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最具普世价值观,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原创

有人说,只有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最具普世价值观,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赵太祖靠欺负孤儿寡母上位。后周旧臣反抗不甚剧烈。所以\"陈桥兵变“的反判行为。得逞较容易罢了。加上赵匡胤对后周逊帝柴宗训未加斧刃。柴氏得以善终而已。但这不是什么\"仁慈\"。只是邀买后周臣僚的心术。为篡谋后周社稷、寻觅的一块\"遮羞布”。

至于说什么最具普世价值。到也未必。其对前朝旧臣的安抚。只是为了笼络其效忠赵宋王朝的手段而已。赵宋对周氏皇族的人文关怀。不如说成是帝王权谋之术与个人品德的展示较为逼真、较为妥贴。其目标就是在朝野上邀个\"仁厚”之名罢了。从后来的\"杯酒释兵权”的\"戏法\"来看。让大将交兵符换富贵、多蓄姬妾、广置田产。让他们在温柔乡中、\"浇灭\"血性的手段来观之。这恩威兼施的策略、实在高明。对王朝的稳定也的确有效。但所有的\"恩宠”。无非是用来确保其皇权的稳定及连续性。太祖之权谋、深矣!

其他观点:

巜宋史》记载。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宋史》曹勋传)。太祖碑刻虽然真伪有待考证。但宋朝“不轻杀士大夫”和言事官。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包括苏轼在乌台诗案沒有被杀。都含有这一原因。这虽然还够不上现代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意义。但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可算是开明的了。

其他观点:

普世价值观。也就是倡导博爱、人权、平等的价值观。是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那么中国的封建王朝中。有没有帝王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呢?

其实但凡做皇帝。基本上就不会存在这种价值观。因为最初的皇权是通过战争和杀戮夺来的。那么被杀戮者的下场。岂不就违背了普世价值观?

非要选出一位行为与普世价值观比较接近的皇帝。那么应该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所主张的一系列政策。对两宋的影响非常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行为是比较接近普世价值观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普世价值观。因为任何政策。都有政治意图。

01赵匡胤倡导。刑不上大夫。

文人的笔杆子是舆论导向。

自古以来。舆论导向在谁的手里呢?当然是在文人的手里。在清朝发明文字狱之前。基本上文人都是可以畅所欲言的。

那么这种风气是从什么时候达到巅峰的呢?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文人的地位不断拔高。就造成了这种现象。

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从征淮南。前军却。吴人来乘。宣祖邀击。败之。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寿春卖饼家饼薄小。世宗怒。执十余辈将诛之。宣祖固谏得释。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宋史》

文人手里有笔杆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很多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当时的百姓是没有是非观的。耳闻那些言论后。便自以为是获得了真理。

久而久之。文人手里的笔杆子就显得颇为重要。也不乏出现苏轼这种乌台诗案。但是在两宋时期。文人基本上没有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下场。

赵匡胤必须要笼络文人。

赵匡胤主张刑不上大夫。意思很明确。只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中文臣的。就算是犯了罪。也不能用刑。

这一条规定对文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武将们自幼习武。所以身子骨都比较结实。他们真的不怕挨揍。可是文人不一样。他们自幼躲在家里读书。身体差得很。真的要对他们上大刑的话。基本上全都要死在牢里。

所以赵匡胤颁布这一规定以后。获得了天下文人们的热烈欢迎。得到了文人的支持。那就等于是得到了民心。因为民心是跟着文人的笔杆子走的。当时的百姓。哪有什么态度呢?

从这儿以后。整个两宋三百多年历史。文人始终操控着国家大权。地位比同等级的武将要高。所以这帮文人自然是要大力宣传赵匡胤如何普世。如何英明了。

02赵匡胤善待柴荣后人。

自从司马昭杀害曹魏皇帝曹芳以后。弑君篡位的行为基本上成为了一种传统。如果你想要推翻这个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那么前朝留下来的皇帝。必然是要被杀掉的。

不仅是前朝的皇帝。但凡跟前朝有瓜葛的皇族。全部都会被杀得一干二净。比如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他被称为皇帝收割机。一辈子杀了六七个皇帝。

此后这种现状愈演愈烈:

隋文帝建国以前。还是北周权臣。他将北周皇帝宇文阐牢牢抓在手里。此后得到禅让。杨坚登基称帝。而宇文阐却莫名其妙就被杨坚给杀了。年仅9岁。

唐朝李渊建国之前。是以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天子。与江都的隋炀帝分庭抗礼。等到李渊得到天下以后。果断将杨侑给杀了。年仅15岁。

后梁朱温篡唐的时候。将唐昭宗给杀了。改立李柷为皇帝。也就是唐哀帝。等到禅让完成以后。朱温便果断将李柷给毒死了。年仅16岁。

这么来看。杀掉前朝皇帝。篡位登基这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那么赵匡胤有没有按照这种套路做事呢?很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

赵匡胤与众不同:

他始终告诉大家。自己篡位登基。那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心腹大将。担当托孤重任。

可是他的手下人将他强行推上了皇位。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赵匡胤下令。一定要善待柴荣的后人。当时的后周皇帝柴宗训并没有因为赵匡胤登基而被清算。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瑰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宋史》

虽然20岁的时候柴宗训就死了。但是完全不影响赵匡胤善待柴家人。赵匡胤下令柴家子孙和赵家子孙一样都是皇族子嗣。而且柴氏子孙即使有罪。将来也不能施加刑罚。

柴家人犯了谋逆大罪只能赐死。不能送到菜市口杀头。更不能牵连族中其他无罪之人。从此柴家人便和赵宋王朝共荣辱了三百多年。从来没有断绝过。

03赵匡胤不杀有功之臣。

历史上困扰着很多皇帝的一件大事。那就是臣子手里有兵权。只要有兵权。那就具有了篡位的可能性。

六年。世宗北征。为水陆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战却数千骑。关南平。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宋史》

很显然赵匡胤当然也担心这件事。因为他本人就是通过拥兵自重夺取来的皇位。所以他也担心自己的手下人犯同样的事情。

司马懿本是曹操的参谋。辅佐曹魏三代君主。可是因为他手里掌握了兵权。所以有了和皇权斗争的资格。最终司马家取代曹魏。

刘裕本是北府兵名将。平定桓玄之乱以后。成为功高盖主的功臣。虽然恢复了东晋王朝的版图。却也成为篡夺东晋王朝的罪魁祸首。

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这三位南朝齐、梁、陈三国的建立者。每一个都是手握兵权的权臣夺取的皇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安禄山是唐玄宗最信任的节度使。因为手握重兵。所以发动了安史之乱。最终导致唐王朝走向了衰败。再也无可挽回。

基本上每一个改朝换代的时期。都是手握兵权的权臣篡位。赵匡胤当然心里非常慌张。历代皇帝建国以后。都会诛杀功臣。可是赵匡胤没有这么做。

他只是解除了手下人的兵权。并没有诛杀任何一个有功之臣。这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就冲这一点来说。赵匡胤的行为的确有点普世价值观的意思。

总结:政治手段和普世价值观。不可同日而语。

用普世价值观来衡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他们既然做了皇帝。也就是承认了世上的不平等。

既然知道这世上的不平等。那么所谓的博爱、人权和平等。就显得无比苍白。因为他们要做最高统治者。他们需要通过很多政治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为了笼络人心。他们的确会使用一些与普世观相近的政治手段。可是这不代表他们具有普世观。

参考资料:《宋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27

    文人,赵匡胤,宋史,王朝,皇帝,价值观,太祖,普世,后周,自己的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27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只有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最具普世价值观,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27

    赵太祖靠欺负孤儿寡母上位。后周旧臣反抗不甚剧烈。所以\"陈桥兵变“的反判行为。得逞较容易罢了。加上赵匡胤对后周逊帝柴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