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原创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一个看似很无聊的话题。但却很有意思。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一职的地位及被授予的部分相关将领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

汉末时期。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为序。为正号将军。其下是一系列的杂号将军。

其中的四方将军。级别是相当的。但地位还是略有差别。

由于这个问题过于复杂。究竟谁高谁低。说法很多。难有定论。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但不管是正号将军还是杂号将军。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一时期。只有宁缺毋滥。绝没有相同称号的将军(这仅仅是一个军事集团而言)。

一般而言。一个将军职位出现了空缺。才可以授予他人。不可以把一个将军的封号同时授予多人。

就此。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牛人曾经担任过与左将军相关的职位。

《灵帝记》记载:

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命其所属吏士都属左将军皇甫嵩节制。令其前往报到。

《献帝春秋》则记载:

初。卓為前將軍。嵩為左將軍。俱征邊章、韓遂。爭雄.

这里不讨论谁的官大谁的官小。只说明这个时期的左将军是皇甫嵩。

董卓进京独揽朝政之后。为了拉拢袁术。就封袁术为后将军。

等董卓被杀。李傕、郭祀等人攻破长安。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祀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唯独少了左将军。

原来。李傕等人想诱使袁术为外援。就授袁术为左将军。这样看来。左将军还是在后将军之上。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想要称帝。就向吕布提出联姻。以其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

吕布本来答应了袁术。但受到沛相陈珪的挑唆。就背叛了袁术。把袁术的使者韩胤交给了许都曹操。

为此。曹操上表献帝派遣使者任命吕布为左将军。这恰恰也就是袁术所担任的职位。

新的任命下达了。袁术原来的左将军一职。朝廷也就不承认了。这里没有看到关于朝廷专门下诏收回袁术左将军的印绶。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袁术如果不把左将军的印绶交出来。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

其实。袁术也不在乎这个。自己要做皇帝了。还在意这个左将军吗?

当然。朝廷任命了吕布为左将军。自然会给一个印绶为信物。再刻一个就是了。

但这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当时就因为官吏变更太过频繁。让汉朝廷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时常没有足够的材料制作印绶。有时候曹操只能把自己家里的私有物品拿出来公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左将军的印绶就由吕布暂时负责保管。

刘备左将军、豫州牧官职的由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迁都许都以后。曹操上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袁术率领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在盱眙与之对垒。吕布趁机攻占了徐州。俘获了刘备妻子。

刘备败走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人称“刘豫州”。曹操东征。帮助刘备攻破下邳。俘获了吕布。

曹操接受刘备的建议。拒绝吕布投降。并把他处死。同时表刘备为左将军。礼遇日隆。

至此。吕布手里那套左将军的家把什就由刘备开始保存。

刘备一直以左将军行走江湖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衣带诏事件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刘备逃亡徐州。斩杀了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占据了徐州。公开反叛了朝廷。

刘备逃走。不是挂印封金。没有忘记携带着左将军的印绶。

同样没有史料记载。朝廷下诏废除刘备左将军的职位。也并不见要求刘备送还印绶。

这东西就是曹操想收回。刘备不给也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凭实力来拿。

刘备之所以一直宣称曹操是汉贼。其目的之一就是这个左将军是献帝给的。你曹操想要我还不给你哪?

当然。曹操完全可以以献帝的名义下诏讨还。但刘备也完全可以说。曹操下的诏书是假的。是胁迫献帝下的。

献帝有衣带诏要杀曹操。还不就是曹操挟持献帝吗?

如果这事这么玩法。就毫无生趣了。曹操也不至于弱智到这个程度。

曹操斩杀了董承等人之后。立马率军东征徐州。击败了刘备。刘备、张飞投靠了袁绍。关羽投降了曹操。曹操俘获了刘备妻子。

此时。刘备把老婆孩子都丢弃了。但没有忘记把左将军的印绶带走。此后。刘备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时不时拿出来显摆一下。

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向诸葛亮的书童做自我介绍。说“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前来拜访。”

这一点。史料中没有记载。但《诸葛亮传》提到: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这里。徐庶称呼刘备为将军。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君臣之间有了隆中对。诸葛亮说: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在这里。诸葛亮称呼刘备也是将军。如果没有曹操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的话。徐庶、诸葛亮称呼刘备为将军。就名不正言不顺。

由此看来。这套家伙留在手里。多少还是管用的。

事实上刘备左将军一职早就已经被废掉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件泄露。刘备逃亡徐州。斩杀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从这一刻开始。曹操已经不再认可刘备这个左将军了。

只要曹操愿意。随时可以再任命新的左将军。朝廷不认可。就不会再从朝廷得到任何好处。

曹操任命的曹魏集团内部的官职。曹操是要负责给与相应的待遇的;对于外部集团。比如东吴的孙权。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没有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在江湖上可以提高地位。

刘备与曹操决裂后。曹操任命的左将军、豫州牧。也就失去了价值。无论是袁绍还是刘表。看重的是刘备及其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绝非其职位。

其实。曹操并没有那么小气。在刘备背叛之后。也没有随即把左将军封给别人。

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这是豹眼查阅到的、刘备之后左将军被授予的最早的人选。类似夏侯惇的前将军一职。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才获得。

这也说明左将军一职还是相当高的军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

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是金印紫绶。地位略低于九卿。但略高于州牧、郡守。

左将军有时称作“左公”。刘备也曾被称作“左公”。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荆州油江口。孱陵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

可见。刘备一直用左将军的名号。在江湖上行走。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自立为汉中王。才把左将军的印绶归还朝廷。

《先主传》记载:

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给献帝上了一道表。说大家都逼着我进位汉中王。木得办法。只能勉为其难了。

既然称王了。这个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就用不着啦。通过驿站交还给朝廷。如何处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前面说了。早在216年。曹操就把于禁任命为左将军。曹操肯定也给于禁准备了这套家把什。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也就是刘备为汉中王后。也需要左将军这套家把什赏赐别人。尽管刘备当时很差钱。但没有扣下这套家伙继续留用。而是归还了朝廷。

除了恶心一下曹操以外。无非说明我这个左将军是朝廷任命的。印绶在手。就具有合法性。

现在成为汉中王。按照正常的程序。就该把之前的印绶奉还朝廷。以此说明。刘备是按照套路出牌的。

这也反应了刘备的虚伪性。

按照正常的程序。任何官爵的授受。都需要交接。授予官职、爵位。需要专门派遣使者宣示。罢免也要派遣使者追回印绶。以示郑重。

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政治体系都混乱了。地方诸侯都自行任命官吏。好点的给朝廷上道奏表。算给朝廷一个脸面。过分的直接任命。连个招呼也不打。献帝也无可奈何。

就像刘备这个汉中王。自己上一道表。就说大家推举我做汉中王。我不得不干哦。不管朝廷同不同意。这个汉中王就做定了。

这不是反叛。又能是啥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由于左将军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就拜荡寇将军张郃为左将军。

这也需要曹丕再破费点。重新置办一套左将军的家把什。

其实。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当地土豪、原交州刺史士燮就率领兄弟们投靠了步骘。此后。孙权封士燮为左将军。

这是朝廷封给刘备的官职。曹操还没正式宣布作废。孙权就把它赏给了士燮。这让刘备情何以堪?

三国时期。蜀汉方面的吴懿、向朗、句扶等人。孙吴的诸葛瑾、朱据、留赞、丁奉、张布等人都曾被授予左将军的职位。

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赘述了。

总之。刘备左将军、豫州牧的职务应该罢免。印绶理该追回。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朝廷的官僚体系乱得就像一锅粥似的。都不按套路出牌了。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去解说这个事了。

其他观点:

刘备出走后。曹操当然有罢免他的职务。

只是曹操没有立即罢免。

而是等了五年。才任命兖州人士王思为豫州刺史。等于是变相罢免了刘备的豫州牧。

至于刘备的左将军一职。则是等了八年。

直到曹操彻底平定河北。拜辽东军阀公孙康为左将军。刘备的左将军才被朝廷罢免。

为什么曹操要等这么久才正式罢免刘备的职务呢?

这正是曹操的厉害之处。知道汉献帝这张皇帝牌。非必要不能滥用。

权力这种东西。很多人以为是自上而下的。

但其实。它是自下而上的。

皇帝之所以有权。能够为所欲为。并不是天赋皇权。那是儒家用来忽悠人的。

真正的原因。是大家认可皇帝。承认了皇帝的权力。皇帝这才能够为所欲为。

皇权是如此。诸侯、军阀的权力亦也如此。

没有下层的支持。上层屁都不是。

所以。古往今来的权力斗争。其核心思路都是基层抓起。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同时把对手的人搞得少少的。逼得对手无路可走。

汉末。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把戏。就是这种权斗思路。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是袁绍谋士沮授的建议。

但这个建议。被袁绍否决了。

在袁绍看来。自己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一直把自己的势力搞得大大的。

他觉得自己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自己已经最大程度上借用了汉室的影响力。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奉皇帝了。认为奉了皇帝。对自己反倒是个累赘。

然而他却忽略了。军阀混战。自己发育。固然重要。

可阻止对手发育。让对手无路可走。同样也很重要。

如果他能“奉天子”。把献帝拐到身边。那就没曹操什么事了。

因为他用不用得着皇帝。不要紧。

关键的是。他挟持皇帝。可以让其它军阀都用不着。

他白白放走了皇帝。其结果就是让曹操捡了大便宜。

相比于傲慢的袁绍。曹操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知道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重要性。

还在于。知道怎么利用汉献帝的价值。把自己的“盘子”搞得大大的。

献帝本身没有权。自己“奉”献帝。并不会给自己直接带来多少权力。

这一点。曹操是知道的。

所以从迎奉献帝之始。他就绝不做“挟天子以令诸侯自杀”这类蠢事。

他很清楚。只有大家都承认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

如果他带头坏了规矩。逼得大家都不承认献帝的威严。

那么献帝就成了累赘。他“奉天子”的行为也失去了意义。

不能罚。那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借献帝之名行奖励之事。

献帝在曹操手上。也就成了他拉拢人心。给军阀们封官许愿的砝码。

如果是曹操加官进爵。可能有人不承认。

但如果是曹操以天子名义册封呢?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把献帝这张皇帝牌打出去。用加官进爵让大家尝到甜头。心里都默认。好像皇权还是隐形存在的。

然后再借此。“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这种搞法就很像现在的免费网游。得先用免费把玩家框进来。才能考虑怎么割韭菜。

还别说。曹操此举非常有效。当时不少名士就是看着他打着天子旗号。才投奔他的。

比如曹操征讨荆州时。蒯越、蔡瑁那帮人主张直接投降。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向汉献帝投降。不是向曹操投降。

自己乃朝廷命官。现归顺朝廷。有何错?

即便有些人不买曹操的账。比如刘备。这也不要紧。

只要刘备买献帝的账就好了。而恰恰。刘备很买献帝的账。

曹操向汉献帝表举刘备为镇东将军、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之前。刘备的职务是豫州刺史。

但这个豫州刺史是伪职。是陶谦表举的。没有得到朝廷认证。除了陶谦外。其它诸侯都不承认。

换言之。别看刘备当时领徐州。也算是一方诸侯。可他在徐州却是个“光头军阀”。没有朝廷认证的官职。诸如袁术等门阀。压根就瞧不上他。

而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对其册封后。刘备混的就大不一样了。

豫州牧是十三个最高地方官之一。搁今天是妥妥的副国级。

左将军是汉朝八个重号将军之一。搁今天相当于上将军衔。

刘备得此二职后。到哪都横着走。说这是皇帝任命的职务。就连印信也带着。

一直到他多年后。自立为汉中王时。才把左将军和豫州牧的印信交还给朝廷。

而他到处走。到处对人宣传自己是皇帝任命的豫州牧。左将军。到最后得利的人。就是曹操了。

可以说。汉献帝这张废牌。在曹操手上打成了王牌。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刘备叛逃后。曹操有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的职务?

答案是有的。只是等了几年。

那为什么曹操要等上几年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曹操不想做这种没意义的事。

皇帝在他手。他想下这道圣旨。太容易了。

可是一来。罢免刘备。不会有效果。汉献帝这张牌。奖励时有用。惩罚时没用。

如果刘备反咬一口。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乃奸贼”。那曹操岂不是亏大发了?

相反。不罢免刘备。让刘备到处吹。宣传皇帝的威名。得利的反倒是曹操。

二来。也没什么意义。

当时对于曹操而言。打赢袁绍才是大事。

别的琐事。都是虚的。皇帝牌。没必要不要滥打。

毕竟甭管什么牌。一旦泛滥成灾了。就不值钱了。

公元204年。曹操破邺城。定冀州。

此时的河北。基本已经拿下。曹操基本无后顾之忧。他这才以皇帝之名。任命王思为豫州刺史。

虽然王思当时只是刺史。不是州牧。但汉朝没有刺史与州牧并存的现象。

所以此举可以表明。曹操借皇帝之手罢免了刘备的豫州牧。

公元207年。曹操破乌桓。辽东太守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并将二袁人头送给曹操。

此时的河北。彻底平定。曹操在北方彻底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在当年。曹操就以皇帝之名。任命公孙康为左将军。以此拉拢公孙康。

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康斩送尚首。语在武纪。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

并罢免了刘备的左将军。

然后。曹操调头回邺城。训练水军。以朝廷之名准备对刘表和刘备用兵。

可以说。直到此时。曹操才决定彻底与刘备撕破脸。并决定。好好的打汉献帝这张布局了十几年的王牌了。

只不过。第一次打。就打砸了。

其他观点:

曹操曾经收留过刘备。算是刘备的恩人。但是刘备毕竟是汉室宗亲。对曹操架空汉献帝的做法非常不满。背地里联合大臣企图除掉曹操。因为阴谋败露而叛逃。

曹操对刘备的最大恩惠。是借汉献帝之名授予其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让刘备得以打着这些金字招牌吸引人才、招兵买马。

因此。刘备对这些官衔非常在乎。对外始终以刘豫州自称。

那么。刘备叛逃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建议汉献帝剥夺刘备的上述官职?

罢免不罢免无所谓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皇帝形同虚设。中央政权形同虚设。有枪就是草头王。是个枪杆子出政权的时代。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是难以干一番事业的说到底是个拼爹的时代。有了背景。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曹魏领导人曹操。父亲是东汉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父亲曹嵩。官至太尉这样的部级官员。因此曹操这个官二代官运亨通。在20岁时就担任了首都洛阳的公安分局局局长——洛阳北部尉。

三国东吴老大孙权。父亲孙坚是县长。而且当了三任。人脉可想而知。因此孙权十九岁。就步入官场。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三国领导人刘备是最悲催的一个。虽然他是汉室宗亲。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被边缘化。跟一般老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只能当个体户。卖草鞋维持生计。能吃饱穿暖都不错。根本谈不上实现理想和抱负。

是黄巾军起义给了刘备契机。他开始和关羽张飞起兵。建功立业。但是因为没有背景。起点很低。镇压了黄巾军之后。23岁的刘备才被安排当了安喜县县衙(公安局局长)。不久还被精简掉。

直到十年后。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刘备出手相救。陶谦无以为报。将小沛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给了刘备。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颠沛流离的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重。将自己的地盘徐州让给刘备。从此刘备成为东汉的地区长官。登上政治舞台。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时全国一共只有13个州。幽州、青州、并州、冀州、司隶、凉州、豫州、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兖州、徐州。担任州领导即成为东汉的省级官员。等于进入统治阶层。

正是在这个时候。曹操为了笼络刘备。接着汉献帝的名义。封刘备为豫州一把手豫州牧。

刘备明明统治的是徐州。为什么曹操要封他为豫州牧?

在此之前。陶谦将小沛给了刘备。小沛属于豫州辖区。因此汉献帝封刘备为豫州刺史。

东汉时期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东汉时期的徐州下辖三郡三国。分别是:东莞郡。下邳郡。广陵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

相比之下。豫州统治区域大。当时属于中心地区;徐州统治区域小。属于偏远地区。

曹操封刘备为豫州牧。有两个含义。一是让刘备高兴。满足他的虚荣心;二来刘备成为徐州牧是陶谦没有经过朝廷私自授予的。不符合程序。不能予以承认。如果授予刘备徐州牧。那就等于承认了陶谦的非法操作。

其实刘备的豫州牧和他实际统治的区域徐州根本不沾边。所谓的豫州牧纯属虚职。

既然如此。曹操也没有太当回事。免职不免一个样。没有多大后果。比如曹操曾经上表袁绍为大将军。大将军可是东汉最高军事长官。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就是大将军。可是袁绍这个大将军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在朝廷中没有什么影响。只有象征意义。

汉献帝不会同意

刘备是汉室宗亲。汉献帝当时是知道的。

刘备协助曹操杀了吕布之后,曹操对他非常感激。就带着刘备去见汉献帝,希望表彰一下他。

在汉献帝召见自己的时候。刘备迫不及待亮明身份。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汉献帝喜出望外。产生了借助刘备之手恢复自己权威的想法。因为这时候自己已经被曹操控制三年。成为傀儡。

刘备也非常感谢汉献帝对自己的信任。打算伺机而动。除掉汉贼曹操。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车骑将军董承打算出手。联合刘备发动政变干掉曹操。

因为阴谋败露。刘备逃之夭夭。

刘备逃走之后。一直打着豫州牧、左将军的旗号招兵买马。吸引人才。

直到刘备称汉中王后。才将左将军的官职印信交还给汉朝廷。

曹操对刘备是非常欣赏的。对刘备的背叛是非常恼火的。内心也会产生免除刘备官职想法。

但是。他必须征得汉献帝的同意;因为这个时期。曹操对汉献帝还是非常客气的。毕恭毕敬的。汉献帝对曹操的服从。还是有所保留的。

我们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是荀彧提出的。也是郭嘉的意思。但荀彧对汉朝是忠心耿耿的。不认可曹操无底线胁迫汉献帝。

刘备背叛曹操十多年后。曹操跟荀彧才闹翻。原因是当时曹操要称王。暴露出了篡汉野心。踩踏了荀彧底线。两人分裂之后。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 。

这说明在此之前。曹操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尊重的。曹操对官员的任免虽然是自己的意思。但必须征得汉献帝同意。

刘备是大军阀中唯一的汉室宗亲。是汉献帝的亲人。也是汉献帝的寄托和靠山。汉献帝当然不会免除刘备官职。曹操硬来是不合适的。只能作罢。

当时大汉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是架子还没有倒。还没有完全失去人心。

在表面上。东汉朝廷仍然是当时唯一合法政府。各地诸侯除了袁术这个缺乏政治眼光。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还没有人敢公开对抗朝廷。都表示拥护汉献帝。

在此背景下。曹操不会乱来。对汉献帝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后来曹操大展宏图。先后灭掉了实力雄厚的袁绍集团。又击败三郡战斗力较强的乌桓。又降服辽东公孙康。个人威望更上一层楼。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乎所以。

建安十二年。凯旋后的曹操写下一篇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文章《述志令》。

文章中曹操说: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就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虽然我曹孟德实力雄厚。也取得了伟大成就。但这都是在汉献帝的领导下取得的。我要向齐桓公和晋文公学习。像他们匡扶周天子那样来辅佐汉献帝。将匡扶汉室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曹操还引用秦始皇诏令杀蒙恬的故事。说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没有造反。他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军事实力。我完全可以造反。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

曹操动情地说。每当我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三代深受皇恩。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只能效忠大汉。不能辱没先人名声。不可以有非分之想。

所以我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己的心意。我曹操是绝对忠于朝廷。

人的思想都是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的。在前期曹操确实不会有篡汉的想法。他只是想建功立业。拯救汉王朝。

即使在晚年。曹操威望得到巅峰。有了篡汉的条件。内心也萌生了篡汉的想法。但他的头脑依旧非常清醒。

孙权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登上皇帝宝座。

曹操将孙权的书信让大家看。对群臣说:“孙权这小子劝俺称帝居心不良。是想把老子放在炉火上烤啊。”

这时候。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即便如此。曹操也过不了心理那道关。非常爱惜羽毛。毕竟自己曾经是汉献帝的臣子。当了皇帝的话无法面对老上司。

既然汉献帝不想免去刘备的官职。曹操也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让自己的敌人说三道四。给他们攻击自己提供炮弹。

以此控制刘备、还能往自己脸上贴金

左将军是军事官职。豫州牧是行政官职。刘备接受这个官职。意味着自己是汉献帝的臣子。服从汉献帝的领导。

而汉献帝一定程度上是被曹操控制的。曹操可以用汉献帝的名义来驾驭刘备。

当然事实上刘备不是省油的灯。对于不利于自己的命令是不会服从的。

但是至少刘备不能以任何名义反对曹操。反对的话就说明汉献帝已经成为傀儡了。汉献帝知道刘备这样说。心里也不舒服。

既然如此。刘备接受的官职。大将军也好。豫州牧也好。等于是曹操给的。不就失去合法性了吗?

如果曹操以皇帝名义发布一道不利于刘备的诏令。刘备不会听。但刘备又不能理直气壮拒绝。因为自己的官职是皇帝给的。拒绝的话法理上说不过去。道义上失去制高点。

如果刘备辞去所有官职。那就说明自己不是汉臣。自己也失去匡扶汉室的合法性。不能打着这个旗号去招降纳叛。招兵买马。

总之。对于曹操来说。豫州牧、大将军是刘备一个不大不小的紧箍咒;对刘备来说。则是一个金字招牌。是一张实现霸业的资格证。

在刘备刚刚叛逃的时候。曹操不免除刘备的官职。还能对天下人显示自己宽宏大量。调高自己的威望。吸引更多人才。让更多的人投奔他。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一直非常重视人才。他在《短歌行二首》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充分说明他求贤若渴。既然如此。就要树立一个良好形象。不免除刘备官职。说明曹操能宽以待人。以怨报德。也是一个营销手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8:31

    刘备,将军,豫州,朝廷,汉献帝,印绶,徐州,自己的,汉中,皇帝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8:31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8:31

    这是一个看似很无聊的话题。但却很有意思。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一职的地位及被授予的部分相关将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