降红尘”的神话。“魁星”过去只有男魁星。他专门写了一个女魁星。来说明女子的才化。 这就借以说明武则天时代之所以女子比男子更富有文才。所谓“灵秀不钟于男子。贞吉久属于坤元;阴教咸仰敷文。才藻益徵竞美”的缘故是什么呢。就是才女备出是这个时代突出的特点。第四十一回。武则天因为看到东晋才女苏蕙制作的《璇玑图》。“十分喜爱。因思如今天下之大。人物之广。其深闺绣阁能文之女。固不能如苏蕙超今迈古之妙。但多才多艺如史幽探、哀萃芳之类。自复不少。设俱湮没无闻。岂不可惜?因存这个爱才念头。日与廷臣酌议。欲令天下才女俱赴廷试。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赐与才女匾额。准其父母冠带荣身。不独鼓励人才。为天下有才之女增许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话。”于是武则天就颁发恩诏。开设女科。广招人才。第八十九回道姑专门讲述了一个才女事迹的一首长诗。诗中也写道“皇唐灵秀气。不仅畀须眉。帝座咸推后。奎垣乃现雌”有这样的诗句。从这样的一些描写都可以看出。整部《镜花缘》小说集中描写的是百名“巾帼才女”不让须眉的这种文化才能。并且加以高度的赞扬。
所以同《红楼梦》一样。《镜花缘》小说首先热情地歌颂了女性的诗歌才华。第六回中写武则天跟群臣赴上苑赏花。大摆筵席。“并将九十九种花名。写牙签九十九根。放于筒内。每掣一签。俱照上面花名做诗一首”。群臣都来写诗。那么武则天专门命她的宫娥上官婉儿跟群臣一起作诗。上官婉儿是一介女子了。跟群臣这个须眉男子一起作诗。没想到一连作了几首总是上官婉儿第一交卷。连续做都是上官婉儿第一交卷。所以这天一共做了五十首诗。上官婉儿就得了五十分赏赐。第二天又同群臣做了四十九首诗。合在一起九十九首了。上官婉儿得了四十八分半的赏赐。其中半份是上官婉儿和另一文臣同时交卷。所以上官婉儿的诗作。“不但才情敏捷。而且语句清新。正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玑’。”所以武则天就将上官婉儿封为昭仪。“因要鼓励人才。并将昭仪的父母也封官职。后来又有上官婉儿这样的才女了。武则天又下命各处的大臣细心查访。如有能文才女。准其密奏。以备召见。量才加恩。专门选拔能文才女。就是有文才的这样的女子。
小说第四十一回。写了两位才女。一位叫史幽探。一位叫哀萃芳。她们专门演绎功惠的《璇玑图》。真的是有奇思妙想。史幽探将苏惠的《璇玑图》。用五彩颜色标出。五种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分而为六。合而为一。内中得诗。不计其数。分分合合能够得出一大堆的诗歌来。那么哀萃芳又从史氏六图之外。复又分出一图。史幽探分出六图。她又分出一图。第七幅图。又得诗数百余首。我们且不论她们这样演绎出来的诗歌。是否诗味十足。仅仅从《璇玑图》这个八百言中。《璇玑图》整个的也就是八百个字构成了一个《璇玑图》。能够演绎出数以百计的诗篇这么一个做法。就可以看出。女子的才华横溢。心思灵巧。可教天下男人叹服!
百花之首。作为百花仙子的这个唐闺臣。她的文才。也居众女子之首。在武则天殿试的时候。唐闺臣本来是第一名状元。但是因为武则天不喜欢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唐闺臣吗。唐朝闺中的臣子。因为武则天她是周朝了。人家唐闺臣就姓唐。没办法。不喜欢她的名字。所以就把她取在了前十名之外。武则天就搞了一个掉包吗。把前头的十名。和接下来第十一到第二十两个换了位置。换了位置。第一名成了第十一名。第十一名成了第一名。整个换了位置。所以唐闺臣就在第十一名了。在第八十八回的时候。小说专门给了唐闺臣一次充分显示自己文学才华的机会。天上的风姨、月姊因为在天界和百花仙子有过节。她们没想到百花仙子贬尘下凡以后成为唐闺臣。不仅没有历经苦难。反而亨通直上。参加科举考试。还得了殿试第一。所以心中不忿。忿忿不平。风姨、月姊就专门下界来到了人间。登门向唐闺臣挑衅。要唐闺臣当场撰写《天女散花赋》。你不是很有文采吗。那么我给你命题作文。叫《天女散文赋》赋是很难写的了。那么你要当场就写出来。而且要用天、女、散、花、赋做为韵脚。先后排序。唐闺臣构思非常巧妙。挥毫立就。洋洋洒洒。在《天女散文赋》当中。她对风、月进行了嘲讽。写道:“惟恨风多作恶。月不常圆。”“不夜之彩。何假乎纤阿之辉;回飙之能。何虞乎蜚廉之怒。”等等。她把《天女散花赋》写成了一篇讨伐风姨、月姊的檄文。这就令风姨、月姊十分的恼怒羞愧。当然也展示了唐闺臣超越众人的那种才华。
和李汝珍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文人袁枚。曾经编辑过一部诗集。叫《随园女弟子诗选》。选录了他的二十八位女弟子的诗篇。他曾经提出:俗称女子不宜为诗。陋哉言乎!这世俗老说女人不应该写诗。这个太浅陋了、太迂腐了。为什么呢。他说。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这几首诗都是女子的诗篇。第恐针黹之余。不暇弄笔墨。而又无人唱和而表章之。则淹没而不宣者多矣。我深深的害怕女子专门做女红、专门做针织啊等等。那么写下的这些诗篇。没有人唱和来表彰她。就淹没无闻了。所以他专门要编这样的诗集。他看到女性的才华和价值。出于对女子的佳作可能遗失的惋惜心理。不遗余力地为她们收集、整理、出版诗歌作品。甚至不顾社会舆论的压力。招收女学生。教授诗学。对她们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评指导。
其他观点:
没有看过不知道
其他观点:
话说若花走进亭子。也在石凳坐下。道:“阿妹可曾记清?外面绝好景致。何不出去看看?”小山道:“姊姊来的正好。妹子有件难事正要请教。”因把图章念了一遍。道:“姊姊:你看这个图章。岂非教我流传么?上面字迹过多。强记既难。就是名姓也甚难记。又无笔砚。这却怎处?”若花道:“阿妹若要笔砚。刚才愚姊因看山景要想题诗。却有绝好笔砚在此。”即到外面取了几片蕉叶进来道:“阿妹何不就以此叶权且抄去?俟到船上。再用纸笔誊清。岂不好么?”小山道:“蕉叶虽好。妹子从未写过。不知可能应手。”随到亭外。用剑削了几枝竹签进来。将蕉叶放在几上。手执竹签。写了数字。笔画分明。毫不费事。不觉大喜。
刚要抄写。因向若花道:“刚才未进此亭时。远远望着对面都是琼台玉洞。金殿瑶池。宛如天堂一般。如此仙境。想我父亲必在其内。此时既到了可以寻踪觅迹处。只应朝前追寻。岂可半途而废?况这碑记并非立时就可抄完。莫若且把父亲寻来。慢慢再抄。也不为迟。”若花道:“阿妹话虽有理。但恐寻而不遇。也是枉然。我们只好且到前面。再作道理。”各人背了包袱。步出亭外。走了多时。那些台殿渐渐相近。正在欢喜。忽听水声如雷。连忙趱行。越过山坡。迎面有一深潭。乃各处瀑布汇归之所。约宽数十丈。竟把去路挡住。小山看罢。只急的暗暗叫苦。即同若花登在高峰。细细眺望。谁知这道深潭。当中冒出这股水。竟把此山从中分为两处。并无一线可通。二人走来走去。无计可施。若花道:“今日那个樵夫。转眼间无踪无影。明是仙人前来点化。我想姑夫既托仙人寄信。那仙人又说常聚一处。岂是等闲!信中既催阿妹速去考试。允你日后见面。想来自有道理。为今之计。莫若抄了碑记。早早回去。不独可以赴试。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愚见如此。阿妹以为何如?”小山听了。虽觉有理。但思亲之心。一时何能撇下?正在犹疑。只见路旁石壁上有许多大字。上前观看。原来是首七言绝句:
义关至性岂能忘?踏遍天涯枉断肠;
聚首还须回首忆。蓬莱顶上是家乡。
诗后写着“某年月日岭南唐以亭即事偶题”。小山看到末二句。猛然宁神。倒像想起从前一事;及至细细寻思。却又似是而非。惟有呆呆点头。不知怎样才好。
若花道:“阿妹不必发呆了!你看诗后所载年月。恰恰就是今日!诗中寓意。我虽不知。若以‘即事’二字而论。岂非知你寻亲到此?那‘踏遍天涯枉断肠’之句。岂非说你寻遍天涯也是枉然?况且前日阿妹所谈去年题的思亲之诗。我还记得第六句是‘蓬莱缥缈客星孤’;今姑夫恰恰回你一句‘蓬莱顶上是家乡’。彼时阿妹不过因‘蓬莱’二字都是草名。对那松菊。觉的别致;那知今日竟成了诗谶。可见此事已有先兆。并且刚才从此走过。壁上并无所见;转眼间。就有诗句题在上面。若非仙家作为。何能如此?此时我们只好权遵慈命。暂回岭南。俟过几时。安知姑夫不来度脱你我都去成仙呢?”说罢。携了小山的手。仍向泣红亭走来。一路吃些松实柏子。又摘了许多蕉叶。削了几枝竹签。来至亭内。放下包袱。略为歇息。
若花道:“此碑共有若干字?”小山道:“共约二千。赶紧抄写。明日可完。”若花道:“既如此。阿妹只管请写。不必分心管我。好在此地到处皆是美景。即或耽搁十日。也游不厌的。”于是自去游玩。小山写了一日。到晚同若花就在亭内宿歇。次日正要抄写。只见碑记名姓之下。忽又现出许多事迹。自己名下写着:“只因一局之误。致遭七情之磨。”若花名下写着:“虽屈花王之选。终期藩服之荣。”其余如兰音、婉如诸人。莫不注有事迹。看罢。不觉忖道:“我又不会下棋。这一局之误。从何而来?”因将碑记现出事迹之话。告诉若花。
若花道:“既有如此奇事。自应一总抄去为是。我还出去游玩。好让阿妹静写。”说罢。去了。小山写了多时。出来走动走动。若花正四处观玩。忽见小山出来。不觉忖道:“碑上仙机固不可泄漏;他所抄之字不知可是古篆?趁他在外。何不进去望望?”即到石几跟前一看。蕉叶上也是蝌蚪文字。连忙退出。只见小山从瀑布面前走来。若花道:“原来阿妹去看瀑布。可谓‘忙里偷闲’了。”小山道:“妹子前去净手。并非去看瀑布。姊姊忽从亭内走出。莫非偷看碑记么?倘泄漏仙机。乃姊姊自己造孽。与妹子无涉。”若花道:“愚姊岂肯如此!因要领教尊书。进去望望;谁知阿妹竟写许多古篆。仍是一字不识。你弄这些花样。好不令人气闷。”
小山道:“这又奇了!妹子何尝会写篆字?倒要奉请再去看看。”一齐走进亭内。若花又把二目揉了一揉道:“怎么我的眼睛今日忽然生出毛病。竟会看差了?”
小山笑道:“姊姊并非看差。只怕是眼岔了。”若花道:“莫要使巧骂人!准备孽龙从无肠东厕逃回。只怕还要托人求亲哩。‘乘龙’佳婿倒还不差。就只近来身上有些臭气。若非配个身有异香的。就是熏也熏死了。”于是看那蕉叶上面。明明白白都是古篆。并无一字可识。又把玉碑看了道:“你这抄的笔画。同那碑上都是一样;碑上字我既不识。又何能识此呢?”
小山不觉叹道:“妹子所写。原是楷书。谁知到了姊姊眼中。竟变成古篆!怪不得俗语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妹子可谓有缘。姊姊竟是无缘了。”若花道:“我虽无缘。今得亲至其地。亦算无缘中又有缘了。”
小山道:“姊姊虽善于词令。但你所说‘有缘’二字。究竟牵强。何能及得妹子来的自然。”若花道:“据我看来:有缘固妙。若以现在情形而论。倒不如无缘来的自在。”小山道:“此话怎讲?”若花道:“即如此时遍山美景。我能畅游;阿妹惟有拿着一枝毛锥在那里钻刺。不免为缘所累:所以倒不如无缘自在。”小山道:“姊姊要知:无缘的不过看看山景;那有缘的不但饱览仙机。而且能知未来。即如姊姊并婉如诸位妹妹一生休咎。莫不在我胸中。可见又比观看山景胜强万万。”
若花道:“据你所言。我们来历。我们结果。你都晓得了。我要请问阿妹:你的来历。你的结果。你可晓得?”小山听了。登时汗流浃背。不觉愣了一愣道:“姊姊: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问我?至于我知、我不知。我又何必告诉你?况你非我。你又安知我不自知?俗语说的:‘工夫各自忙。’姊姊请去闲游。妹子又要写了。”若花道:“你知。固好;我不知。也未尝不妙。总而言之:大家‘无常’一到。不独我不知的化为飞灰。依然无用;就是你知的也不过同我一样。安能又有甚么长生妙术!”说着。出亭去了。小山听了。心里只觉七上八下。不知怎样才好。思忖多时。只得且抄碑记。写了半晌。天色已晚。又在亭中同若花歇了一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332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阿妹,璇玑,花道,才女,碑记,小山,姊姊,都是,红楼梦,上官
没想到大家都对《镜花缘》第4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李汝珍创作《镜花缘》小说。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小说一样。想要通过小说的艺术描写。表彰巾帼奇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