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原创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国家威亡之时。显不出画家的能耐。战乱退予寺庙或游荡于田野。八大山人。风格各异。赋发自己对强敌入侵的愤怒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清代画家清苦。又是连年打仗。民不聊生。内优外患。山河破碎

其他观点:

我️话说:我以为是“业余画家”八大山人那“怪异的简笔画风”给予水墨写意花鸟画以不入流的新奇的视觉感受。加之他人生背后的坎坷曲折的故事。他以“业余画家”的自居。以貌似傲骨的精神驱使他作画旨在表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鄙视那些权贵有意买他作品的金主。反对艺术的物质化。免受所谓庸俗因素、商业行径、实用功利与市侩习气的玷污;使得他的人格魅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显得格外“另类”。而备受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之人的推崇。

其他观点:

八大山人有自题山水册诗说出了他的画深刻意蕴: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首先。八大山人在画中绘出了人生的深切感悟。

明亡之后。作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的七世孙。朱耷有避世和愤世的心理。他佯装喑哑。后于三十九岁时。至江西奉新山耕香院。师从于弘敏大师。薙发为僧。释名传綮。收藏八大人觉经。自号“八大山人”。寓意“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朱耷的草书署名很有深意。“八大”字形。写得既像“哭”又像“笑”。暗含着“哭”或“笑”之意。而“山人”二字似“之”字。合起来看。类似于“哭之笑之”。蕴含着愤世之悟。玩世不恭之意。这表明。朱耷在明亡之后。是以一种玩世态度来看待社会的。感到对这世界的体验是哭之笑之。但是。他没有癫狂。没有绝望。而是在深思着。这种态度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就显得特别深刻。

朱耷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期。一直往返于南昌城与城郊梅湖之滨、定山桥畔的青云谱之间。青云谱亦称梅仙祠、太极观等。是一座依道家规范建设、且具有赣派民居建筑特点的古建筑。青云谱由朱耷的弟朱道明主持重建。而在朱耷三十九岁至六十二岁的时间内。他定居于青云谱。他在青云谱这座道院里度过了三十年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他一生的黄金时间内。基本上是在青云谱度过的。他是这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不过。他过并非纯粹道教的生活。而是亦僧亦道的生活。其实。宗教信仰只是他的民众精神依托。他隐身于青云谱这一道院中。主要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隐蔽于此可以保全自己;同时。他也是为了深思人生经历和朝代更替。在绘画艺术等方面进行探索。有这样的道院隐居经历。使他将人生感悟体现在绘画艺术中。使他的绘画更深刻。

第二。八大山人的画的含蓄与怪异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殊

八大山人身在历史更替的动荡时代。而他又是明朝宗室成员。这特殊时代的特殊身世。使他不必须避开社会人群。表现得与世无争。因而他隐于道佛。深思深悟;此外。他还必须非常含蓄甚至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感受。因为他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若是以直白的方式绘画。极可能为他带来灾难。因而。他必须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心中的艺术感受。而这反而使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殊和非凡的魅力。

他创造的画总是那么怪异。那么奇特。看似非常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具象简洁。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鱼和鸟的那对眼睛。长得特别怪。比如成了椭圆形的。眼珠子似乎在转动的。特别有神。甚至细看还能感受到在集神瞪着。再如。他所画的山石。与常人所画的大不一样。上大下小。头重脚轻。随地立足。险而不稳。很特别;他所画的山。光秃秃。东倒西歪的树。枯干苍凉。总让人感到不对味。画面上的景物。总是隐含着骨气、傲气。怪而有韵。卓尔不凡。他的画让人越看越有味。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第三。八大山人的画将水墨写意画推上了新的高峰

八大山人不仅长于水墨写意。而且。他将水墨写意画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在山水画方面。他借鉴董其昌。也吸取了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等诸画家的技法。但皆经过他的改造。变得具象中更有抽象的成分。例如。他于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其中共有六幅山水小品。明显有董其昌的影响。其笔法圆润。师法于董、巨和黄公望。墨法则参照了米芾。而在树石结构安排上。取法于倪瓒。总之。他尝试着融合各家。并进行创造。往简洁、抽象方面发展。而这种创造。恰恰表现了朱耷的艺术个性。他师古法而不受制于古法。表现个性又能有古画的韵味。他画的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似乎是漫不经心画成的。但细赏却能感到。笔法似皆有来历。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具象抽象。既取法于古人。却又超乎古法。法而不法。尽显特别意境。他以更抽象的笔法。融情感与技巧于一体。将笔墨写意推上新高峰。

与山水画相比。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更具艺术个性。他的花鸟画的创造性艺术境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顺治十六年。他创作了《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五年。他创作了《墨花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虽属于他的早期作品。但其艺术个性已经渐趋成熟。虽能看出受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但其用笔、布局、意蕴。已经突破了古人的藩篱。开始有了朱耷标志性的兀傲之气。他对于花树的率意剪裁。对于鱼、鸟的不完整、夸张性地表现。已经体现了八大山人独立的艺术风采了。

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的特点怪形傲气。他的画用笔少。 但这少并非单薄。而是尽量将具象浓缩为抽象。以简单来表现丰富;他追求对物象和布局的变形。但这变形不是怪诞。不是胡闹。而是形与趣、形与巧、形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体现的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傲气。

八大山人特别讲究将很少的物象放在二维空间中凸显。充分利用画面的空白。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使画中物象充满了孤傲的气质。与此同时。他还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使画面上的物象与题字、印章等构成十分巧妙的景象。传达出无尽的意蕴。

具体说。八大山人在用笔用墨上。有十分成熟的功底。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随心所欲的运笔方法密切结合。下笔看似简洁。实即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对纸非常了解。充分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将吸水能力强的生纸的特点用到了极致。在快速运笔中。使墨汁依画家的意愿扩散。洇出景物的韵味。八大山人开拓了水墨写意画的新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水墨写意画的作画新观念。使笔墨写意跃进到了新的艺术境界。

当然。八大山人在形象塑造方面也是有新的突破的。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中。他取法于古却能突破古法。笔情恣纵、不法而法。他的画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其重要特点是利用变形和完整性来凸显物象的特性。着重于以怪奇的特点和桀骜的气势来表现意境。因而。他的画往往极有限艺术形象的独特个性。形象“滋润明洁”。却能表现“奔放桀骜”。在朱耷65岁以后。其画作成了他的成熟作品。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怪奇夸张。他画的鱼、鸟。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不低头”的样子。其倔强、傲气、冷眼视世比现实世界的鱼、鸟要生动得多。显然。朱耷将鱼、鸟画出了八大山人的艺术性格和气质。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愤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于笔墨。表现的是傲气和卓尔不群。

以上所说的朱耷的画的这些特点。就是人们喜欢和推崇他的画的主要原因。

朱耷题黄公望山水画的诗曰:

这或许能帮助理解八大山人藏在画中的孤寂桀骜、愤世嫉俗。他作为明朝皇成员。面对着朝代的更替。其复杂的感情通过极具特色的画表现出来了。

最后。看看他的《题芋》诗:

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

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5:27

    山人,艺术,青云,朱耷,物象,花鸟画,画家,道院,写意画,水墨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5:27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5:27

    国家威亡之时。显不出画家的能耐。战乱退予寺庙或游荡于田野。八大山人。风格各异。赋发自己对强敌入侵的愤怒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