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董明珠五年赌约就到期了,到底谁能赢这十亿呢?
原创

雷军和董明珠五年赌约就到期了,到底谁能赢这十亿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雷军与董明珠的“十亿赌约”期限已至。谁能赢?

目前而言。雷军的胜率可能更大一些。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十亿赌约”是怎么来的?

在2013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雷军与董明珠均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环节。雷军董明珠当场许下“世纪之赌”。大家都知道。董明珠实业起家。一直不看好雷军的互联网模式。所以雷军表示如果五年内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愿董明珠赔给自己1元。

不过。董小姐可没答应。雷军话音未落她就回应:如果被击败。愿意赔上10亿元。

之后的几年。雷军做起了包括手机在内的生态。并大力发展线下;董明珠做了手机。也开始了造车等一系列创新与转型。曾经更是放言:“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2017年过去了。这一年的雷军和小米意气风发。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过去的2017年注定难忘。从2016年的缓慢中爬出。提前完成2017年的1000亿“小目标”。

这一年。雷军迈入了人生第四个本命年。系列重大决策落地。

1、小米牵手百度——11月28日。小米在京召开首届小米IoT开发者大会2017 MIDC。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接下来。我们将小米的智能硬件、大数据、智能设备生态链等。与百度的AI技术、海量数据、信息与服务生态等进行结合。去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2、人事架构大调整——11月24日。小米突然进行了人事架构的大调整。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联合创始人林斌、黎万强的调岗转任。从更高的全新维度为小米发展护航。而新生代的“少壮派”高管开始逐步担当重任。成为支撑小米下一个阶段成长的生力军。

3、小米下半年赴港上市——连月来。频频传出小米将赴港上市。承销商也已确定。估值上千亿美元。这样一来。传出的“雷军将成首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早前在小米年会上。雷军提出要在10个季度内重夺内地市场第一。

不过。新年后开工头一天。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发出特别的“开工利是”。宣布按照人均每月加薪1000元的总额度为员工加薪。这是继2016年12月格力电器给所有人员每月普涨1000元后再一次加薪。过去的2017年。格力的销量也取得了良好的增长。

按目前的市场潜力。“十亿赌约”雷军更有可能取胜。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谁胜谁负并不重要。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好的“新国货”。

其他观点:

经历2016年小幅增长后。格力电器在2017年打了一个不亚于小米的翻身仗。这让双方赌局更加难以预料。

4月25日。格力电器公布2017年财报:格力电器2017年营收1482亿元。净利润224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36氪获悉。2018年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10亿赌局”的最后一年。“10亿赌局”被认为是小米和格力的模式之争。但谁也没有想到。格力和小米几乎在同一时期遇到瓶颈。

2012年格力营收首次破千亿。在2015年营收大幅下滑至977亿元。而小米早年高举的互联网模式遭遇渠道变革的挑战。2015年。小米以7000万台出货量勉强守住国产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但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5%。

经历2016年蛰伏后。格力和小米在2017年迎来强势反弹。格力营收大涨36.92%。小米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10亿赌局”鹿死谁手。考验的是双方反弹的后劲能有多足。

格力:空调增长放缓。多元化进展缓慢

在2012年格力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后。如何寻找下一个千亿营收的增长点成为格力的首要问题。对此。董明珠给出的答案是:多元化。

在上个月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董明珠在谈格力多元化战略时表示。未来家庭起居的地方。家电产品会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和舒适化。格力正在完善整个家电品类布局。目前已基本做到。她相信。整个家电品类在服务系统上连接在一起的那天。会很快到来。

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格力手机。董明珠回应称:“别人都认为我做手机好像失败了。但其实我很自豪。我认为我会成功的。”

然而。董明珠在采访中流露出的自信。并未体现在格力的最新财报中。

格力电器财报显示。空调业务2017年营收超过123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83.22%。并且仍保持了同比40.1%的高速增长。

在空调之外的其他业务方面。只有智能装备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高于格力电器2017年总营收增速。并且增速高达1220.27%。但这一业务仍仅占总营收的1.43%。

在空调业务之外。唯一营收占比超过10%的其他业务同比增速仅为6.5%。

至于格力手机。在2016年财报中。格力称“公司主营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手机等产品”。并且在未来发展期望中。格力提出“做大做强手机产业。正式启动手机线下渠道销售”。

但到了2017年。手机已经被公司主营业务“除名”。仅在2018年重点工作中再次提及——“深耕手机技术研发工作。打造业内一线厂商水准的手机。完善手机自有销售渠道的建设。提高格力手机的市场竞争力”。

手机被认为是有潜力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的产品之一。在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能依靠的仍只有空调。格力正在完善整个家电品类布局。但比空调更高频的生活电器还没有成长到能承载格力多元化目标的程度。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在3月销量带动下。一季度空调零售额和零售量仍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奥维云网认为。自去年底到今年初。空调销售呈现出同比增长放缓局面。再结合房地产调控、产能扩张、竞争加剧等因素考虑。今年空调产业将进入调整期。

这对空调业务收入占比83.22%的格力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2018年格力电器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空调业务。

小米:手机市场触顶。互联网服务收入是未来

与格力不同。正在IPO的小米至今没有公布2017年营收。不过在年初内部信中。雷军表示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完成营收过千亿的目标。

据此前流出的一份小米Pre-IPO融资推介材料显示。小米预计2017年营收为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0亿元)。相比2016年104亿美元增速接近70%。

2017年是雷军和小米扬眉吐气的一年。在2016年出货量下滑超过30%而被各种唱衰之声环绕后。小米在2017年成功上演“绝地求生”。雷军在多个场合提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除了小米!”

在2017年小米逆袭中。最大功臣是海外市场。IDC数据显示。小米2017年924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中。中国市场出货量仅为5510万台。Counterpoint数据表明。小米2017年海外市场取得277%的同比增长。是去年海外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厂商。其中。印度以27.3%的出货量占比成为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场。

这一趋势如今仍在延续。Counterpoint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小米以31.1%的份额排名第一。继续扩大对三星(26.2%)的领先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印度官网在售的产品中。除了一款颇具“吉祥物”意味的小米MIX2。其他产品售价都没有超过13999卢比(约合人民币1322元)。换言之。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大部分是用高性价比和价格优势换来的。出货量虽然抢眼。但对小米营收的增长贡献有限。

不过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更像是笼络用户的一种方式。

在4月25日的内部信中。雷军再次重申。“小米本质上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还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净利润率不超过5%。

用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留住用户。再从庞大的用户规模中获得互联网服务收入。这看起来将成为小米今后的主要营收模式。前述推介材料也提到。2016年占小米收入21%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净利润率超过40%。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并且硬件收入占比将持续下降。直到稳定在25%左右。

作为小米最大的用户来源。智能手机市场天花板已经出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7%。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华为将大幅增加在印度钦奈工厂的手机产能。同时增加OEM合作伙伴。推动当地手机制造。目标则是将华为印度市场份额提高到10%以上。而在一季度。荣耀(华为)的印度市场份额已经增长至3.4%。相较2017年同时期的1.4%大幅提高。

虽然小米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在当前阶段。手机仍是重中之重。

小米IPO在即。“董雷赌局”悬念待解

5 月 3 日。小米公司提交招股书。确认将在港交所上市。招股书重新讲述小米触底反弹的奇迹。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

2015 年。小米经营收入达到 668.11 亿元。2016 年则因手机市场竞争激烈、OV崛起并侵占了市场。小米营收几乎没有增长。为 684.34 亿元。但在 2017 年。小米营收几乎翻倍。达到了1146 .25 亿元。

而随着小米IPO招股书发布。董明珠与雷军的这场“10亿赌局”将迎来真正的“决战前夜”。双方赌约将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到期。

根据前述推介材料提到的数据计算。小米预计2018年营收为2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1亿元)。同比增速仍有52.8%。如果格力要在2018年达到这个营收。只需在2017年1482亿元营收的基础上做到14.7%的同比增速即可。

4月10日。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届时会请国家审计署对两家企业进行审计评估。

不过赌局结果不是双方所看重的。董明珠曾对《证券日报》表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赌。唤醒所有的人。要做最完美的产品。”

其他观点:

其实格力和小米各有所长。在竞争力上面。格力更多的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获得无息资金。变为存货。减少了现金流的压力。而小米通过低库存高周转的渐进式销售获得大量的现金富余。这两家在现有略微紧缩的环境下都不会出现大问题。他们的资金可以循环。业务可以扩大。

但是个人认为虽然要看天气。因为天气决定空调销量。但是总体上雷军一个差一口气。因为雷军遇到了几个可能性的瓶颈。

其一:4G手机可能进入更新末期。虽然小米的业务非常丰富。但是总体上手机的产销量依然起到决定作用。从IDC的数据看上半年MIX2S及小米6X的销量依然尚可。各方面都还可以。又有下半年可能的小米7。但是来自于华为P20系列的压力着实不小。这方面的提升可能不足以使得小米营收快速跳升到格力的营收以上。小米2017年营收1146亿。而格力是1500亿。这个40%的提升还是困难的。

其二:小米上市之后要面对利润率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股价。而价格的变动势必使得其销量出现波动。因为其核心的内容是性价比。可以看到2017年小米的利润亏损还是比较多的。有438亿。

其三:格力空调还没有达到置换周期。大致上格力空调是有一定的置换周期的。这个周期有各种因素联合作用。不过2014年下滑之后。就是董明珠和小米打赌后一年营收下滑之后。相信这个周期不可能改变的如此之快。今年格力的营收应该还能再上一些。

即使小米输了格力一个身位。这依然是一个伟大的赶超。或许小米就差了一个年头。低库存高周转战略。或者一般人理解的饥饿营销战略本身就是小米效率的体现。我们觉得格力应该从小米身上学习更多的企业效率。小米可没有格力如此优势的行业地位。可以占着大量的经营占款。而短短数年要到这个成色。了不起的超越。即使输了赌局。也并不丢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6:10

    小米,营收,亿元,手机,互联网,出货量,赌局,印度,的是,空调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6:10

    没想到大家都对雷军和董明珠五年赌约就到期了,到底谁能赢这十亿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6:10

    雷军与董明珠的“十亿赌约”期限已至。谁能赢?目前而言。雷军的胜率可能更大一些。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十亿赌约”是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