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已经衰落的情况下,后主高纬为何一定要处死领军大将兰陵王?
原创

北齐已经衰落的情况下,后主高纬为何一定要处死领军大将兰陵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北齐高纬继位后。虽然政局不稳。但有堂兄弟兰陵王高长恭替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国家还算稳定。

高长恭是北齐宗室最优秀代表。他不仅生得“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还骁勇善战。很有谋略。

(高长恭剧照)

说到他天下无双的好姿容。就让他非常烦恼。为什么呢?

原来他每次冲锋陷阵。敌人看到他的好姿容。都不忍心杀他。

不过在古代打仗。大将出战。没有震慑力。在气势上便输了几分。

毕竟先声夺人往往能占据主动权。所以高长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私人订制了一张狰狞的面具。每逢出战。就戴在脸上。敌军看他面目“狰狞”。因此对他不敢轻视。

都说北齐王朝是禽兽王朝。说的是高氏家族几代皇帝都残暴凶狠。荒淫无道。

但高长恭却是个另类。在史书上。他没有继承父辈们的暴虐。他对手下的将士都非常体恤。每次得到赏赐。都和大家分享。哪怕就是一瓜两枣。他也要与大家同享。再加上他又能征善战。因此将士对他非常信服。他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无人可比。

高长恭虽是高家的小王子。但他并不因身份显赫而端架子。

有一次。高长恭入朝参拜。结果。等他出宫时。发现他的随从都已经散。于是。他便自己走回王府。也没有因此责罚那些随从。

有个叫阳士深的行参军。曾弹劾他贪赃的罪行。后来阳士深被调入他的军中。每天惶恐不已。唯恐遭到他的打击报复。

高长恭知道后。为了让阳士深安心打仗。于是寻了他一个小小的不是。对他稍稍惩戒了一下。这样一个惩戒出来。阳士深就知道高长恭对他打击的程度。因而也就不怕了。

(高长恭剧照)

除此外。高长恭还不好女色。

有一次。高长恭大胜而归。武成帝大喜之下。赏了他20名美貌动人的小妾。

高长恭本来一个也不想留。但出于礼节。再说毕竟是皇帝所赐。不能驳了皇帝的面子。所以他就留下一个小妾。其他的他都委婉地拒绝了。

对于钱财。高长恭也颇不在意。他临死前。手中还有别人欠他一千金的欠条。然而他并没有让家人去索要债务。反而一把火把那些欠条烧了个精光。

所以。在北齐禽兽王朝中。完美无暇的高长恭。就如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高长恭历任两朝皇帝。一任是武成帝高湛;另一任则是高湛的儿子高纬。

高湛继位后。高长恭被封为兰陵王。并因战功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

公元564年。北周大臣宇文邕发兵攻打北齐的洛阳。

由于大兵压境。北齐洛阳眼见就要失陷。武成帝命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等人率军前往驰援。

当时。敌众我寡。北齐军士气低迷。不敢前行。

高长恭见状。便带了500精兵在前面冒死突围。由于他勇猛无敌。很快便突破了北周的包围圈。直抵金墉城门下。

由于高长恭带着面具。城中的北齐军也不能确认他究竟是不是敌军伪装。直到他取下头上的面具后。城中的北齐军一片欢呼。立刻垂下云梯。并派弓箭手保护他及他的部将们登上城楼。

在他的指挥下。北齐军士气大涨。再加上斛律光等人从北周军后方进攻。双方前后夹击。很快就打得北周军溃散而逃。

(高湛剧照)

这一战。高长恭名声大振。将士们特意编排了威武雄壮的《兰陵王入阵曲》。大家且歌且舞。讴歌他不畏生死的大无畏精神。

次年。武成帝为了能尽情享乐。将帝位禅让给了高纬。他做了几年太上皇后。便因纵酒过度去世了。

高纬在位初期。由于高长恭屡立战功。因此对他封赏不断。官职更是不断升迁。让他先后担任大司马和太保等重要职务。另外。由于战功显赫。他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

有一次。高长恭凯旋归来。高纬好奇地问他。你这样孤身入敌阵。不怕死吗?

高长恭听后。认为高纬是关心他。所以感动之余。恭顺地回答说。国事即家事。在战场上是想不了这么多的。

本来这话没毛病。但高纬居然因此夜不能寐了。

原来。高纬在高长恭的面前。内心里比较自卑。他不仅生得没有高长恭好。还言语迟钝。能力也极为平庸。

正因如此。说他不妒忌高长恭。那绝对是假话。

再加上高长恭手握兵权。朝中大臣又多与他交好。这种种的情况。让高纬不由得越想越怕。

于是。高纬对高长恭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拐弯。

聪明的高长恭怎么不明白这个中原因呢?

为了让高纬对他不起疑心。高长恭便开始大收贿赂。

(高纬剧照)

他的亲信相愿见状。大惑不解。于是问他已经位高权重。何至于还要收受财物。做自污身价的事情呢?

这一问。高长恭竟痛哭失声。却只是不答。

相愿立刻明白了高长恭的苦衷。长叹一口气。并说。本来皇帝就怕你功高震主。你这样做不是留下罪名。授人以把柄吗?

高长恭于是问相愿。他该怎么只才能躲避灾祸。

相愿建议他推说有病。提前退休。将手中的权力都交给皇帝。从此再也不要过问军政事务。

高长恭本想听从相愿的计策。可是他本就年壮。再加上敌寇四起。国家动乱。他哪里又真能放得下呢!

所以。逢有战事。高长恭还是当仁不让率领军队出征。由于他威名在外。敌人并不敢侵入北齐。

但是。高纬本就昏庸无道。成天对朝事不闻不问。只会沉迷于酒色之中。并不认为少一个高长恭对他的王朝有什么损害。

他虽对国事毫无兴趣。但他却把帝位看得极为重要。所以不久。他便让使者给高长恭送去了一杯毒酒。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高长恭一片忠君爱国。却换来一杯毒酒。再想到斛律光亦死于莫须有的罪名。高长恭不由潸然泪下。

尽管他的王妃郑氏建议他向高纬求情。也许能挽回一命。但他深知高纬为人。与其像斛律光那般被小人所杀。不如自己体面而死。所以他悲壮地举起毒酒。一饮而尽。

高长恭死后。北齐的军事支柱也就随之坍塌。宇文邕大喜之余。率军横扫北齐。北齐随之覆灭。高纬的皇帝之位不仅不保。连性命最后也交待在宇文邕的手中了。

(参考史料:《北齐书》《北史》)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兰陵王。中国古代的另类偶像。他的传奇经历和悲剧人生不仅让他当代拥趸遍布。后世更吸粉无数。下面根据题意简要分析一下他的悲剧成因。

一、“禽兽王朝”中的另类

中国历代政权中。仅仅享国27年的北齐很是出名。不过遗憾的是。它却是以“禽兽”闻名——短短27年。却历六帝(其他朝代一个帝王的执政年限就不止于此)。谋篡、兄弟相残、叔侄互杀、禅让丑剧逐次上演。所谓道德、羞耻和这个奇葩国度毫不相干。

兰陵王。名肃。字长恭。高澄第四子。生卒年不详。成长经历不详。武功谋略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绝世美男。《北齐书》载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墓志》则连声赞叹。惊为天人:“王应含宝之粹气。体连譬之英精。风调开爽。器彩韶澈。譬兹尔不跨。玄指而扬荣。若彼高鸿。摩天霄而远翥。”

可能是因为被当时的几代皇帝所忌。他的经历尤其是功绩不显。但是。他却凭借仅有的一次战役华丽现身。并惊艳了世人。

公元563年。北周兵困洛阳。北齐名将段韶率军营救。两军大战于邙山。兰陵王高长恭独领五百铁甲骑兵闯过周兵连营。杀到洛阳城下。但却陷入了周兵的重围。北齐骑兵连连向城中求救。但守兵却难分敌友。不敢开城门出救。

这时。传奇的一幕出现。

只见兰陵王将头盔和面具摘下。一张盛世美颜呈现在众人眼前——我相信。那一刻。兰陵王肯定不像刺面的狄青。而像极了风陵渡口的杨过——迎接他的是城头的一片欢呼。北齐兵威复振。弓弩手万箭齐发。高长恭回马一枪。周军大败。洛阳围解。

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随后的入城式又被记载了下来。军中有精通声乐的即兴谱写了一曲军乐。全体将士载歌载舞。拥兰陵王入城。这就是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据说唐代李世民《秦王破阵乐》即受其启发所创。

二、丑陋的政治斗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政治斗争。这种环境与兰陵王这种木讷随和的性格却是格格不入。

(一)功高震主。功高的皇族更震主。功高而且极具名望的皇族则直接让在位者心惊胆战。北齐自高洋以后。除了仅当了一年皇帝的高演外。剩余的几个都能力低下却心肠狠毒。对高长恭、斛律光这样的能臣干将。他们一方面需要其冲锋陷阵。另一方面却又怕他们威胁皇位。这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由于邙山一战惊心动魄。事后高纬曾关切高长恭:“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高长恭胸中磊落。答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句话犯忌了——自古只有帝王可以以国为家。以国事为家事。你高长恭说这话什么意思?此时。高纬杀心已动。高欢的老婆、也就是高长恭的奶奶娄昭君曾给过他一个中肯的评价——因忠获罪——不幸一语成谶。

(二)同僚相妒。权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排他性。同时。朝堂之上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也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他”。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以及随后的定阳之战中的耀眼表现。不仅让高纬极为忌惮。也让一班同僚大为眼红。像邙山之战后高长恭怕引起猜忌。就采用贪污受贿的方式进行“自污”。结果接着就被一个叫阳士深给举报了。罢官。

三、不靠谱的高纬

胡亥为什么信“鹿”为“马”?

刘贺为什么二十多天干了一千多件坏事?

桓、灵二帝为什么卖官赚钱?

萧宝卷为什么在皇宫里面开菜市场?

……

因为他们没家教。脑子缺弦。天生不靠谱。

凑巧的是。高纬同样也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不靠谱。

事例一:杀斛律光自毁长城。斛律光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战神”级的人物。才兼文武。公忠体国。一直是北周的噩梦。而且累世纯臣。满门富贵。是不折不扣的国之栋梁。却因为小人的几句谗言就被缢杀了。北周武帝闻听竟高兴地大赦天下。后来攻破北齐的时候还感叹道: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事例二:无愁天子。北齐当时面临的威胁除了北周外。还有南方的陈国。陈宣帝当国的时候励精图治。北上争雄。并尽下淮南之地。刚刚接到战报时。高纬还表现地忧心忡忡。结果其宠臣穆提婆劝道:人生苦短。天天行乐还有可能赶不上生命的流逝。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忧愁上呢?高纬一听大为认同。一头扎进深宫玩了起来。而且怕不过瘾。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无愁曲》来配合玩耍。因此得了“无愁天子”的称号。

事例三:再猎一围。“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其实包含了高纬两件不靠谱的事:北周攻破平阳。威胁晋阳。正在打猎的冯小怜被打扰了雅兴。要求高纬“再猎一围”方可出征;北齐军反攻平阳。破城在即。结果却因为等冯小怜化妆而贻误战机。

遇到这么一个活宝帝王。是国之不幸。也是能人志士的不幸。再加上皇权专制体制下的“愚忠”更加重了这一悲剧。

其他观点:

573年五月。后主高纬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怎么会因为背叛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当面去跟皇帝解释清楚呢?”高长恭说:“皇帝不会再见我啦!”于是饮毒酒而死。

由于兰陵王在历史记载和今天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均是非常正面的形象。更因为他武力爆表战功卓著。形象俊朗性格优雅。所以尽管是生在乱世的鲜卑化汉人。兰陵王依然受到后世不断的追捧和喜爱。当然兰陵王的战功和个性。包括他的外形。对得起这份追捧和喜爱。是名副其实的正面向上的历史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高纬将其毒杀。一方面更凸显高纬此人作为北齐皇帝的荒诞。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兰陵王的悲情色彩。让人们更加喜爱他。

高纬杀高长恭。与北齐衰落与否并没有关系。

北齐传到高纬手里的时候。高纬并不知道或者不愿知道他的帝国已经衰落。在他的眼里他的帝国依然是那个爷爷高欢奠基的强大国家。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的帝国已经衰落。他以为高家的江山千秋万代。事实上很多皇帝一方面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自欺欺人。另一方面在臣下和宵小的歌功颂德中歌舞升平。真正能客观清楚看到自己国家走向的少之又少。

高纬就是两者兼具的昏君。他一方面自欺欺人歌舞升平。另一方面重用宠信高阿那肱、穆提婆等曲意逢迎的奸佞之人。

这样看来高纬杀高长恭是很正常的帝王思想。假使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自毁长城导致北齐被北周灭亡。估计他也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可惜他不会知道。

所以真正杀高长恭唯一的原因只有四个字“功高震主”。

高长恭不仅是功高。而且是位也高。这里先说功高再说位高。

高长恭最为人熟知的功劳是邙山之战中的金墉解围。

当时的皇帝还是高纬他爹、高长恭他叔武成帝高湛。高长恭也不是主帅。当时北齐军队带队的是大将军斛律光和并州刺史段韶。

564年。北周围困北齐重镇洛阳。高湛派兰陵王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救援。兰陵王带领500骑兵冲进北周包围圈突围到金墉城下。城上士兵以为是敌军来了。纷纷骚动起来。

直到兰陵王摘下面具向城上大喊:我是兰陵王高长恭。来解救金墉保卫洛阳。请大家不要惊慌。城上士兵这才开始放箭保护兰陵王入城。兰陵王最终带领士兵协助主将打退敌军守住洛阳。士兵们为歌颂他而即兴表演的战场歌舞。即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第二个战例是定阳之战。当时的主帅是段韶。但战争期间段韶生病。之后在同年去世。可以推测这是高长恭作为准主将完成的战争。

571年。段韶领军包围定阳城。因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而未能攻克。段韶加紧进攻并屠杀外城百姓。

当时段韶生病。他交代高长恭说:“定阳城三面环水。贼寇如果要突围。一定会选择无水的东南面。应当挑选精兵专门防守这条道路。”

高长恭便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后来因城中粮尽杨敷果然率领士兵乘夜从东南突围。被高长恭的伏兵截击全部被俘。

再来说说位高的情况。位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地位高。二是官位高

因为高长恭的父亲高澄是高欢嫡长子。所以高长恭是高欢的嫡孙。北齐的皇位本来是高长恭家的。可是高澄在准备篡位前夜被降卒兰京所杀。高澄死的时候还只有二十九岁。他也是高家兄弟中相对比较正常的一位。

高澄的死对北齐其实是个损失。殊为可惜。但对高澄之死更觉得可惜的一定是兰陵王兄弟。

所以从血统来说。理论上高长恭是可以觊觎皇位的。甚至假使他抢夺皇位。对于北齐老臣来说血统更纯正。

从官位来说。邙山之战后高长恭被叔叔封为尚书令。后来历任司州、青州、瀛州地方长官。 570年七月初三日录尚书事。第二年为大司马第三年为太保。此时一直是他的领路人兼实习教师的丞相段韶已经去世。高长恭基本就是继承了段韶的政治地位。

位极人臣的同时。也接近被猜忌甚至最后的死亡。

高长恭并不是第一个被高纬杀死的大将。也不是被高纬杀死的职位最高战功最大的将领。

他先杀的是自己的同母弟琅邪王高俨。高俨勇武过人颇有胆气。初封东平王。在父亲高湛当皇帝时历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将军、御史中丞、司徒、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看看这些头衔。真正的权倾朝野。高纬即位后改封琅琊王。

571年。高俨联合侍中冯子琮发动政变。诛杀权臣和士开。从而得罪兄长高纬。被迫躲藏在母后宫中。九月被高纬以狩猎为名诱出。在大明宫为御前侍卫刘桃枝所杀。时年十四岁。追封为楚恭哀帝。四个遗腹子出生后全部被幽禁而死。

第二个所杀位高权重的是丞相斛律光。斛律光字明月。因此又叫斛律明月。最初出仕时任都督。后来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斛律光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二十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斛律光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一直为部下所敬重。

所以高纬杀死斛律光是真正害怕他拥兵自重。杀高长恭还只能算自毁关隘。但杀斛律光绝对是自毁长城。当然这里面还有北周将军韦孝宽的反间计起了很大作用。但那都只是外部助推。真正使高纬杀害斛律光的还是他猜忌大臣的内因。反间计只不过是给了高纬一个就坡下驴的借口而已。

一如高长恭那句“国事即家事”。这话高长恭说也是被杀。不说也会被杀。

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纬深深的不自信。

高纬虽然是北齐的皇帝。但他自幼生活在深宫之中。性情孤僻又极易害羞。虽然在荒唐和淫乱上深得父亲高湛真传。但其实内心是个比较敏感懦弱之人。偏偏这样一个中庸之资的皇帝接手的帝国是一个江河日下的烂摊子。更加要命的是他还荒淫无比。因为他创造性地出现了玉体横陈、邯郸郭公、无愁天子等词语来形容他的荒淫和无道。

所以在自己无能无道的前提下。没有自信。对那些能力卓越功劳卓著的人猜忌害怕就很正常了。

其实为高长恭惋惜的同时。如果反过来站在高纬的立场。杀死这些功臣良将就很好理解了。以高纬的所作所为和尿性。以高长恭的武功和人品。假使北齐朝堂都是忠心体国的忠臣良将。将高纬废黜迎立人品优良人气旺盛的高长恭不是不可能。

再说。高湛和高纬父子对宗室的杀戮 背后深层原因其实是皇权对于别都晋阳和晋阳勋贵的争夺和控制。别忘了高长恭可是当过并州刺史的人。

所以高长恭必死无疑。

也正是高纬的无道和自毁长城。北齐很快就被宿敌北周灭亡。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总之北齐衰落与否。在高纬手下高长恭必死。

尽管我们为之惋惜。也只能在惋惜之余欣赏一下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有那么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作为将领在战场上他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战场下他爱兵如子宽厚随和。作为王爷高官他对别人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更要命的是作为一个经典标准的美男子。他用情专一品行端正。

但这样耀眼的人。也许注定要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

历史就是这样。乱世出英雄但乱世同时也是英雄冢。

好在英雄来过。还留下耀眼的痕迹。

我是@陌上花已浓。码字不易。欢迎拍砖。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8:47

    北齐,北周,的是,皇帝,兰陵王,洛阳,对他,毒酒,战功,的人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8:47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齐已经衰落的情况下,后主高纬为何一定要处死领军大将兰陵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8:47

    北齐高纬继位后。虽然政局不稳。但有堂兄弟兰陵王高长恭替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国家还算稳定。高长恭是北齐宗室最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