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粟特人,是个怎样的民族?
原创

真正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粟特人,是个怎样的民族?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栗特人的历史 

 栗特原居地本在葱岭西的河中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载籍谓之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站。诸国因之致富。

  栗特人的文化 

 栗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操印欧系东伊兰语。早就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一般称之为栗特文。一作牵利文。于阗塞语中称为suli人。即牵利人(栗特人)。其复数形式则为suliya。贝利教授指出。在于阗诸佛教文献中。suliya一词意为商人。这恰恰说明栗特人是以经商闻名于世的。史载康国栗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许多栗特聚落。例如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应即栗特人所筑。入唐后王方翼扩其形制。招徕胡贾。定为北道征收过往商税的关卡所在。后又置为碎叶州。州刺史安车鼻施名见于神龙元年所建之乾陵蕃臣碑题铭。安指安国。此人似即出身安国的突厥化栗特人。

  栗特人的商业 

 栗特人的主要商业活动内容是从中原购买丝绸。而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王、玛瑙、珍珠等。因此。栗特胡以善于鉴别宝物著称。《南部新书》记长安“西市胡入贵蚌珠而贱蛇珠。蛇珠者。蛇之所出也。唯胡人辨之”。六畜也是栗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突蹶汗国境内的栗特人主要承担着这种以畜易绢的互市活动。新疆境内作为唐之臣民的栗特人也常做一些较短途的牲畜生意。

  奴隶也是栗特人贩运的主要商品。官府一般保护这种交易的正常进行。栗特人还以非法手段抢掠或拐带中原妇女。唐振武军使张光晟就查获了一起回鹘境内栗特人拐卖汉女的案件;“建中元年(780)回纥突董梅录领众。并杂胡等自京师返国。舆载金帛。相属于道。光晟讶其装藁颇多潜令驿卒以长锥刺之。则皆辇归所诱致京师妇人也。”栗特商人几乎都是高利贷者。除贷钱外还贷放绢帛。吐鲁番阿斯塔那61号墓出土文书中有一件《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内容是汉人李绍谨借练于栗特胡曹禄山。拖欠未还。引起的一起经济诉案。此案李绍谨于弓月城一次借练275匹之多。可见栗特人资财之众。并以之牟利。又《册府元龟》卷999。记长庆二年“京师内冠子弟”多“举蕃客本钱”。即借了栗特人的钱。偿还不起。由此可知。栗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举息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确已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乃至“京师衣冠子弟”也不得不拜在他们的脚下。栗特人商业成功的奥秘。除了归功于精通业务。善于筹算。不畏艰险。谙熟各种语言以外。还具有许多经商的手段。

  栗特人的政治 

 善于投附一定政治势力。并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例如栗特人马涅亚克曾代表突厥。奉使波斯、东罗马。西魏酒泉胡安诺盘陀曾奉使突厥。唐代著名栗特商人康艳典、石万年、康拂耽延、何伏帝延等皆拥有城主称号。曹令忠官拜北庭大都护、康感官拜凉州刺史、康进德为安西大都护府果毅。其例不胜枚举。凭藉官员身份或投依官府。进行商业活动。自然是得心应手了。 

 用宗教活动掩护商业活动。栗特人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佛教、祆教、摩尼教皆拥有其信徒。例如华严宗第三代宗师贤首大师释法藏就是康国人。曾与玄奘同参译事。回鹘皈依摩尼教亦赖栗特人之力。而“摩尼至京师。岁往来东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可见这些具有宗教人士身份的栗特人也在经商牟利。

  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政策。发展自身势力。这一政策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栗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栗特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就是利用蕃、汉有别的空隙。由之成为巨富。例如“长安县人史婆陀。家兴贩。资财巨富。身有勋官骑尉。其园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王侯”。此乃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的虚拟判例。已可窥见栗特人的豪富。栗特人的资财皆在万金以上。非但中原普通商人难于望其项背。就是世代官宦的衣冠子弟。相形之下。也显得寒伧极了。 

 栗特人的服饰  

栗特人属剪发型民族。《魏书•西域传》记“康国丈夫剪发”。慧 超《往五天竺国传》亦云“此中胡国并剪发”。按波斯发型为剪发齐 项。栗特人大约也是如此。《康国传》记其女子盘髻。然品治肯特壁画中少女发型则为梳五辫。左右各二。脑后一。则妇人的盘髻也是由辫子盘梳而成且面蒙黑巾。康国人还有以发油美发的习俗。杜环《经行记》记栗特人“以香油涂发”。 

 栗特人一般穿白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记曰:“西域俗人 皆著白色衣”。玄奘亦曰“吉乃素服。凶则皂衣。”黑色乃丧服的颜色。忌服用。由于栗特人重商逐利。不存在服色等级的差别。其余花色亦各凭所好。所谓“素衣”。未必是全白。而是多夹用绿花。一般戴尖顶虚帽。大约是古塞人遗俗。有的帽子还有前檐;曰卷檐虚帽。便于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其服装以窄袖紧身为特征。讲究突出身体线条。玄奘记其人“裳眼褊急”。刘正言诗云“胡衫双袖小”。就是这一特征的显现。栗特人的腰带特别讲究。有所谓万钉宝钿金带。即在革带上装饰以各种珠宝。上佩刀剑。品治肯特壁画对此有生动描绘。下穿长筒革靴。便于跋涉风沙。舞伎则穿锦软靴。刘正言诗云“弄脚缤纷锦靴软”。此外还有软式拖鞋。栗特人在家似乎更喜欢穿这种鞋。

  栗特人的饮食 

 栗特人以麦面和羊肉为主食。慧琳《一切经音义》云:“胡食者。即铧锣、烧饼、胡饼、搭纳等事。”铧锣。即油焖大米饭。今名抓饭。是一种大米加羊肉、葡萄干混合制成的油焖饭。现在的抓饭必须放胡萝和洋葱。其时洋葱已栽培。但胡萝卜尚未传来。与今抓饭略有不同。烧饼即今日维吾尔族食用的馕。胡饼则上加胡麻。反似今日的北京烧饼。元耶律楚材至河中还吃到鸡舌宴。可知栗特人已知养鸡以供食用。葡萄酒是常备的佐餐饮料。盛在一种特殊的碗形酒器叵罗中。以金、银、铜等各种不同质料制成。岑参诗中有“交河美酒金叵罗”之语。所指就是这种酒器。 

 栗特人的习俗 

 栗特人“父子计利”。因之不存在大家族制度。而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度。这种家庭的特征是一方面非常重视父系家世。穆格山文书中的栗特人皆冠以某某是某某的儿子。父名至关重要。祖父以上就不计了。另一方面。男子成年后就须脱离家庭。自去经商谋生。孩子一降生就进行经商教育。至“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 以得利多为善”。及成了更须独立生活。“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开始与父母、兄弟别离分居。兄弟之间如发生利益纠纷。不耻诉于宫府。兄弟、邻居之间财产分得清清楚楚。但栗特式的“小家庭”只是相对于数代同堂、兄弟分居的大家庭而言。规模并不算小。这是因为其婚姻乃建立在多妻制的基础上。栗特人的正妻多为同族联姻。如康阿义屈达干夫人石氏、安菩夫人康氏、米继芬夫人米氏。康、安、米、石皆为栗特姓氏。但也有异族通婚者。如安禄山生父本姓康。养父姓安。母为突厥阿史德氏。亦属异族豪宗大姓。正妻地位很高。可以与丈夫并坐胡床见客。法律上不但允许夫休妻。而且允许妻弃夫。拥有再嫁的权利。由于栗特人多去远地经商。其性生活不可能为一夫一妻制束缚得很紧。因此。还另有侍妾、姘头。这些次妻皆为外族。有的还具奴隶身份。“妇言是用。男子居下”。无非反映正妻尚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在交际场合男性推崇妇女以为骑士风度而已。 

 栗特的历法直接继承波斯的影响。实行祆教历。这种历法分全 年为365天。12月。每月一律30天。余5天搁置。一年差6小时。4年差1天。因此。每4年岁首提前1天。故我国史料对栗特岁首记 载不一。杜环《经行记》云“其俗汉五月为岁首”。韦节《西蕃记》说“以六月一日为岁首”。《新唐书•康国传》则云:“以十二月为岁首”。记载差异正是由于岁首推移的结果。七曜制的发明则乃栗特历法的重要特点。七曜指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合为一个周期。又称星期。至今仍在通行。 

 栗特人的节庆。依蔡鸿生研究。主要有三。即岁首节、葡萄酒节、乞寒泼水节。岁首节即年节。韦节《西蕃记》记此节连续庆祝七天。举行赛马及射箭游戏。射中者可为一日王。显示了金钱崇拜的力量。栗特人有陈宝斗富的习俗。每次聚会时。在做的所有的人都把身边所带的宝物拿出来。相互斗宝。宝物多者。戴帽居于座上。其余以财物的多少分列。这同明代徽商以资财多少选祭酒。定座次的风俗完全一致。反映了重商民族的本质特色。推测似乎也是在岁首节举行的。岁首节还例行祭祖仪式。“国立祖庙。以六月祭之”。民家大概也仿行之。年节又是求天儿骸骨节。这是个同祆教有关的宗教节日。栗特“俗事天神。崇敬甚重。云神儿七日死。失骸骨。事神之人。每至其月。俱著黑叠衣(黑色棉衣)。徒跣。抚胸号泣。涕泪横流。丈夫、妇人三五百人散在草野。求儿骸骨。七日便止”。这位失骸骨的天儿就是多尼•耽末子。起源于古巴比伦时代。对于他的祈求反映了对作物生长枯而复生的复荣愿望。传至栗特。天儿演变为西耶乌什的英雄传说。这位英雄在安国建立捕喝城之后惨遭杀害。因于岁首凌晨举行野祭。胡男胡女赴郊外寻找天儿骸骨。既是郊游。又是对大地回春的祷祝。 

 乞寒泼水节为十月三十日。原为波斯节日。相传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459—483)在位时期出现苦旱。幸得国王相救。因之每到此日。便以水相泼为戏。 “乞寒。奉西国外康国之乐。其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以乞寒也。”这一节日对塔里木绿洲诸国影响甚巨。又有葡萄酒节。据阿里•比丘尔云五月十八日乃是里巴巴花拉节。又作巴米花拉节。意即饮纯葡萄浆。二十六日卡林花拉节。意为品圣葡萄。此节一直延续至八月九日。后来演变为清代维吾尔人的收获节。 

 栗特人的宗教信仰 

 栗特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文化色彩。主要有祆教、佛教、摩尼教。后来还皈依了伊斯兰教。 

 佛教在贵霜王朝时代曾为中亚地区的主体信仰。后来随着萨珊王朝政治影响的扩大和祆教的复兴。虽有所衰落。但仍存在一定势力。其国“俗奉佛”。“颇有佛法”。有史料记米国遭受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侵扰。毁佛伽蓝。掠去大量金宝。安国佛教寺院规模宏大。佛像饰以金宝。大食攻入沛肯城。毁所供银质佛像。重达4000迪勒木。在佛眼中挖出鸽蛋大小的珍珠两颗。可见栗特人中佛教信徒依然不少。 

 栗特人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绘画、音乐、舞蹈都非常发达。张彦远《历代名画 记》盛赞北齐栗特画家曹仲达的“湿衣贴体”的画风。这种画风在品治肯特的大幅宏伟壁画中充分显示出来。在音乐方面。康国乐、安国乐皆名闻天下。栗特琵琶高手曹婆罗门、曹僧奴、曹明达祖孙三代皆擅绝技。历仕西魏、北齐、隋三朝。皆大红大紫。其中曹明达还为北齐主封为郡王。著名歌手何满子誉满京师。元稹诗云“何满能歌声婉转。天宝年中世称罕”。曹刚善于右手琵琶。人谓其运拨“若风雨”。康昆仑更是号称弹琵琶“长安第一手”。歌手米嘉荣歌声凄楚动人。刘禹锡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又云“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唯数米嘉荣”。音乐理论家何妥曾为隋朝正音律。出任国子监祭酒。在舞蹈方面康国栗特善胡旋舞。石国栗特善柘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柘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钤。舞时佧转有声。又有胡腾舞、反手叉腰。首足如弓。倏然腾起。而又颇作醉态。李端《胡腾儿》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有人认为我国武术中的醉拳就承袭了胡腾舞的某些动作。壁画中还绘有二人对弈图。所弈者乃是源出波斯的国际象棋。我国象棋与此同源。可见这一棋类也是以栗特人为媒介传入的。

其他观点:

据说粟特与波斯同源。居于今天的中亚地区。古波斯帝国只统一了南部波斯各部落。而北边的游牧和渔猎的北波斯各部落并没被波斯帝国搞定。这些部落统称粟特。汉人有时也称他们为稽胡!

粟特人生产力落后。生存不易。自西汉起。很多粟特人靠跟汉朝当兵为生。由此逐渐有一部分人迁入中原。由于粟特人源于西域。所以对波斯等国的情况和中原往返西域的道路很熟悉。因此逐渐学会从事商业贸易。最后结成粟特聚落。组成了大型的商贸集团。并且一度几乎垄断了丝调之路的贸易!

粟特人创立了文字。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对欧亚草原影响巨大。很多游牧民族都曾学习和使用粟特文。例如蒙古人早期就是使用粟特文。《蒙古秘史》就是用粟特文写的。蒙古文是成吉思汗晚年才创立的。所以至今大部分蒙古人对记载蒙古人起源及早期历史的《蒙古秘史》都不了解。只有极少数的蒙族学者才能知晓!

粟特人最后消失了。融入了欧亚大陆的各个民族之中。其中有很多人融入了汉人之中!

其他观点:

粟特人在中古时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基本上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建立起了自己的贸易网络。隔着波斯跟东罗马和中国做贸易。他们的发源地位于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今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和其他几个斯坦国部分地区)。




粟特人信仰祆教。也就是我们今天很多小说题材里都有的拜火教。同时也信仰佛教、摩尼教、等。因为他们要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商贸活动。所以懂得多国语言。南北朝时期有许多的粟特人开始在中土定居。前秦苻坚在位期间。记载冯翊军中“夷类十二种”。当时的冯翊护军将其部族迁居到今天的陕西三原、铜川一带。

唐代早期。粟特人活跃在长安的商贸活动中。唐代的文化繁荣。粟特人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杨贵妃爱跳的胡旋舞。包括在长安充当各个国家之间的翻译。后来因为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史思明均为粟特人。安史之乱平定后汉人产生了排外的情绪。中原地区开始排斥胡人。粟特人开始抹掉自己的胡人特征。逐步汉化。也有部分最终融入了维吾尔族和回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7

    特人,波斯,岁首,佛教,西域,安国,京师,汉人,中原,胡人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7

    没想到大家都对真正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粟特人,是个怎样的民族?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7

     栗特人的历史 栗特原居地本在葱岭西的河中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载籍谓之昭武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