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在我读小学时候。我爸爸就开了一家模具厂。一干就是10多年了。当初这间模具厂是爸爸跟一个合伙人创办的。后来因为合伙人欠债而退股了。爸爸一个人承担起整间厂。
而当中。有几个特别忠诚的老员工一直跟随着爸爸。不离不弃。从厂拆伙经历低谷。到模具厂重新走上正轨。他们都一直与厂共荣辱。我小时候到厂里玩。都是亲切地叫哥哥、叔叔。跟他们打成一片。这部分员工有些是学徒出身。称我爸爸为“师傅”。而我爸爸也是对他们用心栽培。10多年了。他们从学徒变成了老师傅。技术、经验颇是精湛。
但后来。由于竞争太大。爸爸厂的规模也不大。来来去去都是依靠几个长期客户来维持。一旦有一方不再合作了。就等于少了一份生意。
这种状况持续一两年后。厂里的这些老员工开始有些动摇了。他们开始产生离开的心思。有一次。爸爸在家吃饭喝酒时。无奈地跟我们说到:都走吧。我也没能力挽留他们了。毕竟他们还年轻。还有大把机会去拼搏。他们离开。我也不怨。他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到现在我也没能力给他们什么好发展。我也是很内疚。
那晚。爸爸喝得大醉。
第二天后。那些老员工真的一个个地辞职了。虽然很不舍。但比起他们的前程。爸爸更能理解他们。当时。只剩下一个老员工没走。爸爸还问了他。你留下。我也只能给这个工资了。你不留。我也没怨言。我可以替你找别家。我一个人接生意。自己烧焊、当车工、钳工都可以应付的。权当退休生活吧。
结果。今年过完年后。最后一名老员工也是没回来。也没了消息。
这是我自己家的一个情况。跟题主的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的角色不同。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老东家。面临这个局面。我们是很能理解老员工辞职的事实。
情义不能当饭吃。应该优先为自己前程着想
题主犹豫要不要离开老东家。很大程度上都是念旧的人。毕竟曾经一起打拼。从公司建立初期。经历了低谷、高潮、再低谷。这个大起大落的经历。不是一般人能忘却的。但是。人还是要生活的。尤其作为一家之主。你就是家人的依靠和支撑。你必须要以家庭为重。以赚钱为目的。去给家人最好的生活。
以我爸爸为例。他也是做老板。明知道厂经营不下去了。员工跟住自己也是熬苦。倒不如希望有下一家能接纳自己的员工。安顿好他们。算是一个补偿吧。而且自己做老板。也不用头疼下个月能不能发工资了。有些时候。只是双方都不愿意开口做丑人罢了。
离开不代表断绝来往。可以跟老东家保持联系。适当提供协助
辞职离开老东家。并不代表你是跟老东家。前老板断绝来往。而是可以保持适当的联系。之前是雇佣关系。以后可以是朋友关系。说不定。有时候。还能给前老板提供一些资源。客源等行业资讯。消息互通。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厂里的一些老员工。辞职了。还会偶尔回来请爸爸这个“师傅”吃饭。感谢他的教导。引领他们入行。而当遇到技术难题时。他们更是会一起讨论。甚至会邀请爸爸到他们的厂里做指导。
一份工作干了15年。因公司经营前景不明朗。生意差而辞职。没人会怪你的。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那份情义不忘却。便足矣。
其他观点:
题主如果在一家私企干了15年。那按我理解。应该属于传统的行业了。 这题目让我想起了我爸的一个朋友。叫明叔吧。
明叔。有一家木制家具厂。在我们老家也是比较出名的。干了十几年。员工高峰时达到200多人。有几个核心员工。从开厂就一直跟着明叔。十多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具厂做到当地人拍手称赞。那几个核心员工跟明叔的关系早已超过普通的雇佣关系。已经上升为朋友。甚至是亲人。
但是。后来。由于行业竞争太大。而且行业环境也逐渐不景气。 工厂规模已经慢慢缩小。从原先的200多人。缩减到50多人。这种状况维持了半年左后。明叔也看出了那几个核心员工的心思。对他们说。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到了这种地步。都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但是。还得面对事实。
我知道。这十几年。你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也为这个厂付出了汗血功劳。你们还年轻。还可以出去拼搏。如果你们愿意留下。就留下。如果想离开。我也不阻止。 过了一段时间。只留下一个核心员工。其他人都离开了。 至今。明叔那个家具厂还在。那个核心员工也还在。而其他几个人有空也会过来。找明叔喝喝茶。聊聊天。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因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想分享一下。
一、工厂生意越来越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不是公司业务原因? 如果工厂生意越来越差。是因为一直没有拓展新业务。十几年来。都是保持着长期的老客户。而老客户一旦变动。工厂就会变得十分被动。这种情况。还可以通过招聘一些相关销售精英。慢慢的改善这方面情况。
第二、是不是行业环境影响? 由于近几年的互联网冲击。实体业日子真不好过。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我之前上班的工业区。有几家曾经很辉煌的工厂。都在两年之间慢慢衰落。如果是行业大背景的萧条。那就算跳槽到其他厂。还是一样的情况。不会发生质的变化。除非。你转行去做其他处于上升期的行业。
二、要不要跳槽取决于这两点。
第一、老板是否有信心重振旗鼓。 一个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跟老板的信心很大关系。一个工厂的业绩起起落落很正常。关键是老板能否找出对应的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有。老板应对问题的态度。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应付。你可以通过观察老板的言行判断出来。
第二、工资是否正常发放。 工厂生意越来越差。但是得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如果工厂连续几个月拖欠工资。说明工厂现金流已经出现很大问题了。这时候。你自己确实需要做好下一步准备。
温少爷:3年时间。从职场小白到部门经理。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分享。关注我。我们一起迭代。一起成为职场达人。
其他观点:
跳槽犹豫中。说明你还是重情义的人。就你描述的情况看。考虑跳槽是必要的。但要认清一个形势。把握二个原则。
一个形势。即工厂的发展趋势。
微型企业。由于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或迭代创新等因素。出现业务上的萎缩是正常现象。但作为企业来说。就要顺势而变。或技术升级。或创新转型。才使自己的业务量稳中有升;如果设备不升级。技术上因循守旧。就依靠几个老客户维系生存。那必然就没有发展上的后劲。
因此。你必须对目前“生意越来越差”进行定性。是整个行业不景气。还是被竞争对手抢去了订单?是暂时的。还是就没有希望了?
再观察老板的态度。是无奈的接受这种生意上的颓废。等工人走了跳槽之后。自己一个人继续干了维持生活。还是积极的转型升级。拓展业务。尽己所能让大家继续在一起工作。且有个较满意的收入?
认清这个形势很重要。如果老板听之任之生意差。你跳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大家正积极想办法提升品质拓展业务。你跳槽既会愧对15年的感情。也有可能使自己错失良机。
二个原则。即坚持不带头跳槽原则;即使跳槽后。仍要坚持尽己所能帮助老东家原则。
工厂出现生意上的每况愈下。老板心里很难受。既为员工收入不满意而内疚。又担心员工有朝一日全都离开。只剩自己一人。
你作为与老共事已15年的元老。应该主要与老板交流。谈如何在逆境中谋发展求生存。以充分摸清老板的态度;同时。就跳槽未与老板达成共识前。不要说跳槽。更不要真跳槽。因为。如果在生意差工资未少的情况下。你跳槽一是不仗义。二是有可使团队一下子就散了。从而使老板感到心灰意冷。
就你跳槽时间问题。应该是老板问打招呼。耽误你的时间。收入又没有让满意。跟着他受苦了…老板讲这些。表明他已回天无力。你也做到了仁至义尽。这是第一个原则。
你坚持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尽己所能帮助老东家。在你们都离开后。老板不可能把设备卖废铁的。凭他多年的积累。维系一二个客户没问题。即他会缩小规模继续在行业中打拼。
有时订单稍微多一点。请你们这些老员工帮忙是正常现象。遇有这种情况。你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尽己所能帮老东家。当一次二次当帮忙。经常性的那当然要谈好服务费。因为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只要你能认清工厂发展的形势。把握二个基本原则。你的跳槽纠结就会迎刃而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563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员工,老板,工厂,爸爸,都是,生意,自己的,老东家,行业,厂里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一个私企小厂干了15年,老板对员工不错,但是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差了,要不要跳槽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在我读小学时候。我爸爸就开了一家模具厂。一干就是10多年了。当初这间模具厂是爸爸跟一个合伙人创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