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睿亲王多尔衮,谁最强?
原创

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睿亲王多尔衮,谁最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清朝的睿亲王功不可没。大清朝的建立睿亲王功劳卓著。没有睿亲王很可能大清朝建立不了。我个人认为。

其他观点:

关于这三位历史传奇人物。谁最强。如果按照武力值来排名的话。小太阳认为兰陵王高长恭最厉害。那么小太阳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就给大家仔细解释一下

一。吴王李恪

唐朝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很多历史传闻中都曾说过。当时李世民想要立李恪为太子。但是在长孙无忌的反对下。才就此作罢。还有人说吴王李恪文武兼修。是上等的人才。但是时运不济。不然就不是李治当上皇帝了。

但是小太阳查了很多史书都没有发现这位吴王殿下有什么辉煌的记载。在《旧唐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对于最早的太子李承乾有这样的介绍“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说道这位前太子在治国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对于李恪。只知道他有文武的才能。具体多好。根本没有记载。

当然还有人说。对李恪的记载还有善骑射。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唐朝那种年代。善骑射只是最基本的呀。有的后宫的侍从都会陪皇族骑马射箭。所以对于这位传奇的。差点成为李世民之后接手掌管大唐的吴王殿下。小太阳真的没有发现他有多厉害。

二。多尔衮

多尔衮这位人物。小太阳认为他乃是人杰。首先我们看一下他的赫赫战功

早在1629年。皇太极率领军队攻打明朝。多尔衮便在军队中。在遵化等诸多战役中。一骑当先。杀敌无数。之后他又参加了攻克坚城的战役。获得赫赫战功。到了1634年。皇太极再次进攻。多尔衮率部奋勇杀敌。再后来他征战朝鲜和蒙古察哈尔部。成功收复。1638年。多尔衮率部攻打明朝。共攻破城池三十六座。俘获人和动物二十多万。可以说多尔衮为清朝江山奉献了毕生心血。而且他的名声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如果真的要当皇帝。可以说虽然有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凭借着他在军中和朝野中的威望。为什么他不去当皇帝。而是辅佐爱新觉罗·福临?小太阳认为。这是因为多尔衮知道满清打下江山有多么困难。他不想再让清朝内耗。尽管皇位真的很吸引人。

多尔衮上阵能打仗。朝堂还能够尽心辅佐小皇帝。所以小太阳认为多尔衮实乃是清朝兴盛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位人杰。

三。兰陵王高长恭

大家了解兰陵王我想大部分应该和小太阳一样吧。就是冯绍峰所饰演的一部电视剧的人物。之后小太阳才开始关注这位美将军。

话说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贵族。他爷爷是北齐的神武皇帝。而且高长恭从小的时候就很厉害。长得还美。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但就是因为太好看了。没有军人的阳刚的肃杀感。于是每次他上阵作战的时候都会带上很凶的面具。

戴上面具的高长恭。可真的是武力值无敌。比较出名的一次战役是他当年带着五百精兵去金墉帮忙解围。结果大获全胜。还带着这五百勇士追着大周的十万军队落荒而逃。据说大周逃跑的路上三十里都是大周士兵丢弃的盔甲。

从此兰陵王之名越来越响。士兵们也为兰陵王编了一首兰陵王入阵曲。只可惜后来兰陵王被皇上赐毒酒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那么说完了这三位历史人物。大家应该能够知道为什么小太阳认为高长恭最强了吧。虽然多尔衮擅带兵打仗。但是只能看出他的统帅能力。向兰陵王这样带着五百精兵追赶十万人是没有什么记载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仅需要谋略。自身的勇武也要能配套才行。两相综合。小太阳才认为。这三位里面。高长恭是最强的。

其他观点:

题主将这三个跨越千年的人放在一起对比。那就先看看这三人有哪些共同点:

第一。都是皇子。而且是曾经离皇位很近的皇子;

第二。在史书中的评价都很高。在兄弟中也是才华出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都是以悲剧收场。英年早逝。

先看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是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关于他的生母。北齐书以“不得母氏姓”一笔带过。但可以推测。要么是身份低微。要么是身份敏感。史官为尊者讳。

高长恭容貌俊秀。并且英勇善战。是北齐宗室中为数不多的将才。他曾参与邙山之战获得大捷。后主高纬感叹他战场上深入敌阵。一旦失利恐怕后悔莫及。后主也许是随后一说。却让高长恭感动莫名。一时之间忘记了君臣分际。直接说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如果是别的皇帝。也许就过去了。但他面对的是本来就对他文襄皇子身份十分敏感的后主高纬。就此埋下了祸根。不管他后来怎样自污声名。终究被鸩杀。终年三十三岁。

虽然是因为后主昏庸。但也足以说明高长恭的政治敏感度比起他的二哥广宁王高孝珩确实差了很多。

高长恭在高澄诸子中排行第四。高澄在即将代魏的前夕遇刺身亡。他的儿子们尚在年幼。由他的兄弟高洋继续掌权。终于在他死后的第二年称帝。建立北齐。追尊兄长高澄为文襄皇帝。高洋立自己的儿子高殷为太子。高澄的儿子们空顶着文襄皇子的名头。却始终无缘登上皇位。

其实。即便高澄未曾遇刺并且顺利称帝。高长恭继位的可能性也很小。论嫡。他比不过排行第三的嫡子高孝琬;论长。前面还有大哥高孝瑜;若论将才。在将星熠熠的南北朝。不管北齐、北周还是南梁。他也不算是非常顶尖。

且不说他早早去世。即便能活到北周伐齐之时。恐怕也很难力挽狂澜。

至于吴王李恪。最为人熟知的是身兼两朝皇室的血脉-他的母亲是隋朝炀帝的女儿。这身份带给他极大的矛盾。既是他血统高贵的证明。却也注定了他不能成为李唐的皇帝。

李世民对这个儿子极为宠爱。常称他“英果类己”。一心想立他为继承人。终究因为长孙无忌(也许背后还有更多朝臣)的极力反对而作罢。

史书对李恪评价很高。称他“中外所向”。但也并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惊人的功绩。反倒是因为与乳母的儿子“博塞”。被罢免了安州都督一职。

高宗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掌权。终究诛杀了李恪。终年三十五岁。李恪临刑前仰天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不愧是李世民的儿子。

在贞观年间。不时有皇子谋反之事。前有李承乾、李泰。后有庶人李祐。李世民对儿子们应该也是深为防范的。等到高宗时期。李恪是李治在世的最年长的兄长。又曾经差点被李世民立为继承人。不管表面如何尊贵。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提防。李恪身死。想必也有高宗默许的成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恪纵然文韬武略。貌似也很难有施展的机会。

最后到清朝的睿亲王多尔衮。在这三人之中。若论才干与功绩。前两人实在不能与这位摄政王相提并论。而若要从其中选出一个能影响历史走向的。也定非多尔衮莫属。

在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这场变革中。如果没有多尔衮。中国的历史也许完全是另外一个走向。不管清军入关是福是祸。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多尔衮。

从收服吴三桂。改变路线只扑山海关。到决定清朝定鼎燕京。无一不显示出多尔衮的雄才大略。要知道。当时大部分的满清贵族还是带着入关抢掠一番就回辽东的想法的。比如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就是其中之一。

再说入关之后。武功方面。西击李自成。南征南明小朝廷。剿灭西南张献忠;文治方面。开科举。稳定秩序。修订大清律。用乾隆的诏书说。就是“定国开基。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对于清朝。对于满洲。他多尔衮都是无可争议的“厥功第一”。

可惜。他一生两次都与皇位擦肩而过。第一次是太过年幼还丝毫没有抗争的机会。第二次则是涉及到太多的政治博弈而不得不放弃。

像他这样一个一生都陷在政治旋涡中的政治家。若没有一个有力的继承人。身后相当堪忧。不知当他在喀喇城的冰天雪地里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是否已经预知了自己身后的命运。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薨逝于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他死后不到三个月即被政治清算。削爵。罢庙享。财产入官。子女具给信亲王。更有甚者。将多尔衮从坟墓挖出。挫骨扬灰。

这个曾经让他呕心沥血的王朝。甚至没有给他留下三尺黄土。

也许。有的人。注定是因为悲情而动人。如果这三人都做了皇帝。今天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他们掩卷长思。扼腕叹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00

    多尔衮,吴王,清朝,小太阳,北齐,都是,兰陵王,皇帝,长孙,皇子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00

    没想到大家都对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睿亲王多尔衮,谁最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00

    大清朝的睿亲王功不可没。大清朝的建立睿亲王功劳卓著。没有睿亲王很可能大清朝建立不了。我个人认为。其他观点:关于这三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