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谁的思想和政策,带歪了苏联军工造出来bt?后来谁扶正搞出kv t34?
原创

二战前谁的思想和政策,带歪了苏联军工造出来bt?后来谁扶正搞出kv t34?

好文

热门回答:

T-34的总体设计思路、倾斜装甲、悬挂系统等其实来自BT

无炮塔的克里斯蒂样车。当年苏联进口的原型车就是这样的

BT有个毁誉参半的能力就是不装履带的负重轮公路高速行走功能。这个功能并不实用。也增加了车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但在当时尝试此种能力也并非仅苏联一家。比如瑞典也搞过轮履两用的试验车。新西兰甚至在二战中还在尝试类似设计。今天说不对实际上是建立在之前试错的基础上。如果之前没有BT之类车型尝试。今天假如突然出个新闻中国某种坦克摘了履带能跑。保证网上一堆人美帝惊呼不可战胜。所以不要太苛求先行者。

除此之外我还真想不出BT系列有啥不可原谅的毛病。

硬要给BT定罪。我看也只有这位来扛

BT-7M、A-20、T-34 1940型、T-34 1941型的型号演化

第一功臣当然是设计师科仕金。敏锐地发现和解决了所有问题。设计了一代名车并为了它奋斗到底。当时他几乎是在孤军奋战。而对手包括科京和他老丈人伏罗希洛夫元帅、巴甫洛夫大将、库里克元帅等一干大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如果失败就是人民的敌人要身败名裂的。科仕金为T-34的研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好歹名誉未受损也是万幸。

第二功臣就是斯大林。没有钢铁同志拍板再好的设计也是枉然。再好的设计师也免不了进监狱。斯大林同志没被身边的佞幸左右。慧眼识珠。保下了这个优秀型号。

T-34M是在同一编号下偷梁换柱扼杀T-34项目的最后一次尝试

第四功臣是莫洛佐夫。作为科仕金的副手。他在科仕金去世后继续完善了T-34项目并承担了战时的改进。

其他观点:

BT系列坦克怎么是把坦克带歪了?其实。T34就是BT系列坦克的延续。

在坦克问世以后。如何使用坦克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当时的坦克由于还没有成熟。各种各样的坦克都有。像什么多炮塔坦克。超轻型坦克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而且各种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传统的做法认为坦克就是要支持步兵突破敌方的堑壕体系。相对激进的就是单纯坦克。比如富勒其实就是这种想法。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老大英国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把坦克分为两类。一种是步兵坦克。专门用来协同步兵。速度慢。炮用榴弹炮。还有一种就是巡洋坦克。速度快。类似于过去的骑兵。

应该说。这样的分类。有点像给某种工作定制专用工具。步兵坦克就是专门用来支援步兵的专用工具。巡洋坦克就是专门用在执行纵深任务的专用工具。这样的分类有一定的道理。当时坦克的各种技术还很不成熟。坦克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武器。没事就会出点毛病。经常趴窝什么的。想要坦克又能快速包抄敌后。又能扛揍支援步兵什么。当时的技术水平真的是办不到。当时世界各国都是按照这种思路。把坦克分为支援步兵和执行纵深任务的坦克。当然也不是照搬英国的。德国人的4号坦克是作为支援坦克使用。但是对于机动力的要求并不低。










有了出色的设计师并且通过苏芬战争验证了自己新式坦克的优异性能。苏联人开始规模宏大的扩军备战。但是在完成扩军备战以前。德国人抢先动手。把苏联几乎打倒在地。但是凭借着巨大的国土面积。和战前积攒下来的家底。而且凭借着T34出色的原始设计。苏联人还是生产了海量的坦克。并且使用T-34的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最终淹没了德国的装甲部队。并且使钢铁洪流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噩梦。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能左右苏联军工的当然而且只能是军方需要。

因为苏联一直很重视骑兵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坦克就是骑兵的新版本。所以必须要求坦克具有骑兵的高机动性。一个字:快。

改变发展策略的也只能是敌人–德国:

前线的战况让苏联军工不得不回到中型坦克上来。既大名鼎鼎的T系坦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念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3

    坦克,苏联,步兵,骑兵,斯大林,都是,功臣,扩军备战,炮塔,履带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3

    没想到大家都对二战前谁的思想和政策,带歪了苏联军工造出来bt?后来谁扶正搞出kv t34?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3

    T-34的总体设计思路、倾斜装甲、悬挂系统等其实来自BT无炮塔的克里斯蒂样车。当年苏联进口的原型车就是这样的BT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