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果用“相由心生”这个成语进入这个问题。就更容易阐述清楚题主所描述的问题。
就拿绘画作品来说。绘画是作者心相的外在流露。画家平日的所思所想。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是通过绘画这个外相体现出来的。如果不了解画家的心相。就很难看懂他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自画像
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绘画产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绘画流派百花齐放。一步步颠覆了传统的古典画法。涌现出一个个特立独行。拥有强烈现代意识的画家。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了一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1890年——1918年)。他以28年的艺术生涯。为西方绘画绽放出一朵朵璀璨之花。
《母子》
但是。他的绘画在当时很难让人理解。根本原因是他受西方现代哲学影响很深。不是从形貌。而是直接从精神层面来展现众生相。刻画众生精神上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他产生这样的艺术理念。跟他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也跟“表现主义绘画”本身的探索方式有关。
《发呆的男子》
埃贡席勒在20岁左右时就在绘画上小有名气。为了进一步提高技巧。他雇佣了好几个10多岁的少女做模特。一群年轻人经常聚在画室。除过画画外。还经常开派对。喝酒唱歌跳舞。大声喧哗。附近居民被打扰得不堪忍受。所以。居民联合起来报警。说埃贡席勒画室是社会闲杂人员聚居地。更有甚者。指控他勾引未成年少女。
《死神和少女》
很快。因罪名成立。他被逮捕入狱。他怎么也想不通。因为画画竟然带来了牢狱之灾。从监狱出来不到一年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征召参军。虽然极不情愿但无能为力。
两年的从军生涯。埃贡席勒看到身边一个个战友非死即残。而他是那样幸运。活了下来。这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难以磨灭的。
风景
从战场回来后。他的画风大变。因为他经历的生活是残酷无情的。所以。他喜欢描绘扭曲而病态的人物。展现人物内心的痛苦不安和孤独无助。不但人物造型是扭曲夸张的。连人物的神情和思想也是如此。
可以说。埃贡席勒用绘画记录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和伦理价值重建的一个过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的绘画。就能欣赏到他的作品的“好”。
其他观点: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蒙克的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些恶心。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作者内心无比的剪熬难受。扭曲极度变形的面部五官。观众感受被输送感染恐怖和痛苦表现到了一种极致。他的成功之处是用一种新的成功表现笔法 。极度夸张的表情深深的打动了人们的心扉。让观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留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其他观点:
事实上。在艺术领域。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是印象派大师梵高。另一个是抽象派大师毕加索。这两个人的作品就非常压抑和病态。如梵高蓝色调的星月夜。很忧郁。很深邃。毕加索的四个情人画像。看起来四不像。其实都是他的极度压抑心态的反映。这样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当然有了!通过赏析。人们可以以小见大。不仅可以了解艺术大师的心情。而且还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说。人有悲欢离合。赏心悦目的作品固然让人欣喜。看得多了也一样会腻。偶尔看一看压抑的病态的作品。也让人有所感悟。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738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席勒,让人,作品,画家,表现主义,梵高,毕加索,画作,都是,病态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你认为非常压抑又病态恐怖的顶级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果用“相由心生”这个成语进入这个问题。就更容易阐述清楚题主所描述的问题。就拿绘画作品来说。绘画是作者心相的外在流露。